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in walled copper tubes prepared by the downward continuous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Xi Shen Hong Zhang +3 位作者 Zi-dong Wang Hua-fen Lou Yi-ming Jia Ping-xia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3-68,共6页
The ma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thin walled copper tube prepared by the downward continuous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CUS) metho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cro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 The ma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thin walled copper tube prepared by the downward continuous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CUS) metho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cro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profile,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ooling water location and the solidification fron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in walled copper tube prepared by the DCUS method are near those of the normal cast copper, and it has good relative densit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elongation, which are not greatly affected by casting speed. The thin walled copper tube prepared by the DCUS method also has good processing properties that can be taken to further drawing procedures directly without an intermediate process, and obtain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the total processing rate of 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copper tube short process MA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姜庆伟 林惠志 +3 位作者 丁云航 邵重阳 赵鲸 冯晶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63-78,共16页
本文回顾了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提升机制及潜在应用前景。CNT和Gr因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作为铜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和热导... 本文回顾了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提升机制及潜在应用前景。CNT和Gr因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作为铜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和热导率。首先回顾了铜基复合材料的传统制备技术,包括粉末冶金法和机械合金化法,随后介绍了新兴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电沉积法,这些技术通过直接生长或电化学沉积实现更好的界面结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粉末冶金和机械合金化的成本较低但可能引起增强相分布不均,而CVD法虽能制备高质量材料但成本较高且环境影响敏感。进一步分析了CNT和Gr在铜基体中的分散性及界面结合对性能的影响,强调了良好分散性和强界面结合的重要性。在力学性能方面,CNT和Gr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对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载荷转移、晶粒细化和Orowan强化等。此外,讨论了CNT和Gr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在耐腐蚀性、磨损性能及热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尽管存在挑战,但这些复合材料在电力传输、电子器件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微观结构控制、制备工艺创新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开发,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导电性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氧化锆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鹏 祖祥博 +3 位作者 娄东阁 蒋烨倩 章冰 张柯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5-32,共8页
铝合金由于其强度高、质量轻、价格低等多重优势,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水下装备等各个领域都极具应用前景。利用机械搅拌铸造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ttrium oxide stabilized zirconia,YSZ)的Al-YSZ复合材料,... 铝合金由于其强度高、质量轻、价格低等多重优势,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水下装备等各个领域都极具应用前景。利用机械搅拌铸造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ttrium oxide stabilized zirconia,YSZ)的Al-YSZ复合材料,研究纳米YSZ质量分数对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的纳米YSZ均匀分布在Al基体中,不与Al基体发生反应。同时能够作为异质形核剂细化晶粒,并通过Orowan强化机制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8%的纳米YSZ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同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纳米YSZ会发生从四方到单斜的相变,并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在吸收能量的同时改善了复合材料内部的晶格畸变,从而提高了铸态复合材料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铸造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性能镁合金轧制成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娜娜 李全安 +2 位作者 陈晓亚 陈培军 谭劲峰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镁合金作为最轻的结构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的镁合金制品中,镁合金板材为其主要的应用之一。但是镁合金的密排六方结构导致镁合金板材在轧制过程中的成形性较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镁合金作为最轻的结构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的镁合金制品中,镁合金板材为其主要的应用之一。但是镁合金的密排六方结构导致镁合金板材在轧制过程中的成形性较差,也影响着轧后板材的性能,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1)轧制过程中板材由于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边裂;(2)轧后板材的强度塑性仍较差,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大大限制了镁合金的实际应用。世界范围内生产镁合金板材的厂家通常采用在线加热轧制、高速轧制、限宽轧制、立辊预轧、电塑性轧制、累积叠轧、衬板轧制、等径角轧制、异步轧制、交叉轧制等制备镁合金板材,同时提高了镁合金板材的各项性能。本综述主要集中在对镁合金板材的边裂、晶粒的细化和织构的演变方面的研究。此外,还对上述轧制方法对镁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织构强度和综合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总结了各种轧制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镁合金板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轧制工艺 组织 成形性能
下载PDF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光谱法或热导法测定无机材料中氧氮氢的标准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斌 刘攀 +5 位作者 张毅 耿晓伟 陈倩倩 张利娟 李绍文 张欣耀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5-1415,共11页
氧、氮、氢元素在无机材料中备受关注。基于70余项我国现行标准方法及40余篇近10年的期刊论文,综述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光谱法或热导法测定钢铁及合金、稀有难熔金属合金、轻重贵有色金属、稀土合金与铁合金、有色中间合金、无机非金属... 氧、氮、氢元素在无机材料中备受关注。基于70余项我国现行标准方法及40余篇近10年的期刊论文,综述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光谱法或热导法测定钢铁及合金、稀有难熔金属合金、轻重贵有色金属、稀土合金与铁合金、有色中间合金、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等无机材料中氧、氮、氢的标准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给出了现行标准的适用对象、测定范围、试料量、助熔剂与期刊公布方法的测定对象、元素、仪器、坩埚类型、样品量、助熔剂、分析功率、标准样品等主要参数,并展望了无机材料中氧、氮、氢元素分析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熔融 红外吸收光谱 热导 无机材料
下载PDF
Effect of cerium on microstructure,texture and properties of ultrahigh-purity copper 被引量:1
6
作者 Yunxiao Hua Haitao Liu +4 位作者 Kexing Song Jiangwei Wang Yin'gang Guo Jing Tian Huiwen Guo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0-227,I0008,共9页
The effects of Ce addition(310 ppm and 1500 ppm)on the microstructure,texture and properties of ultrahigh-purity copper(99.99999%)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 The effects of Ce addition(310 ppm and 1500 ppm)on the microstructure,texture and properties of ultrahigh-purity copper(99.99999%)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analyses,combined with the microhardness and conductivity tests.Regard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s-cast and as-extruded samples,the addition of Ce refines the grain size of the ultrahigh-purity copper and the refinement effect of 310Ce allo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1500Ce alloy.This is due to the stronger compone nt supercooling and the accele rated recrystallization caused by lower Ce co ntent.In addition,Ce can react with Cu to form the Cu-Ce eutectic phases,which are deformable during the hot deformation.Furthermore,the added Ce can weaken the texture,showing a variation of brass recrystallization(BR),rotated cube,copper and S texture components,which depends on the recrystallization,the particle stimulated nucleation(PSN)as well as the stacking fault energy(SFE).Most remarkably,the introduction of Ce enhances the hardness of the ultrahigh-purity copper without obviously reducing its conductivity.The major{111}orientations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such a superior conductivity of the Ce-containing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addition Grain refinement TEXTURE Conductivity Ultrahigh-purity copper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微合金化元素对纯铜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
7
作者 梁十军 刘海涛 +3 位作者 张彦敏 宋克兴 郭慧稳 郭引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9,共9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导率测试等研究了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对4N纯铜的晶粒尺寸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元素与基体中微量杂质元素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元素及微量Cr、Ni和Ag元素均可显著提高4N...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导率测试等研究了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对4N纯铜的晶粒尺寸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元素与基体中微量杂质元素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元素及微量Cr、Ni和Ag元素均可显著提高4N纯铜晶粒尺寸的热稳定性,经900℃×30 min高温处理后,Cu、Cu-Ti和Cu-Cr-Ni-Ag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58.57、86.06和48.35μm,即热稳定性Cu-Cr-Ni-Ag>Cu-Ti>Cu。同时,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后纯铜的导电率仍较高,Cu、Cu-Ti和Cu-Cr-Ni-Ag导电率分别为101.87、101.64和99.98%IACS。分析认为热稳定性的提高主要与TiS相、CrS相的钉扎以及Ni和Ag固溶拖拽有关,微量Ti和Cr可与杂质S反应形成六方结构TiS相和单斜结构CrS相,且均与基体呈非共格关系,特别是CrS相较TiS相更为细小、数量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 微合金化元素 电导率 热稳定性 析出相
下载PDF
海水养殖网箱用铜合金生产实践及应用
8
作者 李健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6期210-212,共3页
海水网箱养殖是水产养殖中一种重要模式,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方向之一。海水网箱网衣的使用环境要求铜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以及加工成型性。通过对海水养殖用铜合金成分设计及材料制备工艺研究,制备出抑菌耐蚀铜... 海水网箱养殖是水产养殖中一种重要模式,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方向之一。海水网箱网衣的使用环境要求铜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以及加工成型性。通过对海水养殖用铜合金成分设计及材料制备工艺研究,制备出抑菌耐蚀铜合金,板材经过加工后形成网衣,最终应用于海水网箱养殖。海水养殖用耐蚀铜合金作为未来海水养殖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远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对提高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网箱养殖 网衣 铜合金
下载PDF
定量加酸-非线性拟合法快速测定中性脱脂剂浓度
9
作者 李绍文 张砚博 刘一凡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建立定量加酸-非线性拟合测定中性脱脂剂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解决滴定法和重量法在准确度和检测效率上不足的问题。方法采用脱脂剂原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工作曲线溶液,在其中加入定量的酸后测定其pH值,将测得的pH值与脱脂剂浓度采用... 目的建立定量加酸-非线性拟合测定中性脱脂剂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解决滴定法和重量法在准确度和检测效率上不足的问题。方法采用脱脂剂原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工作曲线溶液,在其中加入定量的酸后测定其pH值,将测得的pH值与脱脂剂浓度采用非线性拟合得出关系函数,进而利用该函数计算得到现场脱脂液中的脱脂剂浓度。对酸的加入量、曲线拟合方式和拟合阶数进行探索并得出最佳试验条件。结果将该方法用于中性脱脂剂浓度的快速测定,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85%~1.17%,回收率在98.52%~103.34%之间。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新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克服了传统滴定法和重量法方法的不足,可以有效指导中性脱脂剂的应用,进而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剂 中性 浓度 非线性拟合 快速测定
下载PDF
多干扰源下热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问题研究
10
作者 肖旭譞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80-182,共3页
热轧机是铜板带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为促进铜板带行业的发展,以热轧机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介绍热轧机主传动系统的主要装置,其次分析主传动系统中易产生的扭转振动(以下简称扭振)问题,最后提出多干扰源影响下,热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 热轧机是铜板带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为促进铜板带行业的发展,以热轧机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介绍热轧机主传动系统的主要装置,其次分析主传动系统中易产生的扭转振动(以下简称扭振)问题,最后提出多干扰源影响下,热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本研究旨在为热轧机主传动系统的运行效果的改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干扰源 热轧机 主传动系统 扭振
下载PDF
水平连铸与半连铸生产贯通地线用黄铜H65带分析
11
作者 李健 《有色矿冶》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铁路贯通地线是高速客运专线接地系统的关键技术产品,铜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主要使用黄铜带,目前黄铜带可通过半连铸-热轧带坯或水平连铸带坯进行生产。分别对水平连铸与半连铸生产贯通地线用黄铜H65带材进行工艺设计,从化学成分、力... 铁路贯通地线是高速客运专线接地系统的关键技术产品,铜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主要使用黄铜带,目前黄铜带可通过半连铸-热轧带坯或水平连铸带坯进行生产。分别对水平连铸与半连铸生产贯通地线用黄铜H65带材进行工艺设计,从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内部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适合的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地线 水平连铸 半连铸 组织
下载PDF
镁合金板带铸轧-等温轧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立峰 雷军义 +2 位作者 谭劲峰 马宝平 贾伟涛 《重型机械》 2020年第5期36-41,共6页
针对镁合金连续铸轧开坯轧制技术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设计新型前箱铅塞控流装置、铸辊温度分区可调装置和本机倾角可调的新型镁合金铸轧机。研究了铸轧镁合金板带轧制高精度自动控制理论,建立了镁合金轧制专用弯辊模型、张力控制模型、... 针对镁合金连续铸轧开坯轧制技术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设计新型前箱铅塞控流装置、铸辊温度分区可调装置和本机倾角可调的新型镁合金铸轧机。研究了铸轧镁合金板带轧制高精度自动控制理论,建立了镁合金轧制专用弯辊模型、张力控制模型、轧制力模型、液压AGC控制模型、轧辊与板带温度控制模型,开发了镁合金薄板/带炉卷等温轧制工艺新方法及相应的装备技术。有效克服了镁合金板材微裂纹缺陷、晶粒细化、织构类型转变及基面织构弱化不足的问题。这对提高镁合金板材性能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铸轧机 数学模型 轧制工艺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Cu-Fe-P合金性能和第二相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官丽 苏娟华 +7 位作者 周延军 宋克兴 牛立业 郭慧稳 张朝民 彭晓文 皇涛 杜宜博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97,共8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导电率测试仪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C19400(Cu-2.18Fe-0.03P)合金冷轧态和不同温度退火态的带材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率。结果表明:相较于冷轧态,低温退火对C19400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影响显著;经过400℃退火...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导电率测试仪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C19400(Cu-2.18Fe-0.03P)合金冷轧态和不同温度退火态的带材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率。结果表明:相较于冷轧态,低温退火对C19400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影响显著;经过400℃退火处理之后,合金的抗拉强度降低至415 MPa,伸长率升高至4.42%。不同退火温度下,整体上合金的断口形貌以韧性断裂为主。冷轧态以及退火态的C19400合金均出现了两种相,一种是球形或者椭球形的α-Fe,另一种是豆瓣状的Fe_(3)P,第二相与基体之间保持半共格关系。此外,冷轧态出现的形变孪晶也并未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P合金 退火温度 性能 析出相 孪晶
下载PDF
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强化机理与研究热点 被引量:16
14
作者 代雪琴 贾淑果 +6 位作者 范俊玲 宋克兴 周延军 马映璇 肖振朋 牛立业 郭慧稳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6,共9页
铜合金材料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流材料,需同时具备高强高导的性能。但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在保持高导电率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强化方法是制备铜合金的瓶颈。据研究可知,合金化法(形变强化、时效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和复合... 铜合金材料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流材料,需同时具备高强高导的性能。但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在保持高导电率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强化方法是制备铜合金的瓶颈。据研究可知,合金化法(形变强化、时效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和复合材料法(人工复合材料法、自身复合材料法)可以提高铜合金材料强度,但对其导电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添加稀土元素、快速凝固法或大塑性变形等强化方法,有望获得高强度、高导电率的铜合金。本文着重探讨了合金化法和复合材料法的强化机理及其优缺点,并对铜合金的研究热点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法 复合材料法 稀土元素 快速凝固法 大塑性变形
下载PDF
热处理对Mg-10Y-1Zn-0.5Zr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明明 李全安 +4 位作者 陈晓亚 陈君 陈培军 谭劲峰 李向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1,共8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Mg-10Y-1Zn-0.5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Mg-10Y-1Zn-0.5Zr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Mg_(3)Y_(2)Zn_(3)(W)相以及Mg_(10) YZn(18RL...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Mg-10Y-1Zn-0.5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Mg-10Y-1Zn-0.5Zr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Mg_(3)Y_(2)Zn_(3)(W)相以及Mg_(10) YZn(18RLPSO)相构成;固溶处理后,LPSO相从18R型转变为14H型LPSO(Mg_(12) YZn),固溶态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和Mg_(12) YZn(14H-LPSO)相组成;时效处理后,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Mg_(3)Y_(2)Zn_(3)(W)相和Mg_(12) YZn(14H-LPSO)相组成。Mg-10Y-1Zn-0.5Zr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500℃固溶12 h+225℃时效80 h;此时合金的极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由铸态的185.83 MPa和116.25 MPa增加到269.53 MPa和162.76 MPa,伸长率由8.21%升高到1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Y-Zn-Zr合金 LPSO相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热处理
下载PDF
C19400合金高温拉伸性能和断口形貌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官丽 周延军 +6 位作者 苏娟华 孔令宝 康军伟 杜宜博 宋克兴 牛立业 郭慧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利用精密万能试验机对铸态C19400合金分别在400、450、500和550℃下进行了高温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温度对C19400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合金的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利用精密万能试验机对铸态C19400合金分别在400、450、500和550℃下进行了高温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温度对C19400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合金的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温度对铸态C19400合金高温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影响显著。随着拉伸温度的不断提高,C19400合金的抗拉强度不断下降,而伸长率先急剧降低后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从400℃升高到55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从144.44 MPa下降到100.65 MPa,伸长率从10%下降到5.4%。不同拉伸温度下,整体上合金的断口形貌以沿晶脆性断裂为主,局部晶粒分布有较浅的抛物线韧窝和孔洞组织,温度升高会导致晶粒粗化和再结晶现象发生。同时,高温下部分晶界出现塑性变形和撕裂,导致合金的宏观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9400合金 高温拉伸 抗拉强度 伸长率 断口形貌
下载PDF
时效对Cu-0.2Cr-0.08T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代雪琴 贾淑果 +6 位作者 范俊玲 宋克兴 周延军 马映璇 肖振朋 牛立业 郭慧稳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0,共7页
采用大气熔炼-铁模浇铸的方法制备了Cu-0.2Cr-0.08Ti合金铸锭,通过热锻-固溶-时效工艺对铸态合金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时效温度及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480℃时效4 h后的综合性能较好,导电率为6... 采用大气熔炼-铁模浇铸的方法制备了Cu-0.2Cr-0.08Ti合金铸锭,通过热锻-固溶-时效工艺对铸态合金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时效温度及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480℃时效4 h后的综合性能较好,导电率为65%IACS、显微硬度为131 HV0.1、抗拉强度为413 MPa;透射电镜(TEM)表征表明,当时效温度为480℃,时效时间为0.25 h时,析出相较少,FCC-Cr弥散分布在Cu基体中,FCC-Cr析出相与基体Cu之间的错配度为1.89%;当时效温度为480℃,时效时间为4 h时,析出相比时效初期明显增多,BCC-Cr析出相与基体Cu之间的错配度为0.39%,析出相Cr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粗化的Cr相与Cu基体晶格错配度由共格界面向半共格转变,导致合金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2Cr-0.08Ti合金 时效 析出相 共格界面
下载PDF
Mg-8Al-1Zn-1Y镁合金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及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健 李全安 +3 位作者 陈晓亚 梅婉婉 陈培军 谭劲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186,共10页
在300~400℃、0.003~1 s^(-1)变形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Mg-8Al-1Zn-1Y镁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依据加工硬化率曲线拐点特征构建了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并根据临界条件构建了合金的动态再结晶动... 在300~400℃、0.003~1 s^(-1)变形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Mg-8Al-1Zn-1Y镁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依据加工硬化率曲线拐点特征构建了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并根据临界条件构建了合金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对合金动态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Mg-8Al-1Zn-1Y镁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其流变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并且提高变形温度和降低应变速率都将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在本实验条件下,Mg-8Al-1Zn-1Y镁合金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均具有拐点特征,得到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00℃及应变速率为0.003~1 s^(-1)条件下所对应的临界应变ε_(c)和峰值应变ε_(p),并获得了合金临界应变模型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合金显微组织特征验证了所获得的临界应变模型和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8Al-1Zn-1Y合金 热压缩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临界应变
下载PDF
短时低温退火对Cu-2.1Fe-0.03P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闪光 张彦敏 +6 位作者 范俊玲 宋克兴 牛立业 郭慧稳 鲁龙龙 周菲 高红姣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6-62,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短时低温退火处理对冷轧态Cu-2.1Fe-0.03P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短时低温退火处理后,合金板材的导电率几乎没有变化,强度和硬度得到了提高;其中经350℃退火30 s后,合金板材...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短时低温退火处理对冷轧态Cu-2.1Fe-0.03P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短时低温退火处理后,合金板材的导电率几乎没有变化,强度和硬度得到了提高;其中经350℃退火30 s后,合金板材的强度从424.4 MPa提高至432.6 MPa,硬度由132.0 HV0.1提高至149.4 HV0.1,分别提高了1.9%和13.2%。微观组织观察表明,250℃退火态合金板材发生再结晶现象,退火温度升高至350℃时晶粒开始长大;退火处理降低了合金板材内部的位错密度,同时促进了析出相粒子的增加,合金板材中的3种析出相分别为α-Fe、γ-Fe和Fe_(3)P;退火过程中位错密度的降低导致板材的软化以及析出相的强化是板材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1Fe-0.03P合金 短时低温退火 组织性能
下载PDF
B30铜镍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 被引量:1
20
作者 全泽鑫 王朝辉 +2 位作者 杜文博 孙永辉 王强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5-226,共12页
在变形温度为750~10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对铸态BFe30-1-1铜镍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综合分析摩擦和温升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流变应力曲线构建了BFe30-1-1铜镍合金的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本构关系模型... 在变形温度为750~10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对铸态BFe30-1-1铜镍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综合分析摩擦和温升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流变应力曲线构建了BFe30-1-1铜镍合金的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本构关系模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构建合金的热加工图,研究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合金的峰值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高,摩擦和温升能够显著影响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热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本研究构建的合金本构关系模型对峰值应力的预测值与修正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77%,能够准确地预测合金在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结合热加工图和微观组织分析,合金的较合理的热塑性变形工艺区间为变形温度900~1000℃、应变速率0.04~0.16 s^(-1),在该变形条件下热压缩后的样品可获得更多的动态再结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e30-1-1铜镍合金 本构方程 修正 加工图 微观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