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马铃薯银腐病(Helminthosporiumsolani)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K.Y.Ryu 罗文富 +3 位作者 杨艳丽 陈海如 郭华春 王毅 《中国马铃薯》 2001年第4期195-199,共5页
20 0 1年我们从云南省薯产区市场上和仓库内采集到马铃薯银腐病标本 ,研究表明 ,该病冬季发病率达 33. 3%。受感染部位多分布于薯块的茎基端 ,重病薯块因失水过多 ,块茎皱缩。病菌生长后期变为棕色。分生孢子梗无分枝 ,大小为 15 0~ 5 ... 20 0 1年我们从云南省薯产区市场上和仓库内采集到马铃薯银腐病标本 ,研究表明 ,该病冬季发病率达 33. 3%。受感染部位多分布于薯块的茎基端 ,重病薯块因失水过多 ,块茎皱缩。病菌生长后期变为棕色。分生孢子梗无分枝 ,大小为 15 0~ 5 5 0× 7 0~ 10 0 μm (平均 35 0× 8 5 μm ) ,1~ 6根成簇着生于球形基部。分生孢子棕色 ,单个或成簇地自分生孢子梗基端往上呈轮状排列 ,直或稍弯 ,顶端小 ,略呈锥形 ,有 3~ 8个横隔 ,大小为 2 0~ 80 μm× 7 5~ 10 μm (平均 5 0× 8 5 μm )。根据该病病原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性状 ,鉴定为茄长蠕孢 (Helminthosporiumsolani)。黑暗和光照下培养 ,分生孢的萌发率无明显差异。通过人工接种于薯块表面 ,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银腐病 病原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湖北恩施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晓鹏 谢从华 宋伯符 《马铃薯杂志》 1995年第2期81-82,共2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纷繁复杂,许多垂直抗性品种由于新小种的产生,而使其抗病性丧失殆尽,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们利用抗病品种来防病.小种的问题历来是植物病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了解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小种的发生、组成及...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纷繁复杂,许多垂直抗性品种由于新小种的产生,而使其抗病性丧失殆尽,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们利用抗病品种来防病.小种的问题历来是植物病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了解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小种的发生、组成及变化规律,对研究晚疫菌和马铃薯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有针对性的引进、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更好地发挥抗病品种的作用是必要的.恩施地区的气候特点在西南山区具有代表性,本地是晚疫病的重病区.本工作对该地区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做了调查,并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生理小种 湖北恩施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