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炎症性肘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盛璞义 Matti U.K.Lehto +2 位作者 T.Moilanen M.Kataja H.Menp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对应用Souter-Strathclyde假体行肘关节置换术治疗炎症性肘关节炎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1993至2000年间,共49例患者(51肘)在芬兰坦配雷大学医学院医院应用Souter-Strathclyde假体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其中女43例,男16例,平均年龄... 目的对应用Souter-Strathclyde假体行肘关节置换术治疗炎症性肘关节炎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1993至2000年间,共49例患者(51肘)在芬兰坦配雷大学医学院医院应用Souter-Strathclyde假体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其中女43例,男16例,平均年龄61.7岁(31~78岁),临床评估参照Ewald评分系统。结果除1例患肘是牛皮癣性肘关节炎外,其余均为风湿性肘关节炎,平均病程为30年(10~43年),Larsen分级术前4级22肘,5级29肘,47肘应用非限制型Souter-Strathclyde假体,4肘应用半限制型假体。平均随访时间72个月(0.5~114个月)。所有患者最终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伸32.8°-屈126.9°提高至伸25.2°-屈145.0°(P<0.05);Ewald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7分提高至95.0分(P<0.05)。2例患者出现术后关节脱位,1例手术复位,另1例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另外有1例患者因肱三头肌撕裂进行了手术修复;3例肱骨及桡骨假体周围出现骨吸收线。以再次翻修作为终点,假体5年生存率为98%,8年生存率为93%,临床功能优良率为95.5%。结论尽管炎症性关节炎会导致患者韧带松弛,容易感染,骨质破坏,一般情况较差,但是全肘关节置换术可以为炎症性肘关节炎患者带来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感染性 肘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盛璞义 张紫机 +9 位作者 廖威明 康焱 雷磊 杨子波 张浩 傅明 何爱珊 Liisa Konttinen Matti Lehto Yrj T Konttinen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6期8-11,共4页
目的通过对芬兰关节置换登记系统的资料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翻修术的治疗结果,并以再次翻修为终点评估翻修假体生存的预测指标。方法1990年至2002年芬兰国家关节置换登记系统共录入全膝关节翻修术2637例,以再次翻修为统计止点,对上述完整... 目的通过对芬兰关节置换登记系统的资料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翻修术的治疗结果,并以再次翻修为终点评估翻修假体生存的预测指标。方法1990年至2002年芬兰国家关节置换登记系统共录入全膝关节翻修术2637例,以再次翻修为统计止点,对上述完整材料进行各种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单因素分析中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及模型诊断。结果全膝关节翻修术后假体2年生存率为95%(1874膝)(95%置信区间,94%~96%),5年为89%(944膝)(95%置信区间,88%~90%),10年为79%(141膝)(95%置信区间,78%~81%)。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假体生存最显著的预测指标是患者的年龄及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使用时间(即初次与翻修手术间隔的时间)。预测生存率的其他重要指标有第1次翻修的年份及翻修原因。结论预测全膝关节翻修术后假体生存率较好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初次关节置换术后5年或以上施行翻修以及无髌骨半脱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加重(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及其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减少关节活动量,加上医师不主张对老年患者施行手术,使得老年患者的再翻修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翻修术 影响因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两种间隔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二期翻修术中应用的比较和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余世明 张紫机 +5 位作者 盛璞义 康焱 雷紫雄 廖威明 Matti Lehto YrjT Konttinen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二期翻修术中使用的两种不同临时间隔器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1993~2003年间在芬兰坦佩雷大学附属医院使用了两种不同临时间隔器行二期翻修术的32例患者34膝数据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二期翻修术中使用的两种不同临时间隔器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1993~2003年间在芬兰坦佩雷大学附属医院使用了两种不同临时间隔器行二期翻修术的32例患者34膝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重新消毒假体为间隔期的患膝(Ⅰ组,n=24)与使用仿关节骨水泥间隔器的患膝(Ⅱ组,n=10)进行比较,平均随访32个月,结果显示Ⅰ组的二期翻修手术时间更短[平均(185±33)vs(247±88)min,t=-39.289,P=0.008),失血更少[425(50~2200)vs1500(120~4200)ml,t=-38.342,P=0.008],治疗总时间(一期清创及二期翻修术手术时间总和,P=0.289)和总失血量(P=0.174)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有更好的运动范围(89±18)°vs(17±13)°,P<0.001),KSS评分[64(0~78)vs17(1~58),P=0.027]和功能评分[(15±14)vs(4±10),P=0.046]也更高。两组共26例感染得到控制(76%),19例(56%)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1例治疗失败截肢,4例(12%)感染复发。感染复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置换假体感染二期翻修术中,重新消毒假体间隔器可以带来更好的运动范围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修补手术 关节
原文传递
骨性关节炎和炎症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临床效果的比较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盛璞义 张紫机 +6 位作者 康焱 雷紫雄 杨子波 翟齐毅 廖威明 Matti Lehto Yrj T Konttinen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6期9-13,共5页
目的对应用单一翻修假体系统行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骨性关节炎与炎症性关节炎的临床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比。方法1994至2000年间,共69例患者71膝在芬兰坦配雷大学医学院医院应用翻修假体TCⅢ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56膝为女性,16膝为男... 目的对应用单一翻修假体系统行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骨性关节炎与炎症性关节炎的临床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比。方法1994至2000年间,共69例患者71膝在芬兰坦配雷大学医学院医院应用翻修假体TCⅢ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56膝为女性,16膝为男性,平均年龄69.1岁(36~8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9年(3.0~10.2年);16膝为炎症性关节炎,55膝为骨性关节炎,初次手术和翻修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6.8年。临床评估参照KSS评分系统,再次翻修、截肢和死亡视为随访终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年和最终随访时的膝关节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疼痛评分、行走评分及上楼评分等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23例假体周围有无症状性骨吸收线,但是关节均无明显结构上的松脱。并发症包括4例术后感染,1例髌骨疼痛综合症,1例髌腱断裂。以再次翻修作为终点,假体5年生存率为95%,8年生存率为94%。最终随访时,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各项数据比炎症性关节炎患者稍好,但统计学分析结果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炎症性关节炎会导致患者韧带松弛,容易感染,骨质破坏,一般情况较差,但是其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疗效与骨关节炎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翻修术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盛璞义 Matti Lehto +7 位作者 廖威明 何爱珊 傅明 Matti Kataja 张紫机 Teemu Moilanen Jorma Pajamki Yrj T Konttinen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已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讨探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翻修的主要原因、主要并发症及不同假体的术后疗效。方法按照以下标准收集和分析有关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文献:①1990年至2002年间发表... 目的通过对已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讨探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翻修的主要原因、主要并发症及不同假体的术后疗效。方法按照以下标准收集和分析有关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文献:①1990年至2002年间发表,②报告患者数大于10例,③采用通用的膝关节评分标准。一名骨科专科医生独立收集数据,一名医学统计学专家独立采用Meta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共有33篇符合条件的文献被收集。患者共1356例,其中男429例,女611例(部分文献性别分类数据缺失),平均年龄67岁(45~90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57个月(6~108个月),加权平均术前膝关节功能总评分为49分(15~84分),术后为84分(58~109分),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等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评分:t=12.507,P<0.01,功能评分:t=4.704,P<0.01,活动范围:t=5.346,P<0.01)。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原因主要是假体松动(55%),其它包括聚乙烯磨损(11%)、假体不稳(10%)、感染(7%)。翻修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仍然为假体松动(18%),其它包括假体不稳(16%)、感染(16%)、髌骨问题(15%)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13%)。髌骨问题包括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韧带撕裂、髌股关节疼痛等。结论可以认为膝关节置换后翻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假体松动是膝关节置换翻修的主要原因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综合分析 翻修
原文传递
结构性植骨修复膝关节翻修术中严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分析(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盛璞义 Esa Jamsen +3 位作者 Matti Lehto Yrj T Konttinen Jorma Pajamki Pekka Halonen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结构性植骨在膝关节翻修术中大块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1994~2001年芬兰坦佩雷大学医院应用单一翻修假体及同种异体骨结构性植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大块骨缺损患者10例(膝),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70岁...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结构性植骨在膝关节翻修术中大块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1994~2001年芬兰坦佩雷大学医院应用单一翻修假体及同种异体骨结构性植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大块骨缺损患者10例(膝),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70岁(61—77岁),平均随访5年(1~8年),所有手术均由两名高年资专科医师执行,采取KS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最后随访时,患者膝关节K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分(4~51分)提高至81分(28—102分;P〈0.05);疼痛评分由术前的18分(0—30分)提高至42分(10—50分;P〈0.05)。2例出现假体周围透亮线(〈1mm),但没有任何松动症状;所有结构性植骨均获得满意的愈合,最后随访时没有出现吸收征象,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前疼痛,经髌骨表面置换后症状消失。结论同种异体骨结构性植骨应用在膝关节翻修术中大块骨缺损中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重建下肢力线、第三代骨水泥技术的应用及有由专科医师实施手术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翻修术 同种异体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