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大别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离子探针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元保 陈道公 +3 位作者 E.DELOULE 夏群科 李彬贤 程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4,共6页
本文对北大别西部的湖北英山万家老屋、罗田七道河尹家店和安徽金寨丁埠乡李集3个片麻岩样品中锆石进行了BSE显微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锆石进行了离子探针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北大别存在两种类型的片麻岩,它们的原岩分别形成于晋... 本文对北大别西部的湖北英山万家老屋、罗田七道河尹家店和安徽金寨丁埠乡李集3个片麻岩样品中锆石进行了BSE显微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锆石进行了离子探针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北大别存在两种类型的片麻岩,它们的原岩分别形成于晋宁期和燕山期,其中英山万家老屋片麻岩的形成年龄为794Ma,后期地质事件对其锆石U-Pb年龄造成的影响较小;七道河尹家店片麻岩的形成年龄为730Ma,并可能受到了燕山期岩浆事件的影响,得到了140Ma左右的变质年龄;丁埠乡李集片麻岩的形成年龄为140Ma。结合已有的年代学结果,北大别地体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岩浆事件,表明其可能为扬子板块的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别 片麻岩 离子探针 背散射图像 锆石 铀-铅年龄 地质意义 扬子板块
下载PDF
汉诺坝幔源单斜辉石巨晶氢同位素组成的离子探针分析:微尺度不均一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夏群科 潘尤杰 +4 位作者 陈道公 DELOULEEtienne 支霞臣 程昊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 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 ,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 ,2 mm范围内 δD的变化达到 6 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 ,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 ,因此...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 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 ,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 ,2 mm范围内 δD的变化达到 6 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 ,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 ,因此我们认为巨晶的氢同位素不均一性继承自母岩浆。母岩浆的氢同位素变化可能是去气过程中气相与熔体之间的分馏引起的。单斜辉石巨晶形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即被寄主岩浆带至地表并经历了快速淬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探针 氢同位素 单斜辉石 微尺度不均一性 母岩浆 去气作用
下载PDF
大陆玄武岩原始水含量的测定及其对源区组分的制约 被引量:4
3
作者 夏群科 刘佳 +2 位作者 陈欢 刘少辰 冯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81,共11页
理解大陆板内玄武岩的源区组成和成因是认识地幔动力学过程和化学不均一性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地幔端员具有不同的水含量及水与其它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如H2O/Ce),原始水含量的测定对于认识玄武岩的源区组成将会提供新的信息。玄武岩玻... 理解大陆板内玄武岩的源区组成和成因是认识地幔动力学过程和化学不均一性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地幔端员具有不同的水含量及水与其它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如H2O/Ce),原始水含量的测定对于认识玄武岩的源区组成将会提供新的信息。玄武岩玻璃和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是获得海洋玄武岩原始水含量的主要样品,但是不适合于大陆玄武岩,因为大陆玄武岩玻璃由于强烈的去气作用不能反映真实水含量,而大陆玄武岩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少而小,不易获得足量、准确的数据。本文介绍一种最近发展起来的推断大陆玄武岩原始水含量的方法,即利用红外光谱测定玄武岩中单斜辉石斑晶的水含量,然后结合水在单斜辉石与玄武质熔体中的分配系数来反演与斑晶平衡的熔体水含量,进而估计原始玄武质岩浆的水含量。文中详细叙述了方法的适用性、误差的估计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并通过东北双辽和华北太行山新生代玄武岩的研究实例,展示了玄武岩水含量对于源区组成的有力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水含量 单斜辉石斑晶 大陆玄武岩 源区组分
下载PDF
大陆岩石圈的流变学性质和矿物中的水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晓志 夏群科 +1 位作者 樊祺诚 Etienne Deloule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112,共17页
评述了近些年来岩石圈(尤其是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中的主要进展。这些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水的存在可以显著地增强岩石的变形,从而对其流变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大陆岩石圈的流变性质比大洋岩石圈要复杂得多,尤其是较深处的下地壳... 评述了近些年来岩石圈(尤其是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中的主要进展。这些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水的存在可以显著地增强岩石的变形,从而对其流变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大陆岩石圈的流变性质比大洋岩石圈要复杂得多,尤其是较深处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之间流变性质的对比和差异成为近些年来人们争执较大的问题。大陆岩石圈的流变性质可能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不仅体现在垂向上,也体现在横向上。根据流变学实验研究的进展和对深部壳幔捕虏体中主要构成矿物结构水含量的测定,对华北克拉通深部岩石圈的流变性质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在重力梯度带两侧的岩石圈有着截然不同的流变特征,这种差异可能对两侧不同的岩石圈动力学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岩石圈 流变强度
下载PDF
安徽女山橄榄岩包体中辉石的氢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慧敏 夏群科 +1 位作者 E.DELOULE 杨晓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橄榄岩包体 安徽女山 同位素比值 单斜辉石巨晶 交代作用 技术分析 离子探针 颗粒内部 地幔源区 氢同位素 角闪石 上地幔 相关性 氢含量 不均一 样品 D值 俯冲
下载PDF
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硼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性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夏群科 E.Deloule +3 位作者 L.Dallai 吴元保 陈道公 程昊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3,共7页
利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一组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的硼同位素组成.硼同位素比值非常不均一:δ^(11)B为+7.4%0~-28.6‰,既表现在不同样品之间,也表现在同一样品的内部.巨晶的硼同位素组成既没有记录暴露地表后的后期蚀... 利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一组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的硼同位素组成.硼同位素比值非常不均一:δ^(11)B为+7.4%0~-28.6‰,既表现在不同样品之间,也表现在同一样品的内部.巨晶的硼同位素组成既没有记录暴露地表后的后期蚀变影响,也没有记录被携带上升过程中与寄主玄武岩浆和/或围岩的相互更应.不均一性继承自巨晶的地幔源区,其源区曾经经历过流体的交代作用.交代流体来自于初始硼同位素不均一并且经历不同程度脱水(脱硼)的海洋板块.结合氧同位素和Sr-Nd同位素来看,对交代流体的主要贡献可能来自于蚀变洋壳而不是海洋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同位素 离子探针 女山 单斜辉石巨晶 海洋板块再循环 不均一性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华北新太古代和中生代大陆下地壳中的水:以汉诺坝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晓志 夏群科 +2 位作者 樊祺诚 Etienne Deloule 郝艳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应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汉诺坝地区的太古宙地体麻粒岩和新生代玄武岩中捕虏体麻粒岩(中生代底侵成因)的主要组成矿物(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和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地体麻粒岩还是... 应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汉诺坝地区的太古宙地体麻粒岩和新生代玄武岩中捕虏体麻粒岩(中生代底侵成因)的主要组成矿物(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和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地体麻粒岩还是捕虏体麻粒岩,岩石中的主要组成矿物均含有结构水,主要以OH形式存在。同种产状麻粒岩的矿物水含量(H2O%)均存在较大的变化,而且都远远超出实验误差,表明下地壳内水的分布可能是不均一的。两种产状麻粒岩的矿物结构水含量有着显著的不同,地体麻粒岩中矿物的水含量是捕虏体麻粒岩的2倍以上。太古宙—古元古代形成的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捕虏体麻粒岩具有与汉诺坝太古宙地体麻粒岩相似的水含量范围,但明显高于汉诺坝中生代形成的捕虏体麻粒岩。由此看来,早期(太古宙—古元古代)下地壳的水含量要比中生代形成的下地壳高得多,这可能指示不同时代下地壳在形成机制和性质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水 地体麻粒岩 捕虏体麻粒岩 下地壳 汉诺坝
下载PDF
麻粒岩中的水对大陆下地壳性质和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晓志 夏群科 +2 位作者 E.Deloule 樊祺诚 郝艳涛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62,共15页
大陆下地壳是地球深部最重要的层圈结构之一,是壳幔物质发生交换和相互作用的直接场所.麻粒岩是大陆下地壳的主要组成物质,其成岩模式和组成特点对于更好地理解大陆下地壳的性质、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流体是下地壳内非常活跃的... 大陆下地壳是地球深部最重要的层圈结构之一,是壳幔物质发生交换和相互作用的直接场所.麻粒岩是大陆下地壳的主要组成物质,其成岩模式和组成特点对于更好地理解大陆下地壳的性质、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流体是下地壳内非常活跃的一种介质,不仅会对下地壳内许多性质产生显著影响,还可能对麻粒岩的成因和下地壳的形成方式有重要制约.麻粒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陆下地壳的代名词,变质作用造成的麻粒岩组成上的许多特点,如亏损生热元素(HP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等,被广泛地认为是影响下地壳化学成分的直接因素.文中综述了近些年来对大陆下地壳、麻粒岩和流体作用的若干进展和三者之间日趋突出的争议和问题,结合对中国东部一些典型产地产出的麻粒岩捕虏体/地体麻粒岩中主要组成矿物(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石榴石)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指出这些矿物中的结构水可能构成了大陆下地壳内最重要的水储库.这些水的存在和发现,可能为研究下地壳内的流体活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大陆下地壳的一些典型的地球物理学特征(如地震活动和电导率异常现象)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也表明大陆下地壳内的许多地质作用过程和原先的一些认识都可能要重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下地壳 麻粒岩 流体作用 结构水
下载PDF
大陆下地壳中水的演化及氢同位素组成:以华北克拉通为例
9
作者 杨晓志 夏群科 Etienne Deloule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35-,共1页
  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如辉石、橄榄石、长石和石榴石等)是近些年来地球科学研究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这些矿物为我们研究深部地球中的水和流体活动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氢同位素 大陆下地壳
下载PDF
山东蓬莱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异常锂同位素组成:橄榄岩包体的离子探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佩 夏群科 Etienne DELOULE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73,共12页
应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山东蓬莱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主要组成矿物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显示了强烈偏离正常地幔矿物组成和平衡的Li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Li含量和δ7Li分别为(2.0~10.4)×10-6,(2.8~2... 应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山东蓬莱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主要组成矿物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显示了强烈偏离正常地幔矿物组成和平衡的Li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Li含量和δ7Li分别为(2.0~10.4)×10-6,(2.8~23.8)×10-6和(3.3~59.7)×10-6;-28.6‰~+0.5‰,-12.7‰~+12.8‰和-41.5‰~+22.6‰。这种强烈的非平衡体系反映了最近强烈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辉石的高Li(~60×10-6)和δ7Li(~+20‰)反映了最近富Li地幔熔体/流体的特征,而橄榄石的中等Li富集(<5×10-6)和强烈的δ7Li亏损(~-20‰)则可能记录了更早一期低δ7Li的地幔交代。同位素剖面的扩散反演以及Li强烈富集与LREE相对亏损之间的解耦显示了两期地幔交代作用的短暂性和近期性。因此,我们认为华北东部克拉通上地幔中存在与再循环有关的锂同位素异常组分,它们的形成应该与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下的俯冲有关.这些组分能够在地幔中较长的保存直至最近被热扰动所释放,并被橄榄岩包体所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地幔橄榄岩 锂同位素 地幔交代 再循环物质
下载PDF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yroxenes in Nushan Peridotite Xenoliths,SE China 被引量:5
11
作者 YUHuimin XIAQunke +1 位作者 E.DELOULE YANGXiaoz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6-342,共7页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yroxenes in peridotite xenoliths from the Nushan volcano, Anhui Province, SE China have been obtained using an ion probe (Cameca 1270). D/H ratios are constant within a single grain ...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yroxenes in peridotite xenoliths from the Nushan volcano, Anhui Province, SE China have been obtained using an ion probe (Cameca 1270). D/H ratios are constant within a single grain and among the different grains from the same sample.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H ratios and the hydrogen contents indicates that the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are inherited from their mantle source. Combining with the δD values of coexisting amphibole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Nushan mantle experienced at least a two-stage metasomatic event. One was responsible for formation of amphiboles with extremely variable δD values, and the other was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δD values (up to ?20‰) of some clinopyroxenes from peridotites, clinopyroxene and mica megacrysts. High δD values point to a subduction-related fluid being involved in one metasomatic event. The primary δD values (?90‰ to ?140‰) of the Nushan pyroxenes, together with data gleaned from the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the D/H ratios of the 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 reservoir might have differed from that of the other mantle hydrogen in being relatively depleted in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isotope pyroxene peridotite ion probe mantle composition Nushan Anhui
下载PDF
Constraints on the early cooling rates of Mt. Dabie from diffusion modeling of chemical zoning of garnet
12
作者 程昊 陈道公 +1 位作者 E.DELOULE 周祖翼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5年第3期208-220,共13页
Diffusion modeling of zoning profiles in eclogite garnets from three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of Mt. Dabie, UHPM unit, HPM unit and northern Dabie,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time span and cooling rates of thes... Diffusion modeling of zoning profiles in eclogite garnets from three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of Mt. Dabie, UHPM unit, HPM unit and northern Dabie,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time span and cooling rates of these rocks. Modeling result for the Huangzhen eclogite garnet shows that the maximal time span for the diffusion-adjustment process is about 22 Ma since the peak-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which is the maximum time span from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to green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The Bixiling eclogites had subjected to a cooling process at a rate of ~10℃/Ma from 750℃ to 560℃ during 20 Ma. The second cooling stage of the Raobazhai eclogite following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is an initial fast cooling process at a rate of about 25℃/Ma and then slowed down gradually. All these belong to a coherent Dabie collision orogen with differences in subduction depth and exhumation/uplifting p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化学分区制 扩散途径 冷却率 榴辉岩
下载PDF
论哥伦比亚祖母绿的成因
13
作者 A.Cheilletz 刘伟 吕海燕 《地质科学译丛》 1997年第3期28-31,共4页
一项新的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这些资料支持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热液沉积的成因模式。一个综合性的模式提出把构造作用和化学作用统一起来,这使 Ottaway 等最近提出的模式形式无效。研究表明,... 一项新的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这些资料支持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热液沉积的成因模式。一个综合性的模式提出把构造作用和化学作用统一起来,这使 Ottaway 等最近提出的模式形式无效。研究表明,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是由两阶段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在整个成矿过程中,消减构造作用(shortening tectonics)不仅影响了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的两个边缘,而且还促使了早白垩世黑色页岩岩系中滑脱构造面、逆冲断层以及与逆冲断层有关的褶皱的形成。主要讨论了祖母绿矿床3个方面的问题:(1)非含矿脉系和伸展矿化脉系间的时间关系;(2)石墨与祖母绿矿化的伴生关系;(3)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中热化学硫酸盐的还原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热卤水与富含有机质地层的相互作用,把从热卤水中蒸发来源的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母绿 哥伦比亚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大别-苏鲁变质岩锆石微区氧同位素特征初探:离子探针原位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道公 E.Deloule +2 位作者 程昊 夏群科 吴元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732-1739,共8页
对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地区包括榴辉岩等8个不同岩性的变质岩石中锆石进行了151次微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均一性,不同岩石中锆石的δ^(18)O值变化范围从-8.5‰到+9.7‰,同一岩石不同锆石颗粒间δ^(1... 对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地区包括榴辉岩等8个不同岩性的变质岩石中锆石进行了151次微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均一性,不同岩石中锆石的δ^(18)O值变化范围从-8.5‰到+9.7‰,同一岩石不同锆石颗粒间δ^(18)O值差异达2‰~12‰,在离子探针测定精度范围内,没有观察到原岩岩浆(残留)锆石和变质增生(重结晶)锆石之间明显的氧同位素组成差异,表明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变质锆石基本上继承了原岩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根据变质岩的原岩时代,可以把锆石氧同位素分成2组,一组原岩年龄在19~27亿年,δ^(18)O值约为6‰~7‰,另一组原岩年龄为7~8亿年,δ^(18)O值在0~2‰。后者明显偏低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在形成高级变质岩的原岩岩浆中有明显的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组成的卷入,它可能和晚前寒武纪我国华南和全球范围雪球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 变质岩 锆石微区氧同位素 离子探针 原岩年龄 结构
原文传递
大别山道士冲地区辉石岩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壳幔相互作用的新信息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群科 吴元保 +2 位作者 陈道公 程昊 E.Deloule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1256-1260,共5页
利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大别山道士冲地区燕山期(约145Ma)辉石岩中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个锆石内部还是不同锆石之间,氧同位素比值都是均一的,表现出富集18O的特征:δ18O值为7.66‰±0.46‰(1SD,1σ=0.10,n=22)... 利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大别山道士冲地区燕山期(约145Ma)辉石岩中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个锆石内部还是不同锆石之间,氧同位素比值都是均一的,表现出富集18O的特征:δ18O值为7.66‰±0.46‰(1SD,1σ=0.10,n=22).高δ18O值特征表明辉石岩的幔源母岩浆经历了与地壳物质的相互作用,结合前人的地球化学研究来看,壳幔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源区混合而不是地壳混染.壳幔相互作用的发生和辉石岩母岩浆的形成都是在燕山期,时间间隔最多为几百万年.参与壳幔相互作用的地壳端元是基性下地壳,辉石岩母岩浆中可能含有相当大比例(>37%)的基性下地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道士冲地区 辉石岩 锆石 氧同位素组成 壳幔相互作用 离子探针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多同位素体系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道公 E.Deloule +2 位作者 程昊 夏群科 吴元保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28-840,共13页
首次对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和围岩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热电离质谱(TIM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定年、云母和角闪石^(40)Ar-^(39)Ar定年和矿物内部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一个榴辉岩样品锆石U-Pb SIMS权平均年龄为231.6±9.7Ma,... 首次对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和围岩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热电离质谱(TIM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定年、云母和角闪石^(40)Ar-^(39)Ar定年和矿物内部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一个榴辉岩样品锆石U-Pb SIMS权平均年龄为231.6±9.7Ma,云母的^(40)Ar-^(39)Ar等时年龄为232.6±2.1Ma,最低坪年龄为221.7±2.4Ma;另一榴辉岩锆石U-Pb TIMS一致年龄为221.3±1.4~222.5±2.3Ma,围岩花岗片麻岩锆石SIMS下交点年龄为221±35Ma。退变质角闪岩中角闪石^(40)Ar-^(39)Ar等时年龄为205.9±1.0Ma.除云母可能含有过剩氩外,上述各年龄代表了低温榴辉岩峰期变质作用和退变质作用时间。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变质时代不同于北大别北部熊店低温榴辉岩,它和南大别高温榴辉岩同属统一的南大别高压-超高压地体,高温榴辉岩和低温榴辉岩的区别可能在于它们不同的俯冲深度或折返时不同的冷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低温榴辉岩 多同位素体系 年代学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退变质作用 变质岩
原文传递
湖北渔塘坝硒矿床中最大硒同位素分馏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温汉捷 Jean Carignan +3 位作者 胡瑞忠 樊海峰 畅斌 杨光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845-1848,共4页
对渔塘坝硒矿床中高硒的碳质硅质岩和碳质页岩样品进行了硒同位素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其δ82/76SeNIST范围从-12.77‰~4.93‰,总变化为17.7‰.这是迄今所发现的自然界中最大的同位素分馏,同时样品Ytb-5(高硒碳质页岩)的δ82/76SeNIST为-... 对渔塘坝硒矿床中高硒的碳质硅质岩和碳质页岩样品进行了硒同位素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其δ82/76SeNIST范围从-12.77‰~4.93‰,总变化为17.7‰.这是迄今所发现的自然界中最大的同位素分馏,同时样品Ytb-5(高硒碳质页岩)的δ82/76SeNIST为-12.77‰,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中最富硒轻同位素的样品.根据硒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结合其他地质证据和地球化学指标,认为"氧化-还原模式"是对矿床中自然硒大量出现的合理解释.同时,硒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较大的分馏效应也证明其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有其独特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黑色岩系 自然硒 渔塘坝
原文传递
异常的地幔氢同位素组成和极端的微尺度不均一性:女山角闪石的离子探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群科 陈道公 +3 位作者 E.Deloule 支霞臣 程昊 吴元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1期2327-2332,共6页
运用离子微探针技术对采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的3块橄榄岩包体中的4个角闪石颗粒进行了详细的氢同位素分析, δDSMOW值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和罕见的正值: -94‰^+46‰. 4件样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微尺度不均一性, 同一颗粒内部不到400μ... 运用离子微探针技术对采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的3块橄榄岩包体中的4个角闪石颗粒进行了详细的氢同位素分析, δDSMOW值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和罕见的正值: -94‰^+46‰. 4件样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微尺度不均一性, 同一颗粒内部不到400μm的尺度上δD值变化可达80‰. 氢同位素比值和氢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说明氢同位素的变化不是由于后期过程引起的, 而是继承自地幔源区. 女山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均一, 这表明氢同位素的变化与成分差异所造成的同位素分馏无关, 它反映的是交代流体的不均一性. 交代流体氢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以及罕见的高δD值可能与地幔内岩浆去气造成的分馏有关. 从不均一性的尺度, 结合氢扩散数据来看, 形成女山角闪石的地幔交代事件发生在寄主岩浆喷发前不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不均一性 角闪石 离子探针分析
原文传递
大别地体新店榴辉岩变质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道公 E.Deloule 倪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1-699,共9页
对大别山南部新店超高压榴辉岩两件锆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阴极发光、微区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研究,发现存在两类锆石.一类为短粗、等轴状锆石,量大,是原岩岩浆锆石,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重结晶,形成时间在811±22Ma.另一类为自形、棱柱... 对大别山南部新店超高压榴辉岩两件锆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阴极发光、微区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研究,发现存在两类锆石.一类为短粗、等轴状锆石,量大,是原岩岩浆锆石,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重结晶,形成时间在811±22Ma.另一类为自形、棱柱状锆石,量少,有核-边结构,边部是超高压变质时期形成的变质增生锆石,变质作用发生在221~217Ma.所有原岩岩浆锆石的Th/U比均在1.3左右,随变质重结晶程度增加,Th/U比下降,变质增生锆石Th/U比均低于0.1.锆石阴极发光强度主要由U和Th含量控制.无论是岩浆锆石还是变质锆石的δ^(18)O值都很低,平均值分别为1.8‰和2.8‰.原岩锆石的低δ^(18)O值表明其形成时源区有显著的大气降水加入,这可能和全球范围内晚前寒武纪雪球地球事件有关,也表明在大别山变质环境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不能使原岩锆石氧同位素发生明显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锆石锆石U-Pb年龄 锆石氧同位素 榴辉岩 大别山 锆石U-Pb年龄 超高压变质 超高压榴辉岩 同位素研究 氧同位素 δ^18O值
原文传递
幔源云母巨晶氢同位素组成的微尺度不均一性:离子探针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群科 陈道公 +1 位作者 EtienneDeloule 支霞臣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9年第1期62-67,共6页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对来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碧玄岩中的幔源云母巨晶进行了氢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发现其δD值和水含量存在微尺度不均一性 ,推断是与大气降水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云母巨晶的原始δD值为 - 2 3‰ ,暗示其源区曾受到过再循环地...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对来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碧玄岩中的幔源云母巨晶进行了氢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发现其δD值和水含量存在微尺度不均一性 ,推断是与大气降水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云母巨晶的原始δD值为 - 2 3‰ ,暗示其源区曾受到过再循环地壳的影响 ,同时也表明地幔氢同位素组成至少在大尺度上是不均一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 氢同位素 离子探针 地幔 微尺度不均一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