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硕 李晓飞 +2 位作者 王钊 宁小晖 樊晓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转位患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类型、特征及其他心律失常合并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45例合并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动脉转位类型、超声Van Praagh分型、...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转位患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类型、特征及其他心律失常合并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45例合并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动脉转位类型、超声Van Praagh分型、外科术前/术后发生AVB情况,其他心律失常的分布、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45例患者平均入院年龄(30.6±18.7)岁,发现AVB时的年龄为(26.3±17.9)岁。发生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为主,占75.6%(34例),24.4%(11例)为右位心;超声Van Praagh分型多为SLL型占75.6%(34例),13.3%(6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11.1%(5例)合并房性心动过速,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者均占6.7%(各3例),2.2%(1例)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外科术前/术后出现AVB者为24/21例。35例植入起搏器患者中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5.8±6.5)年,死亡7例,其中6例(6/30,20.0%)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死亡,1例患者在起搏器导线断裂后猝死。10例未植入起搏器患者中随访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7±6.6)年。1例三度AVB患者拒绝植入起搏器,出院6年后猝死,3例三度AVB和3例一度AVB的患者无变化,2例二度AVB的患者进展为高度或三度AVB。结论:发生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为主,少数为右位心,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外科术前、术后出现AVB的患者大致各占一半,起搏器治疗可预防猝死,但心力衰竭死亡率达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植入 特征性分析
下载PD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older than 80 years: from the Korean 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Prospective Registry 被引量:2
2
作者 Hoyoun Won Wang Soo Lee +6 位作者 Sang-Wook Kim Byung Ryul Cho Young Jin Youn Young-Hyo Lim Min-Ho Lee Jae-Hwan Lee Seung-Woon Rha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冠的过程的 BackgroundRadial 动脉存取是一种安全、有益的技术。然而,当存取地点的一个更高的风险组与更年轻的病人相比联系了复杂并发症,老病人被考虑了。这研究被进行调查 transradial 的可行性和安全在从在 20 个中心的朝鲜 Tra... 为冠的过程的 BackgroundRadial 动脉存取是一种安全、有益的技术。然而,当存取地点的一个更高的风险组与更年轻的病人相比联系了复杂并发症,老病人被考虑了。这研究被进行调查 transradial 的可行性和安全在从在 20 个中心的朝鲜 Transradial 干预未来的登记的 6132 个病人的 elderly.MethodsA 总数的冠的 angiography 或干预被分析。病人们被划分成非老的组(n = 5667 ) 并且老(80 年) 组织(n = 465 ) 。用倾向分数匹配,老组(n = 465 ) 与相比一对一匹配非老的组(n = 465 ).ResultsAfter 倾向 20 匹配的、吝啬的年龄是 64.3 汵琠敲瑡敭瑮漠 ? 湩牴捡牡楤捡愠物攠扭汯獩 ? 獵湩 ? 湩牴捡牡楤捡挠瑡敨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平均年龄 安全性 患者 朝鲜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罗斌 孙奇 +6 位作者 郭晓刚 刘旭 杨建都 魏会强 谢海杨 马坚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房颤)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月10日至2018年3月20日在阜外医院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治疗的房颤患者680例,其中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手...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房颤)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月10日至2018年3月20日在阜外医院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治疗的房颤患者680例,其中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包括冷冻消融上腔静脉电隔离时间、隔离时温度、冷冻次数、射频补点次数、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冷冻上腔静脉电隔离时间大部分在20 s内,但上腔静脉电位易恢复,冷冻消融次数为1~4次,冷冻时间最长不超过150s.10例(76.92%)患者成功冷冻消融隔离上腔静脉,3例(23.08%)术中隔离上腔肺静脉后易恢复,经补点射频消融成功隔离上腔静脉.术中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一过性交界性心律、窦性停搏,一过性膈神经麻痹及急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在停止冷冻后均恢复.所有患者在随访(9.7±4.2)个月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无房颤复发.结论二代冷冻球囊可用于隔离上腔静脉,部分患者上腔静脉电隔离后易恢复,需要射频消融补点消融.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邻近器官并发症但可逆,停止冷冻消融后上述功能损害均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上腔静脉隔离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右室电极植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超 戴研 +3 位作者 李玉秋 林锦璇 陈柯萍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右室电极植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PPM)/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右室电极植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PPM)/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年进行超声评价,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超声数据的差异。结果入组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新发三尖瓣返流(TR)2例,TR程度加重5例,术后1周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LRTR)的发生率为9.7%;术后1年,新发TR 2例,TR程度加重14例,术后1年LRTR的发生率为22.2%。与术前心脏结构和功能比较,电极导线植入术后1周,左右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后1年,三尖瓣返流(TR)程度为中重度返流的比例明显升高(16.7%vs 5.6%),伴右房、右室直径增大[右房直径:(37.66±5.52)mm vs(35.93±4.85)mm;右室直径:(24.49±3.87)mm vs(22.61±2.61)mm]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0.46±0.06)vs(0.48±0.05),P均<0.05],而左心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与瓣叶非受限组患者比较,瓣叶受限组患者TR程度为中重度返流的比例明显升高(41.7%vs 12.1%),伴右房、右室直径增大[右房直径:(42.15±7.95)mm vs(36.76±4.47)mm;右室直径:(27.75±3.65)mm vs(23.84±3.60)mm]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0.42±0.06)vs(0.47±0.06),P均<0.05]。结论心脏起搏治疗中LRTR的发生率较高;电极导线植入将加重TR程度,导致右房、右室增大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电极导线引起三尖瓣瓣叶受限与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 起搏器植入 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 心脏超声
原文传递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在心力衰竭伴LBBB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中丽 陈柯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0-636,共7页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可导致心室电传导延迟、收缩不同步,是加重心力衰竭(心衰)的重要因素,亦是心衰治疗的重要靶点。传统双心室起搏可纠正LBBB、改善心功能,但其受到技术及解剖的限制,仍有部分患者难以从中获益。随着对希氏-浦肯野系...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可导致心室电传导延迟、收缩不同步,是加重心力衰竭(心衰)的重要因素,亦是心衰治疗的重要靶点。传统双心室起搏可纠正LBBB、改善心功能,但其受到技术及解剖的限制,仍有部分患者难以从中获益。随着对希氏-浦肯野系统认识的深入、导线置入工具的改进及技术的发展,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方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可纠正LBBB、恢复电机械同步性,有望作为传统双心室起搏的替代疗法用于心衰伴LBBB患者。该文对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在心衰伴LBBB患者中应用的理论及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束支传导阻滞 希浦系统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翟琳 华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0-206,共7页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药物治疗疗效仍有较大局限性,而心脏移植存在供体少、等待时间长、排异反应大等问题。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心力衰竭器械治疗不断有新的进展,目前的器械主要包括心脏除颤器...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药物治疗疗效仍有较大局限性,而心脏移植存在供体少、等待时间长、排异反应大等问题。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心力衰竭器械治疗不断有新的进展,目前的器械主要包括心脏除颤器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器械、心肌收缩力调节器械、神经刺激治疗器械4大类,文章逐一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器械治疗 新进展
原文传递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策略
7
作者 王钊 樊晓寒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190-3192,共3页
ICD/CRT-D术后的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较为常见,其治疗处理方法不多,是临床的处理难点。本文就ICD/CRT-D术后慢室率室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危害、处理策略及临床证据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处理策略包括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去除诱... ICD/CRT-D术后的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较为常见,其治疗处理方法不多,是临床的处理难点。本文就ICD/CRT-D术后慢室率室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危害、处理策略及临床证据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处理策略包括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去除诱发因素,调整程控参数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导管消融治疗等,提出ICD/CRT-D术后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处理需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多种方法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动过速 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