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内岩浆层演化的盆地效应:以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盆地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晶 陈国能 +1 位作者 Rodney Grapes 邱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发育有拗陷型、断裂型、断陷型3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其中前者发育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其内多为含煤建造;次者发育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主要为火山岩建造;后者发育于白垩纪—古近纪,主要为陆相红岩建造。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发育有拗陷型、断裂型、断陷型3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其中前者发育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其内多为含煤建造;次者发育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主要为火山岩建造;后者发育于白垩纪—古近纪,主要为陆相红岩建造。研究结果表明,盆地构造类型的演化与该区中生代壳内岩浆层的演化密切相关。与联合古陆解体相伴随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使得东亚陆缘岩石圈的内能逐渐升高,其结果是壳内岩浆层的形成和增厚以及其上盖层岩石的弯曲变形,导致中生代早期众多拗陷盆地的形成;燕山早期的构造运动使印支期已强烈变形的地壳进一步破裂,为壳内岩浆层的物质溢出或喷发提供了通道条件,从而在重熔界面(岩浆层上界面)埋深较浅的本区东部形成众多火山岩盆地;系统内能在晚侏罗世后逐渐下降,地壳冷却收缩使得断块的重力调整逐渐占主导位置,形成众多由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南部 中生代 壳内岩浆层 构造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