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otis segetum雄蛾触角叶性信息素反应神经元对电刺激触角神经的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项辉 罗剑文 +1 位作者 Sylvia ANTON Bill S.HANSSON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1-186,共6页
为探讨电刺激Agrotissegetum雄蛾触角神经是否可以作为MGC中神经元的识别手段 ,采用细胞内电生理记录方法 ,共记录 34个对性信息素有反应的MGC神经元 ,并测试了其中 12个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的反应 ,2 2个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和电刺... 为探讨电刺激Agrotissegetum雄蛾触角神经是否可以作为MGC中神经元的识别手段 ,采用细胞内电生理记录方法 ,共记录 34个对性信息素有反应的MGC神经元 ,并测试了其中 12个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的反应 ,2 2个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和电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 ,MGC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及电刺激的反应模式基本一致 ,为一种双相反应模式。两种刺激方式均能诱导出兴奋反应 ,电刺激得到的兴奋反应比由性信息素刺激引起的要短 ;MGC神经元对两种刺激的超极化反应 (抑制反应 )幅度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别 ,在电刺激实验的2 2个神经元上 ,超极化反应幅度和抑制时间都与神经元本身放电频率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极化反应是在LN参与下一定的神经回路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而形成的 ,这提示两种刺激所作用的神经回路应是一致的 ,但从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到的神经元情况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蛾 触角叶 投射神经元 电刺激 反应模式
下载PDF
木焦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特性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秀虹 李适宇 +1 位作者 Gran Bengtsson Niklas Trneman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944,共6页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木焦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活性等的空间变异特征.分别采用26种主要磷脂类脂肪酸(PLFA)的总含量(totPLFA)、PLFA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PLFAPC1和PC2)以及土壤培养过程中CO2C的累积释...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木焦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活性等的空间变异特征.分别采用26种主要磷脂类脂肪酸(PLFA)的总含量(totPLFA)、PLFA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PLFAPC1和PC2)以及土壤培养过程中CO2C的累积释放量(Cre)来表征土壤中的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多数微生物特性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半变异函数曲线可用带块金效应的球状模型进行拟合.变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在2.50~16.60m之间.PLFAPC1、totPLFA和Cre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其相对结构变差(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分别为82.3%、79.6%和64.7%,而PLFAPC2不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克立格空间插值图表明,样地中存在几处微生物相对密集分布且代谢活性较高的区域,其中优势微生物菌群是由PLFAs16:1ω7t,cy17:0,18:1ω7和cy19:0所表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多环芳烃含量和空间分布是影响微生物特性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微生物特性 地统计学 污染土壤 磷脂类脂肪酸
下载PDF
Agrotis segetum雄蛾触角叶神经元的时相编码特性
3
作者 项辉 SYLVIA Anton BILL S Hansson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88,共4页
应用细胞内记录神经放电方法 ,研究Agrotissegetum雄蛾触角叶MGC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特征及时相编码特点。在此种雄蛾MGC中 ,投射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呈现一种双相反应模式。 2 6个MGC神经元均可对 1,3Hz频率的每个刺激有明显的... 应用细胞内记录神经放电方法 ,研究Agrotissegetum雄蛾触角叶MGC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特征及时相编码特点。在此种雄蛾MGC中 ,投射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呈现一种双相反应模式。 2 6个MGC神经元均可对 1,3Hz频率的每个刺激有明显的双相反应 ,14个神经元可对 5Hz频率的每个刺激引起明显的双相反应 ,4个神经元仅能识别 7Hz频率的每个刺激 ,1个神经元可识别高至 10Hz频率的每个刺激。神经元对性信息素频率刺激的反应能力与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tis segetum雄蛾 触角叶 投射神经元 性信息索 时间编码 时相编码特点 双向反应模式
下载PDF
Agrotis segetum雄蛾触角叶神经元对性信息素时间编码的机制分析
4
作者 项辉 Sylvia ANTON BillS HANSSON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应用压力注射 ,在Agrotissegetum雄蛾触角叶 (AL)中 33个对性信息素有反应的MGC神经元上探讨了对性信息素反应模式的形成机制。压力注射 10 0mmol/LGABA进入AL神经网引起神经元一个慢的超极化电位 ,并有一个长时程的放电抑制相 ,与用性... 应用压力注射 ,在Agrotissegetum雄蛾触角叶 (AL)中 33个对性信息素有反应的MGC神经元上探讨了对性信息素反应模式的形成机制。压力注射 10 0mmol/LGABA进入AL神经网引起神经元一个慢的超极化电位 ,并有一个长时程的放电抑制相 ,与用性信息素刺激诱导的神经元反应很相似 ,但GABA并不影响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的去极化反应。低Cl-溶液可减弱AL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的超极化反应 ,甚至使超极化相逆转为兴奋反应 ,抑制相消失。压力注射Bicuculline使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压力注射Bicuculline的同时给予性信息素刺激 ,可使性信息素刺激所致的神经元放电增加进一步加强 ;Bicuculline可使性信息素刺激引起的神经元超极化幅度变小 ,放电抑制时间变短 ,甚至其抑制相完全被逆转为正常放电 ,无超极化反应和抑制相存在。结果表明 ,AL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反应的超极化相与GABA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蛾 触角叶神经元 性信息素 时间编码 机制 GABA受体 昆虫 A.segetum
下载PDF
东北航行:一次生态学研究
5
作者 Dr Dick Hedberg kva.se +4 位作者 Dr Christian Hjort geol.lu.se Professor Mats Sonesson planteco. lu.se 闵庆文 《人类环境杂志》 1999年第3期210-211,共2页
本期Ambio专刊总结了瑞典-俄罗斯94’苔原生态考察的研究结果。在1994年夏季的6~8月间,一支科学考察队,乘坐容量为160人的现代化的7600 dwt俄罗斯极地考察船R/V AkademikFedorov号,沿着整个欧洲-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向东然后再向西航行,... 本期Ambio专刊总结了瑞典-俄罗斯94’苔原生态考察的研究结果。在1994年夏季的6~8月间,一支科学考察队,乘坐容量为160人的现代化的7600 dwt俄罗斯极地考察船R/V AkademikFedorov号,沿着整个欧洲-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向东然后再向西航行,即大约相当于67°~77°N之间纬圈周长的一半。北极地区环绕了地球上一片最后的荒野。区域内陆地生态系统拥有独特的有机体,它们对于极端环境的进化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苔原生态系统 生态考察 种群 数量
下载PD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the paddyfield warbler (Acrocephalus agricola Jerd.)
6
作者 Pavel ZEHTINDJIEV Mihaela ILIEVA +3 位作者 Bengt HANSSON Olga OPARINA Mihail OPARIN Staffan BENSCH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1,共9页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was studied in paddyfield warblers Acrocephalus agricola breeding in NE Bulgaria, SE Russia and S Kazakhstan. We we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degre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g...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was studied in paddyfield warblers Acrocephalus agricola breeding in NE Bulgaria, SE Russia and S Kazakhstan. We we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degre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gene flow of the Bulgarian population due to its geographical isolation, recent origin and unique migratory strategy. Analyses of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divergence between Bulgarian and Russian populations (FsT = 0.007), whereas those in Ka- zakhstan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European breeding populations (Russia: FsT = 0.058; Bulgaria: FsT = 0.114).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opulations at nuclear markers (five microsatellite loci; FsT ~ 0) was weaker than for mtDNA. We suggest that this relatively weak differentiation over the range of this species reflects a recent postglacial expansion, and results from mismatch distribution analyses and Fu's Fs tests are in agreement. Preservation of small and geographically isolated popula- tions which may contain individuals with unique adaptive traits, such as the studied Bulgarian population of paddyfield warbler, is valuable for the long-term conservation of expanding migratory bird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OGEOGRAPHY Post-glacial expansion Population structure Mitochondria MICROSATELLI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