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麻醉药物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早期苏醒的随机前瞻性研究
1
作者 Hemant Bhagat Hari H. Dash +4 位作者 Parmod K. Bithal Rajendra S. Chouhan Mihir P. Pandia 邱郁薇(译) 徐美英(校) 《麻醉与镇痛》 2009年第6期58-65,共8页
背景开颅术后为尽早观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使患者从麻醉状态中迅速苏醒至关重要。然而快通道技术常常会伴有体循环高血压,后者有潜在诱发颅内血肿的风险。尽管到目前为止巳研究了很多种药物,但用麻醉药物缓解苏醒期高血压的研究不多... 背景开颅术后为尽早观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使患者从麻醉状态中迅速苏醒至关重要。然而快通道技术常常会伴有体循环高血压,后者有潜在诱发颅内血肿的风险。尽管到目前为止巳研究了很多种药物,但用麻醉药物缓解苏醒期高血压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拟观察在关颅阶段应用小剂量麻醉药物能否有助于患者早期苏醒并减轻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在150例血压正常行小脑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中,评价3种苏醒方法的效果,这些患者均采用异氟烷标准麻醉。患者随机分为3组,关闭硬脑膜时分别给予小剂量丙泊酚(3mg·kg^-1·h^-1),芬太尼(1.5μg·kg^-1·h^-1),异氟烷(呼气末浓度为0.2%)直至开始缝皮。头部包扎结束时停止使用氧化亚氮。结果中位苏醒时间丙泊酚组为6分钟,芬太尼组为4分钟,异氟烷组为5分钟(P=0.008)。与拔管时和拔管后相比,患者拔管前更容易出现高血压(P=0.009)。3组间比较,芬太尼组拔管前和总体艾司洛尔使用率较低(P=0.01)。手术前脑显像显示严重的大脑中线偏移是苏醒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颅时的疼痛可能是交感刺激引起苏醒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关颅时给予小剂量芬太尼比丙泊酚、异氟烷对神经外科患者早期苏醒更具有优势,而且是预防手术后早期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芬太尼 随机前瞻性研究 早期高血压 神经外科患者 麻醉药物 独立危险因素 快通道技术 肿瘤切除术
原文传递
过度通气能够改善幕上开颅术的手术条件吗?一项多中心随机交叉试验研究
2
作者 Adrian W. Gelb Rosemary A. Craen +7 位作者 G. S. Umamaheswara Rao K. R. Madhusudan Reddy Joseph Megyesi Bibek Mohanty Hari H. Dash Kai C. Choi Mathew T.V. Chan 谢珺田(译) 《麻醉与镇痛》 2009年第3期17-27,共11页
背景过度通气作为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重要方法,其有效性还缺乏验证。我们在由手术医师评估脑肿胀分级和测定颅内压(ICP)的条件下,选择中度低碳酸血症和正常血液碳酸数值两种情况对接受开颅手术的幕上脑肿瘤患者进行一项双周期随... 背景过度通气作为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重要方法,其有效性还缺乏验证。我们在由手术医师评估脑肿胀分级和测定颅内压(ICP)的条件下,选择中度低碳酸血症和正常血液碳酸数值两种情况对接受开颅手术的幕上脑肿瘤患者进行一项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研究。方法275例幕上脑肿瘤患者随机接受以下治疗程序:一是过度通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25±2mmHg)继以正常通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7±2mmHg);二是正常通气继以过度通气。通气和呼气末CO2分压保持稳定20分钟。患者随机接受丙泊酚输注或异氟烷吸入麻醉。在每一试验阶段末由不了解治疗程序的手术医师测定ICP,并以4级评定方法评估脑肿胀分级。结果以通用估计方程模型分析,我们发现过度通气降低了45%脑肿胀加重的风险,P=0.004,95%可信区间为22%-61%,需要治疗患者数为8。过度通气期间ICP均数±标准差为12.3±8.1mmHg,低于正常通气时的16.2±9.6mmHg,P〈0.001。麻醉方式对脑肿胀评估和ICP无影响。结论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而言,手术中过度通气可改善与ICP降低相关的由手术医师评估的脑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随机 手术条件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开颅术 多中心 呼气末CO2分压 过度通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