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基于三维颜面软组织标志点的颏部对称性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初步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对称人脸进行颏结节点坐标变换,用以筛选软组织三维空间线角并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线角模板,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基于三维颜面软组织标志点的颏部对称性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初步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对称人脸进行颏结节点坐标变换,用以筛选软组织三维空间线角并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线角模板,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初诊患者中选取10例临床诊断存在颏部不对称的患者,年龄12~32岁;收集患者的三维软组织面部扫描数据,通过MeshMonk非刚性配准算法程序自动确定测试患者面部扫描数据的标志点,并以此生成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及相应参数。同时在Geomagic Studio 2015软件中进行人脸镜像重叠分析,并生成颏部偏差色谱图作为检验参照,对比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指标相对于重叠分析的识别率。结果:通过坐标变换方式筛选三维空间线角指标9项,在10例患者中对其面部扫描数据进行镜像重叠分析和三维空间线角模板分析,以镜像重叠为“金标准”,计算用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分析法评价颏部不对称情况的识别率,颏部不对称识别率为90%(9/10),其中X维度识别率为86%,Y维度识别率为89%,Z维度识别率为100%。结论:应用三维软组织线角模板法在评价颏部软组织不对称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在三维方向上具有分别识别不同维度不对称的能力,优于镜像重叠方法,但在识别率方面稍差,仍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传统棉线结扎与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建立大鼠种植体周炎模型的效率和效果,以探索大鼠种植体周炎模型建模的最佳方法。方法:纳入39只雄性SD大鼠,拔除上颌...目的:比较传统棉线结扎与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建立大鼠种植体周炎模型的效率和效果,以探索大鼠种植体周炎模型建模的最佳方法。方法:纳入39只雄性SD大鼠,拔除上颌左侧第一磨牙,拔牙窝愈合4周后植入钛种植体。种植体植入4周骨结合后,将39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取棉线结扎(n=12)、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LPS(n=12),以及两种方法联合(n=12)诱导大鼠种植体周炎,同时设无任何处理对照组(n=3)。记录实验组大鼠诱导前及诱导后2周和4周时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收集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分析(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分别于诱导2周和4周时处死实验组动物,收集上颌骨,采用微型CT(micro-CT)观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状况。结果:种植4周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3个实验组均可见牙龈红肿,质软,种植体边缘骨吸收。诱导2周和4周时,各实验组PD、GI和BOP均较诱导前增加,但仅BOP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诱导2周时,棉线结扎组和联合组在每个位点均可见边缘骨吸收,且联合组每个位点边缘骨吸收程度均大于棉线结扎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注射组部分种植体的部分位点可见边缘骨吸收。炎症诱导4周时,各实验组各位点均可见边缘骨吸收,其中棉线结扎组和联合组边缘骨吸收大于局部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2周和4周时,实验组TNF-α和IL-1β均较对照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LPS,棉线结扎及两种方法联合可以更好且更快地诱导大鼠种植体周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基于三维颜面软组织标志点的颏部对称性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初步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对称人脸进行颏结节点坐标变换,用以筛选软组织三维空间线角并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线角模板,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初诊患者中选取10例临床诊断存在颏部不对称的患者,年龄12~32岁;收集患者的三维软组织面部扫描数据,通过MeshMonk非刚性配准算法程序自动确定测试患者面部扫描数据的标志点,并以此生成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及相应参数。同时在Geomagic Studio 2015软件中进行人脸镜像重叠分析,并生成颏部偏差色谱图作为检验参照,对比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指标相对于重叠分析的识别率。结果:通过坐标变换方式筛选三维空间线角指标9项,在10例患者中对其面部扫描数据进行镜像重叠分析和三维空间线角模板分析,以镜像重叠为“金标准”,计算用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分析法评价颏部不对称情况的识别率,颏部不对称识别率为90%(9/10),其中X维度识别率为86%,Y维度识别率为89%,Z维度识别率为100%。结论:应用三维软组织线角模板法在评价颏部软组织不对称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在三维方向上具有分别识别不同维度不对称的能力,优于镜像重叠方法,但在识别率方面稍差,仍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文摘目的:比较传统棉线结扎与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建立大鼠种植体周炎模型的效率和效果,以探索大鼠种植体周炎模型建模的最佳方法。方法:纳入39只雄性SD大鼠,拔除上颌左侧第一磨牙,拔牙窝愈合4周后植入钛种植体。种植体植入4周骨结合后,将39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取棉线结扎(n=12)、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LPS(n=12),以及两种方法联合(n=12)诱导大鼠种植体周炎,同时设无任何处理对照组(n=3)。记录实验组大鼠诱导前及诱导后2周和4周时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收集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分析(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分别于诱导2周和4周时处死实验组动物,收集上颌骨,采用微型CT(micro-CT)观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状况。结果:种植4周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3个实验组均可见牙龈红肿,质软,种植体边缘骨吸收。诱导2周和4周时,各实验组PD、GI和BOP均较诱导前增加,但仅BOP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诱导2周时,棉线结扎组和联合组在每个位点均可见边缘骨吸收,且联合组每个位点边缘骨吸收程度均大于棉线结扎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注射组部分种植体的部分位点可见边缘骨吸收。炎症诱导4周时,各实验组各位点均可见边缘骨吸收,其中棉线结扎组和联合组边缘骨吸收大于局部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2周和4周时,实验组TNF-α和IL-1β均较对照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LPS,棉线结扎及两种方法联合可以更好且更快地诱导大鼠种植体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