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边界优化
1
作者 周文龙 BOTTAZZI Jean +5 位作者 况光显 王德远 罗书文 高占冬 江波 莫贵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11540-11549,共10页
双河洞是世界上最长的白云岩洞系,它构成了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随着探测长度的持续增长,现行园区边界已不能满足保护与管理的需求。以双河洞空间分布为参考,运用ArcGIS水文与空间分析工具对池武溪流域及周边数字高程模型(dig... 双河洞是世界上最长的白云岩洞系,它构成了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随着探测长度的持续增长,现行园区边界已不能满足保护与管理的需求。以双河洞空间分布为参考,运用ArcGIS水文与空间分析工具对池武溪流域及周边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进行数字河网提取、地表流域分割,并综合考虑自然与人文因素,得到如下认识:①园区1∶5万DEM精度下设定1000 m^(2)的汇流累积量阈值模拟出的数字水系与真实水系一致性高;②双河洞系统跨越池武溪地表分水岭,直观反映了地表-地下分水岭不重合的现象;③双河洞系统自2018年就已超越现行地质公园边界以及县级行政区界线,核心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存在真空地带,园区边界优化调整迫在眉睫;④园区边界应结合双河洞系统发育界限预判为考量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并提出了初步的优化定界方案;⑤未来应加强双河洞区域的示踪试验,更加明确地下分水岭范围,以更加科学、完整地划定园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双河溶洞群 数字高程模型(DEM) 水文分析 边界优化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和构造分析的紫云苗厅“双穹顶结构”成因机理初步研究
2
作者 周文龙 Jean Bottazzi +3 位作者 谭明 樊云龙 傅良同 王德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5-976,共12页
隶属于贵州格必(凸)河伏流洞穴系统的紫云苗厅,是世界上已知探明体积和表面积最大的洞厅,平面投影面积仅次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大厅。2014年英国研究人员采用Riegl VZ-400三维激光扫描仪首次对整个苗厅进行了地面激光扫描,本研究通过激... 隶属于贵州格必(凸)河伏流洞穴系统的紫云苗厅,是世界上已知探明体积和表面积最大的洞厅,平面投影面积仅次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大厅。2014年英国研究人员采用Riegl VZ-400三维激光扫描仪首次对整个苗厅进行了地面激光扫描,本研究通过激光扫描数据并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对苗厅基本形态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获得了如下新认识:(1)苗厅整体由两个洞厅与一段大型廊道(极有可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洞穴廊道)共同构成,在形态上则是两个穹顶与一个拱顶相连接,总体呈“凹”字形。点云切片显示苗厅为鞍部(上部)水平截面呈两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边形且底座并联的“双穹顶”特殊结构;(2)苗厅鞍部的多边形系多期地质构造错动所致,产生了不同方向、不同等级的断裂和节理体系,在区域内形成了具有格子状构造的格局,密集的裂隙交汇于苗厅使得溶蚀作用最为发育;(3)苗厅发育在交麻向斜核部下二叠厚层—块状石灰岩地层中,向斜底部的开张裂隙为地下水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是苗厅能发育成世界级巨大洞厅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4)苗厅还存在上层洞道,与区域内的层状洞穴共同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抬升与河流下切的双重作用。推测早期有其它多股水流从高处共同汇聚于苗厅,共同掏蚀出巨大的地下空间,并经历了从潜流带到包气带的转换,才最终形成现今所见的宏大洞厅;(5)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双穹顶”的发育暗示了有利于形成超大地下洞厅的特殊地质构造也是相邻成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厅 双穹顶结构 地面激光扫描 点云切片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