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祥图案——藏在瓷器上的祝福
1
作者 李林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吉,善也;祥,福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吉祥图案在瓷器上的应用,尤其在福、禄、寿、喜等题材上进行艺术创作。将吉利祥瑞的纹饰图案,以各种生动的形式在器物上表现得极为丰富多样。并通过时间的积淀,传承了人们对吉祥的期盼,对美好... “吉,善也;祥,福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吉祥图案在瓷器上的应用,尤其在福、禄、寿、喜等题材上进行艺术创作。将吉利祥瑞的纹饰图案,以各种生动的形式在器物上表现得极为丰富多样。并通过时间的积淀,传承了人们对吉祥的期盼,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器 吉祥图案 福文化
下载PDF
传承与弘扬建窑文化的当代价值及路径探索
2
作者 江曦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建窑以烧制黑瓷而出名,它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窑址,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逐渐引发了人们对建窑建盏的关注。纵观近二十年内的建盏创新成果,其研究与实践仍集中在对旧有工序和经验的表层改变,且受众... 建窑以烧制黑瓷而出名,它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窑址,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逐渐引发了人们对建窑建盏的关注。纵观近二十年内的建盏创新成果,其研究与实践仍集中在对旧有工序和经验的表层改变,且受众涵盖面较为狭窄。故本文以建窑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作为切入点,从传承方式、传播路径、研究保护人员体系架构三个角度深挖建窑建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瓶颈,提出建窑建盏的传承应当以守正创新为前提,在积极借助新兴媒体传播力量的同时融入当代审美特征,反映社会风貌,为建窑建盏的传承和保护指出了具体的探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文化 遗产保护 当代价值 新兴媒介 路径
下载PDF
才溪再调查与红色区域乡村振兴
3
作者 吴红莲 吴珍平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9-134,共6页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所总结的才溪乡乡苏工作的“六大模范”,不仅为苏区时期乡苏开展工作提供了典范,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别是红色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启示: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手资料;建立新型农业组织...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所总结的才溪乡乡苏工作的“六大模范”,不仅为苏区时期乡苏开展工作提供了典范,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别是红色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启示: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手资料;建立新型农业组织,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做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运用规划,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现代化展示为手段,打造有特色的体验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才溪乡调查》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屈斗宫、盖德碗坪仑出土——福建博物院珍藏德化瓷
4
作者 李林 《陶瓷研究》 2023年第1期28-30,共3页
德化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产瓷地之一。德化瓷由宋至今近千年的发展,与江西景德镇、湖南的醴陵合称为中国三大瓷都。享有“中国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本文通过以福建博物院藏德化的珍品瓷器为线索,从藏品的年代、来历及特点等方... 德化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产瓷地之一。德化瓷由宋至今近千年的发展,与江西景德镇、湖南的醴陵合称为中国三大瓷都。享有“中国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本文通过以福建博物院藏德化的珍品瓷器为线索,从藏品的年代、来历及特点等方面来进行论述,以供大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白 福建博物院 文昌帝君 何朝宗塑观音立像
下载PDF
建窑研究综述
5
作者 江曦 《陶瓷研究》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建窑是我国的著名古窑,其产品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本文以国内建窑研究文献为梳理和分析的对象,从“建窑”“建盏”“天目”“茶文化”“鹧鸪纹”等关键词出发,按照类型学的分类方式将研究建窑建盏的文章分为六个类别。笔者在文章第... 建窑是我国的著名古窑,其产品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本文以国内建窑研究文献为梳理和分析的对象,从“建窑”“建盏”“天目”“茶文化”“鹧鸪纹”等关键词出发,按照类型学的分类方式将研究建窑建盏的文章分为六个类别。笔者在文章第一部分将对收集到的论文简报进行整理与综述,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将着眼建窑的保护与发展,在展望建窑遗址保护与技艺传承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学界进一步揭示建窑历史原貌和研究脉络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 黑釉瓷 保护与发展 鹧鸪纹 茶文化
下载PDF
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智能技术分析
6
作者 黄德旺 《集成电路应用》 2023年第10期350-351,共2页
阐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和方式,包括提高档案数字化能力、全方位收集档案电子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档案数据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档案数字化管理 大数据技术应用
下载PDF
牙齿残留物反映的闽西新石器时代人类食谱 被引量:2
7
作者 关莹 周振宇 +1 位作者 范雪春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1-639,共9页
本项目对福建闽西地区奇和洞与南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古人类牙齿进行了表面残留物提取与鉴定,通过对其中淀粉粒残留物的种类与数量对比,讨论了全新世初期至中期闽西地区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些古人类牙齿表面包含四大类... 本项目对福建闽西地区奇和洞与南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古人类牙齿进行了表面残留物提取与鉴定,通过对其中淀粉粒残留物的种类与数量对比,讨论了全新世初期至中期闽西地区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些古人类牙齿表面包含四大类形态不同的淀粉粒:1)多面体形;2)圆形或椭圆形;3)圆锥形;4)水滴形。这些淀粉粒分别代表了禾本科植物种子、植物地下根茎部分和疑似的坚果类,这些都是古人类容易获得的野生食物资源,在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智人 牙结石 残留物 古代食谱
下载PDF
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下的泉州南外宗正司、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汪勃 梁源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3期22-39,共18页
唐宋泉州城的空间格局、城池营建和重要建筑的坐向和形制布局是中国古代堪舆学、易学、天文学及定向、定方位、测绘等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三衡和七衡六间的缩影。唐宋泉州城及其外围山水可分为“... 唐宋泉州城的空间格局、城池营建和重要建筑的坐向和形制布局是中国古代堪舆学、易学、天文学及定向、定方位、测绘等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三衡和七衡六间的缩影。唐宋泉州城及其外围山水可分为“寺”“城”“山水”三部分,泉州开元寺、清源山、六胜塔分别位于以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中心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周上而构成泉州城的“三衡”,城池主体包含“内衡”而未至“中衡”,城池外围的“山水”在“中衡”“外衡”之间,并有更细分为“七衡六间”的意向。泉州罗城七座城门逐步完善而形成的“释六俗一”格局,与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夏历相关。与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取正”和泉州开元寺殿塔天盘缝针测绘系统、罗城门“释六俗一”相关的使用极星定向、通过日影观测来测定方向或测算时间等科学技术以及泉州府文庙、清源山巅三清之源、泉州天后宫等重要建筑使用以天盘缝针为基础的正针测向、二十四山定方位等方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在上述相关框架理论的支撑下,文章结合文献记载,就泉州南外宗正司和泉州市舶司的选址、既有考古发掘揭露出来的建筑遗存的等级、坐向、沿革及出土遗物等与相关遗址的关联性略作探讨,认为与水陆院、“取正”和天盘缝针方向相关的建筑遗存与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相关,而以天盘缝针为基础的地盘壬子正针乾亥缝线为坐向的相关建筑遗存与泉州市舶司遗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城 唐宋 空间格局 泉州南外宗正司 泉州市舶司
下载PDF
福建省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融资模式
9
作者 许科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1-47,共7页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大型体育场馆融资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国内外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的分类、梳理、比较,论述了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大型体育场馆融资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国内外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的分类、梳理、比较,论述了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推进福建省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大型体育场馆 融资模式
下载PDF
闽江流域史前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永青 靳建辉 +2 位作者 左昕昕 黄运明 李志忠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1期68-83,共16页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与区域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表明,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喜高—下山—临江—向海”的总趋势。具体表现为:(1)除旧石器时期外,不同时期聚落遗址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均呈正相关。海拔分布高度逐渐降低,坡度选择以<3°的平缓地形为主,距河距离逐渐扩大,自然环境对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的制约度逐渐减小。(2)不同阶段的遗址主要分布在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阶地上。闽江流域上、中游多山地丘陵,受河流侧向侵蚀与堆积,形成适于古人生存的宽谷和阶地,遗址多沿河流分布;下游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除受到河流展布影响,还随区域海岸线变迁和海平面波动发生变化。(3)遗址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古人类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其中秦汉之后遗址数量的骤降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4)闽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在全新世早中期,受地形和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耕作农业零星分布。在全新世晚期,有意识的耕作农业生产方式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距今2 ka左右,区域海平面逐渐趋于现代海平面,稻作农业逐渐成为该流域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时空分布 环境演变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在闽西“不忘初心”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振芳 苏俊才 《龙岩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实践基地。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革命斗争二十年红旗不倒,在先进政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与...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实践基地。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革命斗争二十年红旗不倒,在先进政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与探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执政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革命"初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共产党人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把苏区、老区建设好,需要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 中国共产党人 不忘初心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水下考古概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栗建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33,共6页
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 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等宋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以及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这些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水下考古 沉船遗址 相关研究
下载PDF
利用博物馆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红莲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1-24,共4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存在于共产党人体内的“红色基因”,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则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这也是今后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其践行社会价值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存在于共产党人体内的“红色基因”,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则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这也是今后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其践行社会价值的现实意义所在。基于工作实际,以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红色资源在主题教育中的利用现状为例,探讨新时代利用博物馆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的思路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红色资源 红色基因 主题教育
下载PDF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泉州古窑址考古与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栗建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3期40-47,共8页
在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构成中,包含磁灶窑(金交椅山窑址)、德化窑(元代屈斗宫窑址、宋元时期尾林·内坂窑址)两处推荐的遗产点,它们是此次申遗主题遗产价值的重要支撑。根据考古发现,磁... 在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构成中,包含磁灶窑(金交椅山窑址)、德化窑(元代屈斗宫窑址、宋元时期尾林·内坂窑址)两处推荐的遗产点,它们是此次申遗主题遗产价值的重要支撑。根据考古发现,磁灶窑、德化窑在宋元时期达到其窑业生产高峰,通过学习先进工艺、仿烧南北名窑、创新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把握市场信息、定向海外需求,形成适应海洋贸易的生产机制。两处窑址均进行过考古发掘,已初步建立文物保护、展示体系。回顾泉州地区窑业史研究,从考古资料和世界遗产视野出发,重新认识泉州沿海地区与内陆山区窑业的不同工艺技术体系传承和各自产业发展历程,及其在窑业生产结构、产品消费市场方面形成的共存互补关系。二者共同烧造的大量不同档次的陶瓷器,部分满足了当地城镇市场需求,部分经泉州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其影响重大而深远。如泉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未来将继续以世界遗产视野开展泉州地区窑业的考古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泉州窑业 考古发现 遗产研究
下载PDF
福建博物院馆藏福建省外哺乳动物标本名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乾坤 《武夷科学》 2019年第1期55-61,共7页
基于福建博物院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地整理了馆藏入账标本和未入账标本的数据,汇总馆藏哺乳动物资料。并对比蒋志刚等的第2版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和陈友铃等的福建哺乳动物区系研究,得出馆藏福建省外哺乳动物名录,共计9目2... 基于福建博物院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地整理了馆藏入账标本和未入账标本的数据,汇总馆藏哺乳动物资料。并对比蒋志刚等的第2版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和陈友铃等的福建哺乳动物区系研究,得出馆藏福建省外哺乳动物名录,共计9目29科39种75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外 哺乳动物 标本 名录
下载PDF
VR技术在福建博物院科普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珠清 傅永和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0年第5期394-399,共6页
VR技术具有浸入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福建博物院探索将VR技术应用实践在科普教育中。文章围绕《“海峡人”的乐园》VR专题片的内容选题、构想设计、制作等方面展开分析,通过VR技术融合展示了闽台两地的自然相似度、陆桥相连的地质... VR技术具有浸入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福建博物院探索将VR技术应用实践在科普教育中。文章围绕《“海峡人”的乐园》VR专题片的内容选题、构想设计、制作等方面展开分析,通过VR技术融合展示了闽台两地的自然相似度、陆桥相连的地质变迁、“海峡人”的生活方式等,使观众能够“亲临”“海峡人”的乐园,感受当时的生活,以期能为博物馆科普教育领域的VR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科普教育 应用实践
下载PDF
闽南红砖建筑砖雕艺术探究——以馆藏《八仙过海》组雕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珊娜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9-21,47,共4页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闽南文化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当中的红砖建筑尤为突出。泉州红砖建筑营造技艺...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闽南文化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当中的红砖建筑尤为突出。泉州红砖建筑营造技艺是闽系红砖建筑体系的核心,其红砖雕刻颇具地方特色。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闽南砖雕技艺正面临日渐消亡的窘境。文章拟以馆藏《八仙过海》红砖组雕为例,对闽南红砖建筑的砖雕艺术及其价值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更多人来研究、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红砖雕 创作构成 《八仙过海》
下载PDF
关于唐朝至明清年代中国瓷器发展的考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林 《陶瓷研究》 2022年第3期32-34,共3页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为人类文化和物质文明树立了一座不朽的里程碑。本文通过以唐朝至明清中国瓷器的发展为线索,述说各朝最具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瓷器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 元青花 苏麻离青 斗彩 珐琅彩
下载PDF
闽西苏区红色卫生事业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淑如 董东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6-20,共5页
闽西苏区医疗卫生事业在革命的枪炮声中诞生并成长,成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石。闽西苏区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红色医疗卫生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红色医疗卫生人才,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为中央苏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中国红... 闽西苏区医疗卫生事业在革命的枪炮声中诞生并成长,成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石。闽西苏区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红色医疗卫生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红色医疗卫生人才,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为中央苏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中国红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的时代,闽西苏区红色卫生事业仍然具有其特定意义的理论价值、组织价值、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苏区 卫生事业 历史贡献 时代价值
下载PDF
福建博物院馆藏哺乳动物标本统计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乾坤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在福建博物院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了馆藏入账标本和未入账标本的数据,汇总馆藏哺乳动物标本595件。以《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2版)和《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第3版)的分类系统为基础,对馆藏哺... 在福建博物院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了馆藏入账标本和未入账标本的数据,汇总馆藏哺乳动物标本595件。以《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2版)和《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第3版)的分类系统为基础,对馆藏哺乳动物的物种信息进行分析,得出馆藏哺乳动物标本12目43科12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标本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