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二次刺激对中性粒细胞反应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赵晓刚 汤敏 +1 位作者 顾严己 陈长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采用体外模型方法研究中性粒细胞经历体外循环中温度的初始启动作用后,遭遇二次刺激时反应能力的变化。方法抽取6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样,提取中性粒细胞,根据体外循环的温度变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温、微温、中低温、深低温... 目的采用体外模型方法研究中性粒细胞经历体外循环中温度的初始启动作用后,遭遇二次刺激时反应能力的变化。方法抽取6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样,提取中性粒细胞,根据体外循环的温度变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温、微温、中低温、深低温和复温过热组5组,每组12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建立温度对中性粒细胞刺激的体外模型,每组内设定5个时间点,分别为T0:体外循环起点,T1:复温起点,T2:复温后0.5 h,T3:复温后1 h,T4:复温后1.5 h。在T2、T3、T4点加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刺激0.5 h,测定膜结合弹性蛋白酶(membrane-bound elastase,MBE)活性,作为中性粒细胞受到二次刺激时的反应能力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协方差分析,如果主效应存在差异,则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各温度组之间MB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72,P=0.002):常温与微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9±4.5 ng/106细胞数vs.76.5±3.6 ng/106细胞数,P=0.134),但常温和微温组均高于其余各组(P=0.001),复温过热组高于深低温组(61.2±2.7 ng/106细胞数vs.50.9±3.7 ng/106细胞数,P=0.005),中低温组(56.4±3.2 ng/106细胞数)与深低温(P=0.107)、复温过热组(P=0.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加入PAF后5组间MB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6,P=0.03):T4>T2(70.9±2.5 ng/106细胞数vs.59.9±2.3 ng/106细胞数,P=0.027),T3(65.5±1.8 ng/106细胞数)与T2(P=0.168)、T4时间点(P=0.29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中常温、微温、复温过热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对二次刺激的反应能力,促进MBE的释放;复温期间存在中性粒细胞易激惹的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温度 膜结合性弹性蛋白酶 二次刺激 中性粒细胞反应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