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冲突”属性识别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承伟 刘璇 刘转青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6,共8页
对不同层级政策模糊性与冲突性的有效识别是了解政策执行状况的重要方面,为纾解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运用政策量化分析法,以812份省、市、县级政策为研究样本,识别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模糊与冲突水平,发现我国学校体育... 对不同层级政策模糊性与冲突性的有效识别是了解政策执行状况的重要方面,为纾解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运用政策量化分析法,以812份省、市、县级政策为研究样本,识别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模糊与冲突水平,发现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重要特征。研究认为,学校体育政策在省—市—县级政府间的流变体现出模糊性先上升再下降,在县级政府层面最低的特点;冲突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在县级政府层面达到最高水平。结合政策“模糊—冲突”识别过程,立足政策执行具体情境,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表现出政策执行自上而下的线性逻辑不清、政策执行体系系统性不强、执行压力U型波动导致基层主体变通性执行等重要特征。通过强化政策执行线性传导机制、高位入手与基层推进有效衔接、完善政策执行督导体系、普及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教育理念等方式降低政策执行模糊性与冲突性,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政策 “模糊-冲突”模型 模糊性 冲突性 执行特征
下载PDF
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建构与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建军 罗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9,共9页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炼行为 体质健康信念 自我效能 干预策略
下载PDF
基于TTM理论的数字健康素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琳 袁俊锋 李趁丽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1年第4期72-78,共7页
基于体育锻炼行为跨理论模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析数字健康素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分阶段的特征,数字健康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变化阶段,也可通过体育锻炼行为跨理... 基于体育锻炼行为跨理论模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析数字健康素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分阶段的特征,数字健康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变化阶段,也可通过体育锻炼行为跨理论模型中变化过程、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变化阶段产生间接影响。未来在制定通过数字健康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策略时,为了更好地加速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改变,建议选择“数字健康素养、变化过程、变化阶段”这一影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健康素养 大学生 体育锻炼 体质健康 跨理论模型
下载PDF
大学生涉跑猝死事件的体医融合防卫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洪邦辉 胡庆山 +1 位作者 张恒波 向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6,58,共6页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老大难”,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地曾出现在体测、运动会、马拉松中晕倒甚至猝死事件,这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考验。带着因涉跑引起猝死的疑问,通过猝死案例分析,探究高校大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老大难”,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地曾出现在体测、运动会、马拉松中晕倒甚至猝死事件,这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考验。带着因涉跑引起猝死的疑问,通过猝死案例分析,探究高校大学生猝死的病理学的非运动成因。研究认为:涉跑猝死的主因是先天性生理疾病,运动不是引发猝死的主要诱因,并提出了预防运动猝死的“堵疏结合”的医学监控策略和体医融合防卫机制构建方法。建议通过入校时医学筛查、跑前医学检查、跑中医学观察、猝死现场急救、跑后跟踪复查降低猝死风险;建立宿舍、运动场地、运动项目的全覆盖的心脏复苏志愿队伍,实施“黄金8分钟”内的急救生存链;建立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四方体育运动分级分类保险制度,从风险转移和人道主义援助进行关怀;建立涉跑猝死、猝死、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库,开展非正常死亡人员的病理学研究;建立全生命周期医学监控和健康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体医融合防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健康安全 医学监督 急救生存链 体医融合
下载PDF
Formation of the Huajiang Grand Canyon (southwestern China) driven by the evolution of a Late Pleistocene tiankeng 被引量:1
5
作者 Yunlong Fan Andrea Columbu +4 位作者 Kangning Xiong Guangjie Luo Song Li Xuefeng Wang Yangyang W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Collapse is a common geomorphic process in karst areas,especially o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which has a tectonic background of integral uplift.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ollapse processes in karst underground cav... Collapse is a common geomorphic process in karst areas,especially o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which has a tectonic background of integral uplift.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ollapse processes in karst underground caves and canyons indicates that collap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canyons.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y of a semicircular cliff in the Huajiang Grand Canyon and an investigation of sediments at the bottom of the cliff,a large-scale collapse event was found to have occurred.U-series dating of secondary calcium carbonate cement in the collapse breccias indicates that collapse processes occurred approximately 200 ka.According to the geo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Huajiang Grand Canyon,the following geomorphic evolutionary process is proposed:underground river-cave hall-collapse of a tiankeng-tiankeng degradation-canyon formation.These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the dating of collapsed breccia cement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times of karst canyons and the formation ages of tianke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YON Cave collapse TIANKENG Karst breccias Yunnan-Guizhou Plateau
下载PDF
THE DEFECT ITER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FOR ELLIP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AND PETROV-GALERKIN APPROXIMATION 被引量:4
6
作者 Gao, JB Yang, YD Shih, TM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SCIE CSCD 1998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Petrov-Galerkin approximation model to the solution of linear and semi-linear ellip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in which piecewise quadratic polynomial space and piecewise linear polynomial...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Petrov-Galerkin approximation model to the solution of linear and semi-linear ellip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in which piecewise quadratic polynomial space and piecewise linear polynomial space are used as the shape function space and the test function space, respectively. We prove that the approximation order of the standard quadratic finite element can be attained in this Petrov-Galerkin model. Based on the so-called 'contractivity' of the interpolation operator, we further prove that the defect iterative sequence of the linear finite element solution converge to the proposed Petrov-Galerkin approximate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v-Galerkin approximation defect iteration correction interpolation operat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