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表观温度水平下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
1
作者 王裕新 曹茹 +5 位作者 黄婧 Pitakchon Ponsawansong Benjawan Tawatsupa 潘小川 Tippawan Prapamontol 李国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0-827,共8页
目的:评估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_(2.5))暴露在不同表观温度水平下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表观温度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研究,选取中国的天津和宁波两个城市、泰国的曼... 目的:评估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_(2.5))暴露在不同表观温度水平下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表观温度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研究,选取中国的天津和宁波两个城市、泰国的曼谷和清迈两个城市作为研究地点,以表观温度作为温度的暴露指标,通过对阈值温度的定量估计,根据阈值温度对应的污染物水平进行分层,采用广义泊松(Poisson)相加模型来评估不同温度水平下PM_(2.5)暴露与人群非意外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天津、宁波、曼谷和清迈4个亚洲城市在研究期间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3.6±35.6)、(48.0±32.1)、(33.5±28.4)和(32.6±28.6)μg/m~3,日均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为148、57、28和8人。广义泊松相加模型分析显示,天津市滞后0 d的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非意外死亡人数增加0.43%(95%CI:0.33%~0.54%);宁波市滞后2 d的PM_(2.5)每升高10μg/m^(3),非意外死亡人数增加0.27%(95%CI:0.08%~0.46%)。天津市在高温水平下,空气污染的死亡影响更大,而宁波和曼谷在低温时PM_(2.5)的死亡效应更明显。不同温度水平共污染物模型中,PM_(2.5)的死亡效应相对稳健。结论: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有不利影响,应进一步注意控制空气污染,表观温度可能对PM_(2.5)的死亡影响产生效应修饰作用,且在不同温度带的效应有所差异,应根据地区差异建立保护性政策,同时在探究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方面应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表观温度 死亡率 效应修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