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频段的时域周期波动信息在中文元音和音调认知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罗鑫 傅前杰 王仁华 《声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8,共5页
各种时域包络信息中,周期波动信息能显著增强频谱信息严重受损时的中文音调和句子识别;分析各频段的时域周期波动信息对中文语音识别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了在不同频段中保留时域周期波动信息,4频段电子耳蜗声学模拟实验... 各种时域包络信息中,周期波动信息能显著增强频谱信息严重受损时的中文音调和句子识别;分析各频段的时域周期波动信息对中文语音识别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了在不同频段中保留时域周期波动信息,4频段电子耳蜗声学模拟实验使用不同的低通滤波截止频率来提取各频段的时域包络。6种低通滤波截止频率组合包括:4频段都使用50Hz(all-50),4频段都使用500Hz(all-500),4频段中某一频段使用500Hz而其余三频段使用50Hz(ch1-500等)。辨识结果显示:ch4-500组合产生最高的,与all-500组合相似、比all-50组合显著增强的音调识别;而元音识别则不随低通滤波截止频率组合发生显著变化。这表明传递最高频段的时域周期波动信息对增强电子耳蜗使用者的中文音调识别最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波动 语音识别 电子耳蜗
下载PDF
联合使用助听器和增强电子耳蜗的使用者的中文语音识别 被引量:4
2
作者 罗鑫 傅前杰 王仁华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4期250-253,267,共5页
目的 使用电子耳蜗与助听器联合的声学模拟考察在语音成形噪声中的中文语音识别。方法 使用1增1减的信噪比自适应变化过程,测试了6个具有正常听力、使用中文语言的被试者在语音成形噪声中的中文句子识别门限(speechrecognitionthresho... 目的 使用电子耳蜗与助听器联合的声学模拟考察在语音成形噪声中的中文语音识别。方法 使用1增1减的信噪比自适应变化过程,测试了6个具有正常听力、使用中文语言的被试者在语音成形噪声中的中文句子识别门限(speechrecognitionthresholds,SRT)。结果 中文语音识别门限SRT随模拟系统中助听器的低通滤波截止频率变化的曲线呈现与低通滤波的幅频响应相似的形状。结论 只要助听器恢复的残存低频声学听力覆盖了说话人的基频范围,这些低频信息就能显著地帮助电子耳蜗使用者在语音成形噪声中识别中文语音,无论电子耳蜗的整体输入频率范围与助听器恢复的频率范围是否交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耳蜗 助听器 语音识别 中文
下载PDF
耳蜗组织细胞连接蛋白—Connexin的表达及其生理与病理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建军 林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耳蜗组织 细胞连接蛋白 CONNEXIN 病理意义 生理功能
下载PDF
噪声条件下听力测试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Wong LN Chan CY Soli SD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326,共4页
关键词 听力测试 噪声 西班牙语 保加利亚 普通话 测试方 葡萄牙 土耳其
下载PDF
汉语语后聋患者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朝刚 曹克利 +2 位作者 曾凡钢 Tiffany Chua 付前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8-469,共2页
人工耳蜗主要是帮助通过助听器得不到有效补偿,不能满足听觉和言语交流目的的重度听力障碍人群。对于健听者,双耳聆听较单耳聆听时具有声音信号更清晰饱满,提高噪声环境时的交流能力和对声源定位等优点。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人工耳蜗是... 人工耳蜗主要是帮助通过助听器得不到有效补偿,不能满足听觉和言语交流目的的重度听力障碍人群。对于健听者,双耳聆听较单耳聆听时具有声音信号更清晰饱满,提高噪声环境时的交流能力和对声源定位等优点。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人工耳蜗是单侧植入,且非植入耳使用助听器效果很差。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言语交流能力,特别是在噪声环境时及对声源定位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语后聋 双侧 汉语 声源定位 交流能力 噪声环境 听力障碍
原文传递
我国人工耳蜗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宇晶 刘志成 +1 位作者 付前杰 孙志勇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297,313,共6页
目的由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企业已经开始生产人工耳蜗系统这种长期植入人体的有源植人性医疗器械产品。由于该种类产品有较高的安装和使用风险,而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也没有转化论证的国际标准,各公司提交... 目的由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企业已经开始生产人工耳蜗系统这种长期植入人体的有源植人性医疗器械产品。由于该种类产品有较高的安装和使用风险,而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也没有转化论证的国际标准,各公司提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差异很大,与现有的技术审评要求有较大差异。旨在对人工耳蜗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进行初步探讨,为建立国家及行业标准从而客观地评价人工耳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系统地分析国外人工耳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指出目前国内人工耳蜗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参比同类可借鉴的产品标准。结果提出了人工耳蜗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制定的系统性建议。结论从医疗器械监管角度来说,制定人工耳蜗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势在必行,组织专家、企业和用户共同研究,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安全性和有效性 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