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fic RNA m6A modification sites i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the jawbone marrow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dental implant failure 被引量:1
1
作者 Wanhao Yan Xiao Lin +2 位作者 Yiqian Ying Jun Li Zhipeng F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0-62,共13页
The failure rate of dental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well-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i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diabetic patients.This due,in part,to the impaired func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 The failure rate of dental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well-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i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diabetic patients.This due,in part,to the impaired func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from the jawbone marrow of T2DM patients(DM-BMSCs),limiting implant osseointegration.RNA N6-methyladenine(m6A)is important for BMSC function and diabetes regulation.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how to best regulate m6A modifications in DM-BMSCs to enhance function.Based on the“m6A site methylation stoichiometry”of m6A single nucleotide arrays,we identified 834 differential m6Amethylated genes in DM-BMSCs compared with normal-BMSCs(N-BMSCs),including 43 and 790 m6A hypermethylated and hypomethylated genes,respectively,and 1 gene containing hyper-and hypomethylated m6A sites.Differential m6A hypermethylated sites were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the coding sequence,while hypomethylated sites were mainly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The largest and smallest proportions of m6A-methylated genes were on chromosome 1 and 21,respectively.Maz F-PCR and real-time RTPCR results for the validation of ery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 band 4.1 like 3,activity-dependent neuroprotector homeobox(ADNP),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GDF11),and 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ling 2 agree with m6A single nucleotide array results;ADNP and GDF11 m RNA expression decreased in DM-BMSCs.Furthermore,gene ontology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most of these genes were enriched in metabolic processes.This study reveals the differential m6A sites of DM-BMSCs compared with N-BMSCs and identifies candidate target genes to enhance BMSC function and improve implantation success in T2DM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IENTS IMPAIRED IMPLANT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Immediate Dental Loading Implant Therapy o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Stress
2
作者 Yuri Koseki Senichi Suzuki +2 位作者 Takuji Yamaguchi Ailing Hu Hiroyuki Kobayashi 《Health》 2023年第6期465-474,共10页
Purpose: Implant therapy restores masticatory function by restoring lost tooth morpholog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mastication contributes not only to food intake and digestion, but also to the improvement of overall h... Purpose: Implant therapy restores masticatory function by restoring lost tooth morpholog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mastication contributes not only to food intake and digestion, but also to the improvement of overall health.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no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implant treatment o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storation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by implant treatment on EEG and stress. Methods: 13 subjects (6 males, 7 females, age 64.1 ± 5.8 years) who had lost masticatory function due to tooth loss and 11 healthy subjects (6 males, 5 females, age 47.6 ± 2.4 years) as a control group. EEG (θ, α, β waves, α/β ratio) and salivary cortisol were measured before immediate dental implant treatment and every month of treatment for 6 months. EEG (θ, α, β waves, α/β ratio) was measured with a simple electroencephalograph miniature DAQ terminal (Intercross-410, Intercross Co., Ltd., Japan) in a resting closed-eye condition, and salivary cortisol was measured using an ELISA kit.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appearance of θ and α wav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β waves were increased, and α/β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rtisol level of the subjec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course of implant treatment, the appearance of θ and α waves of the subject group increased, while β waves decreased.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The α/β ratio of the subject group increased from the first month after implant treatment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5 and 6 months (0 vs. 5 months: p < 0.05, 0 vs. 6 months: p < 0.01). The cortisol levels in the subject group decreased from the first month after implant treatment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3 or 4 months (0 vs. 3 months: p < 0.05, 0 vs. 4 months: p <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ooth loss causes mental stress, which decreases brain stimulation and affects function. Restoration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by implants was suggested to alleviate the effects on brain function and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ediate Loading Implant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α/β CORTISOL
下载PDF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3
作者 刘泽洲 梁岩松 +7 位作者 赵金鑫 于慧敏 张宏涛 徐克 李慧娟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别接受传统术中实时计划(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和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D90、V90、V100、V150及肠管和腹主动脉的D2cc剂量参数的差异及两组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V1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150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余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和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和46.2%(6/13;P=0.226)。两组均未出现腹膜炎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提高粒子剂量分布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剂量区范围,为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近距离治疗 腰淋巴结转移 125Ⅰ粒子 剂量 疗效
下载PDF
小型猪乳磨牙胚SHH的时空表达
4
作者 高振华 王凌霄 +1 位作者 王莹鑫 石媛媛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索SHH在小型猪第三乳磨牙胚的帽状期、钟状期和分泌期的时空表达情况,拟阐明SHH在牙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小型孕猪第三乳磨牙胚,通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HH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索SHH在小型猪第三乳磨牙胚的帽状期、钟状期和分泌期的时空表达情况,拟阐明SHH在牙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小型孕猪第三乳磨牙胚,通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HH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可见SHH在帽状期少量表达于成釉器,但在釉结部位表达较强。在钟状期,SHH在间充质中表达明显增强;在分泌期,SHH在间充质和成釉器中都有所表达,尤其在成牙本质细胞和内釉上皮细胞中表达增强。PCR结果显示,在钟状期,SHH在上皮中表达较多,而在帽状期和分泌期,SHH在上皮和间充质中的表达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HH可能在调节上皮形态发育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参与调节信号级联,介导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小型猪牙齿发育的信号分子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 Hedgehog 小型猪 牙齿发育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数字化种植导板手术的精确性:非手术因素分析及对策的专家共识
5
作者 徐淑兰 李平 +10 位作者 杨烁 李少冰 卢海宾 朱安棣 黄立舒 王劲茗 徐世同 王丽萍 汤春波 周延民 周磊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5期321-329,共9页
计算机辅助静态导板引导种植手术的标准化流程包括术前检查、数据采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以及种植导板引导手术。其间每一环节产生的误差都可能导致误差的叠加效应,从而影响种植体植入的准确性。然而,临床医师往往关注于... 计算机辅助静态导板引导种植手术的标准化流程包括术前检查、数据采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以及种植导板引导手术。其间每一环节产生的误差都可能导致误差的叠加效应,从而影响种植体植入的准确性。然而,临床医师往往关注于外科手术中的误差因素,却忽略了术前阶段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种植手术产生不可逆转的误差。本文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实践与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种植导板手术术前检查、数据采集、导板设计、导板制作等方面,对种植导板手术的误差来源进行总结,并制定解决误差的策略,形成专家共识。①术前因素考量:术前应该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导板类型,必要时选用固位螺钉辅助支持式导板;②规范数据采集流程:尽量采用锥形束CT与口外扫描法进行数据采集,建议选择小视野进行CBCT拍摄,同时保持患者头部固定,对于口内带有金属修复体的患者采用配准标记导板,并且合理控制口外扫描的环境温度与光照;③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建议选用手柄引导的种植系统与封闭式金属套筒,并通过标记物重叠的方式进行图像配准,另外,适当地设计固位螺钉、延伸导板的支持结构、增加导板引导段长度都是减少误差的可行方法;④改进计算机辅助制作:根据不同的打印技术设置最佳的打印参数,选择合适的打印后处理与灭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种植 种植导板手术 非手术因素 准确性 患者因素 数据采集 导板设计 导板制作
下载PDF
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PRF在拔牙位点保存术中的应用1例
6
作者 梁韩莹 仲维剑 马国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报告1例利用未脱矿的自体牙本质颗粒(UADP)联合自体血液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为左下颌第二磨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术后3、 9、 24个月的CBCT显示骨量维持效果明显。组织学切片可见牙本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生骨形成。
关键词 位点保存术 自体牙本质颗粒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下载PDF
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评价
7
作者 苏汉福 陈希立 +5 位作者 郭雪琪 葛青 赵世勇 葛林虎 宿玉成 王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究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冲顶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35名患者(共51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光纤内镜直视对... 目的探究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冲顶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35名患者(共51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光纤内镜直视对比捏鼻鼓气法检查上颌窦黏骨膜完整性,探讨牙槽骨骨质类型、上颌窦底骨皮质厚度、上颌窦底黏骨膜厚度和窦底提升高度与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的关系,并探讨上颌窦黏骨膜穿孔对术后6个月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的影响。结果51例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以捏鼻鼓气法检出上颌窦黏骨膜穿孔2例,内镜辅助下检出穿孔10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13)。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与牙槽骨骨质类型、上颌窦底黏骨膜厚度(<3 mm)和窦底提升高度皆无明显相关,而与窦底骨皮质厚度显著相关(P=0.001);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直径>2 mm时需更长愈合时间以获得理想的ISQ。结论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光纤内镜可显著提高上颌窦黏骨膜穿孔检出率,利于术者判断窦底黏膜的情况以及选择更为合适的修复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同期种植 上颌窦 上颌窦黏骨膜
下载PDF
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纳米改性后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岩 林曦 刘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02-2306,共5页
背景:纯钛表面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研究的热点领域。目的:评价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纳米改性后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生长的影响。方法:取直径15 mm、厚度1.5 mm的四级纯钛片,分3组处理:光滑处理组经250目、800目、1500目碳化硅砂... 背景:纯钛表面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研究的热点领域。目的:评价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纳米改性后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生长的影响。方法:取直径15 mm、厚度1.5 mm的四级纯钛片,分3组处理:光滑处理组经250目、800目、1500目碳化硅砂纸逐级打磨抛光;喷砂酸蚀处理组在0.45 MPa气压下用100μm的Al2O3颗粒对光滑处理后的钛片进行喷砂处理,然后进行酸蚀处理;碱热处理组将经过光滑处理的钛片置于反应釜内,加入10 mol/L NaOH溶液浸没钛片,置于100℃烘箱中加热12 h。检测3组钛片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及亲水性。将成骨细胞MG63分别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光滑处理组钛片表面带有均匀的划痕,喷砂酸蚀处理组钛片表面凹凸不平,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形成均匀一致的纳米级三维孔洞形貌;喷砂酸蚀处理组、碱热处理组钛片的粗糙度值大于光滑组(P<0.05),水接触角低于光滑处理组(P<0.05);②MG63细胞接种3,6 h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喷砂酸蚀处理组、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的黏附细胞数量高于光滑处理组(P<0.05);接种12 h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对于光滑处理组,喷砂酸蚀处理组和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的细胞肌动蛋白骨架更加伸展,大部分细胞伸出较粗壮的伪足,利于后续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③结果表明,碱热处理可在钛片表面制备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纳米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片 纳米结构 碱热处理 喷砂酸蚀 成骨细胞 生物材料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专家共识:上颌窦间隔
9
作者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周延民 +1 位作者 宿玉成 孙晓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上颌窦间隔是常见于上颌窦内的骨性结构,在设计上颌窦底提升时,了解上颌窦间隔的存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上颌窦间隔的分类、解剖生物学特征、对上颌窦成骨的影响、其处理方法及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存在上颌窦间隔的上颌窦... 上颌窦间隔是常见于上颌窦内的骨性结构,在设计上颌窦底提升时,了解上颌窦间隔的存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上颌窦间隔的分类、解剖生物学特征、对上颌窦成骨的影响、其处理方法及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存在上颌窦间隔的上颌窦底提升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降低由于上颌窦间隔存在而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 成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殷广浩 周淑敏 +1 位作者 孙兰英 王其宝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38-41,94,共5页
再生医学致力于研究如何促进创伤后组织再生和功能重建,主要利用干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再生能力的祖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特... 再生医学致力于研究如何促进创伤后组织再生和功能重建,主要利用干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再生能力的祖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是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由于获取方便且不存在复杂的伦理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被视为组织再生工程的种子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促进受损组织再生修复,外泌体是其主要分泌物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多种疾病和损伤模型中能促进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组织再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患者骨缺损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何奕琳 马瑞洪 +3 位作者 郜康 窦一萍 宋文鹏 马攀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导致患者骨代谢异常。如何促进糖尿病患者骨缺损的修复是目前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GLP-1类抗糖尿病药物,目前已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和...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导致患者骨代谢异常。如何促进糖尿病患者骨缺损的修复是目前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GLP-1类抗糖尿病药物,目前已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据表明,利拉鲁肽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稳定全身血糖水平、调节骨代谢、促进血管形成、调控免疫反应,从而加速糖尿病患者骨缺损的修复。本文将综述利拉鲁肽在调控骨代谢、血管形成、免疫反应等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利拉鲁肽的临床应用和糖尿病患者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 骨缺损 骨免疫
下载PDF
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专家共识
12
作者 满毅 +1 位作者 宿玉成 王婧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5-201,共7页
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经典术式,而上颌窦囊肿的存在常为上颌窦底提升带来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指南或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伴... 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经典术式,而上颌窦囊肿的存在常为上颌窦底提升带来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指南或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行上颌窦底提升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囊肿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与牙槽骨相对位置关系CBCT分析
13
作者 丁子凌 刘昕 +1 位作者 杨晓喻 刘楚峰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究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及其骨壁厚度特征,为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术前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采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990例华南地区成人... 目的探究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及其骨壁厚度特征,为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术前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采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990例华南地区成人健康上颌中切牙患者的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影像,按性别和年龄分组。从CBCT影像中,确定适宜矢状面和标志点,分析牙根在牙槽骨位置关系,测量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下4 mm、根中处和根尖处的唇侧及腭侧骨壁厚度,同时测量牙长轴与牙槽骨长轴夹角。比较不同性别组唇腭侧骨壁厚度,比较不同性别组及年龄组(20~39岁;40~59岁;60~79岁)牙齿长轴与牙槽骨长轴夹角关系。结果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矢状面牙根在牙槽骨的唇腭侧位置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根尖在牙槽骨唇侧1/3处占比为95.8%(948/990),根尖在牙槽骨中1/3处的占比为4.1%(41/990),根尖在牙槽骨腭侧1/3处占比为0.1%(1/990);腭侧CEJ下4 mm、根中、根尖处骨壁厚度为(1.82±0.56)mm、(3.20±1.10)mm、(7.70±2.00)mm,均大于唇侧的(1.21±0.32)mm、(0.89±0.35)mm、(1.86±0.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骨壁厚度普遍大于女性(P<0.05);男性牙与牙槽骨长轴夹角为14.77°±5.66°,女性为12.80°±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组和60~79岁组牙与牙槽骨长轴夹角均大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5.8%的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的牙根偏向唇侧骨壁,根尖处腭侧骨厚度大于唇侧;所测位点中,根中处唇侧骨壁厚度最小。华南地区成人中男性上中切牙与牙槽骨长轴夹角大于女性,且夹角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术前需关注根周骨壁厚度和牙根与牙槽骨长轴夹角大小,合理选择种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中切牙 上切牙根位置 即刻种植 唇侧骨壁 腭侧骨壁 牙体长轴 牙槽骨长轴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成人上颌前磨牙根尖与上颌窦位置关系及其对即刻种植的影响
14
作者 刘昕 丁子凌 +3 位作者 杨晓喻 刘楚峰 梁仲朗 黄乐颐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6期444-450,共7页
目的分析上颌前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空间位置关系,为该位点即刻种植时机、方案、术式及种植体选择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收集2017年1月⁃2023年3月瑞华口腔门诊部就诊的264例患者(年... 目的分析上颌前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空间位置关系,为该位点即刻种植时机、方案、术式及种植体选择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收集2017年1月⁃2023年3月瑞华口腔门诊部就诊的264例患者(年龄20~65岁)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选取冠状面测量上颌前磨牙根尖到上颌窦下壁的最短距离,对牙根与上颌窦下壁的垂直关系分类,并就双侧、性别及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结果上颌前磨牙根尖至上颌窦下壁最短距离:上颌第一前磨牙单根型中位数为7.34 mm,双根型颊根中位数为7.80 mm,腭根中位数为7.36 mm;上颌第二前磨牙单根型中位数为2.56 mm,双根型中颊根中位数为1.73 mm,腭根中位数为1.23 mm。上颌第二前磨牙右侧单根型根尖至上颌窦下壁间最短距离在各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0~29岁组最小(中位数1.52 mm),≥40岁组最大(中位数4.44 mm)。性别和左右侧对根尖到窦下壁距离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前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垂直关系中,根尖不与上颌窦下壁接触的情况占比最高,垂直关系分类在单根型和双根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方大多可为即刻种植提供足够高度骨量,较易实现即刻种植;上颌第二前磨牙根方骨量不足常见,需充分利用拔牙窝骨壁或窦底皮质骨实现初期稳定性;根尖与窦下壁垂直关系分型分布受年龄及牙位影响,青年组较其他年龄组更易出现骨高度不足,需谨慎选择即刻种植适应证;牙根数量对牙根与上颌窦垂直关系影响不大,双根型因牙根直径小及根间骨性分隔,可为即刻种植提供更多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磨牙 上颌窦 牙根 锥形束CT 最短距离 牙根数量 垂直关系 即刻种植
下载PDF
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15
作者 李俊青 王雷 +1 位作者 滕贝贝 姜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44-647,共4页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CBCT测量剩余骨高度(RBH)5~6 mm,采用骨挤压器应用穿牙槽嵴技术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40颗种植体,不使用骨移...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CBCT测量剩余骨高度(RBH)5~6 mm,采用骨挤压器应用穿牙槽嵴技术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40颗种植体,不使用骨移植材料。术后立即拍片观察上颌窦底黏膜的完整性及测量上颌窦底提升的高度。术后6个月行种植二期手术及种植牙冠修复。结果 上颌窦提升高度:2~3 mm;种植体直径:4~5 mm;种植体高度:8~9 mm。术后随访1~2年,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通过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费用少,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骨挤压器 剩余骨高度 无植骨材料
下载PDF
基于3shape数字化扫描制作的临时和长期修复体在拔牙后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16
作者 萧剑浩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shape数字化扫描制作的临时和长期修复体在拔牙后即刻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我院口腔科2020年6月—2021年3月期间参与即刻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目的:探讨基于3shape数字化扫描制作的临时和长期修复体在拔牙后即刻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我院口腔科2020年6月—2021年3月期间参与即刻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工方法制作螺丝固位树脂临时修复体,试验组采用3shape Trios系统辅助制作系统加工制作螺丝固位二硅酸锂修复体,对比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满意度情况和远期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修复体精准度高于对照组,且WE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修复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平均VAS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边缘适应性、解剖外形方面达到优秀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3shape数字化扫描的二硅酸锂修复体在即刻种植中表现优越,具有高修复精准度、短修复时间及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hape数字化扫描 即刻种植 二硅酸锂 美观效果 VAS
下载PDF
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专家共识
17
作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 宿玉成 +1 位作者 刘倩 任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前,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尤其是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是许多骨缺损病例(尤其是复杂骨缺损病例)种植手术时骨增量的一种可靠解决方案。鉴于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敏感性较强,钛网暴露并发症的发... 目前,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尤其是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是许多骨缺损病例(尤其是复杂骨缺损病例)种植手术时骨增量的一种可靠解决方案。鉴于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敏感性较强,钛网暴露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的指南或共识,《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起草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传统钛网 3D打印个性化钛网 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
下载PDF
骨质疏松兔颅骨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彬 刘长松 程为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0-24,37,共6页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兔颅骨骨缺损模型。方法:48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分成两组,切除卵巢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对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重建分析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的实验动物颅骨制备直径5 mm圆形贯通骨缺损,采用影...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兔颅骨骨缺损模型。方法:48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分成两组,切除卵巢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对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重建分析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的实验动物颅骨制备直径5 mm圆形贯通骨缺损,采用影像学及组织学方法分析骨缺损术后4周、8周、12周颅骨缺损的愈合情况。结果:卵巢摘除术后3个月去势组动物体重明显增加,股骨头皮质骨厚度变薄、骨髓腔增大,松质骨骨小梁稀疏、孔隙率增加。去势组颅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率在术后4周、8周、12周均低于对照组,且新骨形成率均低于10%。结论:兔去势3个月可成功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3个月兔颅骨直径5 mm圆形骨缺损可以作为骨质疏松兔颅骨骨缺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卵巢切除 颅骨
下载PDF
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回顾性研究
19
作者 刘颜彬 罗晨晨 +3 位作者 杨博 左晓云 高文莫 陈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使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同一术者的连续临床病例。纳入患者共109例,均为上颌后牙区单牙或多牙缺失,剩余垂直骨高度为4~9 mm... 目的探讨利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使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同一术者的连续临床病例。纳入患者共109例,均为上颌后牙区单牙或多牙缺失,剩余垂直骨高度为4~9 mm,完成种植体植入144枚。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拍摄CBCT,功能负载后半年、之后每年进行X线片检查,对种植体脱落率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中发生上颌窦底黏膜穿孔15例,黏膜穿孔率为10.4%(15/144)。术后上颌窦感染1例。愈合期内2枚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早期成功率为98.6%(142/144)。功能负载后随访3枚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余功能行使良好,功能负载后种植体存留率为97.8%(135/138)。结论采用扩孔钻法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临床操作简单,创伤小,短期内临床效果可靠,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术式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扩孔钻法 同期植入 并发症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杨波 韩泽奎 +4 位作者 代浩然 张亮 臧旖欣 王心彧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51-459,共9页
目的通过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改善个性化钛网表面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白刚玉对个性化钛网表面进行喷砂粗化并空气喷涂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热固化成膜以获得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PMTM)。实验分组为激... 目的通过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改善个性化钛网表面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白刚玉对个性化钛网表面进行喷砂粗化并空气喷涂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热固化成膜以获得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PMTM)。实验分组为激光选区熔融打印未处理(CON)、机械抛光(MP)、低粒径喷砂(SB)、成品钛加强致密性聚四氟乙烯膜(TRDP),分析试样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官能团、物相组成。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培养后各组试样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评估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的体外抗菌能力。结果PMTM组表面形成稳定结合、高纯度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使改性的个性化钛网表面微米尺度粗糙度下降,高度疏水。CON组表面细菌量最多(P<0.001),MP、SB组表面细菌黏附数量较低。PMTM及TRDP组细菌黏附量相对最低,两者抗细菌黏附效果相近(P>0.05)。结论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可以抑制细菌黏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个性化钛网表面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钛网 聚四氟乙烯 引导骨再生 表面处理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