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1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下载PDF
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凡 徐沛琳 +14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张婷婷 何燕玲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赵乐胜 吴国平 刘敏 王延军 王继才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诊断和评估。以18岁和25岁作为精神分裂症早发、中发及晚发的分组界值。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73.8±28.0)和CRDPSS量表总分(11.7±5.4)均为最高。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汉族、首发年龄较早、起病形式较慢等特征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正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47),收入水平和吸烟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负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14)。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女性、受教育水平高、早发病、慢性起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年龄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下载PDF
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
3
作者 马严 田霄翌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邓咏妍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付祥 赵琼仙 卢瑾 沙万年 合浩 沈宗霖 张婷婷 陈文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80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进行疾病诊断,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和功...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80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进行疾病诊断,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进行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的评估,以21岁和35岁作为双相障碍发病年龄的分界点,进行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早发组199例(52.4%),中发组121例(31.8%),晚发组60例(15.8%)。首次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在早发组为26.6%,中发组为23.1%,晚发组为11.7%。与早发组相比,中发组(OR=2.22)和晚发组(OR=4.99)处于抑郁发作状态的风险更高;晚发组(OR=6.74)罹患双相II型障碍风险为6.74倍;中发组(β=-1.52)和晚发组(β=-4.29)的延迟治疗时间更短,中发组(β=-1.62)和晚发组(β=-3.14)的住院次数更少,中发组(β=-28.39)和晚发组(β=-31.47)的尿酸含量更低,中发组(β=-0.23)的总胆固醇的含量更低。结论: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首发年龄 临床症状 生理指标 治疗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4
作者 郑秀艳 唐诚霞 +14 位作者 刘肇瑞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章杰 王海明 封正敏 郭俊 陈文明 姜林伶 蔡德芳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58例,其中首发529例(58.6%),复发329例(36.0%)。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上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探索复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抑郁症相对首发抑郁症更有可能存在精神障碍共病(OR=2.11,95%CI:1.00~4.44)、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OR=1.26,95%CI:1.01~1.56)、既往使用过1个月以上的精神科药物(OR=1.41,95%CI:1.02~1.97)、既往接受过电休克治疗(OR=3.23,95%CI:1.42~7.36)、腰臀比更大(OR=33.88,95%CI:2.88~399.32)。结论:复发性抑郁症与存在精神障碍共病、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腰臀比更大呈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首发 复发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比较及相关因素
5
作者 罗传琳 李媛媛 +14 位作者 刘肇瑞 何燕玲 周亮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卢瑾 周艳萍 高长青 董青 蔡德芳 杨润许 张婷婷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自杀 精神病性症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疾病成本
6
作者 吴国平 魏景明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张婷婷 何燕玲 周亮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卢瑾 赵紫建 梁宇航 王丽波 李斌 姜林伶 李中才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费的非医疗费用、患者因病无法工作的时间以及因病损坏财产的其他损失。从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测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3类精神障碍成本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人均疾病总成本在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均高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3类精神障碍的间接费用均高于直接费用,双相障碍间接成本占比略高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状态以及婚姻状况(P<0.05)是影响疾病成本的重要因素。结论:3类精神障碍的经济负担较重,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最重,因精神障碍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是疾病成本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疾病成本
下载PDF
帕罗西汀通过Akt/GSK3β/CREB通路对焦虑大鼠行为学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程闯 李娟 +1 位作者 王红雷 刘国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探讨帕罗西汀对焦虑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焦虑大鼠模型采用单笼饲养且接受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方法建立。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探讨帕罗西汀对焦虑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焦虑大鼠模型采用单笼饲养且接受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方法建立。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帕罗西汀组(帕罗西汀3 mg/kg、6 mg/kg、12 mg/kg)、Akt抑制剂组(Akt抑制剂Perifosine 20 mg/kg+帕罗西汀12 mg/kg),每组6只。观察大鼠攻击、探究、修饰行为;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记录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OE)、进入开放臂时间(OT)、进入封闭臂次数(CE)、进入封闭臂时间(CT)、向下探究次数(HD),并计算OE+CE、OE比例(OE%)、OT比例(OT%);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Akt、GSK3β、CREB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毛色干枯无光、粗糙,易被激怒,探究行为、修饰行为、攻击行为水平升高(P<0.05),OE+CE、OE%、OT%、HD水平降低(P<0.05),p-Akt/Akt、p-GSK3β/GSK3β、p-CREB/CREB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帕罗西汀组、Akt抑制剂组大鼠给药后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毛色逐渐光泽,活动变多,探究行为、修饰行为、攻击行为水平降低(P<0.05),OE+CE、OE%、OT%、HD水平升高(P<0.05),p-Akt/Akt、p-GSK3β/GSK3β、p-CREB/CREB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且帕罗西汀处理基础上使用Akt抑制剂可部分逆转帕罗西汀对Akt/GSK3β/CREB通路的激活作用及对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结论帕罗西汀可通过激活海马组织中Akt/GSK3β/CREB通路,改善大鼠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帕罗西汀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青少年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烈 周丽芳 +5 位作者 张新风 陶艳青 黄露 陈喆烨 冉茂盛 刘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了解2021年期间荆州市青少年学生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荆州市选取青少年学生7624人(初中2839人、高中2421人、大学2364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自伤次数≥1即表明存... 目的:了解2021年期间荆州市青少年学生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荆州市选取青少年学生7624人(初中2839人、高中2421人、大学2364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自伤次数≥1即表明存在NSSI)。结果: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的NSSI检出率分别为22.4%、26.4%和1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NSSI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自我学业不满意(OR=2.54、2.21、1.80)、疫情前后家庭关系变差(OR=2.44、1.50、1.51)、疫情前后朋友关系变差(OR=2.83、1.69、1.54);初、高中生NSSI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非核心家庭及主干家庭(OR=1.72、1.93)、隔离(OR=1.78、1.50)、疫情后学习未恢复(OR=1.65、1.67)。初中生NSSI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女性(OR=1.62)、自己或家属有以下情况(感染/疑似感染/密切接触/服务志愿者)(OR=1.45)。结论:荆州市青少年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主要与周围环境改变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学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有氧运动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陶艳青 陈薇 +2 位作者 许晓静 黄发妮 万菲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研究组在...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情绪智力量表(EI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5-羟色胺水平、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3、6个月后,两组E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两组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两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儿可提高EIS评分、5-羟色胺水平和WHOQOL-BREF评分,降低HAMD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认知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有氧运动干预 认知行动干预 情绪智力 5-羟色胺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琼 代莲 +1 位作者 李平 张新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135-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晨起口服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清晨血压水平和焦虑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够促进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缓解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血压水平
下载PDF
荆州市10~19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陈作为 刘国 +4 位作者 樊园媛 王元 唐子扬 张新风 涂哲明 《现代医院》 2023年第9期1430-1434,共5页
目的探究荆州地区10~19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6日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对常住荆州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 目的探究荆州地区10~19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6日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对常住荆州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8680份,以GHQ≥3为界值,共有1858名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OR=1.214),年级为高中(OR=1.460),自觉经济状况较差(OR=1.580),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包括饮酒(OR=1.714)、吸烟(OR=1.488)、较少锻炼(OR=1.602)、业余上网时长较长(OR=1.412),既往有心理健康问题史(OR=2.913)或心理健康知识欠缺(OR=1.165)为荆州市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而拥有的社会支持较满意(OR=0.612)则是荆州市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荆州市的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较普遍,应重点关注女性、高中生、近期家庭经济状况变差、存在不良行为习惯、既往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够了解的青少年群体,在该群体中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提供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新风 刘长成 +3 位作者 徐黎明 彭海燕 刘家莲 王晓轩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10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治疗,52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50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疗程6个月。治...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10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治疗,52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50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的阴性症状分量表(NEG)、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有46例及45例患者完成观察;研究组阴性症状的有效率(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χ~2=5.65,P<0.05);治疗后NEG总分及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或淡漠和社交退缩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GC总分、激越、自己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维度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阿美戈拉汀 慢性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患者家属照料负担及生存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小鹏 周丽芳 +3 位作者 张新风 许晓静 涂哲明 刘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与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健康家属组(A组,210名)、精神分裂症健康家属组(B组,279名)、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健康家属组(C组,89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与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健康家属组(A组,210名)、精神分裂症健康家属组(B组,279名)、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健康家属组(C组,89名)。以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测试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20)测试主观幸福感,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测试生存质量。结果:B组和C组护理负担高于A组,3组护理负担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A组SWBS-CC20量表各项因子评分高于B组和C组,且B组在知足充裕、心理健康、自我接受、心理平衡因子分以及量表总分上高于C组(P均<0.05)。A组WHOQOL-BREF量表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B、C组,且B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因子分上高于C组(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照料负担较糖尿病患者家属沉重,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患者家属 照料负担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高发与散发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长成 张新风 +1 位作者 徐黎明 陆雪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9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7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家族中有无其他患病者将72名亲属分为高发家系组(48名)和散发家系组(24名)。采...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7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家族中有无其他患病者将72名亲属分为高发家系组(48名)和散发家系组(24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价两组的焦虑症状和强迫症状,采用斯特鲁普色词测验(Stroop)、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测验(CPT)量表、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测试两组的认知功能。结果 (1)高发家系组HAMA量表、Y-BOCS量表总分均高于散发家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发家系组Stroop测试的B、C部分得分显著低于散发家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家系组WCST正确数、完成分类数得分显著低于散发家系组(P<0.05),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得分显著高于散发家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发家系组CPT得分显著低于散发家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发家系组BVMT-R中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回忆项目显著低于散发家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发家系组一级亲属较多出现焦虑、强迫症状,更易出现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一级亲属 高发与散发 焦虑 认知功能
下载PDF
CBT联合rTMS治疗老年躯体化障碍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艺华 万菲 +1 位作者 徐黎明 张新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8-71,89,共5页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躯体化障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度洛西汀、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躯体化障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度洛西汀、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末采用躯体形式症状筛查量表评定两组躯体化症状数量蹜减少躯体化严重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症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末起两组躯体形式症状筛查量表躯体化严重程度,减少躯体化症状数量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持续降低(P<0.05或0.01),治疗2周及4周末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2周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躯体化障碍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化严重程度,减少躯体化症状数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躯体化障碍 度洛西汀 认知行为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芳香疗法对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及其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艳 凡莉 +3 位作者 范芹 万菲 张新风 李艺华 《现代临床护理》 2020年第8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芳香疗法治疗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的156例脑外伤患者,将住院号的先后次序编号,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其中试验组86例和对照组70例。对...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芳香疗法治疗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的156例脑外伤患者,将住院号的先后次序编号,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其中试验组86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高压氧疗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疗法和芳香疗法联合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和执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认知功能总分及定向力、视知觉、空间知觉、思维操作、视运动组织时间、注意力及专注力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视知觉和动作运作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在执行功能的正确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分类数等方面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总测验次数和持续错误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芳香疗法能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疗法 脑外伤 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
下载PDF
药物基因检测指导下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小鹏 张新风 +3 位作者 周丽芳 王红兰 涂哲明 刘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在药物基因检测的基础上,对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治疗,探讨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根据药物基因检测结果优先使用,31例)与对照组(根据医师用药经验使用,40例),均予... 目的:在药物基因检测的基础上,对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治疗,探讨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根据药物基因检测结果优先使用,31例)与对照组(根据医师用药经验使用,40例),均予以阿立哌唑片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对两组患者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以自编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在治疗后1、2、4、8周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11.7169、15.3757、11.3608、12.6233,P均<0.05);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5,P<0.05)。结论:实施个性化的治疗及全病程精准管理,有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快速有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检测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荆州地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小鹏 张新风 +6 位作者 周丽芳 彭成国 易正辉 吕钦谕 涂哲明 刘波 冉茂盛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荆州地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10—15日应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对荆州地区16~65岁的常住居民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调查居民...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荆州地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10—15日应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对荆州地区16~65岁的常住居民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调查居民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967份有效问卷,其中GHQ-12量表总分≥4分的问卷共285份,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47%,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由于过分担心而失眠”,占26.27%;“感觉到痛苦、忧虑”,占24.10%;“常常觉得很紧张”,占23.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疑似患者(OR=87.74)、隔离观察者(OR=11.81)、独居(OR=5.79)、有亲属感染(OR=2.93)、确定接触COVID-19患者(OR=2.95)、居家人数6人及以上(OR=2.87)、不确切接触COVID-19患者(OR=1.86)被纳入最后回归模型,为居民出现心理问题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荆州地区居民出现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应重点关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居民的心身健康,普及防控知识,制定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政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健康状况 疫情 居民
下载PDF
医护一体防控模式在院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艺华 万菲 +1 位作者 张新风 徐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0期101-104,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实施、合理改进后,制定出系统的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措施,运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保障医疗效果,同时增强医护人员操作及管理能,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率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操作风险。方法文章选取2018年全年本院住院治疗患者360名,... 目的通过建立、实施、合理改进后,制定出系统的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措施,运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保障医疗效果,同时增强医护人员操作及管理能,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率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操作风险。方法文章选取2018年全年本院住院治疗患者360名,排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2017年同水平患者360名进行比较其交叉感染生发率。院内人员及物品防控:选取医护人员64名,包括医、护人员、保洁人员,在实施院感防控模式后第3个月、第6个月时,评价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相关操作处置流程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后,患者交叉感染率明显下降,实施前后分别为11.7%和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两个时点,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管理评分也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对医院感染管理起到促进作用,是医疗质量保障的基础条件;更是医护团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值得加大力度进一步研究和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 医院感染 预防 控制 模式 效果评价 医院管理
下载PDF
综合心理护理对抑郁症心理波动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晓静 王晓轩 张新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6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非药物治疗科(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 例,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 = 5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非药物治疗科(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 例,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 = 5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 = 50)接受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以及心理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人在护理之后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病人,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观察组的病人在护理之后的GQOLI-74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HAMD、HAMA 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心理波动,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心理认知 依从性 心理波动 生活质量 抑郁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