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麦类作物对恶性杂草白茅抑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远 陈新兰 +2 位作者 央金 雷雪萍 姚小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9-302,共4页
以西藏青稞‘藏青2000’和小麦品种‘高原43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恶性杂草白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青稞和小麦品种对恶性杂草白茅种群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密度的青稞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作用没... 以西藏青稞‘藏青2000’和小麦品种‘高原43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恶性杂草白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青稞和小麦品种对恶性杂草白茅种群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密度的青稞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小麦种植密度增大,白茅种群数量差异显著,而干重差异不显著;当小麦种植密度达到15 kg/667m^(2)时,抑制白茅的作用最佳。在青稞与小麦种植密度相同时,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差异极显著,小麦的抑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防除 麦类作物 白茅 抑制作用 西藏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广 张扬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493-8503,共11页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_(2)浓度持续上升,升高的CO_(2)浓度会改变植物光合产物积累、土壤碳库的碳输入和碳输出过程,进而通过影响有机碳组成和周转特征来调控土壤碳库动态变化。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储量的微小...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_(2)浓度持续上升,升高的CO_(2)浓度会改变植物光合产物积累、土壤碳库的碳输入和碳输出过程,进而通过影响有机碳组成和周转特征来调控土壤碳库动态变化。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储量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CO_(2)浓度和气候变化产生巨大影响。但目前关于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碳库动态和稳定性的影响还不清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反馈。系统综述国内外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被生产力、植被碳输入和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土壤碳库物理、化学组成以及周转特征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过程和机理,探讨CO_(2)升高情境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和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全球变化下的土壤碳循环特征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壤有机质 碳循环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拉萨地磁台地磁观测效能和数据校正
3
作者 洛布占堆 殷翔 格桑尼玛 《高原地震》 2023年第S01期19-23,72,共6页
基于2017~2019年地磁观测数据,利用多台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拉萨地磁台的地磁观测资料。结果显示:拉萨地磁台各分量绝对子夜均值年变化趋势与狮泉河地磁台、乾陵地磁台基本一致;拉萨地磁台日变化曲线存在干扰较多,通过与临近地磁台站对比... 基于2017~2019年地磁观测数据,利用多台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拉萨地磁台的地磁观测资料。结果显示:拉萨地磁台各分量绝对子夜均值年变化趋势与狮泉河地磁台、乾陵地磁台基本一致;拉萨地磁台日变化曲线存在干扰较多,通过与临近地磁台站对比,可以清晰地识别干扰变化,进而准确地对干扰数据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磁台 干扰 数据校正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运维中的应用
4
作者 拉巴卓玛 《电视技术》 2023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数字孪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智慧化管理领域。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运维工作是保证安全播出的基础。基于当前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发射台运维所面临的挑战,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射台运维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为未来广播电... 数字孪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智慧化管理领域。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运维工作是保证安全播出的基础。基于当前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发射台运维所面临的挑战,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射台运维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为未来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智慧化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发射台运维 广播电视发射台
下载PDF
藏北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特征及生产力对模拟增温幅度的响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军祥 张扬建 +10 位作者 朱军涛 曾辉 常文静 丛楠 刘瑶杰 俎佳星 黄珂 朱艺旋 王荔 唐泽 陈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4-485,共12页
青藏高原气候严酷,陆地表层生态系统脆弱,其高寒植物群落特征及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利用开顶箱(OTCs,Open Top Chambers)式装置在藏北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设置不同增温梯度实验(W1、W2、W3、W4),探究... 青藏高原气候严酷,陆地表层生态系统脆弱,其高寒植物群落特征及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利用开顶箱(OTCs,Open Top Chambers)式装置在藏北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设置不同增温梯度实验(W1、W2、W3、W4),探究增温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样地相比,增温减少了植物群落总盖度(2015年,W1、W2、W3、W4分别显著减少了28%、23%、59%、60%; 2016年,W4显著减少了83%)和高山嵩草盖度(2015年,W1、W2、W3、W4分别显著减少了26%、33%、681%、64%; 2016年,W4显著减少了85%),而低幅度增温(W1、W2)对委陵菜属植物盖度无显著影响,高幅度增温(W3、W4)显著减少了委陵菜属植物盖度(2015年,W3、W4分别显著减少了58%和60%;2016年,W4显著减少了71%); 2)对整个植物群落而言,增温幅度较低时,增温对群落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当温度升高超过一定程度,这种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甚至变成抑制作用(2015年,W4显著减少了地上生物量69%; 2016年,W4显著减少了地上生物量82%); 3)高山嵩草盖度和其他物种总盖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而委陵菜属植物盖度无明显的年际变化。研究结果预示着,一定程度的升温会促进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生长,但温度升高超过一定幅度时,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退化加剧,同时当地群落中委陵菜属植物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相对稳定,这类物种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可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产力 群落特征 多梯度增温 高山嵩草草甸 藏北高原
下载PDF
藏北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对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军祥 曾辉 +3 位作者 朱军涛 张扬建 陈宁 刘瑶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2-1620,共9页
生态系统呼吸(ER)作为生态系统最大的碳通量途径之一,其微小的波动都会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显著变化。本研究利用开顶箱(OTCs)式装置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设置不同增温梯度实验,模拟未来增温2℃(T1)和增温4℃(T2)情景,探究... 生态系统呼吸(ER)作为生态系统最大的碳通量途径之一,其微小的波动都会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显著变化。本研究利用开顶箱(OTCs)式装置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设置不同增温梯度实验,模拟未来增温2℃(T1)和增温4℃(T2)情景,探究增温对生态系统呼吸(E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2015整个生长季及生长季前期,模拟未来增温2℃和4℃均显著降低了ER(2015年整个生长季T1减少了ER为34%,T2减少了ER为31%;生长季前期T1减少了ER为35%,T2减少了ER为36%),但在生长季后期,模拟未来实验增温2℃显著降低ER(T1减少了34%),而模拟未来实验增温4℃没有显著改变ER;(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2015年生长季及生长季前期,土壤水分是决定生态系统呼吸(ER)的关键因素,而生长季后期ER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因此在半干旱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二者共同调节生态系统呼吸(ER)。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的生长季,未来增温可能会抑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生态系统呼吸 实验增温 响应 藏北高原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和功能多样性及其优化管理 被引量:29
7
作者 宋明华 刘丽萍 +1 位作者 陈锦 张宪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9-1188,共10页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在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产力、土壤碳库、养分循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和...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在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产力、土壤碳库、养分循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界进行了高强度掠夺式开发利用,为谋求经济发展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与自然资源为代价,致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同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越来越多的生物面临灭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全球气候变化等,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活动附加于自然草地生态系统后,草地的利用与经营管理方式以依赖实践和经验为主导,而关于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探索积累阶段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致使草地利用与发展经历了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调控的盲目发展模式。随着数学方法和信息技术等在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对生态系统结构、组分之间机理联系的深入认识,生态学家正试图利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网络分析技术,准确模拟生物多样性、多元生态功能网络,分析多功能之间的权衡关系,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实现对草地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警,加强草地良性发展的人为调控,以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系统。文章综述了生物多样性和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与管理的重要研究进展,提出了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功能 可持续发展 系统分析 网络分析
下载PDF
西藏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及其空间布局评估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士成 李少伟 +4 位作者 希娜.吉 次仁罗布 央珍 邓雨杰 孙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57-2565,共9页
对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可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自然保护区名录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在深入认知西藏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人文和自然角度对其... 对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可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自然保护区名录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在深入认知西藏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人文和自然角度对其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截至2015年底,西藏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37万km2,较全面保护了西藏脆弱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2)西藏1990—2015新增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以前由东南部往中西部扩展,2000年以后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部,其空间分布和类型趋于完善;(3)从人文角度看,西藏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的矛盾不突出,总体布局合理;(4)从自然角度看,各个生态地理区(植被带)内自然保护区密度较为接近,但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差异较大,空间布局还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强度 生态地理区 空间布局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Sustainable wildlife protection on the Qingzang Plateau 被引量:1
9
作者 Yangjian Zhang Ran Zhao +2 位作者 Yaojie Liu Ke Huang Juntao Zhu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Besides its ecological services to China and even Asia,the Qingzang Plateau(QP)hosts a rich variety of wildlife species.During the last century,wildlife population decreased quickly on the QP,driven by human intervent... Besides its ecological services to China and even Asia,the Qingzang Plateau(QP)hosts a rich variety of wildlife species.During the last century,wildlife population decreased quickly on the QP,driven by human interventions.Recently,wildlife has witnessed rapid recovery mainly propelled by a series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policies.However,some cautions merit attentions to sustain wildlife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on the QP.This paper casted an overview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economic changes on the QP affecting wildlife subsistence.Re-sults show that QP has been warming,which can benefit wildlife recovery by easing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stresses.The fast growing social economy across the QP lays a solid economic foundation for investing on wildlife protection.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conservation areas,constructing wildlife pathway corridors,and en-couraging herdsman moving out from wildlife rich regions,have boosted wildlife recovery.However,wildlife recovery is constrained by the limite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cosystem,left by domestic livestock.Additionally,fences intended to delineate conservation areas or to separate each type of grassland use,have brought about profound side effects on wildlife through fragmentation of their habitats.It is recommended to set up the fence in a more ecological way,which can be achieved by bypassing the wildlife frequent pathway and using mate-rials devoid of steel barb.Only consider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simultaneously,can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on the QP be sus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ying capacity CONSERVATION CLIMATE Social-economy The Qingzang Plateau WILDLIFE
下载PDF
无线微功耗阀塔漏水传感器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余立 韩鑫 +2 位作者 帅能 伏晓燕 马莉 《微型电脑应用》 2022年第11期57-59,共3页
针对阀塔结构特征及监控需求,设计了一种无线阀塔漏水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低功耗高精度漏水检测电路、超低功耗微控制器和LoRaWAN低功耗通信模块构成。同时基于中断触发、定时唤醒及低功耗通信等低功耗思路设计了低功耗漏水检测及通信机... 针对阀塔结构特征及监控需求,设计了一种无线阀塔漏水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低功耗高精度漏水检测电路、超低功耗微控制器和LoRaWAN低功耗通信模块构成。同时基于中断触发、定时唤醒及低功耗通信等低功耗思路设计了低功耗漏水检测及通信机制,实现了检测漏水报警功能、超低功耗、超远距离无线通信、定时发送心跳功能、无触发保持休眠功能和漏水自动唤醒功能。较传统有线及其他通信方式的漏水检测手段具有部署快捷、维护便捷等优点;克服了因通信功耗大导致的传感器待机时间不足、维护成本高、传输距离短、费用高昂和安全性不足等种种难点。可快速有效地实施无人化远程监控报警。经检测及测试,传感器测试灵敏,最低运行功耗低至21μA实现7 km有效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功耗 LoRa无线技术 漏水检测传感器
下载PDF
卫星传输在电视直播节目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杜丽萍 龚香菊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第9期46-48,共3页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传统的电视直播行业所应用的技术已不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需要积极开展现代化先进技术的研究。卫星传输在我国电视直播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种方式也成为电...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传统的电视直播行业所应用的技术已不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需要积极开展现代化先进技术的研究。卫星传输在我国电视直播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种方式也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来源。本文主要对卫星传输在电视直播节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传输 电视直播节目 应用
下载PDF
2021年盛夏西藏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12
作者 边玛罗布 西热路珠 +1 位作者 扎西顿珠 洛桑扎西 《西藏科技》 2024年第10期33-40,共8页
利用NCEP和ERA5再分析资料,首先分析了2021年7月8—11日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输送特征,然后引入NOAA轨迹模式HYSPLIT,定量分析强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此持续性强降雨主要是由500 hPa高原切变线和副... 利用NCEP和ERA5再分析资料,首先分析了2021年7月8—11日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输送特征,然后引入NOAA轨迹模式HYSPLIT,定量分析强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此持续性强降雨主要是由500 hPa高原切变线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动所致,稳定的高低空影响系统有利于形成持续性降水,南部的暖湿气流与北部干冷气流在强降雨区持续辐合。10日后低空700 hPa上的偏南气流引导孟加拉湾水汽北上至高原东南部,受特殊地形增幅作用形成了对流性降雨,也是持续性强降水在西藏维持的重要原因。(2)经过水汽轨迹后向追踪和聚类发现,西藏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其次是高原附近或本地受特殊地形形成的水汽;最后一部分水汽则伴随着北部冷空气南下至高原。(3)根据分析各层的水汽通量发现700 hPa主要水汽源地是非洲索马里附近和西太平洋;600 hPa主要水汽源地是印度南部的洋面和西太平洋;500 hPa主要水汽源地是印度附近的洋面和西太平洋。水汽通量从低层(700 hPa和600 hPa)上高原时有明显的减弱,在中层(500 hPa)上有明显的水汽垂直输送,并向东部和南部输送,也为此次持续性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强降水 水汽输送 特征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荔 曾辉 +3 位作者 张扬建 赵广 陈宁 李军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06-3515,共10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泛第三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启动区。青藏高原土壤碳作为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的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综述了近3...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泛第三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启动区。青藏高原土壤碳作为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的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关于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研究,比较不同研究的土壤碳储量估算结果,以固有因子和变化因子两类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土壤碳储量时空分异规律。从估算模型和方法看,CENTURY和TEM模型综合考虑了影响土壤碳储量的多种机理过程,结果可信度高于EVI、NDVI模型以及插值估算法。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储量约10 Pg C(1 Pg=1015g)。高原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0~200 cm)约16.5 Pg C,土壤无机碳储量(0~100 cm)约14 Pg C。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沿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而关于变化因子对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的作用规律还没有一致的认识。此外,采样点选择、数据源选择、估算深度以及估算方法等影响了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估算结果的精确性。未来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研究应建立土壤碳储量估算标准来提高结果的可比性;同时增大采样区、采样量以及采样深度并保障采样周期的时间连贯性等,有效减少土壤碳储量估算不确定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未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储量 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估算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多尺度碳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底阳平 曾辉 +2 位作者 张扬建 陈宁 丛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9-1860,共12页
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是指机体用于生长的碳量占其吸收总碳量的比例,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分配模式的重要参数。对CUE的研究可利用多种方法从多尺度开展,然而CUE的高尺度敏感性导致不同方法之间的结果变异性较大,... 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是指机体用于生长的碳量占其吸收总碳量的比例,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分配模式的重要参数。对CUE的研究可利用多种方法从多尺度开展,然而CUE的高尺度敏感性导致不同方法之间的结果变异性较大,难以整合并且扩展外推,成为制约CUE研究方法及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将CUE常见的测定方法按照研究对象的应用尺度差异分为样地尺度、生态系统尺度、景观和区域尺度以及大陆和全球尺度,概述各方法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随后,分尺度综述CUE的研究进展,发现CUE受到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控制着CUE,CUE数值也随尺度和测定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异。建议今后对CUE的研究应该综合考量生物和环境等多要素交互影响效果,通过机理和技术研究提升数据测定的准确性,以及整合多尺度结果为模型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效率(CUE) 测定方法 多尺度 多源数据
原文传递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rassl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n Xizang Plateau and its climatic controls 被引量:8
15
作者 Yanbin Jiang Jian Tao +3 位作者 Yongqi Huang Juntao Zhu Li Tian Yangjian Zh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5年第1期30-40,共11页
Aims Grassland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vegetation type on the Xizang Plateau.Accurate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of the grass-land aboveground biomass(AGB)in this reg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types of vegetation ... Aims Grassland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vegetation type on the Xizang Plateau.Accurate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of the grass-land aboveground biomass(AGB)in this reg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types of vegetation indexes(VIs)used,the grain size(resolution)of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the targeted ecosystem features.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i)Which VI can mos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grassland AGB distribution on the Xizang Plateau?(ii)How does the grain siz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ffect AGB reflection?(iii)What 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grassland AGB on the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mate?Methods We investigated 90 sample sites and measured site-specific AGBs using the harvest method for three grassland types(alpine meadow,alpine steppe and desert steppe).For each sample site,four VIs,namely,Normalized Difference VI(NDVI),Enhanced VI,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and Modified Soil-Adjusted VI(MSAVI)were extracted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products with grain sizes of 250 m and 1 km.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best estimator of the AGB for the entire grassland and the three individual grassland types.Paired Wilcoxon tests were applied to assess the grain size effect on the AGB estimation.General linear models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grassland AGB and climatic factors.Important 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estimator for the entire grass-land AGB on the Xizang Plateau was MSAVI at a 250 m grain size(MSAVI_(250 m)).For each individual grassland type,the best estimator was MSAVI at a grain size of 250 m for alpine meadow,NDWI at a grain size of 1 km for alpine steppe and NDVI at a grain size of 1 km for desert steppe.The explanation ability of each VI for the grassland AGB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for the two grain sizes.Based on the best fit model(AGB=−10.80+139.13 MSAVI_(250 m)),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grassland AGB on the plateau was characterized.The AGB varied from 1 to 136 g m^(−2).Approximately 59%of total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AGB for the entire grassland was expla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and mean annual temperature.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MAP was weaker for each individual grassland type than that for the entire grassland.This study illustrated the high efficiency of the VIs derived from MODIS data in the grassland AGB estimation on the Xizang Plateau due to the vegetation homogeneity within a 1×1 km pixel in this region.Furthermore,MAP is a primary driver on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AGB at a region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GRASSLAND vegetation index Xizang Plateau grain size PRECIPI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