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ection of Fe as a barrier for manufacturing low-cost MgB2 multifilament wires-Advanced microscopy study between Fe and B reaction
1
作者 Hao Liang Dipak Patel +7 位作者 Ziming Wang Akiyoshi Matsumoto Matt Rindfleisch Micheal Tomsic Richard Taylor Fang Liu Yusuke Yamauchi Md.Shahriar A Hossain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783-2792,共10页
The high cost of using the niobium(Nb)barrier for manufacturing magnesium diboride(MgB2)mono-and multi-filamentary wires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s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rriers to replacing current commercial niob... The high cost of using the niobium(Nb)barrier for manufacturing magnesium diboride(MgB2)mono-and multi-filamentary wires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s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rriers to replacing current commercial niobium-titanium superconductors.The potential of replacing the Nb barrier with a low-cost iron(Fe)barrier for multifilament MgB2 superconducting wire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manuscript.Therefore,MgB2 wires with Fe barrier sintered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studied(from 650°C to 900°C for 1 h)to investigate the non-superconducting reaction phase of Fe-B.Their superconducting performance including engineering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Je)and n-value are tested at 4.2 K in various external magnetic fields.The best sample sintered at 650°C for 1 h has achieved a Je value of 3.64×10^(4) A cm^(−2) and an n-value of 61 in 2 T magnetic field due to the reduced formation of Fe2B,better grain connectivity and homogenous microstructure.For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the focused ion beam(FIB)is utili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acquir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s and elemental mapping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Fe barrier and MgB2 core of different wires.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if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can be controlled properly,the Je and n-value of the wire are still acceptable for magnet applications.The formation of Fe2B is identified along the edge of MgB2,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the content of Fe2B also increases which causes the degrad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of wi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onducting wires MGB2 MRI magnet Engineering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Fe2B
下载PDF
Sustainable Ammonia Synthesis from Nitrogen and Water by One-Step Plasma Catalysis 被引量:2
2
作者 Tianqi Zhang Renwu Zhou +9 位作者 Shuai Zhang Rusen Zhou Jia Ding Fengwang Li Jungmi Hong Liguang Dou Tao Shao Anthony B.Murphy Kostya(Ken)Ostrikov Patrick J.Cullen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84-292,共9页
Sustainable ammonia synthesis at ambient conditions that relies on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and feedstocks is globally sought to replace the Haber-Bosch process.Here,using nitrogen and water as raw materials,a nont... Sustainable ammonia synthesis at ambient conditions that relies on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and feedstocks is globally sought to replace the Haber-Bosch process.Here,using nitrogen and water as raw materials,a nonthermal plasma catalysis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as an effective powerto-chemicals conversion strategy for ammonia production.By sustaining a highly reactive environment,successful plasma-catalytic production of NH_(3) was achieved from the dissociation of N_(2) and H_(2)O under mild conditions.Plasma-induced vibrational excitation is found to decrease the N_(2) and H_(2)O dissociation barriers,with the presence of matched catalysts in the nonthermal plasma discharge reactor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molecular dissociation on the catalyst surface.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for the activation energy barrier for the dissociation suggest that ruthenium catalysts supported on magnesium oxide exhibit superior performance over other catalysts in NH_(3) production by lower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of N_(2) down to 1.07 eV.The highest production rate,2.67 mmol gcat.^(-1) h^(-1),was obtained using ruthenium catalyst supported on magnesium oxide.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nonthermal plasma catalysis for the activation of renewable sources to serve as a new platform for sustainable ammonia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er-Bosch plasma catalysis ruthenium catalyst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le ammonia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MgB_(2)superconducting joint technology 被引量:1
3
作者 Hao Liang Dipak Patel +6 位作者 Mahboobeh Shahbazi Andrzej Morawski Daniel Gajda Matt Rindfleisch Richard Taylor Yusuke Yamauchi Md Shahriar A.Hossain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217-2229,共13页
Magnesium diboride(MgB_(2))magne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the next-generation liquid-helium-free magnet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pplication due to their relatively high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 Magnesium diboride(MgB_(2))magne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the next-generation liquid-helium-free magnet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pplication due to their relatively high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high current density and low raw material cost compared with current commercial niobium-titanium(Nb-Ti)magnets.A typical superconducting magnet includes several coils.To produce an ultra-stable magnetic field for imaging in MRI,a superconducting electromagnet operating in a persistent mode is crucial.Superconducting coils of the electromagnet in MRI are short-circuited to operate in the persistent mode by connecting coils with superconducting joints.Per-sistent join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for in-situ and ex-situ wires of both mono-and multi-filamentary structures,made predominantly by PIT techniques similar to those used in wire production.To realise further engagement of MgB_(2)in MRI applications,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MgB_(2)superconducting joints is essential.This literature review summaris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MgB_(2)superconducting join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_(2) Superconducting joints Persistent-mode magnets MRI application Field-decay measurement
下载PDF
铜(Ⅱ)和水合肼双功能螺吡喃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余光勤 袁泽利 +5 位作者 杨洁 吴庆 胡庆红 张铭钦 江波 卫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95-1503,共9页
以4-甲基-2,6-二甲酰基苯酚和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为原料合成了能同时识别Cu^(2+)和水合肼的螺吡喃双功能探针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FT-IR和H RMS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和质谱研究... 以4-甲基-2,6-二甲酰基苯酚和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为原料合成了能同时识别Cu^(2+)和水合肼的螺吡喃双功能探针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FT-IR和H RMS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和质谱研究了探针L在p H=7.40的Tris-HCl-乙醇溶液(1∶1,V/V)中与19种金属离子、18种阴离子及9种胺类化合物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在p H=7.40的Tris-HCl-乙醇溶液(1∶1,V/V)中,相对于其它干扰离子,L对Cu^(2+)和水合肼具有特异选择性和专一性,制成试纸能够实现肉眼识别检测含μmol/L Cu^(2+)的水样。尤为重要的是,制备的含L的TLC板能实现在紫外灯下对液体和气体水合肼的肉眼识别。将L应用于水样和药物中Cu^(2+)或水合肼测定的回收率在83.5%~1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4%,说明L适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和药物分析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吡喃 探针 CU^2+ 水合肼 合成
下载PDF
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及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罗世霞 陈晓靓 +2 位作者 朱淮武 张笑一 卫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5-808,共4页
合成并表征了有机配体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L)及其镍(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确定目标配合物组成为C15H21N3O4Ni.H2O,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镍(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 合成并表征了有机配体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L)及其镍(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确定目标配合物组成为C15H21N3O4Ni.H2O,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镍(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谱学性质,进而推断出镍(Ⅱ)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配体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以2个酰胺负离子N和1个吡啶环N原子为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Ni(Ⅱ)通过三齿形式配位;配合物中Ni(Ⅱ)采取dsp2杂化轨道方式与配位原子构成配位键,中心金属Ni(Ⅱ)的配位数为4,1个Ni(Ⅱ)与1个三齿配体L和1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平面正方形构型的低自旋镍(Ⅱ)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酰胺 镍(Ⅱ)配合物 光谱分析
下载PDF
用于非平衡热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的物理数学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晓宁 李和平 +1 位作者 A.B.Murphy 夏维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40-1648,共9页
准确的物理数学模型,包括基本控制方程及与其相应的等离子体热力学与输运性质计算公式,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非平衡热等离子体体系中传热、流动及其他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基础。为此从Boltzmann方程出发,首先推导出描述等离子体中... 准确的物理数学模型,包括基本控制方程及与其相应的等离子体热力学与输运性质计算公式,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非平衡热等离子体体系中传热、流动及其他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基础。为此从Boltzmann方程出发,首先推导出描述等离子体中不同组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以及电流连续性方程等基本控制方程,然后采用修正的Chapman-Enskog方法推导出等离子体输运性质参数,包括扩散系数、粘性系数、电子和重粒子平动热导率和电导率等的表达式。不仅在保证等离子体体系质量、动量、能量和电荷通量自洽的前提下封闭了控制方程,而且与现有广泛采用的描述平衡态热等离子体特性的模型间的自洽性也得到了保证。另外,采用所提出的方法推导出的非平衡热等离子体物理数学模型可以避免对目前仍存在争议的定压比热、反应热导率等参数的定义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等离子体 非平衡特性 控制方程 输运性质 Chapman-Enskog方法 数值模拟 自洽性
下载PDF
手性吡啶-2,6-双酰胺钴(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罗世霞 陈晓靓 +2 位作者 朱淮武 张笑一 卫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5,共5页
合成了配体2,6-双{N-[(1'-甲基羟基-2'-苯基)乙基]氨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的结构进行确证,经表征配合物组成为{[Co(L-2H)]2 O2}.2H2 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合成了配体2,6-双{N-[(1'-甲基羟基-2'-苯基)乙基]氨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的结构进行确证,经表征配合物组成为{[Co(L-2H)]2 O2}.2H2 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配体为四齿配体,通过2个酰胺氮原子和2个羟基氧原子参与钴(Ⅲ)配位。运用圆二色谱对目标配体和配合物的光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手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2 6-双酰胺 钴(Ⅲ)配合物 圆二色谱
下载PDF
“推-拉”型巯基偶氮苯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世霞 朱淮武 +2 位作者 张笑一 张思亭 卫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8-912,共5页
Nine mercapto-azobenzene dervatives with "push-pull" structure are synthesized.The synthesis procedure is simple and easily operated.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are characterized and confirmed by element... Nine mercapto-azobenzene dervatives with "push-pull" structure are synthesized.The synthesis procedure is simple and easily operated.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are characterized and confirm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1H-NMR,IR and UV.These compounds will be novel function material molecules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electr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拉 巯基 偶氮苯
下载PDF
丙二硫醚桥联双β-二酮分子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与萃取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罗世霞 陈萱 +2 位作者 张笑一 朱淮武 卫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3-1068,共6页
由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1,3-丙二硫醚基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化合物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其分子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MS、IR及UV等技术手段表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双β-二酮L1的晶体结... 由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1,3-丙二硫醚基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化合物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其分子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MS、IR及UV等技术手段表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双β-二酮L1的晶体结构,双β-二酮L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0679(9)nm,b=0.76521(5)nm,c=1.43213(10)nm,α=γ=90°,β=94.552°,V=1.53681(18)nm3,Z=4,Dc=1.316 g/cm3,μ=0.353 mm-1,F(000)=648;结构分析表明,双β-二酮L1在固体或氯仿溶液中均是以烯醇式异构体形式存在。通过紫外光谱法考察了双β-二酮L1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和萃取性能,结果表明,双β-二酮L1对Ni(Ⅱ)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和萃取选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Β-二酮 硫醚 离子识别 萃取性能
下载PDF
巯基偶氮苯单分子电子传输的取代基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世霞 张笑一 +3 位作者 张思亭 朱淮武 胡继伟 卫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71-1476,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计算巯基偶氮苯分子及分子离子的空间构型和电子结构,研究取代基对巯基偶氮苯单分子电子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拉电子基(—COOH、—NO2)的引入,可以提高巯基偶氮苯单分子电子传输体系的稳定性,使体系LUMO的...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计算巯基偶氮苯分子及分子离子的空间构型和电子结构,研究取代基对巯基偶氮苯单分子电子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拉电子基(—COOH、—NO2)的引入,可以提高巯基偶氮苯单分子电子传输体系的稳定性,使体系LUMO的离域性增高、S原子反应活性增强、HOMO-LUMO能隙显著减小,进而降低电子传输能垒,有利于分子电子传输.相同取代基的分子离子比分子具有更小的HOMO-LUMO能隙,S—Au键更易形成,金属-分子-金属结构的电子传输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偶氮苯 电子传输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下载PDF
1,2-双(2,4-戊二酮基-3-硫醚基)乙烷对Cd(Ⅱ)离子的识别与萃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世霞 王琳琳 +3 位作者 王安平 张丽君 周清娣 卫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6-399,共4页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方法,考察了双β-二酮分子1,2-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乙烷对Cd(Ⅱ)离子的识别性能和萃取性能,并用该分子对合成水样中Cd(Ⅱ)离子的含量进行了浓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2-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乙烷对Cd(Ⅱ)离...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方法,考察了双β-二酮分子1,2-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乙烷对Cd(Ⅱ)离子的识别性能和萃取性能,并用该分子对合成水样中Cd(Ⅱ)离子的含量进行了浓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2-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乙烷对Cd(Ⅱ)离子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和优良的萃取性,两者形成的是1∶1型配合物,并且1,2-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乙烷可以对水样中Cd(Ⅱ)离子含量进行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Β-二酮 镉(Ⅱ) 离子识别 萃取
下载PDF
含取代噻吩环吡啶酰胺分子的微波合成与光谱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世霞 陈晓靓 +2 位作者 朱淮武 张晓丽 卫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5-859,共5页
利用无溶剂微波合成法制备了两种新颖的取代噻吩基修饰吡啶酰胺分子吡啶-2,6-二[N-(2'-噻吩基甲基)甲酰胺](L1)和吡啶-2,6-二[N-(2'-噻吩基乙基)甲酰胺](L2),其合成过程无需溶剂,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节能环保。通过元素分析、1... 利用无溶剂微波合成法制备了两种新颖的取代噻吩基修饰吡啶酰胺分子吡啶-2,6-二[N-(2'-噻吩基甲基)甲酰胺](L1)和吡啶-2,6-二[N-(2'-噻吩基乙基)甲酰胺](L2),其合成过程无需溶剂,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节能环保。通过元素分析、1H-NMR、13C-NMR、IR及UV等表征手段对目标化合物L1和L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确认,对化合物的核磁谱线、红外特征吸收峰及紫外最大吸收峰进行了归属分析,丰富了吡啶酰胺类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酰胺 噻吩环 微波合成 光谱性质
下载PDF
导电分子巯基紫罗碱电子结构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笑一 汤建庭 +2 位作者 王一波 梁雪 卫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8-1122,共5页
用密度泛函B3LYP/6-31G**计算方法,对不同碳链长度和不同氧化态( V2 +/V+.)紫罗碱二硫醇的平衡几何构型及相应电子结构的研究表明,两种氧化态在吡啶环共面性和前线轨道电子集居上的差异与特征,导致氧化态V2 +成为紫罗碱亲合金原子形成Au... 用密度泛函B3LYP/6-31G**计算方法,对不同碳链长度和不同氧化态( V2 +/V+.)紫罗碱二硫醇的平衡几何构型及相应电子结构的研究表明,两种氧化态在吡啶环共面性和前线轨道电子集居上的差异与特征,导致氧化态V2 +成为紫罗碱亲合金原子形成Au-S-nVn-S-Au结构的关键组分,自由基V+.则在该结构的氧化还原电子传导中发挥核心作用.S-S核间距与前线轨道能隙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紫罗碱二硫醇单分子电导的测量中,亚甲基数n达到12的分子长度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层电活性 电子结构 电子传输
下载PDF
吡啶-2,6-二[N-(1'-羟乙基)酰胺]的合成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世霞 陈晓靓 +2 位作者 朱淮武 顾曼琦 卫钢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1-456,共6页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13CNMR、IR及UV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法考察了标题化合物对14种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萃取性和液膜传输性,讨论了它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对Cr3+、Pb2+离子具...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13CNMR、IR及UV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法考察了标题化合物对14种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萃取性和液膜传输性,讨论了它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对Cr3+、Pb2+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及优良的萃取性和液膜传输性,它与两种金属离子均形成1∶1型配合物,并可实现水样中Cr3+、Pb2+的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酰胺 离子识别 萃取性 液膜传输
下载PDF
2,6-二[N-(1'-甲基-2'-羟乙基)氨甲酰基]吡啶镉(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液膜传输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世霞 陈晓靓 +3 位作者 顾曼琦 朱必学 朱淮武 卫钢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2-696,714,共6页
以2,6-二[N-(1'-甲基-2'-羟乙基)氨甲酰基]吡啶为配体与Cd(NO3)2·4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单核镉(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 以2,6-二[N-(1'-甲基-2'-羟乙基)氨甲酰基]吡啶为配体与Cd(NO3)2·4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单核镉(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38 22(18)nm,b=0.944 74(19)nm,c=1.299 9(2)nm,α=105.687(7)°,β=95.154(6)°,γ=101.755(7)°。V=1.073 1(4)nm3,Z=2,Dc=1.757 g/cm3,μ=1.089 mm-1,F(000)=576.0。配合物的中心镉(Ⅱ)离子配位数为8,处于扭曲的四方反棱柱构型。考察了配体对Cd(Ⅱ)离子的液膜传输性,结果表明2,6-二[N-(1'-甲基-2'-羟乙基)氨甲酰基]吡啶可作为良好的Cd2+离子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双酰胺 镉(Ⅱ) 晶体结构 液膜传输
下载PDF
丙二硫醚桥联双β-二酮与Ni(Ⅱ)配位作用及液膜传输性研究
16
作者 罗世霞 王安平 +2 位作者 顾曼琦 张笑一 卫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2-846,共5页
合成了丙二硫醚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分子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以此为配体与镍(Ⅱ)作用得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方法确定了镍(Ⅱ)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的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 合成了丙二硫醚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分子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以此为配体与镍(Ⅱ)作用得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方法确定了镍(Ⅱ)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的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L1与Ni(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进行金属离子液膜传输实验考察了L1对Ni(Ⅱ)的液膜传输性能。结果显示,L1通过4个O原子与Ni(Ⅱ)配位成键形成配合物,且对Ni(Ⅱ)具有良好的液膜传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Β-二酮 配合物 液膜传输性 镍(Ⅱ)
下载PDF
两种部分甲基取代瓜环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文建 曾金萍 +4 位作者 张云黔 祝黔江 薛赛凤 陶朱 卫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18-2024,共7页
本文报道了2种新的部分甲基取代瓜环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表征了2种配合物的结构,在CdCl2溶液中,1,2,4,5-八甲基六元瓜环选择性的包结客体分子1,2-(2,2′-bisbenzimidazolyl)ethanedichloride,形成2∶1的哑铃型主客... 本文报道了2种新的部分甲基取代瓜环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表征了2种配合物的结构,在CdCl2溶液中,1,2,4,5-八甲基六元瓜环选择性的包结客体分子1,2-(2,2′-bisbenzimidazolyl)ethanedichloride,形成2∶1的哑铃型主客体包结配合物;而1,2,4-六甲基五元瓜环(HMeQ[5])与钠离子配位形成包结一个水分子的"分子胶囊","分子胶囊"之间通过氢键自组装形成一维的超分子长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甲基取代瓜环 1 2 4 5-八甲基取代六元瓜环 1 2 4-六甲基取代五元瓜环 晶体结构
下载PDF
超分子荧光探针用于环境水样中百草枯的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青 张静 +5 位作者 宋桂先 席芸芸 黄英 陶朱 周清娣 卫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0-1164,共5页
基于七元瓜环可使中性红的荧光增强从而设计荧光探针,当在荧光探针中加入百草枯后荧光强度又逐渐降低,利用此种超分子配合物的荧光"开-关"效应,从而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检测百草枯的荧光方法。当百草枯浓度在(1~8)×10^(-6 )... 基于七元瓜环可使中性红的荧光增强从而设计荧光探针,当在荧光探针中加入百草枯后荧光强度又逐渐降低,利用此种超分子配合物的荧光"开-关"效应,从而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检测百草枯的荧光方法。当百草枯浓度在(1~8)×10^(-6 )mol·L^(-1)范围内,百草枯浓度与探针的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出限为1.4×10^(-8 )mol·L^(-1),加标回收率为104%~108%,可在河水样品中检测百草枯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七元瓜环 中性红 荧光探针 百草枯
下载PDF
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琳 范金平 +2 位作者 顾曼琦 罗世霞 卫钢 《合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5-339,345,共6页
将配体吡啶-2,6-二[ N -(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 L )与苦味酸稀土盐[RE(pic) 3 ]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9种吡啶-2,6-二[ N -(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稀土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为REL(pic) ... 将配体吡啶-2,6-二[ N -(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 L )与苦味酸稀土盐[RE(pic) 3 ]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9种吡啶-2,6-二[ N -(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稀土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为REL(pic) 3 ·nCH 3 OH·H 2 O(RE=La, Ce, Pr, Nd, Sm, Eu, Gd, Tb, Er;n=1或2;pic为苦味酸根)。并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游离配体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加入稀土金属离子后,L中216 nm处吸收峰消失,202 nm处吸收峰明显增强且红移至213~218 nm处,表明配体对稀土金属离子具有明显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酰胺 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 合成 离子识别
下载PDF
八元瓜环与吲哚乙酸及甲基紫精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桂先 唐青 +5 位作者 黄英 张建新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卫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4-3139,共6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温量热滴定法、氢核磁共振技术等研究了八元瓜环(Q[8])与富电子客体吲哚乙酸(IAA)及缺电子客体甲基紫精(MV2+)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作用体系的作用机制,作用位点,作用模式及热力...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温量热滴定法、氢核磁共振技术等研究了八元瓜环(Q[8])与富电子客体吲哚乙酸(IAA)及缺电子客体甲基紫精(MV2+)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作用体系的作用机制,作用位点,作用模式及热力学等性质。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Q[8]与IAA及Q[8]与MV2+在水溶液中均形成了包结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等温量热滴定法研究结果显示Q[8]/IAA及Q[8]/MV2+体系的ΔH<0,ΔG<0,表明上述超分子体系是发进行且是放热反应。当在Q[8]/IAA二元体系中加入MV2+时,MV2+能与Q[8]/IAA体系在水溶液中形成1∶1∶1型三元主客体配合物,IAA的吲哚环及亚甲基部位受到了瓜环的屏蔽作用进入了Q[8]的空腔,MV2+吡啶环部位也进入Q[8]的空腔,也即IAA及MV2+均相互协同进入Q[8]空腔而与Q[8]形成了主客体配合物,原因可能是由于富电子客体IAA与缺电子客体MV2+之间的电荷相互转移诱导作用引起的。上述研究结果为瓜环在富电子客体及缺电子客体超分子自组装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吲哚乙酸 甲基紫精 超分子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