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血红素铁酶中动态配位变化对C-H键选择性胺化反应的调控机制
1
作者 张璇 刘佳 +2 位作者 廖浪星 王子宽 王斌举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31-144,共14页
氮杂环丙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生物碱中,具有杀菌、抗癌等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生物体系在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过程中如何克服氮杂环丙烷高环张力带来的热力学不利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形成热力学更稳定的羟基化副产物的报道较少.TqaL_(NC)酶... 氮杂环丙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生物碱中,具有杀菌、抗癌等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生物体系在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过程中如何克服氮杂环丙烷高环张力带来的热力学不利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形成热力学更稳定的羟基化副产物的报道较少.TqaL_(NC)酶是目前非血红素酶家族中唯一一种能够依赖α-酮戊二酸活化C-H键,进而生成氮杂环丙烷结构的酶.深入探究TqaL_(NC)酶选择性生成氮杂环丙烷结构并避免羟基化副产物的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非血红素铁酶家族在C-H键活化及官能化过程中的选择性调控机理.本文以TqaL_(NC)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以及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等多尺度模拟方法对TqaL_(NC)酶与L-缬氨酸(L-Val)、TqaL_(NC)酶与L-异亮氨酸(L-Ile)和F345A-TqaL_(NC)酶与L-异亮氨酸(L-Ile)三个反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qaL_(NC)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直立式构象的Fe(Ⅳ)=O物种会通过构象异构化获得赤道面式构象,为底物(L-Val、L-Ile、L-homoalaine)上NH_(3)^(+)与Fe的配位提供结构基础.在水和关键酸性残基的介导下,底物NH_(3)^(+)两次脱去质子与Fe(Ⅳ)=O物种配位,生成HN-Fe(Ⅳ)=O结构.随后,Fe(Ⅳ)=O物种攫取底物H原子,生成HN-Fe(Ⅲ)-OH中间体.此时NH回弹反应比传统的OH回弹反应在动力学上更有优势,因此选择性地生成了氮杂环丙烷产物.在反应过程中,底物侧链与周围氨基酸的位阻效应是影响NH回弹反应能垒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底物侧链大小(L-Val→L-Ile)以及附近氨基酸的突变(F345A)实验,证实了该结论.本文还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了TqaL_(NC)酶与L-高丙氨酸的反应产物为羟基化产物,并通过新的实验证据进一步支持了理论预测的机理.此外,在HN-Fe(Ⅲ)-OH结构中,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分析发现,dπ*Fe-N,dπ*Fe-OH轨道的能量差是影响NH/OH回弹反应能垒的另一重要因素.当底物NH与Fe配位时,其配位作用能够使得dπ*Fe-N以及dπ*Fe-OH轨道有效分裂,这种分裂进而影响了反应路径的选择性,确保氮杂环丙烷产物的生成.综上,本文提出了依赖α-酮戊二酸酶催化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的新机理.研究发现,Fe中心的动态配位效应在实现C-H键选择性胺化反应并避免C-H键羟基化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理论为非血红素Fe酶催化的非羟基化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探索包括C-N/C-S/C-O等重要生物合成反应新机理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量子力学-分子力学方法 C-H键活化 非血红素酶 胺化反应 羟基化反应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Kemp消除酶的改造及新型催化机制解析
2
作者 李爱涛 汪倩 +6 位作者 宋希彤 张小栋 黄建文 陈纯琪 郭瑞庭 王斌举 Manfred T.Reetz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91-199,共9页
传统的Kemp消除反应可以通过氢氧化钾和三烷基胺等碱性物质,催化底物苯并异恶唑开环生成产物2-氰基苯酚.三十年来,Kemp消除反应一直被用作模式反应来设计或定向进化新型生物酶催化剂,从而揭示未知的酶催化机制的复杂性,增强对酶催化机... 传统的Kemp消除反应可以通过氢氧化钾和三烷基胺等碱性物质,催化底物苯并异恶唑开环生成产物2-氰基苯酚.三十年来,Kemp消除反应一直被用作模式反应来设计或定向进化新型生物酶催化剂,从而揭示未知的酶催化机制的复杂性,增强对酶催化机制的理解.目前科研人员使用不同的蛋白作为骨架设计能够高效催化Kemp消除反应的人工酶.例如Hilvert及Mayo等基于人工酶HG3.17,设计获得了Kemp消除酶,可以催化5-硝基苯并异恶唑生成产物2-氰基-4-硝基苯酚.通过17轮定向进化获得的最终突变体展现出与天然酶相近的催化活性(k_(cat)/Km=230000 L mol^(-1)s^(-1);k_(cat)=700 s^(-1)).该研究不仅表明蛋白质工程可以进化出高效的生物酶,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分析还揭示了突变体催化活性提高的分子机制.与酸碱催化的Kemp消除反应不同,最近Korendovych等报道以肌红蛋白作为骨架基于氧化还原机制的Kemp消除反应,通过开发一种独特的基于核磁共振(NMR)的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快速鉴定出热点氨基酸位点并获得了高催化活性的人工酶突变体,其同样达到了天然酶的催化活性.此前我们研究(Nat.Commun.,2017,8,14876)发现,与传统的酸碱催化机制完全不同,细胞色素P450-BM3能够通过氧化还原的机制催化Kemp消除反应.本文继续以P450-BM3为蛋白骨架,对其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催化活性.以P450-BM3突变体F87G(kcat=3.0s^(-1))为模板,借助双密码子(酪氨酸和赖氨酸,Y-K)饱和突变策略,对其活性中心的六个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组合突变,经过筛选获得了活性大幅度提高的三突变体F87G/L75Y/T438K(k_(cat)=27.4s^(-1)).为进一步解析其催化活性提高的分子机制,首先对该突变体与底物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发现底物在突变体活性口袋的构象与野生型P450-BM3完全不同,底物的硝基指向了Heme辅基.对其进行了QM/MM计算研究,发现Heme-Fe(II)首先将电子转移到底物并与硝基配位,随后,有效促进了底物N-O键还原裂解,并使生成的中间产物Heme-Fe(III)-NO_(2)和苯氧基阴离子更稳定,最后,通过键的旋转和质子转移生成产物2-氰基-4-硝基苯酚.由此可见,同一P450酶的不同突变体能够以两种不同的底物结合模式以及氧化还原机制来催化Kemp消除反应.综上,本文获得了P450酶催化Kemp消除反应构效关系和催化机制新的认识,为进一步改造该酶提高其催化活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mp消除反应 氧化还原机理 P450单加氧酶 量子力学/分子力学 X射线结构 饱和突变
下载PDF
良师有效指导 促进科学进步 被引量:16
3
作者 曼弗雷德·雷茨 孙周通(编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对博士生和博士后进行有效指导是每位导师的重要职责,因为它确保了科学的进步。然而,囿于个人性格和文化背景,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也存在一些国际惯例,其中就包括道德规范。在这篇受邀文章中,结合生物催化背景,介绍指导方式... 对博士生和博士后进行有效指导是每位导师的重要职责,因为它确保了科学的进步。然而,囿于个人性格和文化背景,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也存在一些国际惯例,其中就包括道德规范。在这篇受邀文章中,结合生物催化背景,介绍指导方式,仅供参考。有效的指导是导师-学生双向的,同时会介绍两者应遵循的准则,如:导师应允许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不应惧怕导师;优秀导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提交报告或海报,积极建立自己潜在的合作社交网络。总是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实事求是,无论是发表演讲、海报或在网页上,都不要夸大自己的研究结果。导师应投入必要的时间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尤其是选题环节。另外,总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周末要充分休息,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创新研究中。对于国际博士后,还建议他们利用假期或周末远足,如去德国一些城市及其博物馆、剧院等学习当地的文化知识;同时也鼓励德国的博士后有机会到其他国家,如去中国参观学习当地文化知识,这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指导方针 道德规范 职业规划 化学 生物学 生物催化 酶工程
下载PDF
富勒烯及碳纳米管,实验学家和理论学家的竞技场(英文)
4
作者 CHEN Zhong- fang LU Xin +2 位作者 ZHAO Ji-jun Walter Thiele Paul von Ragué Schleyer 《光散射学报》 2005年第3期226-227,共2页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periments and theory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fullerene and carbon nanotube science. In this talk, we will present our most recent studies on computational ...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periments and theory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fullerene and carbon nanotube science. In this talk, we will present our most recent studies on computational fullerene an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CNT) 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碳纳米管 SWCNT 化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