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氢弹研制科学理论基础的奠定——核聚变理论工作(1946—1953)
1
作者 张广翔 高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0,共13页
1946—1953年间,苏联4个科研团队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既是苏联氢弹研制的首要工作,也是苏联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弹研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库尔恰托夫团队负责分析情报信息并向政府提供建议,对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管理并开展了少许... 1946—1953年间,苏联4个科研团队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既是苏联氢弹研制的首要工作,也是苏联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弹研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库尔恰托夫团队负责分析情报信息并向政府提供建议,对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管理并开展了少许的理论研究工作;泽利多维奇小组是苏联最早对轻核聚变可行性进行研究的团队,开展了与“管式构型”氢弹相关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朗道小组从工作伊始就探索核聚变理论的实际应用问题,就两种构型的氢弹开展了重要的理论计算工作;塔姆小组提出并完善了“层式构型”氢弹的设计构想,并开展了与此相关的核聚变理论工作,在苏联首枚氢弹的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开展的核聚变理论工作为苏联氢弹研制的设计理论、技术理论等理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热核装药的选择、引爆问题、爆炸过程、能量释放以及试爆工作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核聚变理论工作不仅为苏联氢弹研制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保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加深了核裂变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而构建并强化了苏联核武体系的科学理论基础,而且还进一步改进了对原子弹、氢弹的研发工作,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理论工作 核物理研究 氢弹研制 苏联科学家 苏联核计划
下载PDF
家庭贷款对在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邱红 李凡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共13页
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低,总和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析家庭贷款对在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 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低,总和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析家庭贷款对在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及生育观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在婚育龄女性平均家庭贷款金额为6.11万元,其中住房贷款占比超过80%,其他贷款占比较小;在婚育龄女性的平均生育意愿为1.93,其中有房贷的生育意愿为1.84,有其他贷款的生育意愿为1.97。通过使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家庭贷款对在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住房贷款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无住房贷款相比,有住房贷款的在婚育龄女性的多孩生育意愿下降了19.3%。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不仅验证了基本回归的可靠性,还验证了住房贷款金额越大,在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越低。住房贷款影响在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是因为在家庭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住房贷款对生育支出具有挤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住房贷款对非农业户籍在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大,除房贷外的其他贷款对农业户籍在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有正向影响。造成这种异质性的原因是非农业户籍住房贷款金额较高,对生育支出的挤出效应更大;而农业户籍的其他贷款金额较小,有助于提高家庭当期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对生育支出有一定的支持效应。生育观在住房贷款与生育意愿的关系中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住房贷款通过影响在婚育龄女性生育观进而降低在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中介效应占比14.03%。这是因为住房贷款能帮助年轻人建立核心小家庭,阻隔长辈传统生育观的代际传递,接受少生优生的现代生育观。为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建议全社会加强生育支持,降低生育成本;满足育儿需求,缓解女性家庭与工作的冲突;拓宽女性就业渠道,助力增收创收;降低房贷压力,强化住房保障支持;增加农村小额贷款供给,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婚育龄女性 生育意愿 生育观 家庭贷款
下载PDF
中国家庭教育期望的代际偏差与青少年发展
3
作者 杨雪 魏雅鑫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6,共14页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其成年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密切相关,家庭教育期望既蕴含外部期待,又承担着内部的引导作用,是影响其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期望涵盖父代教育期望和子代教育期望,二者承载主体不同,其...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其成年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密切相关,家庭教育期望既蕴含外部期待,又承担着内部的引导作用,是影响其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期望涵盖父代教育期望和子代教育期望,二者承载主体不同,其主要目标和最终结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厘清这种家庭教育期望的代际偏差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对促进青少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家庭教育期望的视角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在构建青少年发展综合性指标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资本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框架探讨家庭教育期望代际偏差和青少年发展的关系,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类代际偏差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镇家庭教育期望水平普遍较高,而农村家庭教育期望水平参差不齐,城乡之间存在教育期望的隐性不平等;受制于家庭教育期望低水平和高偏差的束缚,农村家庭的青少年发展处于明显劣势,父母情感缺位进一步加深了其发展困境;家庭教育期望的代际偏差能够显著影响青少年发展,相较父代偏低型,一致偏高型有助于提升其发展水平,而一致偏低型和父代偏高型则呈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且这种负向效应在农村家庭中影响更为深远;父母情感投入和家庭教育投入在家庭教育期望和青少年发展之间发挥了明显的中介作用,其产生的效应因代际偏差类型而异;当父母和子女都具有较高的教育期望时,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和父母情感的双向投入,家庭内部资本更容易有效传递,激发青少年发展潜力;当父代相较子代的教育期望偏高时则无法发挥中介变量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提示在诸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设的宏观层面中着力均衡父母和子女的教育期望,构建社区赋能、学校联动和家庭教育的多元育人体系,提升农村弱势家庭的教育回报预期并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支持,在家庭教育实践的微观层面中注重激发青少年的内在自驱力,在其成长过程中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动态调整家庭教育投入和父母情感投入,积极探索多渠道的家庭教育参与方式等将是促进青少年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期望 青少年发展 代际偏差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观念对育龄群体离婚风险的影响
4
作者 杨雪 陶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2,共11页
在中国,婚姻是生育的前提,在目前国内人口负增长趋势明显的严峻形势下,婚姻稳定性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使用2012年至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构建社会性别观念指数,探究了社会性别观念对于育龄群体离婚风险... 在中国,婚姻是生育的前提,在目前国内人口负增长趋势明显的严峻形势下,婚姻稳定性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使用2012年至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构建社会性别观念指数,探究了社会性别观念对于育龄群体离婚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性别、已育和未育群体间影响的差异,且进一步分析了生活幸福感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会降低离婚风险,这一影响在女性和已育群体中更为凸显;另外,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除了直接降低离婚风险外,还会降低育龄群体的生活幸福感,从而增加他们做出离婚选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观念 离婚风险 生活幸福感 中介效应检验
下载PDF
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
5
作者 陈曦 吴英巨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25,共18页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东北三省人口流失问题亟待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本文根据2005-2020年各省人口普查以及抽样调查数据,运用迁移网络与人口集聚度进一步细化研究主题的空间尺度并明确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空间格局。本文基于人力...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东北三省人口流失问题亟待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本文根据2005-2020年各省人口普查以及抽样调查数据,运用迁移网络与人口集聚度进一步细化研究主题的空间尺度并明确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空间格局。本文基于人力资本迁移理论、新古典微观迁移理论与新空间经济学等构建了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理论框架,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经济与地方品质因素对东北三省流出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人口流出强度由北向南递减,区域内人口流动围绕哈长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呈现“一轴”的空间格局;东北三省区域外人口流出空间格局由“块状聚集”向“多点化聚集”转变,一级中心城市分布于京津地区,二级中心城市主要分布于青岛市、上海市、杭州市以及深圳市,三级中心城市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与成都市、郑州市、西安市等中西部省会城市;密集区平均以7.76%的城市面积集聚了80.59%的东北三省流出人口,东部沿海城市基本被均值区以及密集区覆盖,中部地区的密集区呈现“点状分布”的格局,西部地区基本被稀疏区覆盖,其中深圳市、天津市、上海市与厦门市的东北三省流出人口集聚度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城市;由于东北三省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东北三省区域外流出人口以就业机会为核心驱动力,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迁入地的消费服务与基础设施正逐步吸引东北三省人口流入,使东北三省流出人口在经济与地方品质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向区域外发达地区迁移并呈现空间聚集特征;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的影响机制在北方与南方城市具有异质性,流向北方城市的人口在地理学第一定律的约束下以就业机会为基础寻求生活成本最小化,流向南方城市的人口已经突破距离的限制并在就业机会的基础上追求人力资本最大化与消费服务多样化。从另一角度佐证,东北三省吸纳就业和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能力不足是造成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出 空间格局 影响机制 东北三省
下载PDF
Age Identity and Elderly Job Participation in China
6
作者 Yu Xiao Wang Qihui 《China Economist》 2024年第3期104-127,共24页
In the context of rising life expectancy,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Chinese seniors’self-perceptions of the start of old age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society around this age.The traditional paradigm,wh... In the context of rising life expectancy,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Chinese seniors’self-perceptions of the start of old age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society around this age.The traditional paradigm,which forecasts individual economic behavior and formulates economic policies based on societal standards of age,is put to the test by this disparity.This study,which draws from the 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ety Survey(CLASS),examines the factors,processes,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hat affect how older people choose to work.The following are our conclusions:(i)Chinese elderly believe their old age starts from 70 years on average;delaying perceived old age is a denial of aging and raises the likelihood of finding work.Elders who are youthful at heart have a 2.4%higher chance of remaining employed than elders who are old at heart.(ii)In contrast to old-at-heart elders,young-at-heart elders are more likely to maintain their middle-age lifestyles,continue working,become motivated to engage in social activities,and gain the confidence to face challenges and continue in their career.(iii)If the perceived old age is above 70 years,the milestone event of aging is retirement from work,and there are external pressures,particularly pressures from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the perception of old age will have a more proactive impact on older workers.(iv)Despite rising pension benefits,older people’s decision to remain in the workforce is still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ir perception of their age.However,this effect is notably gender-specific,as older women’s decision to remain in the workforce is not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ir own perception of their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age identity age values employment choice social recognition subjective age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发支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朴英爱 周鑫红 于鸿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9,共10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应对经济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的2016年为时点,选取2010—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应对经济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的2016年为时点,选取2010—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发水平较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政策变动的反应高于研发水平较高的企业。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证实,研发支出作为中介变量发挥作用,存在“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支出增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传导机制,且非国有企业的传导机制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政策 研发支出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胜今 刘末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2,共14页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教育发挥着基础性、持久性、引领性的作用,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教育发挥着基础性、持久性、引领性的作用,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受教育程度作为劳动者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作能力的评定。然而对于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流动人口来说,教育对这一群体的就业质量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将通过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运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比较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将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表现为收入增加,工作时间减少,就业稳定性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参保率提高;在流动人口内部,教育对男性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收入和就业稳定性的提高作用大于女性;而对减少女性流动人口工作时间,提升获得社会保障可能性的影响更大。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建议重视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财政投入,加大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宣传力度,增加对落后地区女性的教育投资,保障女性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流动人口 就业质量 性别歧视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辉 邓琪钰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56,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复杂,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对推动劳动力就业意义重大。本文利用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复杂,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对推动劳动力就业意义重大。本文利用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4个维度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创造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第一产业就业的负向影响显著,对第二产业就业的线性影响不明显,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显著。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具体表现为对第一产业就业影响呈现正“U”型特征,对第二产业就业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推动第一产业就业先减后增、第二产业就业先增后减,进而推动就业结构向高技术、高技能方向优化。第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存量和科技创新发展在数字经济影响就业的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大做优,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弥合区域数字鸿沟,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化创新步伐,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就业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下载PDF
隔代照料经历对中国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雪 尹豆豆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9,共13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变迁产生广泛影响,家庭内部代际互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为兼顾工作与家庭,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向子女的(外)祖父母寻求育儿帮助,老年人隔代照料作...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变迁产生广泛影响,家庭内部代际互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为兼顾工作与家庭,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向子女的(外)祖父母寻求育儿帮助,老年人隔代照料作为家庭层面支持生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也逐渐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隔代照料经历对中国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隔代照料经历会增强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体现了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与家庭成员责任承担的相互交织;子女给予老年人养老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隔代照料经历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进而强化其未来与子女同住的养老意愿。在现阶段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始终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外)祖父母照料孙子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有利于缓解家庭育儿压力,突出老年人的家庭价值与社会价值,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促进代际协作融合,在家庭内部逐步形成照料孙辈与赡养老人的和谐代际互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经历 养老支持 养老意愿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儿童照料对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基于东北三省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潇 何婕宁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水平迅速下降,人口结构逐渐发生改变,潜在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加剧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东北地区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最好的地区,人口长期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在全国率先进...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水平迅速下降,人口结构逐渐发生改变,潜在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加剧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东北地区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最好的地区,人口长期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在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困难和人口问题并行,人口结构性问题突出,老龄化问题加剧。同时,国家两孩政策、三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显著提升东北三省人口的生育意愿,一个孩子依然是大多数家庭的实际子女数量。为探究东北三省低生育率的根本原因,本文根据2017年东北三省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儿童照料形式以及社会照料预期可负担成本对于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根据社会照料的预期可负担费用与实际费用的差值对比分析其对于城市和农村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育二孩的决策并不是由女性主导,而是受到家庭的综合影响。相较于家庭照料,社会照料显著降低了受访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社会照料预期可负担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越低。另一方面,当社会照料的预期可负担费用低于实际费用时,女性的生育意愿会被显著抑制。这是由于东北地区的家庭收入普遍较低,社会照料的费用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从而降低其生育意愿。以上结论显示东北地区已经进入了成本约束型低生育发展阶段,建议加大东北地区农村和城市0-3岁婴幼儿早托机构以及普惠性幼儿园的投入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孩生育意愿 社会照料 家庭照料
下载PDF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影响——兼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雪 尹豆豆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9,共12页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优化人力资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一个重要选项。基于此,本文将全国分为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四大地区,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各省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和产业结构升...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优化人力资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一个重要选项。基于此,本文将全国分为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四大地区,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各省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通过分析图像趋势以及实证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显著地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在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区域对比中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作用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变弱;单独对东北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程度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其原因可能是东北地区原有产业基础好,建议今后着力制定培养人才政策,不断推动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动态演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对比 东北振兴
下载PDF
低碳试点政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潇 林建鑫 《中国环境管理》 2023年第6期56-70,共15页
考虑以低碳转型推动区域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充分现实意义。本文以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2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法和空... 考虑以低碳转型推动区域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充分现实意义。本文以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2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影响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低碳试点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较非试点城市得到提升,经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②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地级市和非资源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相较于特大城市和小城市,大中城市更有利于放大低碳试点的政策效应。③机制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通过减排溢出效应、绿色创新效应和外资限流效应促进试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升。④低碳试点城市的大气环境改善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试点邻近城市的大气环境因此得到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政策 大气环境 空间效应 合成控制法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研究:计量与热点
14
作者 王箫轲 陈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3-45,共13页
为挖掘并识别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的核心与焦点议题,基于CNKI数据库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1998-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研究涉及农业经济学、环境科学与资源... 为挖掘并识别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的核心与焦点议题,基于CNKI数据库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1998-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研究涉及农业经济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等;学术合作呈现“大分散、小积聚”的研究格局;相关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拓展-成熟稳定”三个阶段,政策出台和学术研究呈现良性增长态势;研究关键词可划分为地理尺度、多维视域、技术方法;研究热点包括粮食生产碳排放、粮食生态效率、粮食产业的低碳研究、粮食安全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表明:粮食减排因素分析须更深入探讨区域差异和时间序列的影响;粮食生态效率研究须持续优化数据收集、处理方式,以增强对动态变化的理解;粮食产业低碳化转型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实证分析;粮食安全与绿色科技研究应优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碳足迹管理,并在多层面上推动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未来研究应强化政策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碳排放 粮食安全 计量分析 热点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15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母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获取境内稀缺资源、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转移边际产业、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升级,同时也会造成重合产业竞争、失业和投资挤出等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母国产业空心化。随... 母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获取境内稀缺资源、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转移边际产业、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升级,同时也会造成重合产业竞争、失业和投资挤出等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母国产业空心化。随着“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和地域分布日趋合理。为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避免国内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中国应当在持续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并加快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支持体系的同时,立足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引导东部地区边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
下载PDF
数字技能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FPS2018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扬 郑怀宇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9,共13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居民数字素养得到提升,各类数字技能的掌握为居民带来巨大效用,对居民的福利水平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聚焦各类数字技能对居民产生的福利效应,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数...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居民数字素养得到提升,各类数字技能的掌握为居民带来巨大效用,对居民的福利水平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聚焦各类数字技能对居民产生的福利效应,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数字技能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居民通过掌握一定的数字技能可以显著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其中数字工作、数字社交和数字娱乐技能的掌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区层面,居民掌握数字技能可以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居民的福利差距,具体表现为缩小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以及乡村与城镇之间的福利差距;在个人层面,居民掌握数字技能可以缩小不同教育水平居民之间的福利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居民掌握的各类数字技能主要通过“信息传递效应”“收入增长效应”以及“社会资本效应”三种途径促进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建议地方政府重视数字技术普及程度的同时也要重视普及质量,让数字技术的普及真正惠及民众;政府应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使民众跟上数字技术发展步伐,并正确引导民众使用数字技术、提高数字技能,让民众充分发挥数字技能所带来的积极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能 居民幸福感 信息传递 收入增长 社会资本
下载PDF
我国省级碳排放测算方法及对策研究
17
作者 李晓巍 孙猛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55-63,160,共10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碳排放国之一,如果要实现“双碳”目标,就需要先从测算碳排放量入手。从要素投入视角考察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碳元素当量排放的碳排放,数据集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的简称)基于行政边界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碳排放国之一,如果要实现“双碳”目标,就需要先从测算碳排放量入手。从要素投入视角考察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碳元素当量排放的碳排放,数据集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的简称)基于行政边界的核算范围来估计,能够测算出我国省级碳排放量并分析其特征。完善我国省级排放测算方法,需采取建立多尺度碳排放核算体系,适时建立家庭消费视角的碳排放清单,逐步完善核算技术细节,优化低碳要素的存量和增量,加强后进地区低碳政策支持,健全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低碳发展区域联动体系,完善碳交易的市场体系建设等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测算 要素投入 IPCC
下载PDF
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特点
18
作者 王森 《战略决策研究》 2023年第2期46-61,I0003,共17页
拜登政府的南海政策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核心逻辑,与此同时,其外交布局、安全战略谋划和军事力量运用以及国际法理“合规性”斗争等方面均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其重点考虑既是维护有利于美国的“基于规则的海洋体系”,也是在权力转移背... 拜登政府的南海政策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核心逻辑,与此同时,其外交布局、安全战略谋划和军事力量运用以及国际法理“合规性”斗争等方面均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其重点考虑既是维护有利于美国的“基于规则的海洋体系”,也是在权力转移背景下与中国的海权之争。根本目标是维持和加强美国主导的西太平洋安全架构,维持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国的地区实力平衡,阻止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可以预见的是,围绕南海局势上的中美战略竞争将长期化,中国对此应保持战略定力,提前布局、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南海 印太 拜登
下载PDF
祖辈照料支持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于潇 韩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41,共16页
在实行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的政策背景下,我国生育水平却持续下降。女性生育间隔扩大,是造成我国近年来生育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探明造成生育间隔扩大的影响机制,是理解我国近年来低生育率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对祖辈提供照料支持能否... 在实行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的政策背景下,我国生育水平却持续下降。女性生育间隔扩大,是造成我国近年来生育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探明造成生育间隔扩大的影响机制,是理解我国近年来低生育率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对祖辈提供照料支持能否显著缩短二孩生育间隔,以及祖辈照料对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寻找阻碍和推迟二孩生育的原因,为制定生育友好型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Cox回归模型验证了祖辈照料支持对育龄女性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Cox回归结果显示:祖辈提供照料支持能降低女性生育二孩所需承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缓解工作与家庭冲突,进而显著缩短女性二孩生育间隔。城市身份、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占用时长起正向调节作用,祖辈照料支持对城市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和工作占用时间更长的女性二孩生育间隔影响更大。这是因为城市女性生育直接经济成本更高,受教育程度高女性间接生育成本更高,工作占用时间越长的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越强,祖辈照料支持对这些女性生育时间决策发挥更大影响。建议充分认识家庭中祖辈提供照料支持对生育的促进作用,针对二孩生育家庭提供经济补贴;优化照料服务市场,提供更多公共托幼服务,延长产假和育儿假满足家庭照料需求;降低女性就业歧视和母职惩罚,以支持女性生育二孩及多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辈照料支持 二孩生育间隔 生育成本 工作家庭冲突
下载PDF
家庭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猛 王昶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12,共14页
本文围绕家庭资本影响教育代际流动这一问题构建一个包含多重机制的分析框架,利用2016年CLDS数据进行系统而稳健的实证检验,探讨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获得劣势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家庭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稳定的二元模式和... 本文围绕家庭资本影响教育代际流动这一问题构建一个包含多重机制的分析框架,利用2016年CLDS数据进行系统而稳健的实证检验,探讨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获得劣势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家庭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稳定的二元模式和增强效应。文化资本在整个教育周期的平均效应要大于经济资本,但是经济资本在代际间的边际效应增速更快,也正是资源转化模式的延续和扩展才逐渐形成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获得劣势的困境。农村家庭子女的资源转化处于明显劣势,表现为低水平和低回报的双重制约,两者的叠加效应进一步限制了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获得。同时,家庭资本还通过生育数量和重点中学发挥中介作用,重点高中对数量替代和初中优势具有强化效应。资源转化模式在绩效原则制约下更多通过基础教育竞争来实现,甚至在重点本科获得上已完全转化为重点高中的累积优势。此外,尽管文化资本的生育数量质量替代机制比经济资本更为显著,但是效应占比却并不高,因为受生育政策影响家庭的替代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所以会更多转向竞争基础教育资源来提升子女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资本 教育获得 生育数量 重点中学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