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US-TBNA在肺部疾病(包括肺癌分期)中的作用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David FIELDING Farzad BASHIRZADEH +4 位作者 Phan NGUYEN Alan HODGSON Daniel JAMES 吴齐 吴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10-417,共8页
本综述重点阐述EBUS-TBNA在日常肺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所列举的病例为EBUS-TBNA的常见适应征,包括:①肺癌分期;②确诊胸部恶性淋巴结;③诊断中央型肺部肿块;④诊断肺结节病;⑤诊断炎性/良性胸部淋巴结。这项技术应用广泛,有经验的支气... 本综述重点阐述EBUS-TBNA在日常肺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所列举的病例为EBUS-TBNA的常见适应征,包括:①肺癌分期;②确诊胸部恶性淋巴结;③诊断中央型肺部肿块;④诊断肺结节病;⑤诊断炎性/良性胸部淋巴结。这项技术应用广泛,有经验的支气管镜医师经过适当的训练后,该技术将成为支气管镜检查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支气管内超声 肺癌 结节病和其它肉芽肿 分期
下载PDF
肺癌全基因组测序 被引量:2
2
作者 Marissa Daniels Felicia Goh +9 位作者 Casey M. Wright Krishna B. Sriram Vandana Relan Belinda E. Clarke Edwina E. Duhig Rayleen V. Bowman Ian A Yang Kwun M. Fong 孙岚 何建行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77-285,共9页
肺癌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因,且预后很差。加强对肿瘤生物学的认识对肺癌研究至关重要。被誉为"下一代测序技术"的NGS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一种针对全基因组鉴定的有力工具,可以对致癌体细胞突变进行... 肺癌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因,且预后很差。加强对肿瘤生物学的认识对肺癌研究至关重要。被誉为"下一代测序技术"的NGS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一种针对全基因组鉴定的有力工具,可以对致癌体细胞突变进行全面检测。大多数的NGS技术是基于平台特异性DNA文库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而对目的基因扩增后测序。这种技术适用于高通量测序,可以检测出肿瘤中出现的全部基因组变异。缺点是这种技术需要在时间、实验设备、计算机数据分析、生物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大量投入。NG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基因组、外显子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的研究中,为肺癌研究和医疗模式带来改变。这项新技术的开展将转变当前对致癌信号通路的认识,可为癌症诊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肺癌体细胞突变已有NGS技术的分析报道,但大规模基因组研究仍在进行中。个体化治疗策略将改善那些潜在获益患者的治疗方式,避免"无辜"患者受无效治疗带来的高额费用和不良反应。NGS的组织化、计算机化和生物信息化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同时,患者知情权和数据发布的相关伦理问题也浮现出来。信号通路中,驱动基因(driver gene)突变和传递基因(passenger gene)突变的区别,需要对测序结果进行细致解读。解读准确与否取决于DNA提取的样本类型、样本处理技术和样本含量。肿瘤异质性也会降低肿瘤基因突变的检测效能。NGS技术将推动对肿瘤基因突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而且,也可应用于单细胞和游离的循环DNA,未来还将用于从体液和肿瘤亚群中获取的DNA样本。如果能进一步降低费用、提高检验速度和精度,NGS技术无疑将会成为肺癌研究的绝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DNA序列分析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Traceability,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programs,and world-wide reference system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3
作者 Francesco Dati Jill Tate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0-252,共3页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临床检验近年出现了许多新的检验项目,尤其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对某些浓度很低的特殊蛋白的检测,但这些检测的结果可以是方法特异的,一种方法结果可能无法与其他方法结果相比较。为实现标准化或一致化,不同免疫...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临床检验近年出现了许多新的检验项目,尤其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对某些浓度很低的特殊蛋白的检测,但这些检测的结果可以是方法特异的,一种方法结果可能无法与其他方法结果相比较。为实现标准化或一致化,不同免疫分析的方法设计需具有可比性,校准物需溯源至同一参考物质。新的欧盟法规要求体外诊断产品的校准物和控制物的定值需具有溯源性,此要求适用所有体外诊断产品,对全球制造商和临床实验室产生影响。溯源原理基于EN ISO 17511,方法间结果的可比性有赖于合理设计的参考系统。此参考系统包括下列基本要素:足够明确的分析物定义,参考测量程序,适当的一级和次级参考物质,经过认可的参考实验室网络,临床溯源性相关信息,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表述等。溯源性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溯源链)实现,后者由交替出现的测量程序和校准物质组成。SI溯源链始于分析物的SI单位定义,随后通过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和一级参考物质传递SI单位。量值的准确性或正确性源于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和一级参考物质,但由于一级参考物质价格昂贵,一级参考测量程序无法在常规检测中应用,尚需中间的校准物和方法将准确性传递至产品校准物,最终至患者样品。每一次传递都会增加误差或不确定度,因此溯源链的传递步骤越少越好。正确的传递链要求每一测量程序的检测特异性和每一校准品的互通性,达不到这些要求会使溯源链中断。制造商还需确定校准品定值的不确定度并将这一信息提供给用户,在计量学上不确定度与定值同样重要。临床实验室位于溯源链的终端,结果的溯源性有赖于制造商所使用和描述的参考测量程序和参考物质。建立校准物的溯源性和改进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需要标准化计划,这意味着使检测结果尽可能接近上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得到的真值。采用较低级别的公认方法为特定的参考物质定值时,上述过程表述为“一致化”,而不是“标准化”,因为一致的结果不一定是真值。为整理和公布检验医学现有较高级别参考物质、参考测量程序和参考实验室,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协会(ILAC)成立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简称JCTLM)。JCLTM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施参考系统,建立检验结果溯源性,改进其可比性,从而提高医疗卫生质量并降低费用。JCTLM设立工作框架,按照国际标准(ISO 17511,15193,15194)建立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认定步骤。工作任务被很快确立并付诸实施,包括建立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列表,建立参考实验室网络,建立新的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的审批程序,以及合作研发新的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标准 校准 临床检验 参考物质 参考测量程序 实验室检验 参考系统 溯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