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志洪 王晖 +4 位作者 汪继斌 李爱博 黄润霞 周本智 王懿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基于1995—2019年6期多源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对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服务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和相关分析来探究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 基于1995—2019年6期多源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对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服务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和相关分析来探究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碳储量和生境质量缓慢增加;除产水服务外,其他3项服务的高值区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产水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部和中部湖泊沿岸区域。综合来看,非热点区面积占比最高,Ⅳ类热点区面积占比最低,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主要分布在中高地形梯度区,非热点区和单一服务供给分布在低梯度区;在千岛湖流域,协同关系是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导关系,其中产水量和碳储量为权衡关系,产水量和生境质量以及产水量和土壤保持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高程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权衡协同关系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权衡协同 千岛湖流域 热点分析
下载PDF
马尾松根际碳氮利用效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张勇 王增 +3 位作者 黄玉洁 葛晓改 周本智 徐耀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498-8507,共10页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土壤C、N获得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阐明土壤微生物C、N利用效率(CUE、NUE)和元素阈值比(TER)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结果表明:5年生马尾松根际SOC、TN均明显高于其它林分(P<0.05),其土壤微生物量C/N比则显著(除9年生)低于其它林分(P<0.05),证实了微生物CUE对底物养分状态敏感性较低。35年生马尾松根际微生物NUE均显著高于其它林龄(除19年生),说明土壤中大部分N转化为MBN,与35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林分一致。马尾松根际NUE和TER与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及其组分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受NUE影响。所有林龄马尾松TER均大于土壤C/N比,表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处于C或者能源限制,而非N限制;证实了土壤C/N比减少到TER以下时,土壤有机物获得C的成本高于获得N的成本。5年生马尾松微生物CUE和TER均最低,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能低龄马尾松林CUE和NUE有补偿性关系。研究强调了土壤根际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和微生物群落对土壤C和N循环过程的重要性,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化学计量 碳氮利用效率 碳氮获得酶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马尾松和浙江楠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及日动态
3
作者 黄润霞 钱军 +3 位作者 汪继斌 张田宁 上原巌 周本智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3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讨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成分,丰富森林植物BVOCs数据库,为森林康养林分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目的】探讨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成分,丰富森林植物BVOCs数据库,为森林康养林分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为试验材料,利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吸附采集的方法对马尾松和浙江楠释放的BVOCs进行采集,分别在同一天的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采集,分析了马尾松和浙江楠释放BVOCs的主要成分以及马尾松释放的BVOCs日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浙江楠和马尾松BVOCs种类复杂,浙江楠释放的BVOCs共有7类95种,马尾松共有7类104种。BVOCs成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种植物共有的BVOCs成分有77种。BVOCs成分在树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检测到浙江楠具有而马尾松没有的BVOCs成分有18种,马尾松具有而浙江楠没有的BVOCs成分有27种。马尾松释放的BVOCs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萜烯类、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日动态变化规律;总BVOCs呈现“三峰两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9:00、13:00和19:00出现高峰,低峰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芳香族化合物呈现“两峰两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9:00和13:00出现最高峰,在11:00和15:00出现低谷。植物释放的有益挥发物成分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相对浓度较高;还可能释放对人体有害的二氯甲烷和苯系物等有害挥发物。【结论】马尾松和浙江楠释放的BVOCs种类丰富,BVOCs成分在2个树种之间既有一致性,也具有差异性,马尾松日动态变化规律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丰富森林植物BVOCs数据库提供了重要数据,同时也为城市森林、康养林分等的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楠 马尾松 挥发性有机物 日动态 TD-GC-MS
下载PDF
模拟干旱下毛竹叶片水势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曹永慧 周本智 +2 位作者 倪霞 葛晓改 王小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3-191,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和竹龄的梯度变化趋势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特征,阐明毛竹不同年龄个体水分供给关系的季节差异。[方法]通过人工截雨模拟干旱试验,采用PSYPRO水势测量系统动态监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的变化。[结...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和竹龄的梯度变化趋势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特征,阐明毛竹不同年龄个体水分供给关系的季节差异。[方法]通过人工截雨模拟干旱试验,采用PSYPRO水势测量系统动态监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的变化。[结果](1)无论干旱与否,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在季节间差异较显著(P<0.05),而在竹龄之间无显著差异。(2)同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变化呈现峰值,且因竹龄而异。自然生长(对照)1年生和7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呈现"单峰"趋势,以9月份最高;2年生至5年生个体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为"双峰"趋势,分别在9月份和12月份出现峰值。截雨干旱后,1年生和2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呈"双峰型",3年生至5年生随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随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3)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于不同生长季节随竹龄大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干旱与否,在8月份至10月份生长旺盛期,叶片凌晨水势随着竹龄增加而下降,水分有从幼竹向老竹输送的趋势。12月份至翌年3月份孕笋期正好相反,随着竹龄增加其叶片凌晨水势增加,水分具有从老竹高水势向幼竹低水势输送的趋势。表明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补给方向因生长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4)在生长旺盛期,干旱处理毛竹叶片凌晨水势显著低于自然生长毛竹,且随着竹龄增加,水势差异幅度增大;在孕笋期,5年生以上老竹干旱后叶片凌晨水势低于对照毛竹。(5)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部位叶片凌晨水势存在差异,但均不显著,叶片凌晨水势随冠层分布趋势也受竹龄大小影响。[结论]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存在较显著的季节间差异,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方向因生长季节而异,表明水势是驱动毛竹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截雨干旱 叶片水势 生长季节 年龄 冠层高度
下载PDF
基于FvCB模型的叶片光合生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唐星林 曹永慧 +1 位作者 顾连宏 周本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633-6645,共13页
为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并更好地理解叶片光合生理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FvCB模型(C_3植物光合生化模型)常用于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CO_2响应曲线并预测叶片活体内光合系统的内在变化状况。系统介绍了FvCB模型的建立、发展过程和拟合方法... 为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并更好地理解叶片光合生理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FvCB模型(C_3植物光合生化模型)常用于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CO_2响应曲线并预测叶片活体内光合系统的内在变化状况。系统介绍了FvCB模型的建立、发展过程和拟合方法等基本理论,综述了该模型在叶片光合生理对光、CO_2、水、温度和N营养等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中的应用研究。为进一步完善FvCB模型并更好地理解叶片活体内光合系统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未来拟加强以下研究:1)羧化速率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之间的联系;2)叶肉导度的具体组分及其对FvCB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3)叶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对环境因子变化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光合作用 FvCB光合模型 光合生理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毛竹比叶质量时空变化及对截雨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永慧 周本智 +2 位作者 葛晓改 倪霞 王小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39,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冠层部位和竹龄的变化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毛竹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截雨干旱试验,对毛竹叶片比叶质量时空特性进行测定...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冠层部位和竹龄的变化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毛竹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截雨干旱试验,对毛竹叶片比叶质量时空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和年龄差异;不同生长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均随竹龄增加而增加;各龄竹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趋势均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2)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各龄竹比叶质量冠层差异不显著;自然生长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在不同生长季节均为冠层上部>冠层中部>冠层下部;截雨干旱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变化因生长季节变化而不同。(3)截雨干旱下,各龄竹不同季节的比叶质量均高于自然生长下的比叶质量。干旱缓解了各冠层比叶质量的季节差异。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间比叶质量差异显著性受竹龄影响。(4)不同处理下各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与土壤含水量、竹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毛竹属于低比叶质量物种,生长季节显著影响其比叶质量变化;与光照相比,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竹比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截雨干旱 比叶质量 生长季节 年龄 冠层高度
下载PDF
干旱对杉木幼苗根系构型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杨振亚 周本智 +5 位作者 陈庆标 葛晓改 王小明 曹永慧 童冉 石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729-6740,共12页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杉木1年生盆栽苗地上部分生长、根系构型以及根系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TNC)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杉木根系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性策略以及抗旱生理机制,以期为杉木造林生产和水...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杉木1年生盆栽苗地上部分生长、根系构型以及根系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TNC)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杉木根系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性策略以及抗旱生理机制,以期为杉木造林生产和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杉木幼苗地上部分干重(SDW)、根干重(RDW)、根长(RL)、根表面积(SA)、根体积(RV)、根尖数(RT)、根系分支角度(Angle)、分形维数(FD)逐渐减小,根冠比(R/T)逐渐增大,根系拓扑指数(TI)、根系平均直径(RD)先增大后减小,比根长(SRL)先减小后增大。而根系连接长度(LL)、TNC、糖淀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趋势。连接长度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在30 d和60 d时表现出逐渐增加趋势而在90 d时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TNC在30 d和60 d时先增大后减小,但90 d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糖淀比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在30 d和60 d时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趋势,90 d时,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根系在不同径级的分布长度,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化。杉木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生长指标(RL、SA、RV、RT、RDW)以及根系构型指标(Angle、FD)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根系平均直径与TNC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总之,杉木通过增加根系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根系建成成本,增加有限成本下根系的复杂程度和延伸范围,降低根系分支角度,使根系"更陡更深"来适应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杉木 根系构型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对毛竹种子萌发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振亚 周本智 +3 位作者 周燕 葛晓改 王小明 曹永慧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4,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毛竹种子萌发及生长生理的影响,探究毛竹种子萌发期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机理,为毛竹的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5%、10%、15%、2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毛竹种子萌发及生长生理的影响,探究毛竹种子萌发期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机理,为毛竹的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5%、10%、15%、20%、25%) PEG-6000溶液对其种子萌发、生长、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率、胚根和胚芽的生长量与PEG胁迫浓度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对照组(CK)和5%处理组在第4天开始发芽,其余各处理组的发芽起始时间随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延迟,25%处理组不发芽。(2)最终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随PEG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5%浓度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下毛竹种子发芽率日变化曲线中对照组和5%处理组间存在唯一交叉点。毛竹种子在PEG胁迫下发芽率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14. 49%和19. 27%。(3)胚根和胚芽最终长度均在5%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处理间差异显著(P <0. 05)。对照组和5%处理组的胚根平均长度日变化曲线存在交叉点。PEG胁迫下胚根生长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20. 43和23. 01%。(4)胚根中SOD、POD、CAT的活性均随PEG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在5%、10%、10%浓度时达到最大值。(5) 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PEG浓度的升高而持续升高,但低浓度(0%10%)时MDA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低浓度干旱胁迫抑制发芽前期毛竹种子萌发以及胚根的形成,但显著提高毛竹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并且促进胚根后期的生长;而高浓度PEG干旱胁迫延迟毛竹发芽,抑制整个发芽时期的发芽率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 PEG浓度高于15%的干旱胁迫使毛竹的抗氧化酶系统发生紊乱,并对组织膜系统造成显著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聚乙二醇
下载PDF
毛竹入侵对森林植物和土壤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童冉 周本智 +3 位作者 姜丽娜 曹永慧 葛晓改 杨振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08-3815,共8页
植物与土壤稳定性和动态变化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在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毛竹入侵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诸多影响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系统综述了毛竹入侵的机制,以及对植物生存能力、物种多样性、植被碳储量,土壤理化性质以... 植物与土壤稳定性和动态变化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在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毛竹入侵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诸多影响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系统综述了毛竹入侵的机制,以及对植物生存能力、物种多样性、植被碳储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丰富毛竹入侵管控手段、着重不同类型毛竹-森林临界面演替长期监测、明确毛竹入侵阶段划分、加强毛竹入侵生态后效研究等研究展望。有助于理解森林与毛竹入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森林对毛竹入侵的响应和适应对策,对了解毛竹入侵机制,预测植物和土壤在毛竹入侵后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入侵 机制 植物 土壤 影响 问题与展望
下载PDF
毛竹和雷竹地下系统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质 被引量:8
10
作者 童冉 陈庆标 +5 位作者 周本智 唐永强 安艳飞 葛晓改 曹永慧 杨振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42-2251,共10页
利用植物稳定山体边坡是一种环保、经济、可持续的生物工程措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以亚热带典型散生竹种毛竹和雷竹地下系统结构为研究对象,描述毛竹和雷竹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状况,探究影响毛竹和雷竹地下系统生物力学性质... 利用植物稳定山体边坡是一种环保、经济、可持续的生物工程措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以亚热带典型散生竹种毛竹和雷竹地下系统结构为研究对象,描述毛竹和雷竹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状况,探究影响毛竹和雷竹地下系统生物力学性质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深入,3个径级的毛竹和雷竹根系长度和体积所占比重均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0-40 cm土层中集中了80%以上的根系。毛竹和雷竹径级D≤1 mm根系占全部根系长度的比重均为最大,大小依次为雷竹鞭根(83.62%)>雷竹竹根(80.46%)>毛竹鞭根(75.70%)>毛竹竹根(70.45%),毛竹径级D≥2mm根系体积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竹根78.73%和鞭根70.23%,雷竹径级D≥2mm(43.60%)和D=1-2mm(39.76%)竹根体积比例相当,径级D=1-2mm鞭根体积为最大(50.78%);毛竹和雷竹不同生长阶段竹鞭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中龄竹鞭抗拉强度显著高于幼龄和老龄,而中龄竹鞭的弹性模量显著低于幼龄和老龄,说明生长阶段是影响竹鞭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因素;饱和含水率条件下,毛竹和雷竹根系抗拉强度与直径呈负幂函数关系,12%含水率条件下,毛竹鞭根和雷竹竹根抗拉强度和直径仍然呈负幂函数关系,毛竹竹根和雷竹鞭根抗拉强度和直径关系不显著。毛竹和雷竹地下系统抗剪切强度与干物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毛竹抗剪切强度增加趋势高于雷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雷竹 地下系统 生物力学性质
下载PDF
木荷林窗微环境特征及幼苗更新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海英 蒋仲龙 +6 位作者 姚任图 孙碧霞 王刚 葛晓改 李正才 王增 周本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以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自然干扰后形成的小、中、大林窗和非林窗内设立调查样地,分析木荷林窗小气候特征、土壤性质和幼苗更新的差异。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随林窗大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湿度则相反;温度越低,相对... 以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自然干扰后形成的小、中、大林窗和非林窗内设立调查样地,分析木荷林窗小气候特征、土壤性质和幼苗更新的差异。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随林窗大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湿度则相反;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木荷更新密度在中等林窗中最大,在非林窗中最低。中等林窗更新密度密度分别比小林窗、大林窗和非林窗高41.20%、57.15%和49.66%;中等大小林窗的木荷幼苗、幼树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在小林窗和大林窗中的好,表明中等林窗为幼苗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湿度和光照强度。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影响着幼苗高度和幼苗基径,而幼苗高度和基径受全磷和速效磷的调控。光照和温度对幼苗高度小于50 cm以下幼苗的影响强于相对湿度和土壤养分的。对于幼苗高度在50~100 cm的幼苗,土壤有机质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而幼苗高度大于100 cm的幼苗主要受土壤养分的调控,说明林窗大小形成了资源利用和竞争力的差异。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林窗大小对C、N、P循环的影响与更新密度相关,并且中等林窗可能是最优的林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木荷 小气候 更新
下载PDF
生物质炭添加对马尾松和杉木根系及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人方 葛晓改 +3 位作者 王灵玲 周本智 杨振亚 王小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53-2162,共10页
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孔隙结构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减小,并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和持水能力,促进植物生长,被广泛用作土壤改良剂。根系是生物质炭添加后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为了探明生物质炭-根系互作对森林树种根系形态和生长的影响,以... 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孔隙结构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减小,并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和持水能力,促进植物生长,被广泛用作土壤改良剂。根系是生物质炭添加后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为了探明生物质炭-根系互作对森林树种根系形态和生长的影响,以1年生马尾松和杉木幼苗为对象,开展4种生物质炭添加,即对照(0 t·hm−2,CK)、低量生物质炭(5 t·hm−2,LB)、中量生物质炭(10 t·hm−2,MB)和高量生物质炭(20 t·hm−2,HB)对马尾松和杉木根系形态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量生物质炭添加促进马尾松根系生物量(30.7%),抑制杉木根系生物量(16.0%);高量生物质炭添加促进1.0—2.0 mm马尾松细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P<0.05),低量生物质炭添加促进0—0.5 mm杉木细根长、表面积、体积(P<0.05);表明马尾松根系对高量生物质炭敏感,杉木根系对低生物质炭敏感。低量生物质炭添加增加马尾松和杉木土壤总微生物量(28.9%和51.8%)(P<0.05),高量生物质炭添加分别降低马尾松和杉木土壤总微生物量(4.5%和10.1%),且对细菌的影响大于真菌。生物质炭添加对细根体积和粗根根尖数影响较大,高量生物质炭添加明显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生物质炭添加通过增加细菌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优化根系形态和扩大根际区域,低量生物质炭添加在促进林木生长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根系生长 根系形态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施氮和干旱对杉木和青冈幼苗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歌 葛晓改 +3 位作者 周君刚 周本智 李正才 杨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92-2301,共10页
探究氮素添加后不同亚热带树种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对干旱的响应特征,为干旱下植物幼苗的水肥管理和抗旱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氮(N0,0 mg... 探究氮素添加后不同亚热带树种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对干旱的响应特征,为干旱下植物幼苗的水肥管理和抗旱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氮(N0,0 mg·kg^(-1),以N计,下同)和施氮(N1,100 mg·kg^(-1))2个氮处理及正常水分(CK,80%—85%FC)、中度干旱(MD,50%—55%FC)和重度干旱(SD,30%—35%FC)3个土壤水分梯度,氮处理结束后于8月中旬展开水分控制试验,干旱60 d后进行破坏性采样,测定和分析两树种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施氮促进了相同干旱水平下杉木和青冈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并促使重度干旱下(N1SD)青冈的根干质量(31.7%)和总生物量(17.5%)显著增加(P<0.05),但对干旱下(N1MD和N1SD)杉木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表现为抑制作用;施氮改变了干旱下青冈和杉木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不同水分条件下青冈生物量分配对氮素的响应有所不同,且中度干旱下氮肥作用效果更强,氮添加促使相同干旱组杉木的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及茎叶比增加,而根生物量比(19.4%和30.0%)、比根长(39.8%和28.5%)和根冠比(28.3%和38.1%)均显著降低(P<0.05);施氮显著抑制了干旱组(N1MD和N1SD)杉木各径级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P<0.05),这种抑制作用在中度干旱时更为强烈,而氮素对重度干旱下青冈根系生长及形态的影响较大且表现为正效应。研究表明,干旱下杉木和青冈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和根系形态方面对氮素添加表现出不同的利用策略,适量的氮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青冈幼苗抵御重度干旱的威胁,尽管施氮对干旱胁迫下杉木幼苗的生长无促进效果,但幼苗期的杉木亦能通过权衡地上及地下的生物量分配以缓解干旱胁迫对自身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青冈 氮肥 干旱 生物量 根系形态
下载PDF
树种配置和叶元素含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爱博 周本智 +3 位作者 李春友 羊美娟 汤丽萍 王利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4,共10页
【目的】在人工气候室控制试验条件下,分析不同树种配置的空气负离子(NAI)效应以及叶片养分元素和NAI效应的关系,旨在探究森林的NAI作用机理,为未来康养森林的树种配置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8年6—9月在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站... 【目的】在人工气候室控制试验条件下,分析不同树种配置的空气负离子(NAI)效应以及叶片养分元素和NAI效应的关系,旨在探究森林的NAI作用机理,为未来康养森林的树种配置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8年6—9月在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站杭州虎山实验基地人工气候室内控制相同环境的条件下,对6种亚热带典型树种及其配置的NAI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同时,测定叶元素含量。采用单因素和LSD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α=0.05),利用Person分析法对NAI浓度与叶养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树叶中锰离子和钾离子含量与NAI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阔叶树叶中铁离子含量与NAI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叶树叶中氮和铜离子含量与NAI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树木组成会导致NAI浓度差异显著,存在树种混合的交互作用。在混合树种为2种和4种时交互作用表现为正效应,且NAI的交互效应随叶面积和单种平均NAI浓度增加而增大。在混合树种为5种和6种时交互作用表现为负效应。在混合树种为2~6种时,交互效应与各树种混合处理的叶量呈紧密的非线性递增关系,回归方程y=-0.0631x^(2)+78.322x-23783。【结论】对提升植物周围的NAI浓度而言,树叶中锰离子和钾离子含量具有积极作用,阔叶树叶中铁离子含量和针叶树叶中氮和铜离子含量的作用更显著。不同树种的数量组成会导致NAI浓度的差异,交互作用效应受到叶生物量、叶面积、树高配置和单个树种NAI效应的影响。总体来说,树种配置的NAI浓度效应取决于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针叶树种时更利于提升NAI浓度,具有高NAI效应的树种处于配置最上层空间时更利于NAI浓度提升。开展树种配置和叶元素含量的NAI浓度效应研究将为高效康养森林的树种选择和结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亚热带地区 人工气候室 叶片元素含量 树种配置
下载PDF
基于生态因子与神经网络的杉木叶片碳氮磷含量预测
15
作者 童冉 陈庆标 周本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4,共9页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输入层与输出层间存在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对杉木叶片C、N、P含量实现准确、经济、快捷的预测。[方法]以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在杉木叶片C、N、P含量与地理、...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输入层与输出层间存在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对杉木叶片C、N、P含量实现准确、经济、快捷的预测。[方法]以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在杉木叶片C、N、P含量与地理、气候及土壤性质等生态因子间构建最优预测模型,并结合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叶片C、N、P含量预测。[结果]模拟预测叶片C、N和P含量分别为476.68、12.27和1.24 mg·g^(-1),其中N含量远低于我国陆地植物叶片平均含量;叶片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40.28、412.01和10.50。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符合,表明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杉木叶片C、N、P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是可行的。[结论]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测杉木叶片C、N、P含量,平均误差分别为1.82%、9.88%和7.02%。较低的叶片N含量和N/P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生长主要受到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生态因子 叶片 杉木
下载PDF
Solar radiation effects on lea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of Chinese fir across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1
16
作者 Ran Tong Yini Cao +3 位作者 Zhihong Zhu Chenyang Lou Benzhi Zhou Tonggui Wu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831-840,共10页
Background:Solar radiation(SR)plays critical roles in pl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ecosystems functions.However,the exploration of SR influences on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forest ecosystems is still in a slo... Background:Solar radiation(SR)plays critical roles in pl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ecosystems functions.However,the exploration of SR influences on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forest ecosystems is still in a slow progress,and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plant adaption strategy under future environmental changes.Herein,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SR on plant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troducing SR into the establishment of biochemical models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future researches.Methods:We measured leaf nitrogen(N)and phosphorus(P)stoichiometry in 19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across subtropical China by a field investigation.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SR,including global radiation(Global R),direct radiation(Direct R)and diffuse radiation(Diffuse R)on the leaf N and P stoichiometry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leaf N concentration had no association with SR,while leaf P concentration and N:P ratio were negative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SR,respectively.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PLS-PM)demonstrated that SR(e.g.Direct R and Diffuse R),as a latent variable,exhibited direct correlations with leaf N and P stoichiometry as well as the indirect correlation mediated by soil P content.The direct associations(path coefficient=−0.518)were markedly greater than indirect associations(path coefficient=−0.087).The covariance-ba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CB-SEM)indicated that SR had direct effects on leaf P concentration(path coefficient=−0.481),and weak effects on leaf N concentration.The high SR level elevated two temperature indexes(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10°C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10℃ AAT)and one hydrological index(mean annual evapotranspiration,MAE),but lowered the soil P content.MAT,MAE and soil P content could affect the leaf P concentration,which cause the indirect effect of SR on leaf P concentration(path coefficient=0.004).Soil N content had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eaf N concentration,which was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regulated by MAP and≥10℃ AAT,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SR had negatively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on plant nutrient status of Chinese fir based on a regional investigation,and the direct associations were greater than the indirect associations.Such findings shed light on the guideline of taking SR into accou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lobal biogeochemical models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fu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radiation LEAF 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Chinese fir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
17
作者 黄润霞 祁军 +4 位作者 周本智 王灵玲 羊美娟 汤丽萍 王利仙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1年第2期53-60,共8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可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学意义。本文概述了水分、温度、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及光照变化对BVOCs释放的影响作用以及影响机...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可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学意义。本文概述了水分、温度、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及光照变化对BVOCs释放的影响作用以及影响机理。BVOCs总量及其特定组分的释放对水分、温度、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及光照的响应并不一致,可能呈现出增加、降低、先增加后降低、没有明显变化等不同的响应趋势。针对当前我国在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BVOCs释放组分和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加强探究BVOCs释放的主导因子以及对多个气象因子的综合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 水分 温度 二氧化碳 臭氧
下载PDF
模拟干旱下凋落物输入对毛竹林土壤呼吸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葛晓改 童冉 +4 位作者 曹永慧 周本智 肖文发 王小明 陆人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33-2242,共10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掌握土壤呼吸及其敏感性对干旱的响应规律有助于评价土壤在碳收支过程中的源汇角色.本研究用顶棚法野外模拟毛竹林干旱下凋落物不变(LU)、添加(LA)、移...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掌握土壤呼吸及其敏感性对干旱的响应规律有助于评价土壤在碳收支过程中的源汇角色.本研究用顶棚法野外模拟毛竹林干旱下凋落物不变(LU)、添加(LA)、移除(LR)处理对土壤呼吸动态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和滞留效应.结果表明:对照(自然降雨)和干旱条件下凋落物不变处理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15和2.34μmol·m^(-2)·s^(-1).凋落物移除处理较凋落物添加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大,对照和干旱条件下凋落物移除处理较不变处理分别下降21.0%和20.9%,仅干旱条件下凋落物添加处理较不变处理增加5.3%;说明干旱条件下凋落物添加和移除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均较不变处理明显.干旱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较对照降低8.4%,凋落物添加处理和凋落物移除处理温度敏感性分别下降15.4%和7.6%.对照和干旱条件下18个月土壤碳累积排放量分别为7.35和5.40 kg CO_2·m^(-2),对照和干旱条件下凋落物添加处理较不变处理分别增加1.8%和10.7%,凋落物移除处理分别下降19.9%和18.0%.凋落物添加处理或移除处理对毛竹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呈非线性,因土壤水分的减少直接影响根系生长和微生物活性致使滞留效应明显,干旱条件下凋落物量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更明显,凋落物量的变化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排放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干旱 土壤呼吸 凋落物量 温度敏感性 土壤碳排放
原文传递
施氮对干旱胁迫下毛竹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歌 李正才 +2 位作者 葛晓改 黄润霞 李爱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8-864,共7页
为探讨氮素添加对水分胁迫下毛竹幼苗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选取1年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水分和施氮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田间持水量的80%~85%作为水分对照(CK)、50%~55%为中度干旱(MD)、30%~35%为重度干旱(HD)设... 为探讨氮素添加对水分胁迫下毛竹幼苗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选取1年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水分和施氮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田间持水量的80%~85%作为水分对照(CK)、50%~55%为中度干旱(MD)、30%~35%为重度干旱(HD)设置3个水分水平,氮处理分未施氮(N0,0 mg N·kg^(-1))和施氮(N1,100 mg N·kg^(-1))2个水平,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毛竹实生苗根系形态特征及各器官生物量。结果显示:施氮显著增加了同一水分下毛竹幼苗叶、根及整株生物量,其中,N1MD和N1HD分别较N0MD和N0HD地上生物量增加15.6%、11.9%,总生物量分别增加36.7%、25.0%(P<0.05);施氮降低了相同水分处理下毛竹的比根长、茎叶比,显著促进了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根冠比的增加(P<0.05);水分胁迫下,除根生物量比显著增加外,茎、叶生物量比均随氮素添加呈减小的趋势;施氮对毛竹幼苗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氮对中度干旱下毛竹幼苗干物质积累的缓解作用比重度干旱大,但在毛竹根系形态中,施氮对于重度干旱的作用效果更强。研究表明,施氮促使干旱胁迫下毛竹调整自身物质分配以优化对有限资源的获取,也有助于干旱胁迫下毛竹根系形态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毛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氮肥 干旱胁迫 生物量 根系
原文传递
我国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基于全国分布区的调查 被引量:23
20
作者 童冉 周本智 +6 位作者 姜丽娜 周世水 刘建中 方禄明 许礼根 留凤琴 陈宏峰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6,共7页
基于2018年7—8月对我国杉木分布区进行的实地调查,总结整理了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包括"重栽疏养"、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做不到"适地适树"、群众造林积极性降低、林业部门投入减少以及木材价格波动频繁... 基于2018年7—8月对我国杉木分布区进行的实地调查,总结整理了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包括"重栽疏养"、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做不到"适地适树"、群众造林积极性降低、林业部门投入减少以及木材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针对以上林农、林场、林业科研院所、林业局等相关林业部门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推动绿色生态优先发展、加大林场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良种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林间混生套种以及林下经济建设、加大林地管理力度、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危害能力、加强木材价格依法管理、着重杉木相关产品开发等相应的对策和政策,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可持续经营 问题 策略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