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erth Alexithymia Questionnaire: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1
作者 Xin-Lu Cai Qingying Ye +7 位作者 Ke Ni Lin Zhu Qian Zhang Minmin Yin Zhe Zhang Wei Wei David A.Preece Bao-Ming Li 《General Psychiatry》 CSCD 2024年第2期274-283,共10页
Background The alexithymia trait is of high clinical interest.The Perth Alexithymia Questionnaire(PAQ)was recently developed to enable detailed facet-level and valence-specific assessments of alexithymia.Aims In this ... Background The alexithymia trait is of high clinical interest.The Perth Alexithymia Questionnaire(PAQ)was recently developed to enable detailed facet-level and valence-specific assessments of alexithymia.Aims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the first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Q and examine it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Methods In Study 1,the PAQ was administered to 990 Chinese participants.We examined its factor structure,internal consistency,test-retest reliability,as well as convergent,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In Study 2,four groups,including a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group(n=50),a matched healthy control group for MDD(n=50),a subclinical depression group(n=50)and a matched healthy control group for subclinical depression(n=50),were recruited.Group comparison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the PAQ.Results In Study 1,the intended five-factor structure of the PAQ was found to fit the data well.The PAQ showed good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as well as good convergent,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In Study 2,the PAQ was able to successfully distinguish the MDD group and the subclinical depression group from their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Conclusion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Q is a valid and reliable instrument for comprehensively assessing alexithym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adults with clinical/subclinical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instrument matched
下载PDF
不同血糖状态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的预后情况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国军 谷春杰 +5 位作者 柏月 黄婷婷 王瑶 蔡春晓 王丹 孙程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状态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机械取栓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随机血糖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血糖>6.1 mmol/L,33例)和正常血糖组...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状态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机械取栓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随机血糖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血糖>6.1 mmol/L,33例)和正常血糖组(血糖≤6.1 mmol/L,37例)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取栓后神经功能情况,记录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例数,并应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取栓术后14天和30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并且正常血糖组两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术后30天内,正常血糖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0例,0%)和颅内出血发生率(1例,4.76%)均低于高血糖组(分别为17.95%和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术后90天时,正常血糖组患者预后良好占比(29例,78.38%)高于高血糖组(18例,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前高血糖状态会影响机械取栓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增加出血转化的发生风险,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血糖 神经功能 出血转化 预后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倪珂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9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焦虑障碍采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效果。方法302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151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GCB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 目的分析焦虑障碍采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效果。方法302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151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GCB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20.14±1.82)分低于参照组的(26.09±1.83)分,生活质量评分(75.68±4.39)分高于参照组的(72.58±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25%低于参照组的19.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CBT对抗焦虑障碍,能尽快削弱焦虑等对认知的影响,治疗效果更明显,更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障碍 精神 坦度螺酮
下载PDF
HF-rTMS联合度洛西汀对重度抑郁发作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4
作者 李晓娜 梁羽 +5 位作者 程进博 杨姝 孔维波 宋丹丹 刘志宇 崔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7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度抑郁发作急性期患者接受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igh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3—12月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重... 目的 探讨重度抑郁发作急性期患者接受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igh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3—12月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度抑郁发作急性期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应用度洛西汀联合伪HF-rTMS治疗方法)与试验组(34例,应用度洛西汀联合真HF-rTMS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嗜睡、耳鸣、头痛、食欲减退、便秘以及恶心等)发生率、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评估指标(抑郁评分、疗效总评量表评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即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评估指标、IL-6水平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21天后),试验组临床评估指标、IL-6水平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NE水平、5-HT水平与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NE水平、5-HT水平与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度抑郁发作急性期患者接受HF-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可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发作 急性期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度洛西汀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齐齐哈尔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5
作者 侯雅文 王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160-16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促进大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大二至大四学生的基本资料。应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健康问卷(G...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促进大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大二至大四学生的基本资料。应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量表评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997名大学生中,中度以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97名,检出率为9.73%;与大三、大四及无睡眠障碍的学生相比,大二及有睡眠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GHQ-12得分、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意、恐怖、偏执、抑郁、精神病性症因子得分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齐哈尔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其中大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重,应重视及有针对性地对大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一般健康问卷
下载PDF
利培酮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倪珂 李磊 +1 位作者 贺峰 回佳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0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依据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对...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0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依据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70.25±6.78)分高于对照组的(61.32±5.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明显,其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利培酮 齐拉西酮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多奈哌齐、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痴呆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倪珂 王春雁 于人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8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与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对首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性痴呆患者,按照其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单用多奈哌齐的40...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与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对首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性痴呆患者,按照其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单用多奈哌齐的40例对照组患者、联用多奈哌齐与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的40例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智能精神状态评分以及精神病病情程度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智能精神状态评分以及精神病病情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与小剂量奥氮平合并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首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智能精神状态,减轻其精神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奥氮平 首发精神行为症状 老年性痴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文拉法辛与氨磺必利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春雁 倪珂 于人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分析文拉法辛与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6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为例,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依据86例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参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参照组采... 目的分析文拉法辛与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6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为例,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依据86例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参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参照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采用文拉法辛与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参照组高,HAMD评分小于参照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IL-8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文拉法辛与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治疗重度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减轻病情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低剂量 氨磺必利 重度 抑郁症 效果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中青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春雁 倪珂 李东旭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中青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中青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奥氮平,研究...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中青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中青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奥氮平,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水平及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及PSG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BG、HbA1c、TC及T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SE和TS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例(10.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例(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中青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氨磺必利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化浊解毒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利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第6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加减方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2例,基于单盲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患者化浊解...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加减方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2例,基于单盲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患者化浊解毒加减方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AMD评分、Hs-CRP、APN分别为(5.43±1.36)mmol/L、(8.14±1.08)mmol/L、(9.94±2.16)分、(2.14±0.52)mg/L、(105.23±9.81)ng/L,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6、6.832、5.351、16.855、6.680,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应用化浊解毒加减方可有效改善其抑郁情况,对于患者血糖控制与心态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加减方 2型糖尿病 抑郁症 血糖水平 心理
下载PDF
优质护理应用于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刚 刘迎春 曲健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0期96-97,共2页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狂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优质护理...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狂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狂躁症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狂躁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首发型中青年抑郁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
12
作者 王春雁 倪珂 李东旭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6期122-125,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方案治疗首发型中青年抑郁症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首发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行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方案治疗首发型中青年抑郁症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首发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行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剂量盐酸氟西汀治疗,连续治疗10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服药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两组患者的HAMD-17、SDS评分均较服药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服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西汀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在治疗首发型中青年抑郁症时效果更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首发型抑郁症 中青年 西酞普兰 安全性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倪珂 李磊 +1 位作者 回佳印 贺峰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期65-68,73,共5页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R)-21表达水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精神分裂症组,另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R)-21表达水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精神分裂症组,另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价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攻击行为并分为MOAS评分≥5分的有攻击行为患者、<5分的无攻击行为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中有攻击行为者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低于无攻击行为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与MOAS评分呈负相关(r=-0.7189,P<0.05);精神分裂症组中有攻击行为和无攻击行为患者病程、PANSS评分中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血清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21表达、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miR-21表达减少且与攻击行为的产生有关,检测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具有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MIR-21
下载PDF
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双侧杏仁核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云辉 李平 +7 位作者 吕丹 贾翠翠 张广凤 王玉花 孙正海 王威 王也夫 郭宇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双侧杏仁核功能连接的模式。方法纳入符合ICD-10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4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38名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Y-BOCS、HAMD17、HAMA评估...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双侧杏仁核功能连接的模式。方法纳入符合ICD-10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4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38名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Y-BOCS、HAMD17、HAMA评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者进行全脑静息态fMRI,以左右杏仁核为种子点,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功能连接方法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功能连接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0.16±0.13与0.27±0.13,t=-2.75,P<0.05,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左侧杏仁核与左腹侧前扣带回(0.09±0.12与0.19±0.13,t=-3.40,P<0.05,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功能连接降低;强迫症组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之间功能连接Z值与HAMA总分呈正相关(r=0.377,P=0.016,未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情绪调节网络功能连接降低;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之间降低的功能连接可能与强迫症患者的焦虑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杏仁核 磁共振成像 情绪调节网络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丹 崔光成 +7 位作者 李平 贾翠翠 胡强 陈云辉 王玉花 赵阿勐 李成冲 孙正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1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全脑白质结构网络,运用图论分...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1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全脑白质结构网络,运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特点;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局、节点属性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脑白质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存在异常:最短路径长度显著增加(t=7.95,P=0.0001);全局效率(30.83±16.08,8.25±6.13;t=-9.81,P=0.002)、聚类系数(0.03±0.01,0.02±0.01;t=-4.48,P=0.0003)、平均聚类系数(t=-8.28,P=0.002)、小世界属性(3.92±0.79,2.79±0.56;t=-7.82,P=0.001)显著降低(P<0.005,FDR校正);精神分裂症患者扣带回(t=-4.11,P=0.000),枕上回(t=-6.05,P=0.002),颞上回(t=-10.46,P=0.001),颞中回(t=-10.38,P=0.000),丘脑(t=-6.10,P=0.000)和壳核(t=-8.38,P=0.000)的节点效率显著降低(P<0.005,FDR校正)。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脑结构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节点效率与临床症状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Eglob:r=-0.14,P=0.279;Eloc:r=-0.06,P=0.628;Lp:r=0.28,P=0.031;Cp:r=0.27,P=0.043;λ:r=-0.18,P=0.166;γ:r=-0.29,P=0.026;σ:r=0.26,P=0.048;nEglob:r=0.36,P=0.005;nEloc:r=0.02,P=0.9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存在全局拓扑属性的异常;皮层-纹状体-丘脑环路脑区的节点效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白质 拓扑属性 图论分析
原文传递
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与强迫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振宁 李平 +8 位作者 吕丹 陈云辉 尚婷惠子 白晓宇 孙正海 肖健 张广凤 刘万强 郭宇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t=-6.23,P<0.05,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t=-5.30,P<0.05,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t=-5.36,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27±0.04,t=-5.12,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患者组降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dFC值(r=0.289,P<0.05,未校正)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与Y-BOCS总分(r=0.292,P<0.05,未校正)、强迫思维因子分(r=0.304,P<0.05,未校正)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约登指数为0.5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2%。结论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双侧楔前叶dFC降低;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可能对于强迫症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楔前叶 动态功能连接 静息态
原文传递
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敖玉 蔡依洋 孙佳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8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希望理论... 目的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8周.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康复状况、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6.42±3.22)分、(48.43±3.11)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Frenchay活动量表评分为(39.92±4.1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erth希望量表中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评分分别为(13.24±2.28)分、(14.06±2.35)分、(14.41±2.71)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1.79±8.06)分、(70.73±6.44)分、(75.77±7.79)分、(73.73±6.93)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抑郁症患者的希望水平,减轻其负性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康复护理 希望理论 负性情绪 康复状况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脑自发神经活动和功能连接的初步观察
18
作者 吕丹 李平 +8 位作者 陈云辉 尚婷惠子 孙磊 贾翠翠 张广凤 王玉花 孙正海 郭宇 刘万强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自发神经活动及全脑功能连接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8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自发神经活动及全脑功能连接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8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算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大脑局部自发神经活动,以自发神经活动异常脑区(右侧眶额回)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强迫症组异常局部神经活动和全脑功能连接模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右侧眶额回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fALFF增高(t=4.45,5.25;P<0.05,GRF校正);右侧眶额回与左侧眶额回、左侧小脑脚Ⅱ功能连接增强(t=5.39,4.94;P<0.05,GRF校正);强迫症组右侧眶额回、左侧小脑脚Ⅱ之间的功能连接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01,P=0.015;r=0.389,P=0.019;未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的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和眶额回-小脑环路存在局部自发神经活动和功能连接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眶额回 比率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原文传递
基于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的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敖玉 宋丹丹 高晨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的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究基于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的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个人及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临床症状、个人及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个人及社会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个人及社会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促进其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意念训练 行为模仿训练 临床症状 个人及社会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