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量监测指标在血站实验室ABO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贾俊杰 刘正敏 +2 位作者 王瑞 胡京辉 甄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分析ABO血型检测相关质量监测指标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质量监测指标在血站实验室ABO血型检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该中心2012—2021年2733642例献血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2021年ABO血型检测过程中相关质量监测指标,包括特... 目的分析ABO血型检测相关质量监测指标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质量监测指标在血站实验室ABO血型检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该中心2012—2021年2733642例献血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2021年ABO血型检测过程中相关质量监测指标,包括特殊血型检出率、标本血型与血液制剂血型不一致率、采血部门血型检测错误率、送检血型与确认结果符合率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2—2021年2733642例献血者特殊血型检出率中位数为0.030%,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9%~0.051%;χ^(2)=75.612,P<0.01)。标本血型与血液制剂血型不一致率为0.04■,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21■;χ^(2)=15.787,P<0.01),呈递减趋势(χ^(2)=11.178,P<0.01)。采血部门血型检测错误率为0.55?,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4■~0.77■;χ^(2)=18.247,P<0.05),呈递减趋势(χ^(2)=8.143,P<0.01)。送检血型与确认结果符合率为78.24%,各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94%~84.71%,χ^(2)=11.993,P>0.05),未见明显趋势变化(χ^(2)=0.879,P>0.05)。结论血站实验室应使用质量监测指标对ABO血型检测进行持续监控和过程评价,确保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有效性、稳定性,为血型检测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实验室 质量监测指标 ABO血型 持续改进 特殊血型
下载PDF
4℃保存全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评价
2
作者 安慧娟 单泓 +5 位作者 刘铮 张姣姣 王姣杰 别立莉 李建斌 金新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20-826,共7页
目的 探讨全血4℃冷藏条件下保存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可行性,为成分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采集的400 mL ACD-B抗凝全血随机分两组,分别进行4℃和室温保存,在保存后6 h内分离制备出白膜层,于22℃静置过夜保存,次日将白膜层... 目的 探讨全血4℃冷藏条件下保存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可行性,为成分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采集的400 mL ACD-B抗凝全血随机分两组,分别进行4℃和室温保存,在保存后6 h内分离制备出白膜层,于22℃静置过夜保存,次日将白膜层汇集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于制备后d1、d3、d5、d7取样,进行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检测,测定pH、葡萄糖、乳酸含量反映代谢情况,检测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率及PAC-1、CD62P反映血小板体外功能及活化情况,比较两组血小板差异。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均逐渐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pH、葡萄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乳酸含量逐渐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反应血小板功能的MA值保存期内无显著性变化,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血小板PAC-1及CD62P表达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血4℃冷藏保存与室温保存6 h内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在体外计数、功能、活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4℃冷藏6 h内的全血可考虑作为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起始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 全血冷藏保存 血小板质量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抗-M致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及预防策略分析
3
作者 杨贺才 马晓莉 +5 位作者 吕永磊 田冬冬 曾群娟 耿明璐 曹轶 王丽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在抗-M致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DFN)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HDFN预防策略。方法对2017年1月—2023年12月本实验室确诊的12例抗-M引起的HDFN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母亲和患儿的血型鉴定,血清总胆红素、...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在抗-M致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DFN)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HDFN预防策略。方法对2017年1月—2023年12月本实验室确诊的12例抗-M引起的HDFN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母亲和患儿的血型鉴定,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溶血3项实验。收集患儿和母亲的临床资料,包括妊娠史、输血史、产前抗体检测、宫内输血史、分娩孕周,并随访患儿预后。结果12例抗-M引起的HDFN中,患儿母亲均为RhD+NN表型,患儿均为RhD+MN表型,母子MN血型均不相容。在ABO血型系统中,母子ABO血型不相容占41.7%(5/12)。患儿母亲皆无输血史,在4℃检测效价中位数32,37℃效价中位数4。3例患儿母亲有多次宫内输血史,发生率为25%(3/12)。1例为首胎妊娠异常,占比8.3%(1/12),7例为异常妊娠流产,不良孕产史发生率58.3%(7/12)。6例患儿母亲早产,占比50%(6/12)。3例患儿母亲定期产检,并鉴定抗体特异性,占比25%(3/12)。12例患儿游离抗体在4℃检测效价中位数6,37℃效价中位数2。2例患儿抗-M在37℃检测无反应,阴性率16.7%(2/12)。患儿直抗阳性率8.3%(1/12),放散阳性率16.7%(2/12)。血红蛋白最低值中位数75 g/L,12例患儿均接受了输血治疗。总胆红素峰值中位数157.5μmol/L,均未达到换血阈值。患儿迟发性贫血率16.7%(2/12),患儿出生后死亡率8.3%(1/12),11例患儿预后无生长和神经发育迟缓情况。结论抗-M能引起严重的HDFN,也可发生于第1胎,抗体效价强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容易引起迟发性贫血,应根据抗-M血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定期监测,及时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DFN) 预防策略
下载PDF
全自动血型仪性能优化方案探索及献血者结果分析
4
作者 蒋慧 陈明军 李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49-2052,共4页
目的 探索更科学、有效的血型检测设备性能验证方法,对使用年限较长、维修过的甲设备进行性能验证并优化。方法 甲、乙(已确认)两台设备同时进行4 026份献血员样本的平行比对实验,并以试管法作为补充对照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的符合... 目的 探索更科学、有效的血型检测设备性能验证方法,对使用年限较长、维修过的甲设备进行性能验证并优化。方法 甲、乙(已确认)两台设备同时进行4 026份献血员样本的平行比对实验,并以试管法作为补充对照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的符合率评价甲设备的性能,并适当调整甲设备ABO、Rh(D)血型检测的部分参数。通过效价测定确保甲设备抗原抗体检测的凝集强度与乙设备相当,并使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进行再次平行比对实验。结果 两种设备总符合率99.80%,Rh(D)血型符合率100%,ABO血型符合率99.98%,经血型研究室确认,共检出3例亚型:甲设备弱抗体、弱抗原漏检各1例,乙设备漏检弱抗原1例。脂血溶血样本甲设备未检出1例,乙设备未检出6例。甲设备、乙设备、试管法的抗-A、抗-B效价分别为8、32、128,抗-D效价分别为2、8、64。通过调整设备参数提高凝集效价。相关实验参数优化后,400份献血员标本比对总符合率为100%。结论 采供血机构关键设备维修后的性能验证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性能比对实验及多参数的优化提高了甲设备抗原/抗体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 ABO血型 RH(D)血型 性能验证
下载PDF
我国采供血机构双轨用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
作者 胡晓玉 刘婷婷 +3 位作者 李克松 尹鲲 刘伟峰 周冬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目的 探析采供血机构双轨用工的问题,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运用专用调查表,对全国229家采供血机构进行调研,统计编制与非编制人员的数量、流动量等信息,并使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全国采供血机构普遍存在编制... 目的 探析采供血机构双轨用工的问题,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运用专用调查表,对全国229家采供血机构进行调研,统计编制与非编制人员的数量、流动量等信息,并使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全国采供血机构普遍存在编制配比变动迟滞、人员新进量存在差异、自因型人员流失量差异明显、薪酬管理体系复杂且多样化的问题。结论 加强对双轨用工所带来的管理复杂性的认识,规划人员编制标准的动态机制,创新编制内外人员管理,优化人员配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供血机构 人力资源 双轨用工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基于ACO算法的跨市域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6
作者 司丽萍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6期166-169,173,共5页
针对我省市域间血站信息孤岛、血液资源无法精准调配实现等问题,对我省各市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组合式联网模式改造,通过Quartz结合蚁群算法(ACO)解决血样跨市域动态规划调度难题,实现市际间全时段精准调配、血液动态需求管理等功能,... 针对我省市域间血站信息孤岛、血液资源无法精准调配实现等问题,对我省各市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组合式联网模式改造,通过Quartz结合蚁群算法(ACO)解决血样跨市域动态规划调度难题,实现市际间全时段精准调配、血液动态需求管理等功能,可有效解决市域间血站信息孤岛、血样多重运力浪费、血样闲置等问题,推动我省血液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进程。系统运营一年库存废弃率同比下降53.12%,运输成本同比降低(34.15±5.16)元/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信息系统 跨域 蚁群算法 数字化建设
下载PDF
公立医院后勤部门“科室核心组”工作绩效提升策略——以北京天坛医院为例
7
作者 陈春 江尧军 袁兆龙 《现代医院》 2024年第6期910-914,共5页
目的 探讨提升公立医院后勤部门“科室核心组”工作绩效的方法,分析实施效果。方法 以北京天坛医院后勤部门“科室核心组”为实践案例,2021—2023年通过采取成员结构异质化、责任分工全员化、管理规范制度化、工作目标清单化、风险控制... 目的 探讨提升公立医院后勤部门“科室核心组”工作绩效的方法,分析实施效果。方法 以北京天坛医院后勤部门“科室核心组”为实践案例,2021—2023年通过采取成员结构异质化、责任分工全员化、管理规范制度化、工作目标清单化、风险控制全程化“五化”措施,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并比较措施实施前后三年“三重一大”事项管理质量。结果 管理效率提升,议题数量较前三年增加4倍,按期完成工程类、服务类、采购类项目较前三年增加1倍;决策质量提高,决策管理合法合规,工作零差错;职工满意度提升,获评先进科室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结论 “五化”措施是提升后勤部门“科室核心组”工作绩效的有效方法,可为公立医院“科室核心组”团队建设和科室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科室核心组” 工作绩效 “五化”措施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王媛 刘国英 +7 位作者 孔大为 李建斌 金新莉 张玉红 葛文超 成琳 刘佳璇 刘玉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5月,每月抽检4袋共96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 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5月,每月抽检4袋共96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度脂血予以标记,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和2个50 mL转移袋用无菌接驳机分装成2袋2组各20 mL,1组放置4℃冰箱,另1组放置22℃水浴箱中,放置时间均为0 h、4 h、8 h、12 h、24 h、48 h,然后再各自时间无菌取样2 mL放入试管中,用加样枪在另1试管中加入样品1 mL和缓冲液3 mL混匀上机进行检测。随机选取60袋无轻中度脂血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贮放0 h、4 h、8 h、12 h、24 h、48 h检测2组凝血因子平均含量及增长率:(1)储存4℃,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1.57(-5.95%)、105.51(-11.05%)、103.30(-12.92%)、94.35(-20.46%)、83.25(-29.82%)IU/袋;储存22℃,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2.69(-5.00%)、111.41(-6.08%)、109.01(-8.10%)、101.55(-14.39%)、92.75(-21.81%)IU/袋,2组储存结果比较,在4℃24 h和22℃48 h,Ⅷ因子含量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2)储存4℃,Ⅴ因子含量依次为41.19、41.31(0.29%)、40.52(-1.64%)、40.27(-2.23%)、39.05(-5.19%)、36.99(-10.21%)IU/袋;储存22℃,Ⅴ因子含量依次为41.19、41.71(1.25%)、42.54(3.28%)、41.94(1.80%)、39.21(-4.80%)、35.64(-13.48%)IU/袋,2组储存结果比较,在4℃48 h和22℃48 hⅤ因子含量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3)储存4℃,Fbg含量依次为268.86、268.17(-0.26%)、262.46(-2.38%)、270.50(0.61%)、267.52(-0.50%)、261.92(-2.58%)mg/袋;储存22℃,Fbg含量依次为268.86、265.86(-1.12%)、264.12(-1.77%)、265.89(-1.11%)、266.04(-1.05%)、261.04(-2.91%)mg/袋,2组各时间段与0 h含量比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凝血因子随储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尤其Ⅷ因子含量下降最明显,Ⅴ因子次之,Fbg基本不变。2组储存比较,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应尽快输注;如果延迟不可避免,若延迟时间<12 h,采用4℃保存;若延迟时间介于12~24 h,采用22℃保存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CAF Ⅷ因子 Ⅴ因子 FBG 纤维蛋白原 储存温度 储存时间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分析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范成艳 温玉洁 +6 位作者 张丹 廉雪 刘娜 孙铁成 王东梅 贾延军 李冬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并分析抗体特性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86例PTR患者中,单独HLA抗体、单独HPA抗体、HLA+HPA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例(83.72%)、8例(9.30%)、6例(6.98%)。HLA抗体在各位点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抗体对应等位基因分别为A*25:01、B*15:12、C*02:02(和C*17:01),检出率分别为81.48%、87.04%、48.15%;而对应抗原表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为163LG、97V、71ATD,检出率分别为87.04%、77.78%、74.07%。仅存在HLA抗体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及输注有效情况均明显优于随机血小板(P<0.01)。在血小板交叉配型阴性结果的患者中,HLA抗体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强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差(P<0.01)。HLA抗体强度为中、低等水平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均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5)。结论 本研究所得到的PTR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的结果,可为血小板库建立时供者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对临床PTR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PA抗体 抗体分布特征 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在HLA-DPB1模棱两可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初探
10
作者 廉雪 张丹 +5 位作者 温玉洁 范成艳 王东梅 刘娜 张荣芳 贾延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 通过对比PCR-SBT、NGS、TGS三种测序试剂在HLA-DPB1基因分型的结果,分析基于ONT平台的TGS测序技术在处理HLA-DPB1基因分型模棱两可情况时的效率、优势及原因。方法 采用PCR-SBT、NGS(Illumina平台)、TGS(ONT平台)三种测序试剂分别... 目的 通过对比PCR-SBT、NGS、TGS三种测序试剂在HLA-DPB1基因分型的结果,分析基于ONT平台的TGS测序技术在处理HLA-DPB1基因分型模棱两可情况时的效率、优势及原因。方法 采用PCR-SBT、NGS(Illumina平台)、TGS(ONT平台)三种测序试剂分别对48例样本进行HLA-DPB1检测分型。NGS测序和TGS测序以HLA-DPB1命名*后三个区域数字作为高分辨结果进行统计,SBT测序以HLA-DPB1命名*后二个区域数字作为高分辨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48例样本中,TGS没有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全部为唯一结果,而PCR-SBT测序共有45个样本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占比93%(45/48),NGS共有5个样本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占比10%(5/48)。结论 与NGS测序和PCR-SBT测序技术相比,TGS测序可以解决HLA-DPB1基因分型的绝大部分模棱两可情况,提高了测序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PCR-SBT测序 NGS测序 TGS测序 ONT
下载PDF
标本溶血对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11
作者 秦倩倩 葛红卫 +3 位作者 张婧 赵子复 冷婵 王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7-424,共8页
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对血站实验室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针对实验室试验项目及检测系统特异的可接受的溶血程度,为制定溶血标本接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HBsAg、HIV Ag/Ab、抗-HCV、抗-TP 4项ELISA试验,分别制备不同溶血梯度的阴性... 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对血站实验室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针对实验室试验项目及检测系统特异的可接受的溶血程度,为制定溶血标本接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HBsAg、HIV Ag/Ab、抗-HCV、抗-TP 4项ELISA试验,分别制备不同溶血梯度的阴性标本和弱阳性标本(S/CO≈2),使用几种常用的国产试剂对上述标本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程度溶血对各项目阴性和弱阳性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1)标本溶血对HBsAg、抗-HCV、抗-TP ELISA试验阴性和弱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反应性/非反应性)无影响;2)标本溶血对HIV Ag/Ab ELISA试验阴性和弱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反应性/非反应性)存在影响,建议将Hb 2 g/L作为HIV Ag/Ab ELISA试验可接受的溶血程度。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实验室相应试验项目和检测系统的溶血标本接受标准。溶血对血站实验室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与试剂、设备、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实验室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验证,科学合理地确定溶血标本接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 血站实验室 ELISA
下载PDF
改良超低温保存箱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分析
12
作者 周竞 阎兵 +3 位作者 戴书明 傅强 达倩倩 艾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16-819,826,共5页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改良后的超低温保存箱,对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11月采集的400 mL的合格全血标本80例(去除O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标本20例。A组:使用传统低温冰箱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B组:使...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改良后的超低温保存箱,对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11月采集的400 mL的合格全血标本80例(去除O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标本20例。A组:使用传统低温冰箱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B组:使用平板速冻机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C组:使用改良超低温保存箱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D组:使用新改良超低温保存箱速冻1 h并储存12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检测4组标本凝血因子FⅧ和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 B、C、D 3组的FⅧ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C、D 3组之间F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之间的Fg含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改良的超低温保存箱在制备FFP的质量上优于低温冰箱的传统制备工艺,与平板速冻机制备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式的超低温保存箱兼顾储存功能,可以使FFP的制备流程更加灵活,可以提高成分制备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FⅧ 超低温保存箱
下载PDF
493例采血不足量的影响因素和发生原因分析
13
作者 岳红 毕岐勇 +2 位作者 陈霄 江峰 陈健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探讨采血不足量的影响因素和发生原因。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全血无偿献血者171 404人次,根据采血是否足量分为采血足量组(170 911人次)和采血不足量组(493人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血不足量的... 目的 探讨采血不足量的影响因素和发生原因。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全血无偿献血者171 404人次,根据采血是否足量分为采血足量组(170 911人次)和采血不足量组(493人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血不足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171 404人次全血无偿献血者中,男115 126人次,女56 278人次,年龄18~60岁,平均(34.9±5.1)岁;其中采血不足量493人次,发生率为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66,95%CI:1.094~1.705,P=0.006)、年龄越低(OR=1.397,95%CI:1.106~1.764,P=0.005)、预采血量越多(OR=1.848,95%CI:1.396~2.448,P<0.001)、采血护士工作年限越短(OR=1.909,95%CI:1.508~2.417,P<0.001),采血不足量发生概率越高。血流不畅(77.1%,380/493)和血管迷走神经反应(20.3%,100/493)是采血不足量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采血过程中需更加关注女性、年轻人、预采血量为400 ml的献血者,同时加强对低年资采血护士专业技能培训,减少血流不畅和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降低采血不足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不足量 影响因素 发生原因
下载PDF
多血型系统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策略一例抗-f合并抗-M
14
作者 郑仲男 李晓菲 +1 位作者 张烨 苗天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鉴定一例患者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并制定交叉配血的策略。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抗人球蛋白卡(LISS/Coombs卡)做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根据谱细胞、酶处理谱细胞及4℃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患者血浆中意外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患者Rh血... 目的鉴定一例患者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并制定交叉配血的策略。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抗人球蛋白卡(LISS/Coombs卡)做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根据谱细胞、酶处理谱细胞及4℃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患者血浆中意外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患者Rh血型为CCDee,MN血型为NN。多种抗体鉴定结果显示,其血浆中存在同种抗体:Rh血型系统抗-f(f:ce复合抗原)合并MNS血型系统抗-M。结论抗-f仅与具有f抗原(R0、r)的红细胞反应,且能被蛋白水解酶增强;IgG类抗-M在4℃环境的反应性更强。经过输血免疫后,患者产生抗-f和抗-M抗体,交叉配血策略为优先选择无M抗原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成分血进行RhCE抗原检测,选择无f抗原红细胞发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鉴定 RhCE复合抗原 f抗原 抗-f 抗-M
下载PDF
“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构建模式——以南京市为例
15
作者 应上云 戴宇东 +2 位作者 赵轶伦 周世杰 周慧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探索“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构建模式。方法以南京市无偿献血工作联席会议为核心,党委部门、政府部门、各区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献血者为多元主体,按照“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着眼平时、战练结合”的原则,遵循... 目的探索“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构建模式。方法以南京市无偿献血工作联席会议为核心,党委部门、政府部门、各区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献血者为多元主体,按照“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着眼平时、战练结合”的原则,遵循“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构建模式的思路,构建南京市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结果1)“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模式构建后(2018—2022年)南京市应急献血总人次较构建前(2013—2017年)增加191%,构建后年均献血人次达20929人次,较构建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模式构建后Ⅲ级常态化冬、夏两季血液应急人次较构建前分别增加206%、185%,构建前后冬、夏两季应急献血人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模式构建前,南京市无相对稳定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构建后南京市共组建了5支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队伍构成比中比例最高的是区级机关、乡镇人员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52.96%),其次分别是医务人员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23.95%)、企事业单位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11.10%)、国资委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7%)和南京市市级机关无偿献血志愿者突击队(4.98%)。4)按照“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模式,新冠疫情期间,南京市成功启动2次Ⅱ级血液应急响应,应急献血人次达23041人次。结论“一核多元”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体系在血液应急期间能有效保障南京地区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核多元 应急献血 志愿者队伍 南京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心 蔡杰 +1 位作者 蒙吉凤 赵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95-198,F0003,共5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群体较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对患儿的生存及远期生活质量均有重大影响。糖皮质激素是防治新生儿BPD的关键药物,但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给药方案,需权衡各方案的疗效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本...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群体较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对患儿的生存及远期生活质量均有重大影响。糖皮质激素是防治新生儿BPD的关键药物,但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给药方案,需权衡各方案的疗效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本文对糖皮质激素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机的把握、不同给药途径及剂量选择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中总结目前糖皮质激素治疗BPD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证据表明,生后晚期静脉使用7~10 d中低剂量(<4 mg/kg)地塞米松是防治BPD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方案。为了降低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风险,局部给药的方案(吸入用布地奈德,400~1000μg/d,疗程≥14 d)近年来正逐步兴起,可能与降低BPD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布地奈德
下载PDF
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研究
17
作者 崔军 张伟萍 +3 位作者 惠霞 张晓萍 李国英 杨海燕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分布。方法2017年1—12月随机抽取甘肃省东乡族无血缘关系献血者100名,采用荧光PCR法检测献血者红细胞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结果东乡族人群Duffy...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分布。方法2017年1—12月随机抽取甘肃省东乡族无血缘关系献血者100名,采用荧光PCR法检测献血者红细胞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结果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为:Fy^(*)01为0.835、Fy^(*)02为0.165;Jk^(*)01为0.570、Jk^(*)02为0.430;DI^(*)01为0.020、DI^(*)02为0.980。未发现Fy(a-b-)、Jk(a-b-)、Di(a+b-)稀有表型。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对偶抗原Fya/Fy^(b)、Jk^(a)/Jk^(b)、Di^(a)/Di^(b)的不配合率分别为:23.76%、37.01%、3.84%。结论甘肃省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呈多态性分布,具有独特的民族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多态性 东乡族
下载PDF
徐州地区380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回顾性分析
18
作者 李艳 周丽玲 马肇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120-123,128,共5页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380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整理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输血研究科实验室为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受检者临床资料及ABO血型检测情况,对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进行分类总结...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380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整理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输血研究科实验室为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受检者临床资料及ABO血型检测情况,对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共380例ABO正反定型不符记录,主要的原因包括自身抗体干扰151(39.74%)例,意外抗体干扰77(20.26%)例,ABO亚型77(20.26%)例,疾病导致的抗原减弱27(7.11%)例,蛋白凝集干扰19(5.00%)例;151例自身抗体干扰ABO正反定型中,导致额外抗原反应38(25.17%)例,导致额外抗体反应69(45.70%)例,导致额外的抗原反应和额外的抗体反应44例(29.14%);77例意外抗体干扰ABO正反定型中,MNS血型系统抗体42(54.55%)例,Rh血型系统抗体15(19.48%)例,P1Pk血型系统抗体3(3.90%)例,Lewis血型系统抗体1(1.30%)例,特异性不明的意外抗体16(20.80%)例。结论导致本地区ABO正反定型不符主要原因为自身抗体干扰、意外抗体干扰、ABO亚型,其中自身抗体能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检测时要加以鉴别,保证ABO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正反定型不符 主要原因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ISO 15189质量体系的血站核酸实验室的风险管理
19
作者 王贝 刘佳惠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5期737-742,共6页
目的:依据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针对血液核酸检测全过程实施风险管理,达到有效控制和预防潜在风险的目的。方法:风险识别:按照核酸检验过程步骤流程,构建质量风险鱼骨图;风险分析与评价:应用风险矩阵法,风险值(R)=发生可能性(L)×... 目的:依据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针对血液核酸检测全过程实施风险管理,达到有效控制和预防潜在风险的目的。方法:风险识别:按照核酸检验过程步骤流程,构建质量风险鱼骨图;风险分析与评价:应用风险矩阵法,风险值(R)=发生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S),依据风险值划分风险等级;风险应对: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后进行回顾性验证,评价残余风险可接受性。结果:有10项风险点评估为不可接受风险,对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经回顾性验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显著降低,残余风险在可接受范围,达到了有效的风险规避效果。结论:风险管理在血站核酸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帮助有效评估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提高血液检测质量水平,保证了核酸检测工作高质、高效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风险评估 质量管理
下载PDF
TT virus and hepatitis G virus infections in Korean blood donor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被引量:7
20
作者 Mee Juhng Jeon Jong Hee Shin +2 位作者 Soon Pal Suh Young Chai Lim Dong Wook R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41-744,共4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s of TTV and HGV infections among blood donor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Korea,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TTV and HGV infection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and to ... AIM: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s of TTV and HGV infections among blood donor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Korea,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TTV and HGV infection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and to ass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TV and HGV viremia and hepatic damage.METHODS: A total of 391 serum samples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healthy blood donors (n= 110),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positive donors (n=112), anti-hepatitis C virus (anti-HCV)-positive donors (n=69), patients with type B chronic liver disease (n=81), and patients with type C chronic liver disease (n= 19).TTV DNA was detected using the hemi-nested PCR. HGV RNA was tested using RT-PCR. A history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serum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were also determined.RESULTS: TTV DNA was detected in 8.2 % of healthy blood donors, 16.1% of HBsAg-positive donors, 20.3 % of antiHCV-positive donors, 21.0 % of patients with type B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21.1% of patients with type C chronic liver disease. HGV RNA was detected in 1.8 % of healthy blood donors, 1.8 % of HBsAg-positive donors, 17.4 % of anti-HCV-positive donors, 13.6% of patients with type B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10.5% of patients with type C chronic liver disease. The prevalence of TTV and HGV infections in HBV- or HCV-positive donors an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healthy blood donors (P<0.05),except for the detection rate of HGV in HBsAg-positive donors which was the same as for healthy donors. There was a history of transfusion in 66.7% of TTV DNA-positive patients and 76.9% of HGV RNA-positive patients (P<0.05).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erum ALT and AST was detected in the TTV- or HGV-positive donors and patients.CONCLUSION: TTV and HGV infections are more frequently found in donors and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BV or HCV than in healthy blood donors.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TV or HGV infections and liver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慢性肝病 复合感染 献血者 韩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