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竭油气藏储集库储热供暖耦合CO_(2)封存性能分析
1
作者 王延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利用枯竭油气藏储存热能并封存CO_(2),既可解决太阳能跨季节储热难题,又可扩大可再生能源供暖占比,同时还可提高CO_(2)地质封存的经济性。提出了枯竭油气藏储热供暖耦合CO_(2)封存的新方案,以CO_(2)作为循环工质,夏季吸收太阳热量储存... 利用枯竭油气藏储存热能并封存CO_(2),既可解决太阳能跨季节储热难题,又可扩大可再生能源供暖占比,同时还可提高CO_(2)地质封存的经济性。提出了枯竭油气藏储热供暖耦合CO_(2)封存的新方案,以CO_(2)作为循环工质,夏季吸收太阳热量储存于油气藏背斜构造中,而冬季取出供暖,建立了储释能过程的数学模型,重点分析了枯竭油气藏储能系统热工性能和CO_(2)封存性能。结果表明:(1)新方案储能系统热工性能优异。单井平均采热功率4808.95 kW,每个采暖季可有效利用的平均储热量49859.21 GJ,平均能量储存密度28984.23 kJ/m^(3)。(2)CO_(2)密度对温度敏感的特性降低了热损失,提高了系统效率。枯竭油气藏储能系统平均能量回收效率95.84%,平均热回收效率83.66%。(3)储能加速了CO_(2)溶解。储释能过程中周期性的注入和采出工作气导致气液界面反复膨胀收缩,增加了气水接触面积,提高了传质动力,加速了CO_(2)在水中的溶解。对比储能模式和仅CO_(2)封存模式,CO_(2)溶解比例增量由0.26%上升至2.22%。枯竭油气藏储热供暖耦合CO_(2)封存新方案既有优异的热工性能,又加速了CO_(2)的地质封存,是一种高值化的枯竭油气藏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供暖方案,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油气藏 太阳能跨季节储热 可再生能源供暖 CO_(2)封存 地热太阳能联合供暖 储热供暖
下载PDF
非均匀网格有限差分法大地电磁测深法正演模拟
2
作者 章惠 杜利 +3 位作者 魏广仁 隋少强 张慧 刘文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为解决有限差分法大地电磁正演模拟中模拟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采用非均匀网格有限差分进行了大地电磁响应计算。基于二维大地电磁方程,推导出非均匀网格剖分下的TM极化模式的大地电磁方程的差分格式。通过均匀半空间模型和低阻异... 为解决有限差分法大地电磁正演模拟中模拟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采用非均匀网格有限差分进行了大地电磁响应计算。基于二维大地电磁方程,推导出非均匀网格剖分下的TM极化模式的大地电磁方程的差分格式。通过均匀半空间模型和低阻异常体模型的正演模拟,验证了非均匀网格差分法的正确性,非均匀网格差分法可以准确反映出复杂模型的大地电磁响应特征,识别异常体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正演模拟 有限差分法 非均匀网格
下载PDF
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焕泉 毛翔 +5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国殿斌 王海涛 孙少川 张英 罗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11,共12页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板块内部,东部用能旺盛区尚没有规模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现,我国地热发电产业发展缓慢。基于对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归纳了我国中深层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包括地热系统形成机制、选区评价技术、热储描述技术、可持续开发技术及“取热不耗水”关键工程技术等。地热能若要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未来需要向品位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深层地热资源进军。建议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技术创新,尽快摸清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家底,攻关高温钻完井、复杂结构井、深层热储改造、井下换热和干热岩EGS工程等关键技术,推进“地热+”多能协同,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和应用市场培育。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督力度,为地热产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产业 直接利用 勘探开发技术 发展方向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热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的地热田智能开发研究与实践
4
作者 李刚 贾峥 赵鹏飞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60-262,共3页
地热能开发利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突出重点的思路,进行了智能地热田整体架构设计,并结合地热供暖业务开展了实践,整体架构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即数据资源中心、地... 地热能开发利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突出重点的思路,进行了智能地热田整体架构设计,并结合地热供暖业务开展了实践,整体架构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即数据资源中心、地热余热生产指挥平台、地下地面一体化协同应用平台,以地质热藏、地热井筒作为地热资源开发的地面边界条件,建立基于IAM(综合资产模型)技术的地质热藏-井筒-地面一体化耦合模型,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初步实现了地热供热智能辅助决策,支撑预测预警、平稳开发、智能运维、安全生产。该技术方案在地热田开发优化调整、管网及换热站内工艺设备优化、智能供热运维等方面得到了应用,整体架构设计符合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对于地热资源智能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地热田 一体化模型 地热能开发 技术路线 机器学习 辅助决策
下载PDF
干式连接装配式风电混塔非线性特征研究
5
作者 师振贵 王云超 +3 位作者 黄赐荣 张栋梁 王宇航 王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4-571,共8页
为探究干式连接装配式风电混塔在复杂耦合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行为特征,利用ANSYS和ABAQUS两种软件分别建立涵盖风电机组基础、混凝土塔筒、钢混过渡段、钢绞线、钢塔筒、风电机组的一体化有限元模型,采用风电机组厂家提供的截面载荷进... 为探究干式连接装配式风电混塔在复杂耦合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行为特征,利用ANSYS和ABAQUS两种软件分别建立涵盖风电机组基础、混凝土塔筒、钢混过渡段、钢绞线、钢塔筒、风电机组的一体化有限元模型,采用风电机组厂家提供的截面载荷进行静力加载分析,验证两种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塔架结构的边界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行为特征开展系统研究,分析拼缝接触状态、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几何大变形对于塔架承载能力以及变形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干式连接混塔在极限大弯矩作用下,塔架迎风侧水平接缝会出现脱开等现象,从而让竖向接缝有空间进行切向滑动,导致上下管片相互挤压,管片出现大范围的应力集中现象,开启几何大变形后挤压现象更为明显;当管片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后,混凝土发生开裂,钢筋发挥作用,协同受力,混凝土进行应力重分布,保障了塔架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风电 装配式 混塔 连接拼缝 非线性行为
下载PDF
风力发电石油电动旋挖钻机功率模糊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云超 师振贵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41-45,共5页
风力发电通过风转动风轮产生的动力驱动电机产生电能。由于风能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风力发电石油电动旋挖钻机在工作过程中的运行功率不稳定。对此,提出一种风力发电石油电动旋挖钻机功率自动模糊控制方法。根据基本组合风概念计算实时风... 风力发电通过风转动风轮产生的动力驱动电机产生电能。由于风能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风力发电石油电动旋挖钻机在工作过程中的运行功率不稳定。对此,提出一种风力发电石油电动旋挖钻机功率自动模糊控制方法。根据基本组合风概念计算实时风速;对风力发电石油电动旋挖钻机功率进行稳态分析,确定钻机功率不变时的钻机临界风速;当风速超过临界风速时,利用T-S模糊加权算法对风轮转速偏差展开控制,从而保证旋挖钻机功率在额定值内,实现稳定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风速和实际值基本一致,最高转速仅为4.82 rad/s,控制精度始终高于0.95,说明该方法的功率控制效果好,有利于石油电动旋挖钻机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石油电动旋挖钻机 功率控制 T-S模糊加权算法 变速控制 风速 稳态分析
下载PDF
大型海上测风塔塔影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经秋霞 丁欣颖 +3 位作者 赵宇航 李希华 刘中平 李莉 《风机技术》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海上测风塔塔架尺寸大、结构宽、塔影效应明显,会造成海上测风误差与风电场发电量计算偏差。然而,由于缺乏海上测风数据,目前对于大型海上测风塔塔影效应的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海上测风塔的塔影效应。... 海上测风塔塔架尺寸大、结构宽、塔影效应明显,会造成海上测风误差与风电场发电量计算偏差。然而,由于缺乏海上测风数据,目前对于大型海上测风塔塔影效应的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海上测风塔的塔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测风装置放置位置方面,不同方向测风点处风速与入流风速的差值有很大不同,外伸距离越小,速度衰减越快。在测风塔不同结构影响方面,对比测风塔内部结构的塔影效应,在各测风点位处横材的影响均大于斜材。在塔影效应规律方面,对比不同高度测风塔塔段,塔影效应均在外伸长度4m处后逐渐稳定,且塔影效应随外伸长度的变化规律符合指数衰减规律。研究结果对海上测风塔的结构设计及测风数据修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测风塔 塔影效应 SST k-ω模型 CFD模拟
下载PDF
雄安新区三维地热地质模型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红岩 高小荣 +3 位作者 任小庆 孙彩霞 卢星辰 许勇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2期222-229,236,共9页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钻井地层数据、测井资料,分别对雄安新区构造进行网格化并建立构造模型,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厘定等时界面及地层框架,选取建模参数,建立沉积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条件下的序贯高斯模拟算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根...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钻井地层数据、测井资料,分别对雄安新区构造进行网格化并建立构造模型,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厘定等时界面及地层框架,选取建模参数,建立沉积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条件下的序贯高斯模拟算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根据实测,得出区域内盖层、储层、基岩的岩石热导率,并建立雾迷山组温度场模型.最后采用物性参数展布对比、概率模型一致性、拟合三方面对地质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地质模型的孔隙度、渗透率概率分布特征与测井解释曲线数据和初始化数据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与地质认识吻合度超过90%,所建地质模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模型 雾迷山组 地热能 雄安新区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plain
9
作者 Xinwei Wang Tinghao Wang +3 位作者 Nanan Gao Xiang Mao Lu Luo Xingchen Lu Haiquan Li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3期175-188,共14页
Investigat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ummarizing the formation patter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further guiding their effective ... Investigat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ummarizing the formation patter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further guiding their effective exploitation.The Beijing-Tianjin-Hebei Plain(BTHP),predominantly located within the Jizhong Depression and Cangxian Uplift in the Bohai Bay Basin,serves as the primary region for geotherm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More than 1500 geothermal wells have been drilled therein,with water temperature at the wellhead ranging from 55 to 110°C,single-well flow rate ranging between 80 and 120 m^(3)/h,and cumulative heating area exceeding 100×10^(6)m^(3).However,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region remain limited overall.As per the previous geothermal and petroleum exploration results and the latest geothermal drilling data,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of karst geothermal reservoi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suites of carbonate karst reservoirs,namely the Jxw Formation and the Ordovician strata,have primarily developed in the BTHP,and thei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the Mesoproterozoic-Early Paleozoic stage with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layer karst,the Late Paleozoic sta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sedimentary cover,the Mesozoic stage with compressional uplifting and development of buried hill karst,and the Cenozoic stage with regional cover deposition and the modification and finalization of karst geothermal reservoirs.Accordingly,the porosity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s composed of three stages,namely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ollowed by a minor increase,a gradual decline,and then a small fluctuation from increase to decrease before slowly rising again.The karstification in geothermal reservoir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quasi-syngenetic karstification,epigenetic karstification,and burial karstification,which can be subdivided into seven subcategories.The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boast total geothermal resources of 53.821×10^(9)GJ,or 184.155×10^(9)t of standard coal equivalent(tce),and the annual exploitabl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urban area can heat an area of(400‒500)×10^(6)m^(3),indicating great potential of geothermal explo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 Formation mechanism Karstification type Resource assessment Beijing-Tianjin-Hebei plain(BTHP)
下载PDF
江苏省与新加坡深层地热资源潜力分析
10
作者 李丹 孙少川 +3 位作者 毛翔 罗璐 许振华 张海雄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7期35-40,共6页
中国江苏省和新加坡均面临着能源紧张的问题,受地理位置限制迫切需要向深层地热资源转型,而深层干热岩开发利用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对中国江苏省苏北盆地和新加坡构造和沉积等基础地热地质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二者均位于环太平洋... 中国江苏省和新加坡均面临着能源紧张的问题,受地理位置限制迫切需要向深层地热资源转型,而深层干热岩开发利用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对中国江苏省苏北盆地和新加坡构造和沉积等基础地热地质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二者均位于环太平洋地热异常带周缘,且断裂体系和火成岩广泛发育,指示了优异的深部地热背景。通过对地温场的分析,揭示出二者的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均高于大陆平均水平,其中新加坡更是具有世界级的高温背景。近年来,在苏北盆地成功探获的寒武系—奥陶系干热岩,为新加坡深部地热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干热岩的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热流通过断裂向上传递,同时加热地表水和/或地下水,并最终在断裂交汇处出露温泉。研究成果不仅阐明了苏北盆地和新加坡的基础地热地质和地温场特征,还为实现区域能源自给自足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热资源 干热岩 地热背景 苏北盆地 新加坡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地区地热资源发展研究——以中国石化为例
11
作者 罗璐 吴陈冰洁 《新能源科技》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中国石化在南海沿海地区拥有多家炼化企业,企业和地方清洁用能需求显著。与此同时,南海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地热资源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其在南海地区的条件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文章指出,南海地区新能源发... 中国石化在南海沿海地区拥有多家炼化企业,企业和地方清洁用能需求显著。与此同时,南海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地热资源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其在南海地区的条件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文章指出,南海地区新能源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等清洁能源,推动炼化企业清洁用能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为中国石化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南海 地热资源 海洋能源
下载PDF
雄安新区深部岩溶热储探测与高产能地热井参数研究 被引量:62
12
作者 吴爱民 马峰 +3 位作者 王贵玲 刘金侠 胡秋韵 苗青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3-532,共10页
河北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条件优越,以往的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 800 m以浅,探测深部岩溶热储,寻找高品质地热资源是支撑服务新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位于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的D18孔为依托,阐明了3 500 m深度的岩溶热储探测方... 河北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条件优越,以往的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 800 m以浅,探测深部岩溶热储,寻找高品质地热资源是支撑服务新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位于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的D18孔为依托,阐明了3 500 m深度的岩溶热储探测方法、重要发现和主要参数。主要结论为:(1)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地质构造复杂,是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有利目标区,深部岩溶热储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含燧石条带、巨厚叠层石白云岩组成;(2)D18孔在2 120~3 500 m深度共发育115个岩溶裂隙带,岩溶裂隙总厚度353 m,孔隙率3.44%~39.8%,其中2 120~2 300 m为主要出水层,平均孔隙率12.9%;(3)D18孔孔口水温93.1℃,孔内实测最高温度95.05℃,温度峰值出现在高孔隙率发育的2 120~2 300 m孔段,推测由深部热对流机制造成;(4)D18孔抽水试验曲线具有水-汽二相混合特征,完井抽水流量140 m3/h,单井供暖潜力达20万m2,为目前发现的雄安新区范围内产能最大地热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储探测 碳酸盐岩热储 高产能地热井 热储参数 雄安新区
下载PDF
油水体系内水合物的生成:温度、压力和搅拌速率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光春 施政灼 +4 位作者 李玉星 王武昌 赵鹏飞 姜凯 姚淑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8-1345,共8页
水合物在管道内的生成对流动安全保障构成了极大威胁。为研究水合物在油水体系内的生成特性,本文以天然气、柴油、水为实验介质,在高压可视反应釜内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温度、压力和搅拌速率的水合物生成实验。根据测试实验中温度、压力的... 水合物在管道内的生成对流动安全保障构成了极大威胁。为研究水合物在油水体系内的生成特性,本文以天然气、柴油、水为实验介质,在高压可视反应釜内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温度、压力和搅拌速率的水合物生成实验。根据测试实验中温度、压力的变化趋势,首先分析了两种不同实验步骤下水合物的生成过程。然后,基于从反应釜可视窗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研究了温度、压力和搅拌速率对水合物生成和分布位置、水合物生成形态及水合物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水合物的聚集、沉积和壁面膜生长现象。同时,实验还研究了温度、压力和搅拌转速对诱导时间、壁面水合物膜生长速率及气体消耗速率等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油气管道水合物防治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生成 油水体系 温度 压力 搅拌速率
下载PDF
雄安新区地热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先知 张逸群 +4 位作者 李根生 李瑞霞 于超 李敬彬 郭啸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1-981,共11页
地热能是一种含量丰富、成本相对低廉且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雄安新区地热储量丰富,亟需高效取热的技术.地热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兼具换热效率高和“取热不取水”等优点的新型地热开发模式.单井同轴套... 地热能是一种含量丰富、成本相对低廉且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雄安新区地热储量丰富,亟需高效取热的技术.地热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兼具换热效率高和“取热不取水”等优点的新型地热开发模式.单井同轴套管闭式换热系统由钻入地热地层中的垂直井以及井筒中呈同轴位置关系的中心管组成.在此系统中,循环工质从地面通过高压泵被注入环空,通过热对流和热传导从井壁提取热量,然后通过中心管返回地面流经热交换器被利用.本文针对雄安新区地热储层,首先完成同轴套管保温结构、高导热水泥的设计与研发;然后根据设计结果,对地热储层最大产能、井下换热系统取热效率及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最后在研究基础上,开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的现场试验,完成针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研究及分析,并基于现场情况对不同热储条件和保温结构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热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可以满足对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需求,设计的保温结构和高导热水泥对取热供热有积极作用,形成了包括井身结构设计、保温结构设计、井下高效取热装置开发等在内的地热井高效取热完整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同轴套管换热器 保温结构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柴油+水+天然气体系中水合物堵管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光春 李玉星 +3 位作者 王武昌 姜凯 施政灼 赵鹏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38-2846,共9页
采用新建的高压环道装置,以柴油、水、天然气为实验介质,在不同含水率(30%~100%)、液相初始流量(1600~2400kg/h)等条件下进行管道内水合物堵塞实验,研究水合物在管道中的堵塞过程和堵塞机理。根据实验过程中流动参数的变化规律和水合物... 采用新建的高压环道装置,以柴油、水、天然气为实验介质,在不同含水率(30%~100%)、液相初始流量(1600~2400kg/h)等条件下进行管道内水合物堵塞实验,研究水合物在管道中的堵塞过程和堵塞机理。根据实验过程中流动参数的变化规律和水合物形态的演化情况,分析了管道内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并得到了管道内水合物堵塞的两类过程及其对应的主导堵塞机理。对于第一类堵塞,其堵塞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水合物沉积层在管道内的形成和生长是其主导堵塞机理。对于第二类堵塞,其堵塞过程也可分为4个阶段,液相分层和流体黏度的急剧增加是其主导的堵塞机理。另外,在第一类堵塞实验中观察到了细泥沙状水合物和絮状水合物沉积层,而在第二类堵塞过程中水合物则呈浆状并且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水合物沉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堵塞 过程 机理 沉积 分层
下载PDF
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强 叶梦旎 +2 位作者 李宁 叶玉峰 董家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4-1299,共16页
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低品位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接替性资源。开展页岩气渗流机理和数值模拟模型研究有助于实现页岩气藏开发的动态变化过程,为认识页岩气渗流规律、优化数学模型、产能评价和预测奠定... 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低品位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接替性资源。开展页岩气渗流机理和数值模拟模型研究有助于实现页岩气藏开发的动态变化过程,为认识页岩气渗流规律、优化数学模型、产能评价和预测奠定技术基础。围绕页岩气多尺度多流态多重介质下的运移机理,系统地阐述了页岩气数值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页岩气数值模拟模型可分为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和混合模型,总结了这3类数值模拟模型的优缺点。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原理简单,追求宏观尺度的等效,忽略了储层内部真实流态,适用于裂缝发育程度低的均质页岩气藏;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准确反映复杂裂缝网络的渗流特征,可以描述高度离散裂缝的形态规律,适用于勘探程度高且裂缝高度发育的页岩气藏;混合模拟模型结合两者的优点,能够准确反映复杂裂缝网络和流体运移规律,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计算资源,随着计算处理能力的增强,混合模拟模型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数值模拟模型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混合模拟模型 研究进展 油气调查工程
下载PDF
油气输送管线水合物沉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光春 李玉星 +3 位作者 王武昌 姜凯 施政灼 赵鹏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64-3176,共13页
水合物在油气输送管线内的沉积是导致管线堵塞的重要原因。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水合物沉积研究常用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微机械力测量装置、摇晃式反应釜和不同规模的实验环路。利用上述装置的实验研究及相关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共同表明,... 水合物在油气输送管线内的沉积是导致管线堵塞的重要原因。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水合物沉积研究常用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微机械力测量装置、摇晃式反应釜和不同规模的实验环路。利用上述装置的实验研究及相关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共同表明,水合物颗粒的管线着床、水合物的管壁膜生长和水合物颗粒的管壁黏附是油气输送管线内水合物沉积的3种主要机理。水合物浓度过高、水合物颗粒粒径过大及管内流速过低是水合物颗粒着床沉积的主要原因。管壁和流体间存在温度梯度且管壁处过冷度较大时,水分子或气体分子由流体内部向管壁处的扩散是引发水合物膜生长沉积的根本原因。水合物颗粒与管壁间的毛细液桥力和范德华力是粘附沉积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3类沉积机理,分别介绍了其沉积特性及相关沉积模型。过冷度与水合物的沉积机理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流体过冷度的大小对管线不同位置处的水合物沉积机理进行区分。沉积模型的完善及水合物沉积特性与流体流动特性间的耦合对油气流动安全保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沉积 着床 膜生长 粘附
下载PDF
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碳酸盐岩热储采灌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峰 高俊 +4 位作者 王贵玲 刘桂宏 余鸣潇 赵志宏 刘金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4-1548,共15页
采灌均衡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为了模拟不同采灌情景下热储的温度与压力响应,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COMSOL软... 采灌均衡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为了模拟不同采灌情景下热储的温度与压力响应,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COMSOL软件对300 km^(2)区域内已有地热井的开采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单井开采模式下蓟县系热储未来50 a内温度场和压力场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热储水位下降趋势制定了回灌方案,分析了不同井间距对热储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无回灌开采模式下,在40 a左右,水位埋深降低至150 m,每年水位下降约1.13 m;采用“一采一灌”方案的对井系统,在井间距分别为600、800和1000 m 3种情况下,增大井间距虽然减少了布置的对井数量,但是延长了热突破时间,增加了开采量,从而可以开采更多的热量。在实际工程中应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对井间距,保证开采量的增加同时延长热突破时间,以开采更多的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COMSOL 回灌 容城地热田 碳酸盐岩 雄安新区
下载PDF
高阳地热田及邻区地热资源形成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毛翔 汪新伟 +1 位作者 郭世炎 鲍志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临近雄安新区的高阳地热田处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区内发育以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及下伏的太古界为主的潜山地层,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地热田主要热储层,地热资源丰富。以岩溶热储顶面埋深3 600 m线作为高阳地热田的边界,地热田主... 临近雄安新区的高阳地热田处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区内发育以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及下伏的太古界为主的潜山地层,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地热田主要热储层,地热资源丰富。以岩溶热储顶面埋深3 600 m线作为高阳地热田的边界,地热田主体位于高阳低凸起、蠡县斜坡内,并涵盖保定凹陷、饶阳凹陷的少量地区。高阳地热田位于区域岩溶顶板温度较高地区,其中高阳低凸起中北部及其西侧边界、蠡县斜坡与饶阳凹陷交界处为温度最高区域,可达120℃左右,地热田南部、中东部属蠡县斜坡区域温度低于100℃。潜山热储温度等值线整体呈椭圆形态,长轴为NNE向。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水在博野地区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溶解性总固体约5 000 mg·L^(-1),Cl^(-)(约2 300 mg·L^(-1))含量明显高于雄县、容城等其它地区,SO24-含量(123~133 mg·L^(-1))高于同属冀中坳陷的雄县、容城、霸州地区,但低于天津地热田和良乡地热田,表明冀中坳陷与天津、良乡地区分属不同的地热系统。高阳地热田形成的概念模式为来自西部太行山地区的大气降水作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太行山前断裂沟通了地表水与深部基岩地层,大气降水在基岩内经衡水断裂、安国断裂、百尺断裂、出岸断裂及不整合面向东侧渤海湾盆内运移,经断层与基岩发生热对流被加热,随着水动力条件减弱,在高阳低凸起、蠡县斜坡、深泽低凸起等区域聚集形成具有勘探开发价值的高阳地热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地热田 地热田边界 岩溶热储 水化学
下载PDF
油气管道中水合物降压分解实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光春 李玉星 +3 位作者 王武昌 姜凯 施政灼 赵鹏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69-3576,共8页
利用高压环道装置,以柴油、水、天然气为实验介质,在不同含水率(30%、70%、100%)等条件下进行管道内水合物的降压分解实验,研究水合物在油气管道中的降压分解过程。根据实验中水合物形态的演化情况,分析了管道内水合物降压分解的过程和... 利用高压环道装置,以柴油、水、天然气为实验介质,在不同含水率(30%、70%、100%)等条件下进行管道内水合物的降压分解实验,研究水合物在油气管道中的降压分解过程。根据实验中水合物形态的演化情况,分析了管道内水合物降压分解的过程和特性,并据此提出了水合物在管道内降压分解的简化物理模型。该模型由4个独立部分组成:水合物在管壁上的分解,主要描述管壁水合物层的变薄、坍塌和脱落过程,气体运移通道和油包气泡结构会在上述过程中出现;水合物在纯水体系中的分解,主要描述管道内的水合物云团因水合物颗粒的不断上浮和分解而逐渐变薄直至消失的过程;水合物在水基体系中的分解,主要描述管道内的水合物云团因水合物絮体的不断上浮和分解而逐渐变薄直至消失的过程,该过程中液相分层现象会因水合物的分解而愈加明显;水合物在油基体系内的分解,主要描述絮状水合物云团因分解而整体收缩直至消失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会出现由水合物分解水向下沉降而形成的液相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降压分解 形态 水合物层 水合物云团 物理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