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1
作者 王鑫 吴宏伟 +5 位作者 陶晶 唐永冬 秦秋 孙路 刘博 何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中骨折复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个月。术中观察组骨折断端均固定良好,对位对线满意,无桡侧骨块移位;对照组9例骨折复位及固定满意,1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桡侧骨块移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时间10~12周。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及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中骨折复位简单,同时能有效减少桡侧骨块移位,更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C型骨折 解剖锁定钛板 桡侧阻挡板
下载PDF
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唐毅 张辉 +1 位作者 黄恺 黎本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患者(观察组),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退变组及重度退变组,另选取同期在我... 目的探讨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患者(观察组),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退变组及重度退变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扫描,测量受试者T2值及T1ρ值,探讨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股骨外侧面、股骨内侧面、胫骨外侧面、胫骨内侧面、髋骨面T2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退变亚组患者股骨外侧面、股骨内侧面、胫骨外侧面、胫骨内侧面、髋骨面T2值显著高于轻度退变者(P<0.05);观察组股骨内踝负重区、股骨内踝非负重区、股骨外踝负重区、股骨外踝非负重区、胫骨外侧平台区、胫骨内侧平台区、髌后软骨区磁共振T1ρ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退变亚组患者股骨内踝负重区、股骨内踝非负重区、股骨外踝负重区、股骨外踝非负重区、胫骨外侧平台区、胫骨内侧平台区、髌后软骨区磁共振T1ρ值明显高于轻度退变亚组患者(P<0.05);磁共振T1rho序列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中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的诊断ROC值及特异度明显高于T2 mapping技术(P<0.05),但后者具有更高的敏感度(P<0.05)。结论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均能有效反映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中软骨组织学成分变化情况,还可为膝关节软骨退变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客观依据,二者具有一定互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1rho序列 T2 mapping技术 膝关节 早期软骨退变 诊断
下载PDF
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及对其呼吸功能、免疫细胞、X-pert MTB/RIF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晋树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呼吸功能、免疫细胞、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10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呼吸功能、免疫细胞、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10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应用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呼吸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免疫细胞水平、抗酸染色阳性率、X-pert MTB/RIF阳性率以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VC(1.98±0.28)L、FEV1%(69.73±7.58)%、FEV1/FVC(71.04±6.25)%高于对照组的(1.58±0.25)L、(58.37±5.64)%、(61.22±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CD8^(+)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4^(+)(38.24±2.75)%、CD4^(+)/CD8^(+)(1.72±0.15)高于对照组的(34.74±3.18)%、(1.33±0.26),CD8^(+)(23.73±1.58)%低于对照组的(26.37±1.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抗酸染色阳性率、X-pert MTB/RIF阳性率分别为10.00%、12.00%,均低于对照组的26.00%、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观察组痰培养转阴时间、抗酸染色涂片阴性时间、空洞闭合时间、病灶吸收缩小时间分别为(43.75±7.13)、(72.83±10.48)、(98.57±12.57)、(38.99±6.13)d,均短于对照组的(61.23±8.93)、(86.79±15.13)、(152.19±25.55)、(46.90±7.8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免疫细胞水平,同时降低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率、X-pert MTB/RIF阳性率,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环丝氨酸胶囊 肺结核 呼吸功能 免疫细胞 痰标本细菌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后路脊柱内镜椎板开窗联合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4
作者 漆海如 刘宝 曾宪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内镜椎板开窗联合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脊柱内镜椎板开窗联合神经减压手术治疗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内镜椎板开窗联合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脊柱内镜椎板开窗联合神经减压手术治疗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7个月。术中出血量10~25(16.94±5.08)ml,手术时间70~138(89.58±11.27)min。术中未出现硬脊膜撕裂情况;术后无神经根、颈髓、椎动脉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疼痛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7.14%(34/35)。结论后路脊柱内镜椎板开窗联合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微创、安全、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内镜 椎板开窗 神经减压手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下载PDF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王永彬 杜鹏 相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拆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切口长度:跗骨窦切口组短于改良L形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影像学指标:跗骨窦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有丢失(P<0.05);改良L形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无丢失(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结论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骨块显露清晰、骨折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形切口 跗骨窦微创 跟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全厚皮片回植治疗四肢累及关节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6
作者 吴卫宾 杜云峰 +1 位作者 王红星 张番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全厚皮片回植治疗四肢累及关节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将15例四肢累及关节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全厚皮片回植治疗。记录回植皮片成活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价瘢痕外观情况,采用Highet评价系统评价感觉... 目的探讨全厚皮片回植治疗四肢累及关节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将15例四肢累及关节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全厚皮片回植治疗。记录回植皮片成活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价瘢痕外观情况,采用Highet评价系统评价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受累关节不同,分别采用膝关节HS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肘关节改良Cassebaum评分、腕关节Cooney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①术后1个月回植皮片成活情况:优14例,可1例。②术后1年VSS评分评价瘢痕外观:满意11例,尚可4例。③术后1年Highet评价系统评价感觉神经功能:S4级5例,S3级9例,S2级1例。④术后1年,9例累及膝关节者HSS评分为优2例、良5例、可1例、差1例;2例累及踝关节者中1例AOFAS踝-后足评分为优,另1例截肢;5例累及肘关节者改良Cassebaum评分为优1例、良3例、可1例;1例累及腕关节者Cooney评分为良。结论全厚皮片回植治疗四肢累及关节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方法简便易行且皮片成活率高,在外观、感觉恢复方面都能取得满意疗效,待皮片成活后早期配合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累及关节 全厚皮片 回植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下载PDF
手部高压液喷注伤的治疗
7
作者 潘露 王伟 白雪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手部高压液喷注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手部高压液喷注伤患者行术前MRI检查明确喷注液累及范围,早期切开引流及彻底清创,确认喷注液完全清除后积极给予指(肢)体的正规功能康复措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除1例... 目的探讨手部高压液喷注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手部高压液喷注伤患者行术前MRI检查明确喷注液累及范围,早期切开引流及彻底清创,确认喷注液完全清除后积极给予指(肢)体的正规功能康复措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除1例术后发生感染脓肿,经多次清创、扩创、引流后,创面延迟愈合外,其余17例创面均正常愈合。术后无指(肢)体坏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TAM系统评价手指活动度:优12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15/18;患者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手部高压液喷注伤,术前应行MRI检查充分评估喷注液累及范围,并尽快切开引流及彻底清创,确认喷注液完全清除后再指导患者进行指(肢)体的正规功能康复,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液喷注 手损伤 清创
下载PDF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江帅 查正 查兴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单侧组均少(短)于双侧组(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3例、双侧组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央高度、Cobb角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穿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单侧穿刺术中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胸腰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双棒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
9
作者 李伟康 蔡进奎 +4 位作者 李漌涼 肖智勇 许海甲 廖文 李章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棒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3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双棒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29例)和对照组(采用锁定单钢板内固定治疗,34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双棒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3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双棒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29例)和对照组(采用锁定单钢板内固定治疗,34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多(长)于对照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12周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棒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固定强度大、稳定性高,可对骨折断端持续动态加压,促进骨折愈合,更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双棒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 锁定钢板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10
作者 王剑波 景孟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30~50(42.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30~50(42.8±6.7)min,术中出血量10~30(17.6±7.4)ml,住院时间3~6(4.5±1.2)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13.2±0.9)个月。骨痂形成时间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术后均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掌屈30°~45°(38.8°±5.2°),背伸35°~45°(40.5°±4.1°),桡偏10°~25°(15.3°±2.8°),尺偏10°~20°(15.7°±3.2°);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14/16。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显著恢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PFNA-Ⅱ结合术前精准测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崇哲华 郁宗俊 +3 位作者 李珊珊 刘磊 邢磊 张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54-358,366,共6页
目的:探讨PFNA-Ⅱ结合术前精准测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测量组,每组26例。传统组术前不行精准测量,测量组术前行精准... 目的:探讨PFNA-Ⅱ结合术前精准测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测量组,每组26例。传统组术前不行精准测量,测量组术前行精准测量。术后随访不少于6个月,比较两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螺钉尖顶距(TAD)、髋关节Harris评分、改良BADL评分。结果:(1)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测量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低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均<0.05);两组TA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2)Harris评分:干预方式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362,P=0.698)。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Harri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78.110,P=0.000)。两组Harri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874,P=0.354)。两组Harri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升高趋势,且升高趋势一致(F=49.333,P=0.000;F=53.460,P=0.000)。(3)改良BADL评分:两组在术后6个月时改良B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7,P=0.560)。结论:PFNA-Ⅱ结合术前精准测量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透视次数,同时减少了医疗辐射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Ⅱ 精准测量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病变特征与血清CTX-Ⅱ和COMP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贾博 林福庆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的水平高低与膝骨关节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出14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通过关节镜严格检查患者膝关节的炎症病变状况,观察半月板和软骨组织的损伤程度、...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的水平高低与膝骨关节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出14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通过关节镜严格检查患者膝关节的炎症病变状况,观察半月板和软骨组织的损伤程度、滑膜增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游离体、骨赘,依据惯用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分级评价。检测血清CTX-Ⅱ和COMP水平,并分析二者和膝关节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清中CTX-Ⅱ和COMP水平高低与关节软骨组织损伤程度、半月板损伤分级以及滑膜的增生程度有相关性(P<0.001),而与骨赘分级情况以及游离体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CTX-Ⅱ和COMP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膝骨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可以为临床上膝骨关节炎的分级诊断以及患者恢复情况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Ⅱ型胶原C端肽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软骨损伤 滑膜增生
下载PDF
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6
13
作者 苗贵强 高立华 +2 位作者 臧学慧 孙辉 王立晖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3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39侧),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3、5年B9hler角、Gissane角变化,按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3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39侧),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3、5年B9hler角、Gissane角变化,按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5年随访。B9hler角:术后第1、3、5年分别为32. 56°±4. 11°、30. 92°±4. 09°、29. 97°±4. 07°,与术前16. 81°±5. 5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3、5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issane角:术后第1、3、5年分别为123. 39°±10. 39°、122. 00°±9. 84°、123. 05°±10. 64°,与术前98. 24°±8. 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1、3、5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1、3、5年的AOFA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9. 2%、87. 2%、94. 9%,随时间延长优良率逐步提高(P <0. 01)。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空心螺钉固定
下载PDF
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瑒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5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O组(采用经跗骨窦MIPO治疗,46例)及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49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跟骨的高度和宽...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5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O组(采用经跗骨窦MIPO治疗,46例)及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49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跟骨的高度和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6个月采用Maryland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患足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各3例失访,未纳入统计;89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周VAS评分MIPO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各影像学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各影像学指标、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骨性移位或畸形改变,踝关节活动功能均满意。结论MIPO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常规扩大外侧L形切口术式相似,但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内固定 跟骨骨折 Sanders分型
下载PDF
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健华 马一鸣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固定)与对照组(采用PFNA固定),每组25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及术...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固定)与对照组(采用PFNA固定),每组25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InterTan髓内钉固定关节功能恢复更好,而PFNA固定手术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an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人
下载PDF
单髁膝关节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小挺 尹雪童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51-354,共4页
目的比较单髁膝关节置换(UK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50例KOA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KA组(采用UKA治疗,25例)和TKA组(采用TKA治疗,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缓... 目的比较单髁膝关节置换(UK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50例KOA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KA组(采用UKA治疗,25例)和TKA组(采用TKA治疗,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缓解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术后3、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UKA组均明显优于TKA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疼痛缓解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UKA和TKA治疗KOA临床疗效均满意,但UKA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单髁膝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17
作者 朱健华 马一鸣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42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42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背伸20°~28°、跖屈40°~48°;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3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8%。结论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术中操作方便,视野清楚,便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骨折固定术 三踝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双排缝合与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奇 胡智旭 +3 位作者 郑师强 曹广杰 梁俊秋 王剑锋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26-830,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改良双排缝合与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型肩袖撕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双排缝合技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改良双排缝合与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型肩袖撕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双排缝合技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0(7.58±2.4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疼痛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活动度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双排缝合技术与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中型肩袖撕裂均能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但改良双排缝合技术在术后疼痛改善方面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肩袖撕裂 改良双排缝合技术 单排缝合技术
下载PDF
双层人工真皮治疗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露 常景辉 +1 位作者 王伟 白雪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层人工真皮治疗24例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患者,术后根据创面缺损大小与位置选择是否再行中厚自体皮片移植。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2个月。术后...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层人工真皮治疗24例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患者,术后根据创面缺损大小与位置选择是否再行中厚自体皮片移植。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2个月。术后3周,人工真皮全部获得血管化,并形成了淡红色类真皮样组织。11例未行自体皮片移植,术后20~37 d创面自然上皮化爬行愈合。13例采用中厚自体皮片移植,术后2周创面愈合良好,外形美观,质地柔软有弹性。末次随访时,24例患者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 双层人工真皮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的良好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较小的缺损面积无需行游离皮片移植,避免了额外手术创伤及风险,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肢(指)外形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人工真皮 皮肤缺损 肌腱骨质外露
下载PDF
外周免疫评分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及相关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冠锋 林慧 +3 位作者 林春雨 曾煜 宋楚歌 黄志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70-1074,1079,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免疫评分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并构建治疗疗效的评估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于该院接受免疫治疗的19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免疫评分将其分为免疫正常组(135例)、免疫低下组... 目的探讨外周免疫评分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并构建治疗疗效的评估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于该院接受免疫治疗的19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免疫评分将其分为免疫正常组(135例)、免疫低下组(25例)、免疫亢进组(30例),根据治疗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建立Nomogram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内部数据验证其性能,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免疫低下组及免疫亢进组相比,免疫正常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较高(P<0.05);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吸烟、骨转移、TNM分期处于Ⅲ~Ⅳ期、免疫外周评分>0或<0分者比例,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较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95%CI:0.590~0.729)、0.721(95%CI:0.651~0.783),cut-off值分别为4.23、195.67;吸烟、骨转移、TNM分期、外周免疫评分、NLR、PLR均是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Nomogram模型预测患者治疗疗效的C-index为0.727(95%CI:0.684~0.810),Nomogram模型预测患者治疗疗效的风险阈值>0.07。结论免疫外周评分正常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较好,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患者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免疫评分 免疫治疗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