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Metallogenetism of Sub-mantle Plume and Mantle Branches i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of Northwest Jiaodong Peninsula 被引量:4
1
作者 NIU Shuyin CHENG Guangsuo +8 位作者 ZHANG Jianzhen SUN Aiqun MA Baojun ZHANG Fuxiang WANG Baode XU Meng WU Jichun ZHAO Rongxin WANG Shan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409-1420,共12页
The northwest of Jiaodong peninsula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atest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enormous gold reserves and limited time interval (115±5Ma)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China. Studies show that the ea... The northwest of Jiaodong peninsula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atest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enormous gold reserves and limited time interval (115±5Ma)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China. Studies show that the east area of north China began its mantle plume evolution since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and the Laiyang sub-mantle plume and its surrounding mantle branches such as those in Guojiadian, Aishan and Panshidian were formed in the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of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nsul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ntle plume →sub-mantle plume → mantle branch→ favorable expending structures, the deep-derived hydrothermal fluid moved up to the favorable places, such as brittle-ductile or ductile-brittle shearing zon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act zones of intrusions, dense fracturing zones and the contact zones between dikes and countryrocks, and concentrated into deposits. The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zones that are centralized on mantle branches were formed. This study takes Guojiadian mantle branch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ir metallogenetism and conclude the metallogenetic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antle plume mantle branch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metallogenetism metallogenetic mode northwest Jiaodong peninsula
下载PDF
胶东型金矿
2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5 位作者 张良 杨伟 谢东 汪龙 邱昆峰 李大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1711,共21页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改造和伸展-挤压变形交替及控矿断裂剪压-剪张转换;(2)多重控矿构造和多样赋矿建造联合控制了不同规模和类型金矿的发育,形成了三山岛、焦家、招平、栖霞、郭即和牟乳六条NE向金矿带和三山岛-栖霞EW向富金廊带,导致了金矿化类型(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玲珑式/石英脉型、蓬家夼式/蚀变砾岩±角砾岩型、辽上式/黄铁矿-碳酸盐脉型)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多样性;(3)主要矿化元素Au、Ag、Cu、Pb和Zn均达到工业利用要求,并有多种共/伴生关键金属超常富集;(4)不同金矿带中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到郯庐断裂带的距离线性相关,反映距离幔源流体主通道越近、金属硫化物中放射性成因Pb含量和幔源组分占比越多、金成矿强度越大;(5)区域总体相对均一的Δ199 Hg(平均~0.012‰)及Δ199 Hg/Δ201 Hg与金品位呈线性负相关,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地幔被俯冲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交代的程度控制了金品位的高低;(6)区域恒定的Δ33 S同位素组成(~0‰)排除了巨量金源自太古宙变质基底及其重熔花岗岩的可能,重的δ34 S(平均9.0±3.7‰)来源于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及其上覆沉积物的脱挥发份;不同金矿带Δ33 S/δ34 S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其到郯庐断裂带距离线性相关,反映成矿期地壳伸展程度控制了金成矿强度;(7)区域He-Ar和H-O同位素组成显示壳幔混合特征,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流体组成更靠近地幔、玲珑式金矿位于地幔与地壳过渡带;三山岛、焦家和招平金矿带的成矿流体相对接近幔源流体,而郭即金矿带具有相对开放的构造环境;不同金矿带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探明金资源储量正相关,可能表征了从西到东成矿流体通量和流体-岩石反应强度逐渐降低。基于对上述特征的总结,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成因模式,明确了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深部驱动、巨量金属和流体及络合物来源、输运通道和方式、源→汇过程和机制、成矿后变化和保存等成矿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确立了“拆离断裂系与基底活化带及幔源流体通道复合控矿”的勘查思路和“四步式”的勘查模型。综上,胶东金矿不同尺度的鉴别特征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明显不同于全球已知的其他金矿类型,难以被已有成矿模式所涵盖,属于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胶东型,其成因模式对华北、华南、西伯利亚、西澳伊尔岗、北美怀俄明和南美圭亚那等陆内金矿床具有普适性;系列找矿突破则验证了该成因模式与勘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认为胶东型金矿是全球研究热点和重要的金矿勘查方向,而该地区找矿的主攻目标是资源量大且品位和产状稳定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系统 时-空结构 成矿动力学 控矿因素 成因及勘查模型 胶东型金矿
下载PDF
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
3
作者 杨立强 杨伟 +6 位作者 张良 高雪 申世龙 王偲瑞 徐瀚涛 贾晓晨 邓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66,共28页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系统剖析多重尺度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流变学和热力学对认识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至关重要;而如何实现控矿构造格架、渗透性结构、成矿流体通道和矿化变形网络由静态到多尺...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系统剖析多重尺度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流变学和热力学对认识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至关重要;而如何实现控矿构造格架、渗透性结构、成矿流体通道和矿化变形网络由静态到多尺度时-空四维动态的转变,查明流体通道和矿床增量生长过程与控制因素,揭示热液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和定位规律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为此,我们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构建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的基本要点与对应方法及应用范畴:(1)流体而非构造是构造控矿理论的中心,热液系统的流体流动与成矿作用受控于断裂带格架及其渗透性结构,其中渗透率是将流体流动与流体压力变化联系起来理解控矿构造的核心;(2)不同控矿构造组合的关键控制是构造差应力和流体压力的大小,而矿化类型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构造应力场引起的容矿构造方位的不同和赋矿围岩之间的强度差异所致;(3)流体通道的生长始于超压流体储库上游围岩中孤立的微裂隙沿流体压力梯度最大的方向、随裂隙发育且相互连结而形成新的长裂隙,并最终连通形成断裂网络内的流体通道,矿床的增量生长发生在高流体通量的短爆发期,断层反复滑动驱动其内流体压力、流速和应力快速变化,当由此诱发的流体通道生长破坏了流体系统的动态平衡时,随之而来的流体快速降压就成为金属沉淀成矿的关键驱动因素;(4)以热液裂隙-脉系统野外地质观测和构造-蚀变-矿化网络三维填图为基础,通过宏观与微观各级控矿构造相结合、地质历史与构造应力分析相结合、局部与区域点-线-面相结合、浅部与深部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各种控矿因素开展多学科、多尺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研究,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通过构造-蚀变-矿化网络填图,将蚀变-矿化体与控矿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和间距等几何学特征联系起来,利用热液裂隙-脉系统和断裂网络拓扑学及矿体三维几何结构分析等定量方法查明控矿构造格架和渗透性结构并揭示矿化变形网络的连通性与成矿潜力;(6)合理构建地质模型,选取合适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边界条件,利用HCh和COMSOL等方法,定量模拟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热-质传递、应力变形和化学反应等的时-空变化,是揭示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和定位规律、预测矿化中心和确定找矿目标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了构造控矿理论的研究流程:聚焦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和定位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选择热液裂隙-脉系统和构造-蚀变-矿化网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几何学描述、运动学判断、流变学分析、动力学解析和热力学综合,厘定控矿构造格架,定位矿化中心,示踪成矿流体通道和多种矿化样式的增量生长过程及其关键控制,揭示渗透性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构造再活化与成矿定位的成因关联,建立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式,服务新一轮战略找矿突破。以胶东焦家金矿田为例,开展控矿构造理论研究和成矿预测应用实践,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裂隙-脉系统 构造-蚀变-矿化网络 渗透性结构与成矿定位 流体通道和矿床增量生长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式
下载PDF
深部通风三维仿真模拟研究
4
作者 赵兴东 赵思宇 +2 位作者 李昂 窦翔 王超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深部高温热害问题严重,由于深部的恶劣条件导致相关现场研究十分困难,利用通风三维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深部通风系统分析是合理可靠的科学选择。应用Ventsim通风仿真模拟软件对河西金矿通风系统进行三维仿...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深部高温热害问题严重,由于深部的恶劣条件导致相关现场研究十分困难,利用通风三维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深部通风系统分析是合理可靠的科学选择。应用Ventsim通风仿真模拟软件对河西金矿通风系统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和系统能量损失分布模拟、河西金矿深部通风系统总需风量的相关计算,在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对模拟风量结果与临界需风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相似条件的深部矿井通风系统的模拟分析研究和降本节能增效提供了案例借鉴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通风 三维仿真 通风模拟 风网解算 风量计算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海底矿山开采及治理稳定性评价
5
作者 李杨 夏文浩 +3 位作者 宋卫东 康明超 杜云龙 张开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山开采的主要方式,在长期开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采空区以及不稳定区域需要进行充填注浆处理。针对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在治理后的稳定性评价问题,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对该矿区开采及治理后全过程稳定性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层次... 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山开采的主要方式,在长期开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采空区以及不稳定区域需要进行充填注浆处理。针对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在治理后的稳定性评价问题,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对该矿区开采及治理后全过程稳定性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将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D-S证据理论的评判指标,进行治理后的岩体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整体的变形量增长缓慢,塑性区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充填治理效果良好,达到预期效果;治理情况、治理后围岩力学状态对岩体稳定性影响最大,治理前稳定性次之,地质因素影响最小。因子层中,采空区治理率影响最大。通过D-S证据理论证明所有水平在治理后处于稳定状态,其中-165 m水平稳定性相对较差,-240 m水平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层次分析法 D-S证据理论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引发全尾砂料浆触变特征的临界粒径研究
6
作者 杨柳华 李金仓 +3 位作者 焦华喆 尹升华 寇云鹏 洪紫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83,共14页
细粒径尾砂颗粒絮凝−分解是充填料浆产生触变性的根本原因,然而目前对引发充填料浆触变性的临界粒径研究极少。通过对不同粒径尾砂制备的充填料浆开展触变试验与微观结构的演化测试,结合Patwardhan提出的非牛顿流体理论分析尾砂颗粒间... 细粒径尾砂颗粒絮凝−分解是充填料浆产生触变性的根本原因,然而目前对引发充填料浆触变性的临界粒径研究极少。通过对不同粒径尾砂制备的充填料浆开展触变试验与微观结构的演化测试,结合Patwardhan提出的非牛顿流体理论分析尾砂颗粒间相互作用力,推导引发全尾砂料浆触变性能临界粒径的理论值,最终建立了充填料浆触变性模型。结果表明:充填料浆触变性能与剪切速率、质量分数、尾砂细颗粒含量呈正相关,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引发充填料浆触变性能的临界值为45μm。由此可以认为,当充填料浆中含有粒径<45μm颗粒,且质量分数≥6%时,充填浆料则具有触变效应;反之,充填浆料则不具备触变性。基于实验结果采用Hattori−Lzumi理论构建触变性模型,并结合流变测试结果拟合得到了充填料浆触变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料浆 触变特征 临界粒径 触变性模型
下载PDF
压力型锚索锚固段荷载传递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王开彬 刘钦 王洪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为了研究土层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传递特征及滑脱过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压力型锚索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和轴力分布规律公式,详细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轴向力和剪应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锚索锚固段的剪应力和轴力分... 为了研究土层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传递特征及滑脱过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压力型锚索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和轴力分布规律公式,详细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轴向力和剪应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锚索锚固段的剪应力和轴力分布函数均为幂函数;剪应力和轴力大小及分布范围取决于锚固力,并与锚固体直径、锚固体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土的压缩模量和泊松比以及锚固体和土间界面的摩擦角有关;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最大剪应力位置仅与锚固体直径、土体性质、锚固体材料参数和半径有关;锚固体直径的大小对剪应力和轴力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荷载作用下,锚固体界面剪应力的分布形式、范围和峰值位置均相同。现场原位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工程实践结果吻合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土体锚固工程的受力状态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 锚固段 荷载传递特征 影响因素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岩体工程
下载PDF
热辅助超声滚压温度场参数影响激光熔覆涂层表面粗糙度研究
8
作者 张常胜 沈学会 +1 位作者 罗辉 姜永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5,共7页
目的降低激光熔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铁基激光熔覆涂层,采用超声温滚压耦合热处理工艺对熔覆层进行熔覆后强化加工,重点研究温度场参数对成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ANOVA)确立参数显著性,同时利用响... 目的降低激光熔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铁基激光熔覆涂层,采用超声温滚压耦合热处理工艺对熔覆层进行熔覆后强化加工,重点研究温度场参数对成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ANOVA)确立参数显著性,同时利用响应曲面法(RSM)构建温度场参数影响铁基涂层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结果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成形试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显著。在实验参数范围内,试样的表面粗糙度与加热温度呈正相关,与保温时间呈负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保温时间下,在加热温度100、250、400℃条件下试样的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0.237、0.158、0.096μm;在相同加热温度下,在保温时间为0.5、1、2 h条件下试样的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0.156、0.164、0.170μm。可见与保温时间相比,加热温度对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更显著。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在400℃加热温度和0.5 h保温时间条件下,试样具有最小的表面粗糙度Ra(0.089μm)。结论相较于车削及常温滚压工艺,采用超声温滚压耦合热处理工艺可进一步降低激光熔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加热温度400℃和保温时间0.5 h是最优的温度场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压 温塑性 增材制造 表面粗糙度 热处理 铁基合金
下载PDF
河西金矿中等稳固矿体开采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超 张文林 +4 位作者 许风超 张武 秦绍龙 于文龙 赵兴东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开采是矿山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调查河西金矿地质条件及岩体质量分级,判定矿岩为中等稳固。依据矿体形态、矿岩稳固程度,进行采矿方法优选。确定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法,并进行矿块布置以及采切、回... 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开采是矿山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调查河西金矿地质条件及岩体质量分级,判定矿岩为中等稳固。依据矿体形态、矿岩稳固程度,进行采矿方法优选。确定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法,并进行矿块布置以及采切、回采、充填等工艺设计。实践表明,河西金矿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法,采场矿石生产能力达180 t/d,损失率8.00%,贫化率10.00%,作业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薄—中厚矿体 中等稳固矿体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机械化
下载PDF
Roughness characterization and shearing dislocation failure for rock-backfill interface
10
作者 Meifeng Cai Zhilou Feng +3 位作者 Qifeng Guo Xiong Yin Minghui Ma Xun X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67-1176,共10页
Shearing dislocation is a common failure type for rock–backfill interfaces because of backfill sedimentation and rock strata movement in backfill mining goaf.This paper designed a test method for rock–backfill shear... Shearing dislocation is a common failure type for rock–backfill interfaces because of backfill sedimentation and rock strata movement in backfill mining goaf.This paper designed a test method for rock–backfill shearing dislocation.Using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and three-dimensional(3D)laser morphology scanning techniques,a set of 3D models with rough joint surfaces was established.Further,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ck–backfill shearing disloc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direct shear test.The effects of interface roughness on the shear–displacement curve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backfill specimens were considered.The 3D fractal dimen-sion,profile line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JRC),profile line two-dimensional fractal dimension,and the surface curvature of the frac-tures were obtained.The correl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was then analyzed,and the shear strength could b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using JRC.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there were three failure threshold value points in rock–backfill shearing dis-location:30%–50%displacement before the peak,70%–90%displacement before the peak,and 100%displacement before the peak to post-peak,which could be a sign for rock–backfill shearing dislocation failure.The surface JRC could be used to judge the rock–backfill shearing dislocation failure,including post-peak sliding,uniform variations,and gradient change,corresponding to rock–backfill disloca-tion failure on the field site.The research reveals the damage mechanism for rock–backfill complexes based on the free joint surface,fills the gap of existing shearing theoretical systems for isomerism complexes,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ssible disasters in backfill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backfill ROUGHNESS correlation characterization shearing dislocation interface failure
下载PDF
浅孔诱导落矿小分段空场采矿法在某金矿的应用
11
作者 时传龙 《黄金》 CAS 2024年第4期18-20,31,共4页
针对某金矿矿岩节理裂隙发育、矿体稳固性差、采准工程掘进与支护困难、回采安全性差等问题,在局部矿体破碎区域开展了浅孔诱导落矿小分段空场采矿法试验研究,利用矿岩本身的力学特性和受人为工程控制的崩落应力场来崩落破碎矿石。详细... 针对某金矿矿岩节理裂隙发育、矿体稳固性差、采准工程掘进与支护困难、回采安全性差等问题,在局部矿体破碎区域开展了浅孔诱导落矿小分段空场采矿法试验研究,利用矿岩本身的力学特性和受人为工程控制的崩落应力场来崩落破碎矿石。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布置、拉底切割和落矿等工艺。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开采,采场生产能力达127 t/d,采矿损失率为9.2%,矿石贫化率为14.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该类矿体的安全高效回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裂隙发育 破碎矿体 浅孔诱导落矿 小分段 空场采矿法
下载PDF
充填体下切割天井一次爆破成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郭鸿德 杨晓飞 +3 位作者 刘国栋 张晓蕾 万串串 刘立顺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2期6-13,共8页
爆破成井是中深孔或深孔采矿方法中关键的一个工艺,主要包括分次或一次爆破成井方式。在中深孔采矿工艺中,切割天井是重要的采切工程,通常采用普通法、吊罐法或爬罐法进行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掘进效率较低,严重影响矿山生产。... 爆破成井是中深孔或深孔采矿方法中关键的一个工艺,主要包括分次或一次爆破成井方式。在中深孔采矿工艺中,切割天井是重要的采切工程,通常采用普通法、吊罐法或爬罐法进行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掘进效率较低,严重影响矿山生产。近年来,三山岛金矿下向中深孔分段采矿面临充填体下中深孔采场切割天井的施工难题,研究了直孔掏槽法切割天井的一次爆破成井技术及应用效果。通过爆破参数计算,选用装药孔直径Φ65 mm、补偿空孔直径Φ110 mm的钻孔孔径,综合考虑确定了装药孔与空孔之间的距离为0.3 m,能够满足爆破补偿空间及自由面的要求。结合矿岩稳固条件,选用9孔掏槽方式,进而制定了炮孔布置方案,即掏槽孔设计1个中心装药孔,12个空孔作为补偿孔,辅助孔4个,周边孔12个,共计29个孔。在确定炮孔堵塞长度、炸药选择、装药结构、微差时间、起爆顺序等工艺参数之后,开展了切割天井的现场工业试验。试验表明:切割天井一次爆破成井方案是可行的,爆破块度均匀,无大块和过粉现象,爆破扰动小,爆破成形规格满足设计要求,爆破效果良好,为其它类似条件的切割天井一次爆破技术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天井 一次成井 充填体顶板 九孔掏槽 爆破效果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蚀变岩型金矿床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震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对于工程岩体的质量评价,不论是目前常用的Q系统分类法、地质力学RMR分类法还是国标BQ分类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准确,更贴近真实岩体质量的评价结果,引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岩体的稳定性评价。以焦家金矿蚀变岩型金... 对于工程岩体的质量评价,不论是目前常用的Q系统分类法、地质力学RMR分类法还是国标BQ分类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准确,更贴近真实岩体质量的评价结果,引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岩体的稳定性评价。以焦家金矿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例,对不同蚀变类型的岩性稳定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焦家矿区调查区域为-190中段至-330中段之间,除-270以上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为Ⅲ类稳定性一般的岩体外,其余蚀变花岗岩的岩体质量均为Ⅳ类较差和Ⅴ类很差的岩体。品位最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岩体稳定性最差,在施工到相应岩性的采场时特别要注意做好采场的相关支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 模糊综合评判 评价矩阵 蚀变岩型金矿
下载PDF
充填采矿法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
14
作者 李泽昆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为降低开采作业产生的影响,需要对采矿方法进行调整优化。其中,充填开采法是众多开采方法中的一种,通过对该开采方法的有效使用,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减少开采环节的资源投入,既可以提升开采作业的安全系数,也为开采企业带... 为降低开采作业产生的影响,需要对采矿方法进行调整优化。其中,充填开采法是众多开采方法中的一种,通过对该开采方法的有效使用,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减少开采环节的资源投入,既可以提升开采作业的安全系数,也为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现代开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因矿山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储量的不同,矿山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充填方式。文章中探讨了干式充填技术、砂石充填技术、胶体充填技术,在充填过程中,考虑到地理条件、充填材料、承载结构等差异化,结合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对充填采矿法进行合理利用增强了充填采矿法的功能,逐步让充填采矿法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提升矿产资源开采效率,也保障了开采活动的安全性,同时助于我国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开采 充填采矿法 地下空间开发
下载PDF
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高效采矿方法选择及应用
15
作者 李泽昆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从现阶段我国金属矿开采过程分析,基本上浅层矿产资源开采殆尽,大部分金属矿山因储存深度大,只能选择地下开采方式,增大开采作业难度,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直接威胁到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背景,在金属矿山开采中,采矿方法选择显得... 从现阶段我国金属矿开采过程分析,基本上浅层矿产资源开采殆尽,大部分金属矿山因储存深度大,只能选择地下开采方式,增大开采作业难度,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直接威胁到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背景,在金属矿山开采中,采矿方法选择显得非常重要,是矿山科学合理规划、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从现阶段使用的开采方式而言,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一些安全问题,并且开采效率不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无法保证金属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本文通过对金属矿山采矿方法现状分析,阐述了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高效采矿方法选择,分析了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高效采矿方法应用,为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高效采矿方法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地下矿山 安全高效 采矿方法
下载PDF
Role of ammonium sulfate in sulfurization flotation of azurite: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copper sulfide colloid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2
16
作者 Jinpeng Cai Chao Su +7 位作者 Yinyu Ma Xingcai Yu Rong Peng Jiangli Li Xiaolin Zhang Jianjun Fang Peilun Shen Dianwe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575-584,共10页
In this study,the role of(NH_(4))_(2)SO_(4)during the sulfurization of azurite and its response to flot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flo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ng(NH_(4))_(2)SO_(4)prior to sulfurization decreased... In this study,the role of(NH_(4))_(2)SO_(4)during the sulfurization of azurite and its response to flot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flo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ng(NH_(4))_(2)SO_(4)prior to sulfurization decreased the formation of colloid in flotation pulp,and the floatability of the suppressed azurite caused by excess sodium sulfide was restored.After adding(NH_(4))_(2)SO_(4)prior to sulfurization,the formation of Cu(NH_(3))_(n) ^(2+)intermediate products changed the path of the sulfurization reaction,which slowed the direct impact of HSon the azurite surface.The nucleation rate was reduced,and the growth of copper sulfide crystal was improved.Covellite(syn,CuS)with larger crystal grains was formed on the azurite surface,thereby enhancing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copper sulfide products onto the mineral surface.Therefore,the generated copper sulfide colloid significantly reduced,ultimately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xanthate on the azurit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URITE Sulfurization flotation Ammonium sulfate COLLOID Inhibition Crystal growth
下载PDF
金属地下矿山深部转产过程中的产能接续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杰 李国清 +2 位作者 修国林 胡乃联 强兴邦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3-700,共8页
为了实现金属地下矿山开采由浅部转向深部过程中产能平稳接续,以三山岛金矿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多区段联合开采的复杂生产格局,综合考虑产能均衡、品位均衡与各项生产系统能力限制等约束,构建以多矿区资源综合开采价值最大为目标的产能... 为了实现金属地下矿山开采由浅部转向深部过程中产能平稳接续,以三山岛金矿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多区段联合开采的复杂生产格局,综合考虑产能均衡、品位均衡与各项生产系统能力限制等约束,构建以多矿区资源综合开采价值最大为目标的产能接续规划优化模型,在Python和Gurobi环境下实现优化模型构建与解算.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矿山深部转产过程中的产能接续进行规划优化,得到的最佳产能接续与生产任务分配方案可以在有效保证多矿区协同开采、产能均衡稳定的同时,提升矿山开采的综合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深部转产 产能接续 规划优化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深部倾斜破碎金矿体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杨 宋卫东 +2 位作者 杜云龙 张超 张少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5,共7页
针对三山岛金矿深部倾斜矿体较为破碎的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了包含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及二次高压灌浆预应力锚固支护的综合开采技术,分析了上盘预加固处理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破碎矿体开采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数值模拟,分析了阶段空场... 针对三山岛金矿深部倾斜矿体较为破碎的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了包含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及二次高压灌浆预应力锚固支护的综合开采技术,分析了上盘预加固处理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破碎矿体开采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数值模拟,分析了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合理性以及上盘预加固处理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采用上盘预加固处理的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能够有效地控制深部采场边帮围岩变形,并控制采场的损失率为9.7%,贫化率为7.8%,保障三山岛金矿深部破碎矿体安全高效开采,可为类似矿山高效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破碎矿体 采矿方法 高压灌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氧气和硫化钠对赤铜矿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晓东 宋凯伟 +5 位作者 蔡锦鹏 苏超 徐晓会 马印禹 申培伦 刘殿文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33-1243,共11页
通过浮选试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氧气和硫化钠对赤铜矿浮选的影响。浮选试验表明,用适量的硫化钠预处理赤铜矿表面后可大幅提升赤铜矿的可浮性。FESEM显示硫化后的赤铜矿表... 通过浮选试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氧气和硫化钠对赤铜矿浮选的影响。浮选试验表明,用适量的硫化钠预处理赤铜矿表面后可大幅提升赤铜矿的可浮性。FESEM显示硫化后的赤铜矿表面覆盖有大量碎片,在Na_(2)S浓度为5.0×10^(−4)mol/L时,这些碎片的形状更加规则和完整。结合EPMA和EDS分析发现,这些碎片是新形成的铜硫化物,是促进赤铜矿高效浮选的关键。XPS分析表明,赤铜矿暴露于空气中表面极易被氧化成CuO,硫化钠优先与表面的CuO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过程中,Cu^(2+)被还原为Cu^(+),S^(2-)主要被氧化为(S_(2))^(2-)和(S_(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铜矿 硫化浮选 硫化机理 氧化 硫化铜
下载PDF
基于水压致裂法的三山岛深竖井工程区地应力测量与反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明德 王照亚 +6 位作者 张月征 李文光 侯奎奎 纪洪广 尹延天 付桢 郝英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0-441,共12页
山东省三山岛西岭矿区拟建2000 m深副井,属于超深井建设工程。揭示建井工程区地应力场特征是开展竖井设计、建设施工的必要先决条件之一,研究中采用水压致裂法开展了深部竖井地应力现场测量工作,测量深度达到1899.00 m,通过数值仿真模... 山东省三山岛西岭矿区拟建2000 m深副井,属于超深井建设工程。揭示建井工程区地应力场特征是开展竖井设计、建设施工的必要先决条件之一,研究中采用水压致裂法开展了深部竖井地应力现场测量工作,测量深度达到1899.00 m,通过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反演了竖井工程区2017.56 m深的地应力场。结果表明:在水压致裂测试的钻孔357.76~1899.00 m深度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SH)为23.16~70.86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Sh)为15.24~47.06 MPa;主应力随深度近于线性增加,地应力测量孔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分别为NW55.5°、NW60.4°、NW58.4°,为近北西方向;竖井工程区应力场主要以水平应力为主导,1200.00 m以下铅直主应力(Sv)为中间应力,SH与Sv之比平均值为1.53;通过FLAC 3D软件的反演分析获得了建井工程区内地应力场随深度、地层变化的分布规律,测试点的反演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近2000 m超深地层地应力状态及其分布规律,为竖井工程的井筒井壁设计和工程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竖井 深部地层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