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黑米酒制作工艺研究
1
作者 倪斌 张辉 毛严根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为研究开发新的新型黑米酒工艺,通过原料前酿造工艺的改变,替代原有的浸米、蒸饭工序。采用黑米过筛粉碎工艺,直接破坏黑米直链淀粉结构,通过添加活性干酵母,高温工艺水等参与混合发酵,形成一款新型黑米酒产品。根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 为研究开发新的新型黑米酒工艺,通过原料前酿造工艺的改变,替代原有的浸米、蒸饭工序。采用黑米过筛粉碎工艺,直接破坏黑米直链淀粉结构,通过添加活性干酵母,高温工艺水等参与混合发酵,形成一款新型黑米酒产品。根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黑米添加量45%,工艺水添加量55%,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16%,酶制剂添加量0.12%,所形成的黑米酒风味最佳,酒香浓郁,酸甜适中,符合消费者对黑米酒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酒 制作工艺
下载PDF
解脂耶氏酵母产赤藓糖醇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砷 牟志勇 +7 位作者 严鑫 艾连中 夏永军 宋馨 田延军 张辉 倪斌 杨昳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96-203,共8页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因具有热量低、稳定性好、食用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等行业。解脂耶氏酵母作为赤藓糖醇的高效发酵菌株,被广泛用于赤藓糖醇的工业生产中。但目前解脂耶氏酵母生产赤藓糖醇的相关研究...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因具有热量低、稳定性好、食用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等行业。解脂耶氏酵母作为赤藓糖醇的高效发酵菌株,被广泛用于赤藓糖醇的工业生产中。但目前解脂耶氏酵母生产赤藓糖醇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发酵过程控制与代谢途径调控等方面,还存在产量与技术上的瓶颈。基于此,本文从发酵基质利用、发酵过程控制及基因工程改造代谢途径3个方面对解脂耶氏酵母生产赤藓糖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突破解脂耶氏酵母产赤藓糖醇的产量与技术瓶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脂耶氏酵母 赤藓糖醇 发酵 代谢途径
下载PDF
乙醇含量对黄酒挥发性组分检测的影响
3
作者 胡健 黄媛媛 +1 位作者 刘双平 毛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0-455,共6页
黄酒是风味独特的发酵酒,酒中组分复杂,且不同种类黄酒中乙醇含量差异较大。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测量不同乙醇含量的黄酒中挥发性组分色谱峰面积的变化,分析了乙醇引起的基质效应对不同挥发性组分定量检测的影响。在乙醇含量为10... 黄酒是风味独特的发酵酒,酒中组分复杂,且不同种类黄酒中乙醇含量差异较大。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测量不同乙醇含量的黄酒中挥发性组分色谱峰面积的变化,分析了乙醇引起的基质效应对不同挥发性组分定量检测的影响。在乙醇含量为10%~19%vol(酒精度)的黄酒中,16种挥发性组分(仲丁醇、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β-苯乙醇、乙醛、异戊醛、苯甲醛、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的峰面积与乙醇含量呈线性负相关。酒中乙醇含量的升高改变了其他大部分微量挥发性组分的气液平衡。乙缩醛的峰面积与乙醇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两者在乙醇浓度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甲醇、糠醛和乙酸的峰面积受乙醇含量的影响较小。色谱峰面积受乙醇含量的影响系数为-12.4%~4.9%,不同挥发性组分的蒸汽压及气液平衡受到乙醇基质效应的影响程度不同。将不同黄酒样品调整至同一酒精度后,不同样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溶液中的含量与色谱峰总面积成正比,乙醇引起的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得到有效降低。研究人员在使用基于气液平衡等原理的前处理方法开展风味组分定量检测时,应将不同黄酒样品调整至相同的酒精度,才能有效控制乙醇含量差异引起的基质效应,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乙醇 基质效应 挥发性组分 定量检测
下载PDF
一种新型乳酸菌优化高糖醉熟海鲜调味料酒工艺研究
4
作者 倪斌 张辉 毛严根 《酿酒》 CAS 202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为研究开发新风味调味料酒,以黄酒为酒基,在黄酒发酵过程中接种乳酸菌来提升黄酒酸感,通过添加糟烧酒提高酒精度的方式来终止酵母发酵,提升黄酒总糖的含量。同时,通过添加香辛料母液、酵母抽提物、食盐来优化调味料酒的风味口感,根据单... 为研究开发新风味调味料酒,以黄酒为酒基,在黄酒发酵过程中接种乳酸菌来提升黄酒酸感,通过添加糟烧酒提高酒精度的方式来终止酵母发酵,提升黄酒总糖的含量。同时,通过添加香辛料母液、酵母抽提物、食盐来优化调味料酒的风味口感,根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乳酸菌添加量4%,香辛料母液添加量15%;酵母抽提物添加量5%;食盐4%;黄酒料水添加量140%,所形成的调味料酒风味最佳,酒香浓郁,酸甜适中,符合消费者对醉熟海鲜的调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料酒 乳酸菌 发酵
下载PDF
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栩煜 钱敏 +4 位作者 白卫东 肖更生 刘功良 俞剑燊 郭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5,共5页
在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品质、风味的影响至关重要。白酒的品质与酒中微生物的研究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风味微生物更是影响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该文综述了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现状,主要概述了白酒发酵期间的细... 在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品质、风味的影响至关重要。白酒的品质与酒中微生物的研究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风味微生物更是影响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该文综述了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现状,主要概述了白酒发酵期间的细菌、酵母菌、霉菌的类别、作用机理及其变化过程,并揭示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下的白酒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以期深入研究微生物与白酒风味形成之间的关系且为解析白酒发酵的本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酿造 微生物 作用机理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下载PDF
米香型白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余洁瑜 刘功良 +4 位作者 白卫东 费永涛 艾连中 俞剑燊 王莉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
米香型白酒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香型白酒之一,但是其香气组分少、后味苦、饮后容易上头的问题制约了米香型白酒的发展。该文首先介绍了米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及其形成机理,然后综述了其酿造工艺和酿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酿造工艺和... 米香型白酒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香型白酒之一,但是其香气组分少、后味苦、饮后容易上头的问题制约了米香型白酒的发展。该文首先介绍了米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及其形成机理,然后综述了其酿造工艺和酿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酿造工艺和酿酒微生物对米香型白酒风味的影响,为米香型白酒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风味物质 酿造工艺 酿酒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麦曲酿造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代谢差异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武瑶 杨昳津 +6 位作者 窦慧 阿依妮尕尔·约麦尔 陈俊达 王昭灵 艾连中 俞剑燊 夏永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6-233,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以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作为研究指标,比较了生麦曲、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代谢...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以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作为研究指标,比较了生麦曲、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生麦曲、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的黄酒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上存在一定差异;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3组黄酒的滋味区分得知,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黄酒的风味相似,但它们与生麦曲酿造黄酒的风味具有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得知,高级醇和乙酯类物质的代谢差异是影响生麦曲、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黄酒风味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异戊醇、苯乙醇、异丁醇、乙酸乙酯、正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甲酸乙酯、十四酸乙酯、软脂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生麦曲和熟麦曲在酿造黄酒的风味代谢差异,确定了主要的差异风味物质,为控制黄酒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风味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风味物质 代谢差异 麦曲 气相-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营养添加物对黄酒酵母的乙醇耐受及发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昳津 林祥娜 +4 位作者 夏永军 王光强 俞剑燊 胡健 艾连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通过乙醇定向驯化获得1株可耐受乙醇体积分数为20%的黄酒酿酒酵母Et 20。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脂肪酸、氨基酸、无机盐离子、海藻糖和肌醇对Et 20乙醇耐受性及发酵性能的影响。几种添加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Et 20的乙醇耐受性及发酵性能。... 通过乙醇定向驯化获得1株可耐受乙醇体积分数为20%的黄酒酿酒酵母Et 20。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脂肪酸、氨基酸、无机盐离子、海藻糖和肌醇对Et 20乙醇耐受性及发酵性能的影响。几种添加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Et 20的乙醇耐受性及发酵性能。不同添加物对提高Et 20的乙醇耐受性效果如下:脂肪酸>氨基酸>无机盐>海藻糖>肌醇;对发酵性能的促进作用则是:海藻糖>脂肪酸>氨基酸>无机盐>肌醇。10%乙醇胁迫下,添加海藻糖可提高39.04%的发酵强度,对提高菌株的乙醇耐受性则不突出,仅可提高15.81%的菌株生物量;促进发酵效果仅次于海藻糖的硬脂酸不仅可提高26.13%的发酵强度,还可提高40%的菌株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酵母 定向驯化 添加物 乙醇耐受性 发酵性能
下载PDF
陈肉酝浸对豉香型白酒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清意 李湘銮 +4 位作者 费永涛 白卫东 何松贵 黎伟刚 俞剑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84-288,共5页
豉香型白酒是珠三角地区盛行的一种传统米酒,以其豉香独特、甜醇甘滑的口感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了低度白酒的突出代表,因此豉香型白酒独特的风味和工艺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与其他香型白酒的工艺相比,陈肉酝浸工艺是豉香型白酒独有的... 豉香型白酒是珠三角地区盛行的一种传统米酒,以其豉香独特、甜醇甘滑的口感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了低度白酒的突出代表,因此豉香型白酒独特的风味和工艺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与其他香型白酒的工艺相比,陈肉酝浸工艺是豉香型白酒独有的,同时陈肉酝浸工艺也是产生豉香的关键环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该文通过对豉香型白酒的传统工艺进行细致总结,旨在阐明豉香型白酒陈肉酝浸工艺与风味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肉酝浸 豉香型白酒 生产工艺 脂肪氧化
下载PDF
黄酒中不产生物胺乳酸菌的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建芬 毛杰琪 +1 位作者 魏晓璐 刘双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5,共6页
为筛选不产生物胺的乳酸菌菌株,对黄酒发酵醪液及米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及与分离纯化,发现3株菌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但具有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使用黄酒发酵液培养该3株菌,发现在2.50%Vol的黄酒培养液中,3株菌能正常生长;在8.... 为筛选不产生物胺的乳酸菌菌株,对黄酒发酵醪液及米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及与分离纯化,发现3株菌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但具有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使用黄酒发酵液培养该3株菌,发现在2.50%Vol的黄酒培养液中,3株菌能正常生长;在8.80%Vol黄酒培养液中,菌株5-4和8-3生长能力明显弱于14-2-1;在15.70%Vol黄酒培养液中,3株菌均受到严重抑制。菌株14-2-1生长速率最快,繁殖最旺,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同时菌株产酸能力较强,产酸速率也较快,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应用于黄酒酿造中,能有效降低黄酒中生物胺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胺 筛选 测序 鉴定
下载PDF
融合魏斯氏菌安全性、益生潜力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鑫 艾连中 +4 位作者 夏永军 宋馨 张辉 倪斌 杨昳津 《工业微生物》 CAS 2022年第6期37-48,共12页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W.confusa)属于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肉类、牛奶、蔬菜和土壤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融合魏斯氏菌具有低pH耐受性、高胆盐耐受性和抑菌活性,能在人工消化条...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W.confusa)属于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肉类、牛奶、蔬菜和土壤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融合魏斯氏菌具有低pH耐受性、高胆盐耐受性和抑菌活性,能在人工消化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存活特性和无毒的肠道粘附能力,因而具有成为益生菌的良好潜力。融合魏斯氏菌富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其不仅能改善食品品质、有助于食品加工,还能增加发酵食品的功能性。融合魏斯氏菌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附属发酵剂改善食品质构,促进更多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的产生。目前关于融合魏斯氏菌的研究较少,还有少数研究认为融合魏斯氏菌是某些疾病的罕见病因,安全性还有待研究,而这限制了对融合魏斯氏菌的深入研究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从融合魏斯氏菌的安全性、益生潜力、胞外多糖的特性以及在发酵食品中的功能特性进行综述,并对融合魏斯氏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魏斯氏菌 安全性 益生潜力 胞外多糖 功能特性
下载PDF
金银花醇提物对水溶性红曲色素的护色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华振 杨昳津 +5 位作者 胡健 王光强 熊智强 张汇 艾连中 夏永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78-183,共6页
研究水溶性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以及光降解动力学规律,并考察金银花醇提物对其护色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水溶性红色素以及黄色素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金银花醇提物对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和黄色素有良好的护色效果。结合添加金银花... 研究水溶性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以及光降解动力学规律,并考察金银花醇提物对其护色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水溶性红色素以及黄色素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金银花醇提物对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和黄色素有良好的护色效果。结合添加金银花醇提物后色素溶液的浊度(NTU)确定金银花醇提物最优添加量为0.5 mg/mL。金银花醇提物有效提高了酸性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在pH4、7条件下,添加金银花醇提物的红色色素保存率分别是不添加的4.58、2.75倍;添加金银花醇提物的黄色色素保存率分别是不添加的5.93、1.75倍。经HPLC分析显示,金银花醇提物中绿原酸含量达到108.13 mg/g。红色素以及黄色素溶液中分别添加0.5 mg/mL金银花醇提物、0.5 mg/mL绿原酸和0.5 mg/mL维生素C,紫外照射180 min后红色素保存率分别是空白组的2.18、2.02、1.82倍;黄色素保存率分别是空白组的3.49、3.20、2.56倍,金银花醇提物的护色作用可能与绿原酸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醇提物 水溶性红曲色素 绿原酸 光稳定性
下载PDF
脱皮与不脱皮青稞酿造营养黄酒风味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月 杨昳津 +7 位作者 邱华振 艾连中 王光强 熊智强 张汇 俞剑燊 胡健 夏永军 《工业微生物》 CAS 2018年第3期9-16,共8页
以青稞为原料酿造新型黄酒,为研究原料脱皮与否对新型黄酒风味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脱皮青稞黄酒、不脱皮青稞黄酒及青稞麸皮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未脱皮青稞黄酒中香气物质总量为71 134.67μg/L;脱... 以青稞为原料酿造新型黄酒,为研究原料脱皮与否对新型黄酒风味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脱皮青稞黄酒、不脱皮青稞黄酒及青稞麸皮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未脱皮青稞黄酒中香气物质总量为71 134.67μg/L;脱皮青稞酿造黄酒香气物质含量较少为39 208.99μg/L。挥发性香气成分在含量上差异主要来源于,3-甲基丁醇、苯乙醇、2-甲基丙醇。通过香气活力值OVA分析发现,对两种青稞黄酒香气贡献的较大的物质种类均为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醇和苯甲醛,贡献值的大小有差异。对麸皮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发现,青稞黄酒中香气成分均是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麸皮中富含的苯丙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通过代谢产生苯乙醇、2-甲基丙醇、3-甲基丁醇,是造成两种青稞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青稞麸皮对黄酒风味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麸皮 青稞黄酒 GC-MS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混合水果酶糯米黄酒的制备
14
作者 赖娟 倪斌 黄媛媛 《酿酒》 CAS 2019年第3期90-91,共2页
选取新鲜水果、糯米作为原料,结合现代人营养科学的理念,将糯米黄酒酿造过程取得的生清酒与混合水果酶加以勾调、品评、分级过滤获得混合水果酶糯米黄酒,该产品具有果香清新、酒香醇和、爽适协调、风味独特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品。
关键词 混合水果酶 糯米黄酒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Huangjiu storage based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15
作者 Jian Hu Shuangping Liu +3 位作者 Mujia Nan Caixia Liu Xiao Han Jian Mao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83-491,共9页
In order to quickly detect the rancidification of Huangjiu in pottery jars,this study developed a fast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hanges caused by microbial contamination.The c... In order to quickly detect the rancidification of Huangjiu in pottery jars,this study developed a fast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hanges caused by microbial contamination.The change in total acid in Huangjiu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Huangjiu storage in stainless steel tanks.Whe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xceeds the normal fluctuation range(mean+3 standard deviations)of previous data,the monitoring system recognizes microbial contamination.By optimizing th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oefficient and conductivity statistical method,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ethod was reduced and the sensitivity of microbial pollution monitoring was improved.The ranges of conductivity and compensation coefficient of common types of Huangjiu were estimated.Interference in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minimised through the synchronous comparison of conductivity data for multiple tanks of Huangjiu.The standard deviation,which indicates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the system,decreased from 143 to 2μS/cm.The monitoring system was then applied in Huangjiu storage tanks with capacities of 60 t and 300 t.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onductivity data change,the abnormal signals caused by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during the storage of Huangjiu were found over time.Meanwhile,through offline detection of total acid in Huangjiu,the effectiveness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nline detection wa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jiu online monitor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ancidification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