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翔宇 曹林虎 +4 位作者 谭伦 林旭 吴超 胡海刚 吴春宝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TLBF患者67例,男性48例,女性19例;年龄19~63...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TLBF患者67例,男性48例,女性19例;年龄19~63岁,平均41.1岁。根据椎管减压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单侧椎板有限开窗、自制夯实器对椎体后壁骨折进行夯实复位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2~63岁,平均40.9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18例,其他2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13例、D级12例、E级8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9~59岁,平均41.2岁;道路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19例,其他3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12例、D级13例、E级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术前和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并随访观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63.3±44.6)mL vs.(229.4±53.0)mL,P<0.001]。实验组术前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小[(51.8±10.1)%vs.(90.0±3.4)%vs.(88.8±3.5)%]、伤椎Cobb角大[(20.7±2.8)°vs.(3.4±1.5)°vs.(3.8±1.8)°]、椎管矢状径比值小[(43.4±9.5)%vs.(91.8±2.9)%vs.(93.3±4.7)%],术前较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C级13、D级12、E级8)vs.(C级3、D级5、E级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小[(51.4±9.3)%vs.(88.8±3.0)%、(51.4±9.3)%vs.(87.4±3.4)%]、伤椎Cobb角大[(21.7±3.6)°vs.(3.9±1.8)°vs.(4.0±2.0)°]、椎管矢状径比值小[(43.2±8.6)%vs.(91.5±2.7)%vs.(92.6±4.2)%],术前较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C级12、D级13、E级9)vs.(C级4、D级5、E级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术前、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减压和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TLBF,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和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而椎板单侧开窗减压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路 开窗减压 椎体后壁骨折 夯实器
下载PDF
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沙鑫 姬勇 +7 位作者 谭胜芝 田天 刘涛 崔凯 李源 汪东 李守刚 谭荣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通过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后螺钉在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3月2020年11月接受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3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单节段固定16例,双节段固... 目的通过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后螺钉在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3月2020年11月接受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3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单节段固定16例,双节段固定15例;其中L_(3-4)节段固定8例次,L_(4-5)节段23例次,L_(5)-S_(1)节段15例次。于手术后第4天下地后行平卧位腰椎CT平扫和重建,测量固定节段双侧相邻螺钉的矢状面夹角和套管长度,并据此提出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结果术后CT重建上测得L_(3-4)节段右侧矢状面夹角平均(2.88±1.25)°,左侧平均(3.63±2.00)°,双侧平均(3.25±1.65)°;L_(4-5)节段右侧平均(7.65±3.32)°,左侧平均(8.65±4.93)°,双侧平均(8.15±4.19)°;L_(5)-S_(1)节段右侧(11.47±3.23)°,左侧平均(13.67±4.53)°,双侧平均(12.57±4.02)°。各节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上述测量结果,提出了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结论传统Dynesys系统手术后的同侧相邻螺钉矢状面上夹角差异大,新的术前设计可以将矢状面上同侧相邻螺钉植入夹角差异减少一半,更符合Dynesys系统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 椎弓根螺钉 术前设计 矢状面植入角度
下载PDF
Lupenone improves motor dysfunc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the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and pyroptosis in microglia via the nuclear factor kappa B pathway
3
作者 Fudong Li Xiaofei Sun +3 位作者 Kaiqiang Sun Fanqi Kong Xin Jiang Qingjie K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802-1811,共10页
Spinal cord injury-induced motor dys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neuroinflamm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riterpenoid lupenone,a natural product found in various plants,has a remarkabl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 Spinal cord injury-induced motor dys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neuroinflamm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riterpenoid lupenone,a natural product found in various plants,has a remarkabl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n the context of chronic inflammation.However,the effects of lupenone on acute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remain unknown.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an impact-induced mouse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and then treated the injured mice with lupenone(8 mg/kg,twice a day)by intrape ritoneal injection.We also treated BV2 cells with lipopolysaccharide and adenosine5’-triphosphate to simulat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Our res ults showed that lupenone reduced IKBa activation and p65 nuclear translocation,inhibited NLRP3 inflammasome function by modulating nuclear factor kappa B,and enhanced the conve rsion of proinflammatory M1 mic roglial cells into anti-inflammatory M2 microglial cells.Furthermore,lupenone decreased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NLRP3-induced mic roglial cell polarization,and microglia pyroptosis by inhibiting the nuclear factor kappa B pathway.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lupenone protects against spinal cord injury by inhibiting inflammas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SOME inflammation lupenone MICROGLIA polarization PYROPTOSIS spinal cord injury
下载PDF
医学插画在脊髓脊柱神经外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4
作者 侯哲 菅强 +6 位作者 梁聪 赵新岗 王寅千 张东骜 王浩 张洪兵 范涛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第6期671-675,共5页
脊髓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手术,医师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才能胜任。然而,现有的脊髓脊柱手术培训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手术过程的可视化效果不够直观、手术技能和操作规范难以理解等问题。医学插画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 脊髓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手术,医师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才能胜任。然而,现有的脊髓脊柱手术培训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手术过程的可视化效果不够直观、手术技能和操作规范难以理解等问题。医学插画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学习工具,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等特点,可以辅助医学生、医师等专业人士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因此,医学插画在脊髓脊柱外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医学插画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医学教育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提升脊髓脊柱外科医师的手术技能和操作规范,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插画 神经外科 医学教育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金芳全 樊成虎 +2 位作者 唐晓栋 陈彦同 齐兵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1-767,共7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慢性老年性骨病,诱发因素较多且发病机制复杂。探究OP机制,提高临床疗效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在O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能...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慢性老年性骨病,诱发因素较多且发病机制复杂。探究OP机制,提高临床疗效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在O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线粒体动力学等功能异常均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及蛋白质表达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命运,调控成骨细胞活性及增殖分化,启动破骨细胞凋亡程序。因此以线粒体为靶点,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自噬、动力学等功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与矿化,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是防治OP的潜在策略。该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在OP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骨质疏松症 氧化应激 自噬 线粒体动力学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椎间隙前缘MRI异常信号分析
6
作者 孙驰 王洪立 +5 位作者 徐广宇 聂聪 夏新雷 马晓生 吕飞舟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椎间隙前缘MRI异常信号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1年12月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且伴单一椎间隙前缘T2加权像高信号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6~8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椎间隙前缘MRI异常信号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1年12月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且伴单一椎间隙前缘T2加权像高信号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6~83岁(57.2±12.4岁)。根据对应区域T1加权像信号分为单高信号组(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等/低信号)和双高信号组(T2、T1加权像均高信号)。收集两组病例一般资料,通过CT矢状位重建图像观察局部高密度灶及对应椎间盘和脊髓T2加权像信号变化,并对椎间隙前缘信号异常区域及邻近节段对应区域进行CT值测量比较。结果:本研究中单高信号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52.7±10.4岁(26~71岁),受伤至影像学检查平均时间9.5±4.8d,致伤原因以交通伤(15/27,55.6%)最为常见;双高信号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62.6±12.7岁(32~83岁),受伤至影像学检查平均时间8.9±4.6d,致伤原因以交通伤(9/23,39.1%)和跌倒伤(7/23,30.4%)相对常见。双高信号组年龄显著大于单高信号组(P=0.004),两组受伤时间、椎间隙前缘异常信号分布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455;P=0.975)。两组局部高密度灶的出现率虽未达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但单高信号组的出现百分比(9/27,33.3%)明显低于双高信号组(14/23,60.9%)。单高信号组对应椎间盘异常高信号出现率为55.6%,远高于双高信号组的21.7%(P=0.031);对应层面脊髓异常高信号出现率两组分别为70.4%、30.4%,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5)。单高信号组椎间隙前缘信号异常区域CT值为125±66HU,显著低于双高信号组的232±163HU(P=0.003);两组病例组内对比显示椎间隙前缘信号异常区域CT值均显著大于邻近椎间隙前缘CT值(P=0.038;P<0.001);两组椎间隙前缘信号异常区域CT值与邻近椎间隙前缘CT值比值,单高信号组(1.3±0.7)显著低于双高信号组(2.7±2.7)(P=0.013)。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椎间隙前缘异常信号在MRI上可以分为单高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等/低信号)和双高信号(T2、T1加权像均高信号)改变。单高信号改变与椎间盘损伤、脊髓损伤更具相关性;而双高信号改变则提示局部存在以钙化为主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Interoceptive regulation of skeletal tissue homeostasis and repair 被引量:1
7
作者 Yao Xiao Changhao Han +6 位作者 Yunhao Wang Xinshu Zhang Rong Bao Yuange Li Huajiang Chen Bo Hu Shen Liu 《Bone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81-496,共16页
Recent studies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nervous system can sense and respond to signals from skeletal tissue,a process known as skeletal interoception,which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bone homeostasis.The hypothalamus... Recent studies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nervous system can sense and respond to signals from skeletal tissue,a process known as skeletal interoception,which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bone homeostasis.The hypothalamus,locate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plays a key role in processing interoceptive signals and regulating bone homeostasis through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neuropeptide release,and neuroendocrine mechanisms.These mechanisms control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osteoblasts(OBs),the activation of osteoclasts(OCs),and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bone cells.Sensory nerves extensively innervate skeletal tissues,facilita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interoceptive signals to the CNS.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gen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skeletal interoceptive signals by the CNS to maintain bone homeostasis and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pathological conditions.The findings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intersystem communication in bone biology and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bon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HOMEOSTASIS MAINTAIN
下载PDF
lncRNA HOTAIR促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艾力夏提·艾热提 马志刚 李洪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9期764-770,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对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系(HNPC),并将HNPC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组(AGE组)、微小RNA(microRNA,miR)-22的拟似...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对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系(HNPC),并将HNPC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组(AGE组)、微小RNA(microRNA,miR)-22的拟似物组(mimic组)、mimic的阴性对照组(mimic-NC组)、lncRNA HOTAIR过表达组(HOTAIR组)、过表达质粒的空载体组(Vector组)、HOTAIR联合mimic处理组(HOTAIR+mimic组)、HOTAIR联合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的抑制剂mcc950处理组(HOTAIR+mcc950组)。qRT-PCR法检测miR-22和lncRNA HOTAIR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RNA HOTAIR和miR-22以及miR-22和NLRP3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HNPC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与Ctrl组比较,AGE组lncRNA HOTAIR及NLRP3、Caspase1、含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和招募结构域结构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均上调,细胞凋亡增加,miR-22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HOTAIR可以和miR-22的碱基序列结合,且miR-22能和NLRP33'UTR的碱基序列结合。与Vector组比较,HOTAIR组的lncRNA HOTAIR及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凋亡增加,miR-22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OTAIR组比较,HOTAIR+mimic组的miR-22表达上调,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均下调,细胞凋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OTAIR组比较,HOTAIR+mcc950组的lncRNA HOTAIR和miR-22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HOTAIR通过靶向调控miR-22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 miRNA-22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Pyrin域蛋白3 椎间盘髓核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不同侧弯类型对青少年脊柱生理曲度及骨盆运动学特征影响
9
作者 刘杨 王伟君 +7 位作者 陆昕海 韩宗萍 汝首杭 陈晓生 朱智祥 卓挺宇 杨雷 颜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0-116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弯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站立位及行走时脊柱、骨盆运动学特征,为康复形体训练提供可参考建议。方法使用Diers 4D motion模块测量45名单弯、45名双弯AIS患者及27名健康青少年站... 目的探讨不同弯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站立位及行走时脊柱、骨盆运动学特征,为康复形体训练提供可参考建议。方法使用Diers 4D motion模块测量45名单弯、45名双弯AIS患者及27名健康青少年站立位及行走状态下胸曲角、腰曲角,以及骨盆旋转和骨盆倾斜参数。结果站立位健康组胸曲角(40.67°)和腰曲角(39.68°)角度最大,步行时双弯组胸曲增大角度(6.1°)最大,健康组胸曲增大角度(-10.37°)最小;站立位下单弯组的骨盆倾斜方向与主弯同向。结论相对于站立位,步行时3组胸曲角运动趋势主要以减少为主,且受到侧弯类型的影响,腰曲角则在3组中均表现为减少;两侧弯组站立位骨盆三维形态受腰椎代偿弯影响,且步行时骨盆旋转功能与腰椎代偿弯和骨盆初始位置有关。建议治疗师在进行患者骨盆功能评估和训练时,应充分考虑侧弯弯形可能带来对结果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对盆活动度不足侧进行松解和功能训练,提高骨盆运动功能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盆运动功能 脊柱 表面形态
下载PDF
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栋 王珑清 +6 位作者 陈清 赵琦 吴昊 臧祖胜 张耀 宋劭晨 杨立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1458,共8页
目的观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_(5)/C_(6)椎间孔狭... 目的观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CT、颈椎MRI等检查。选择来院体检的191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成人组。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和X线片观测C_(5)/C_(6)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分析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之间、病例组观察侧(狭窄或严重狭窄一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的差异。结果病例组C_(5)/C_(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小于正常成人组[分别为(7.60±1.37)mm、(11.66±1.95)mm、(72.80±22.48)mm2、(5.78±0.9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减小。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狭窄 横径 纵径 横截面积 数字骨科
下载PDF
不同坐姿对背部形态与臀压的影响
11
作者 刘杨 韩宗萍 +2 位作者 陈晓生 汝首杭 颜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6-76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坐姿对脊柱和骨盆代偿特征的影响,为寻找出一个理想的坐姿姿势提供理论依据,减少不良坐姿给人体带来的姿势代偿。方法使用Diers formetric及Pedscan模块进行20名健康青年直立坐、跷腿坐、盘腿坐坐姿下表面形态学参数和臀压... 目的探讨不同坐姿对脊柱和骨盆代偿特征的影响,为寻找出一个理想的坐姿姿势提供理论依据,减少不良坐姿给人体带来的姿势代偿。方法使用Diers formetric及Pedscan模块进行20名健康青年直立坐、跷腿坐、盘腿坐坐姿下表面形态学参数和臀压参数测量。结果相对直立坐姿,跷腿坐导致骨盆后倾、侧倾和相对扭转(P<0.05),跷腿侧臀压面积减少(P<0.05),最大压力和平均压力显著增加(P<0.05)。双臀最大压力比、平均压力比(P<0.05)及臀压面积(P<0.05)的对称性降低;相对直立坐姿,盘腿坐姿下矢状面偏移角度增加(P<0.05),躯干前屈、腰椎后凸(P<0.05)的同时伴随骨盆后倾(P<0.05),臀压面积减少(P<0.05)。结论3种坐姿中,直立坐姿下臀两侧受力均匀,背部表形态学参数最优,腰椎和骨盆代偿最少,可认为是理想的坐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臀压 跷腿坐 盘腿坐 直立坐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骨密度对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下沉的影响
12
作者 吴天亮 陶秀霞 徐宏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52-1358,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的临床应用受患者骨密度影响较大,但该手术适应的骨密度目前国内外均无相关研究的报道。目的:比较不同骨密度下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以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T数据为基础,建立L_... 背景: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的临床应用受患者骨密度影响较大,但该手术适应的骨密度目前国内外均无相关研究的报道。目的:比较不同骨密度下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以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T数据为基础,建立L_(3)-S_(1)正常对照有限元模型(M0组)、正常骨密度(T值>-1.0 SD)L_(4-5)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有限元模型(M1组)、骨量减少(-2.5 SD<T值<-1.0 SD)L_(4-5)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有限元模型(M2组)和骨质疏松(T值≤-2.5 SD)L_(4-5)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有限元模型(M3组)。在L_(3)椎体表面施加运动力矩10 N•m来模拟人体6种工况下的腰椎生物力学特性,评估L_(4-5)节段的运动范围及骨性终板和Cage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相同工况下,与M0组相比,M1、M2和M3组L_(4-5)节段活动度均减少,其中以M3组减少幅度最大;②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工况下,与M0组比较,M1、M2、M3组骨性应力均明显增加;在左右旋转工况下,与M0组比较,M1、M2、M3组骨性终板应力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同工况下与M1组比较,M2组骨性终板应力降低不明显,M3组骨性终板应力增加明显;③相同工况下与M1组比较,M2组Cage应力降低不明显,M3组Cage应力增加明显;④结果提示,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存在Cage下沉的风险,对于骨密度T值>-2.5 SD的患者行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以改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测试 有限元分析 腰椎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沉降 骨密度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后路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磊 刘国臻 +4 位作者 张绍东 洪鑫 谢鑫荟 吴小涛 王运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程度沉降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 目的:探讨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程度沉降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及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单侧/双侧减压、传统/皮质骨螺钉(CBT)置钉、手术节段等],收集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影像学资料,评估腰椎骨密度(BMD)、融合器沉降度、腰椎退变等级、终板改变Modic分型,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节段性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等,并依据融合器沉降度分为轻度沉降组(沉降≤1mm)、中度沉降组(1mm<沉降<3mm)和重度沉降组(沉降≥3mm),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统计分析融合器沉降度相关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6例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其中1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21.9±4.8个月),融合器重度、中度、轻度沉降分别为46例、64例、52例,三组术后腰椎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38±18.20)%vs (63.74±22.76)%vs (59.90±25.0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BMD T值、Modic分型、椎间隙高度矫正值、手术节段前凸角矫正值、CBT置钉法为影响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因素(P<0.05),其余因素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矫正值(OR=1.902,95%CI=1.323~2.509)、节段性前凸角矫正值(OR=1.605,95%CI=1.207~2.367)为融合器沉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与融合器沉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354,P=0.435);腰痛VAS评分与融合器沉降度呈弱相关(r=0.434,P<0.05)。结论: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融合术后易发生融合器沉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矫正值和前凸角矫正值是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过度撑开椎间隙、过度矫正节段性前凸会增加融合器沉降程度,融合器沉降程度与术后腰痛程度呈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聪 范涛 +6 位作者 徐滨 赵新岗 王寅千 尚国松 吴锟 于其帅 盖起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LDH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间盘镜组及椎间孔镜组各60例。比较两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椎间...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LDH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间盘镜组及椎间孔镜组各60例。比较两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椎间盘镜组术后优良率为95.0%,并发症3例(术后终板炎2例、残留椎间盘再突出1例),术后VAS评分(4.32±1.28)分。椎间孔镜组术后优良率为93.33%,并发症2例(术后神经根激惹1例、残留椎间盘再突出1例),术后VAS评分(4.67±1.29)分。两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DH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镜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 被引量:20
15
作者 朱超 蒋盛旦 +1 位作者 蒋雷生 张玉发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27-31,3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其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PV...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其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及采用PKP治疗的90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36(24.0±6.8)个月随访。PVP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伤椎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明显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余各随访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入椎管、神经损伤、骨水泥肺栓塞、骨折椎体再塌陷等并发症。结论PVP治疗伴后凸畸形的OVCF,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同时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与PKP相似,但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KP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自制引导通道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程彬 史柏娜 +5 位作者 赵敏 周江军 肖春林 付美清 杨俊 李建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66-269,273,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微创组,26例)和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 目的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微创组,26例)和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组,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术后后凸Cobb角及复位丢失率;并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及椎弓根螺钉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微创组均少于开放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均长于开放组(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复位丢失率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微创器械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折 置钉通道 椎弓根螺钉 微创性
下载PDF
柚皮苷通过HIF-1α/VEGF信号促进H型血管抗骨质疏松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上官文姬 张跃辉 +4 位作者 岳江 汤璐敏 张秋琪 宋佳 邵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55-1759,共5页
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柚皮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和柚皮苷治疗组)。柚皮苷治疗3个月后... 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柚皮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和柚皮苷治疗组)。柚皮苷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清和骨髓上清骨代谢指标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变化,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微结构及H型血管变化。结果柚皮苷治疗组大鼠血清中成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升高;而骨吸收标志物血清C端交联肽(CTX)降低;HIF-1α在血清和骨髓上清中表达均升高;VEGF在骨髓上清中表达升高,而血清中无明显改变;BMD和Micro-CT结果显示柚皮苷治疗组大鼠骨密度和骨量增加;同时股骨近端H型血管表达升高。结论柚皮苷可以调节骨代谢,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H型血管 HIF-1α/VEGF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黄韧带细胞骨化发生过程中的自噬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国峰 李学斌 +4 位作者 唐一钒 赵寅 周盛源 陈雄生 贾连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4-1181,共8页
背景:黄韧带骨化发生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无有效的药物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目前研究发现,骨 桥蛋白与自噬在成骨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黄韧带骨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对骨桥蛋白和自噬在黄韧带骨化发生机制的研究... 背景:黄韧带骨化发生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无有效的药物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目前研究发现,骨 桥蛋白与自噬在成骨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黄韧带骨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对骨桥蛋白和自噬在黄韧带骨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尝试找出药物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方法:①黄韧带骨化病、胸椎骨折或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获取黄韧带,将标本分 为骨化组和非骨化组,每组各取 8 例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骨桥蛋白、骨钙素及自噬指标 Beclin-1、 LC3、P62 的表达;②通过组织块贴壁法进行黄韧带细胞的分离培养,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桥蛋白干预不 同时间来构建体外黄韧带细胞骨化模型;③非骨化组黄韧带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自噬抑制剂 3-甲基腺嘌呤干 预后,再用 100 μg/L 骨桥蛋白诱导,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骨化指标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变化;④ 用 100 μg/L 骨桥蛋白干预非骨化黄韧带细胞,并在 0,15,30,60,120 min 终止骨化诱导过程,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 MAPK 信号通路中重要分子 ERK1/2、JNK、P38 的磷酸化情况;⑤非骨化组黄韧带细胞 用 ERK1/2 特异的磷酸化阻滞剂 U0126 阻断 ERK1/2 通路磷酸化后,再用 100 μg/L 骨桥蛋白诱导,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碱性磷酸酶以及骨钙素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骨化黄韧带和非骨化黄韧带组织骨钙素、骨桥蛋白的免疫组化均呈阳性表达;骨化黄韧带组织 中 Beclin-1 呈阳性表达,而 LC3 及 P62 未见明显阳性结果;非黄韧带骨化组织中 Beclin-1、LC3、P62 均呈 阳性表达;②与非骨化组比较,骨化组黄韧带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增加;骨桥蛋白可诱导黄韧带 骨化,骨桥蛋白的作用具有浓度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③自噬强弱与骨化程度呈负相关,即自噬越明显,骨化 作用越弱;④骨桥蛋白能使 MAPK 信号通路磷酸化,并具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抑制 MAPK 磷酸化过程后, 骨桥蛋白仍然能够诱导黄韧带细胞的骨化;⑤结果表明,黄韧带骨化发生过程中,信号通路上 ERK1/2、骨桥 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分子的上下游关系为:ERK1/2→骨桥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黄韧带骨化 骨桥蛋白 自噬 信号通路 黄韧带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改良低温机械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智巍 苑博 +2 位作者 陈雄生 周盛源 贾连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775-4779,共5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纳米脱钙骨基质为一种无毒、组织相容性良好、生物利用度高、炎症反应轻、成骨能力强的骨移植替代物,但其制备耗时较长,需多次间断取样行粒度分析,研磨效率低。目的:采用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分析纳米脱...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纳米脱钙骨基质为一种无毒、组织相容性良好、生物利用度高、炎症反应轻、成骨能力强的骨移植替代物,但其制备耗时较长,需多次间断取样行粒度分析,研磨效率低。目的:采用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分析纳米脱钙骨基质的结构特征及制备效率。方法:采用改良Urist法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通过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应用CryoMill全自动冷冻研磨仪先将脱钙骨基质初步研磨至微米级别颗粒,再通过E-Max高能水冷球磨仪进行纳米尺度研磨,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观测研磨效果及材料形貌。结果与结论:采用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的纳米脱钙骨基质底层致密,表面充满不规则纳米颗粒,颗粒直径20-50nm,纳米颗粒相互团聚,表面密布纳米级别凹槽,纳米纤维结构间相互连接,内部形成大量相互连通的微米级别孔隙,其微观结构符合纳米生物材料范畴;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仅需25min,提高了研磨效率;结果说明,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的研磨结果更确切、材料粒度分布均匀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脱钙骨基质 脱钙骨基质 纳米化 低温物理研磨 显微特征 研磨
下载PDF
腰痛患者MRI上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形式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蒋欣 Yuiehiro Morishita +1 位作者 Hymanson Henry Jeffrey C.Wang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MRI上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形式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共529例就诊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anta Monica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的腰痛伴或不伴有腿痛患者(男191例,女338例)的腰椎MRI资料,根据患者年...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MRI上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形式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共529例就诊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anta Monica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的腰痛伴或不伴有腿痛患者(男191例,女338例)的腰椎MRI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组,≤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及≥60岁组。按Pfirrmann′s分级系统对每例患者腰椎各节段的椎间盘(L1/2~L5/S1)退变程度进行分级,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其退变模式。结果:71例(13.4%)患者L1/2~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表现为1-1-1-1-1,为正常椎间盘,是所有组合中最常见的。低年龄组发生严重退变(4级)的几率最低,L1/2、L2/3、L3/4椎间盘退变程度较L4/5、L5/S1低;1-1-1-1-1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1-1-1-1-2和1-1-1-1-3与之相反,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40岁以前,1-1-1-1-1的发生率最高;在40~49岁年龄组中,1-1-1-1-3的发生几率最高,为7.6%,而超过50岁,3-3-3-3-3发生的几率最高。单节段退变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而所有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结论:在腰痛患者中,腰椎单一节段退变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减小,而所有节段退变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变 腰痛 MRI 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