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wer-V诱导的钻柱黏滑振动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文昌 段浩宇 +2 位作者 李宁 王孝亮 狄勤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黏滑是石油钻井过程中影响钻井效率和井下钻柱安全的一种振动形式.垂直钻井系统Power-V在提供有效控斜力的同时,还会诱导钻柱黏滑振动.通过研究垂直钻井系统Power-V与井壁的接触作用及钻头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模型,基于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方... 黏滑是石油钻井过程中影响钻井效率和井下钻柱安全的一种振动形式.垂直钻井系统Power-V在提供有效控斜力的同时,还会诱导钻柱黏滑振动.通过研究垂直钻井系统Power-V与井壁的接触作用及钻头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模型,基于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方法,深入分析Power-V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对扭转振动的影响,指出Power-V和井壁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钻柱与井壁的摩阻显著增加,进而引起摩阻扭矩的增大,诱导井下黏滑振动.实测振动数据证实,Power-V与井壁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钻柱黏滑振动的关键因素.这对于揭示黏滑振动的成因和更好地发挥Power-V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振动 钻柱动力学 振动信号测量 Power-V
下载PDF
层析+折射约束迭代反演近地表建模方法及应用探索
2
作者 崔永福 吕景峰 +4 位作者 裴广平 魏疆宁 王国纬 李艳君 苏子玉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塔西南山前带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之一,其地表为巨厚黄土覆盖,黄土厚度可达500 m以上,速度在纵、横向上变化快,表层结构复杂。为改善地震成像效果,针对复杂地表区表层模型精度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拟合时深曲线量板、... 塔西南山前带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之一,其地表为巨厚黄土覆盖,黄土厚度可达500 m以上,速度在纵、横向上变化快,表层结构复杂。为改善地震成像效果,针对复杂地表区表层模型精度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拟合时深曲线量板、层析反演及折射反演等方面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多种表层建模方法综合运用是提高近地表模型精度的有效途径;黄土曲线量板可反映连续介质区近地表速度变化规律;层析+折射约束迭代反演近地表建模方法能够将模型精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逐级递进约束层析反演可拓展可信速度场深度约1500 m。以上成果认识,对类似探区构建高精度近地表模型及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 折射 近地表建模 塔西南 黄土 表层结构 地震成像 连续介质
下载PDF
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失效分析
3
作者 宋晓俊 梁龙贵 +3 位作者 陈庆国 郭旭 马超 来维亚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某采气厂天然气管道发生了穿孔泄漏失效,为了确定该管道泄漏失效原因,对泄漏钢管的外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开路电位、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泄漏钢管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拉伸性能均符合GB/T 8163—2018标... 某采气厂天然气管道发生了穿孔泄漏失效,为了确定该管道泄漏失效原因,对泄漏钢管的外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开路电位、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泄漏钢管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拉伸性能均符合GB/T 8163—2018标准的要求。该管道泄漏是由于所输送天然气中的固体不溶物沉积后与管道钢管内壁裸露金属形成大阴极、小阳极腐蚀电池,使暴露金属发生了阳极溶解。另外,由于钢管内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冲刷钢管内表面,钢管内表面金属阳极快速溶解,从而使钢管管壁逐渐减薄,最终导致该钢管管壁局部腐蚀穿孔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管道 腐蚀 失效分析
下载PDF
Ф172mm螺杆钻具旁通阀壳体外螺纹接头断裂原因分析
4
作者 赵映辉 陈毅 +2 位作者 刘晓 张小蕊 夏文斌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针对某公司生产的Ф172 mm螺杆钻具旁通阀壳体发生的外螺纹接头断裂,采用宏观分析、理化检验及微观断口分析,发现外螺纹接头断裂主要原因是由于电镀过程中氢渗入金属内部形成氢致延迟开裂裂纹,随后发生脆性解理断裂。
关键词 螺纹接头 断口微观分析 电镀 氢致开裂 脆性解理断裂
下载PDF
油气井除垢剂的性能优化与除垢机理
5
作者 刘婉 孙涛 +3 位作者 吴红军 张梁 白晓飞 张凌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4,共6页
垢堵问题是造成油气田减产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酸性解堵剂存在较强的腐蚀性,影响到油气井的安全生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用Gaussian 09软件通过DFT优化分子结构计算了几种螯合剂的HOMO/LUMO能级和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优... 垢堵问题是造成油气田减产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酸性解堵剂存在较强的腐蚀性,影响到油气井的安全生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用Gaussian 09软件通过DFT优化分子结构计算了几种螯合剂的HOMO/LUMO能级和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优选了螯合剂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同时,采用计算化学对复合型除垢剂的除垢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了不同助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研发一种以DTPA为主剂的非酸性除垢剂体系:12%DTPA+0.3%阻垢剂PASP+0.4%渗透剂JFC。该配方对某现场垢样的溶垢率最高可达到80%以上,具有较好的溶垢效果。根据动力学模拟,验证了除垢剂体系对于碳酸钙的溶垢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垢 解堵 机理 动力学
下载PDF
油田企业洪水灾害防控与处置恢复对策
6
作者 李娜 张新成 +2 位作者 杜亮 宋全义 范淮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油田企业作业地域分布辽阔,面对的自然灾害种类多、风险高,洪水灾害是对油田企业的生产设施和作业现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且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文章梳理总结了油田企业常见的洪水灾害类型和灾害特... 油田企业作业地域分布辽阔,面对的自然灾害种类多、风险高,洪水灾害是对油田企业的生产设施和作业现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且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文章梳理总结了油田企业常见的洪水灾害类型和灾害特征,并结合油田企业实际情况,从重要生产设施和重要作业场所入手,研究如何做好洪水灾害防控、开展灾害应对处置,提出企业防洪应急工作要求,以在灾后尽快恢复作业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企业 洪水灾害 灾害防控 灾害处置 灾后恢复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碳排放预测研究进展
7
作者 谭川江 王超 +2 位作者 常昊 杜若岚 任宏洋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据的非线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国家、区域、行业等层面的碳排放量变化。其中,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备受关注。在模型预测过程中,通过识别目标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类型、提高输入层数据的准确性、构建适宜的线性—非线性耦合的组合模型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碳排放预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为碳排放预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构建 优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8
作者 李佳洋 尹太举 +3 位作者 雷晓红 易艺 刘芳君 石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4,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作为油气显示富集有利层位之一,目前仅对三叠系进行了盆地级的研究,而区带认识不清,层序内部沉积演化不明,对区块勘探指导针对性不强,急需开展区带化研究。利用覆盖全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岩心...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作为油气显示富集有利层位之一,目前仅对三叠系进行了盆地级的研究,而区带认识不清,层序内部沉积演化不明,对区块勘探指导针对性不强,急需开展区带化研究。利用覆盖全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岩心、测井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分析地震属性结构,识别出面积达18000 km^(2)的哈拉哈塘-哈得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平面展布范围,从而较准确的描述出其沉积相演化特征,为后续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断层分布来预测岩性油气藏分布提供依据。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整体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差异明显。下段砂体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少,反映河道影响作用减小,牙哈古隆起斜坡处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西展布依次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克拉玛依组上段湖盆收缩,广泛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西-西方向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其中,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发育下切谷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属性 塔里木盆地 克拉玛依组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下载PDF
石油水平井生产测井仪器输送工艺的研究
9
作者 蔡恒亮 米硕 +1 位作者 徐宏科 郭永红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现阶段的水平井生产测井仪器输送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熟悉具体的输送工艺技术,以保障输送工作顺利完成,文章先对石油水平井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随后分析石油水平井测井工艺技术,最后重点探讨石油水平井生产测井仪器输送... 现阶段的水平井生产测井仪器输送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熟悉具体的输送工艺技术,以保障输送工作顺利完成,文章先对石油水平井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随后分析石油水平井测井工艺技术,最后重点探讨石油水平井生产测井仪器输送工艺的应用,期望能给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水平井 测井仪器 输送工艺
下载PDF
醇烃液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措施
10
作者 王盼 唐楚寒 +1 位作者 冯天玉 丁亮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90-94,共5页
在J-T阀降温配合加注乙二醇的防冻工艺中,如何提高醇烃液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进液温度、运行压力、油水界面高度、破乳剂、处理量等,找出了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 在J-T阀降温配合加注乙二醇的防冻工艺中,如何提高醇烃液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进液温度、运行压力、油水界面高度、破乳剂、处理量等,找出了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油气水三相分离效率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分离器 分离效果 影响因素 优化
下载PDF
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1
作者 王海卿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诸多便利,包括提升科学计算能力、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和智能化监控保障能力等方面。文章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强调提升科学计算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诸多便利,包括提升科学计算能力、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和智能化监控保障能力等方面。文章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强调提升科学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监控保障能力方面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提出完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大软件研发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 信息技术 优化策略
下载PDF
Better use of experience from other reservoirs for accurate production forecasting by learn-to-learn method
12
作者 Hao-Chen Wang Kai Zhang +7 位作者 Nancy Chen Wen-Sheng Zhou Chen Liu Ji-Fu Wang Li-Ming Zhang Zhi-Gang Yu Shi-Ti Cui Mei-Chun Y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16-728,共13页
To assess whether a development strategy will be profitable enough,production forecasting is a crucial and difficult step in the process.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other reservoirs in the same class tends to be studie... To assess whether a development strategy will be profitable enough,production forecasting is a crucial and difficult step in the process.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other reservoirs in the same class tends to be studied to make predictions accurate.However,the permeability field,well patterns,and development regime must all be similar for two reservoir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same class.This results in very few available experiences from other reservoirs even though there is a lot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on numerous reservoirs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such similar reservoirs.This paper proposes a learn-to-learn method,which can better utilize a vast amount of historical data from various reservoirs.Intuitively,the proposed method first learns how to learn samples before directly learning rules in samples.Technically,by utilizing gradients from networks with independent parameters and copied structure in each class of reservoirs,the proposed network obtains the optimal shared initial parameters which are regarded as transferable information across different classes.Based on that,the network is able to predict future production indices for the target reservoir by only training with very limite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reservoirs in the same class.Two cases further demonstrate its superiority in accuracy to other widely-used network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ion forecasting Multiple patterns Few-shot learning Transfer learning
下载PDF
A Rapid Marine Regression in the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in the Latest Cretaceous: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Evaporitic Sequences in the Yarkand Basin,Xinjiang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CAO Yangtong ZENG Changmin +1 位作者 ZHANG Liang ZHU Lich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714-1724,共11页
Two different evaporitic sequences occurred in the latest Cretaceous-Early Paleocene in Yarkand Basin,southwestern Tarim Basin,Xinjiang Province,China:one is characterized by poor gypsum and some small,lenticularshape... Two different evaporitic sequences occurred in the latest Cretaceous-Early Paleocene in Yarkand Basin,southwestern Tarim Basin,Xinjiang Province,China:one is characterized by poor gypsum and some small,lenticularshaped halite layers in the Tuyiluoke Formation of the latest Cretaceous,the other is characterized by very thick gypsum and halite layers in the Aertashen Formation of the early Paleocene.In the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 of the Tuyiluoke Formation,the Yarkand ancient saline lake was a long,strip-shaped depression,NW-SE oriented,along the West Kunlun piedmont,with its eastern boundary to the line along bores Ys1-T1-Ks101,the concentrated center located in the area of borehole S1.In the later developmental stage,the depositional scope was shifted inch by inch to the NW of this saline lake,forming a triangular depositional area,with apices at boreholes Wx1,Ak2 and S1,the concentrated center of the saline lake gradually migrating from borehole S1 region to the northwestern area of the lake,developing four small,evaporatedconcentrated sub-depressions,depositing lenticular-shaped halite.In the early Paleocene,the ancient saline lake was stretched from the West Kunlun piedmont in the west,to the Markit slope in the east,from the South Tianshan piedmont in the north,to the Hotan area in the south,accompanied by giant thicknesses of halite and large-scale gypsum layers,mainly interbedded with limestone in the Aertashen Formation.The evaporites in the latest Cretaceous-early Paleocene were controlled by the marine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geological background in the Yarkand Basin.Generally,integrated evaporitic depositional sequences,such as clasolite-gypsum-halite-potash,usually occur in the presence of persistent seawater through evaporation,but this is not the case in the Tuyiluoke Formation.In contrast,very thick gypsum layers are common in the early Paleocene.Typically,adequate mineral sources for evaporites are found within seawater,such as in large basins undergoing long-term marine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cycles,where adequate seawater remains,even though the basin was going through a marine regression stage.In the latest Cretaceous,thin gypsum layers indicate a lack of mineral sources.In contrast,the early Paleocene has far larger evaporites,both in width and thickness.This suggests a short-term marine regression stage mus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evaporites in the latest Cretaceous-Early Paleocene in the basin,meaning that a rapid marine regressive episode has been identified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regression EPISODE EVAPORITES latest Cretaceous–Early Paleocene Yarkand Basin
下载PDF
The nature, type, and origin of diagenetic uids and their control on the evolving porosity of the Lower Cambrian Xiaoerbulak Formation dolostone,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China
14
作者 Pei-Xian Liu Shi-Biao Deng +3 位作者 Ping Guan Yi-Qiu Jin Kai Wang Yong-Quan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873-895,共23页
The study on Lower Cambrian dolostones in Tarim Basin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and deeply buried carbonate reservoirs.In this research,diagenetic flui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ntrol on porosity evo... The study on Lower Cambrian dolostones in Tarim Basin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and deeply buried carbonate reservoirs.In this research,diagenetic flui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ntrol on porosity evolution have been revealed by studying the petrography and in situ geochemistry of different dolomites.Three types of diagenetic fluids were identified:(1) Replacive dolomites were deviated from shallow burial dolomitizing fluids,which might probably be concentrated ancient seawater at early stage.(2) Fine-to-medium crystalline,planar-e diamond pore-filling dolomites(Fd1) were likely slowly and sufficiently crystallized from deep-circulating crustal hydrothermal fluids during Devonian.(3) Coarse crystalline,non-planar-a saddle pore-filling dolomites(Fd2) might rapidly and insufficiently crystallize from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 during Permian.Early dolomitizing fluids did not increase the porosity,but transformed the primary pores to dissolution pores through dolomitization.Deep-circulating crustal hydrothermal flui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orosity in the early stages by dissolving and then slightly decreased the porosity in the late stage due to Fd1 precipitation.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 only precipitated the Fd2 dolomites and slightly decreased the porosity.In summary,Devonian deep-circulating crustal hydrothermal fluids dominated the porosity evolu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dolostone reservoir in the Tari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Cambrian Dolostone reservoir In situ geochemistry Diagenetic fluids Porosity evolution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剖面数字露头系统研发及岩层面重构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红霞 李凌昊 +5 位作者 盛辉 刘善伟 冯建伟 许津 梁承佳 昌伦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3,共11页
针对大坡度、大规模的露头剖面考察中识别范围不足,面貌不全、人工依赖大、精度差、数据共享低的状况,使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摄取露头剖面影像,建立毫米级精度的全景三维模型,采用Web GIS技术,自主研发网络版数字露头平台,实现露... 针对大坡度、大规模的露头剖面考察中识别范围不足,面貌不全、人工依赖大、精度差、数据共享低的状况,使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摄取露头剖面影像,建立毫米级精度的全景三维模型,采用Web GIS技术,自主研发网络版数字露头平台,实现露头数据的共享。为重构某一局部岩层面,三维模型表面需建立一个贴面。数字地球引擎Cesium内置方法、边界面法建立贴面时,出现了贴面范围不准确、内部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在Web虚拟场景上充分利用空间场景几何特征与空间距离度量关系,自动判定岩层剖面特征点的新方法。特征点作为加密点在空间范围内构建三维Delaunay三角网,准确标定出某一岩层范围,实现了剖面岩层的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重构的岩层范围正确,内部连续,结果清晰,为地质资料知识库构建提供辅助手段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 数字露头 特征点 岩层面重构 DELAUNAY三角网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Ⅱ区奥陶系油气差异富集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斌 赵星星 +3 位作者 邬光辉 韩剑发 关宝珠 沈春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8-320,共1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Ⅱ区奥陶系油气多相态共存、产能差异和富集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奥陶系流体性质、分布特征及成因。油藏pVT相态分析认为存在凝析气藏与轻质油藏沿走滑断裂共存的现象,原油的成熟度参数显...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Ⅱ区奥陶系油气多相态共存、产能差异和富集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奥陶系流体性质、分布特征及成因。油藏pVT相态分析认为存在凝析气藏与轻质油藏沿走滑断裂共存的现象,原油的成熟度参数显示为成熟阶段的产物,天然气碳同位素和烃类比值揭示组分为原油伴生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混合,金刚烷化合物及天然气分析显示中寒武统盐下原油裂解气的充注是奥陶系凝析气藏形成的重要原因。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发现油气分布受到走滑断裂的控制,马尾、翼尾、走滑断裂带与逆冲断裂交汇部位具有较低的原油密度和含蜡量,以及较高的气/油比、干燥系数、4-MDBT/1-MDBT比值等,为油气充注的有利通道,走滑断裂周期性开启与膏盐层封堵机制耦合控制了塔中Ⅱ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综合研究认为,塔中Ⅱ区油气具有侧生邻储、走滑断裂垂向输导、沿走滑断裂富集的特征,多期点状油气充注是造成奥陶系油气差异分布的重要原因。走滑断裂控制了奥陶系油气富集,马尾地堑、翼尾地堑、走滑断裂带与逆冲断裂交汇构造部位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中寒武统膏盐层下可能发育大规模气藏,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富集 充注通道 走滑断裂 膏盐岩层 奥陶系 塔中Ⅱ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三超”气井永久式封隔器完井管柱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及实践
17
作者 马群 张宏强 +4 位作者 徐鹏海 郑如森 张梁 尹红卫 刘汉广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3期87-94,共8页
克深气田埋藏超深(≥6000 m)、地层压力超高(≥120 MPa)、地层温度超高(≥165℃),气井采用井下安全阀+THT永久式封隔器完井管柱投产。针对“三超”气井生产管柱断落、变形、腐蚀泄漏,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问题,开展了井下管柱处理工艺... 克深气田埋藏超深(≥6000 m)、地层压力超高(≥120 MPa)、地层温度超高(≥165℃),气井采用井下安全阀+THT永久式封隔器完井管柱投产。针对“三超”气井生产管柱断落、变形、腐蚀泄漏,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问题,开展了井下管柱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包括压井、径向切割炬RCT(Radial Cutting Torch,RCT)切割、永久式封隔器处理、落鱼打捞及相应工具选择在内的配套工艺技术。2015年至今己成功地对20余口事故井进行了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为“三超”气井大修复杂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超”气井 管柱失效 大修作业 永久封隔器 复杂处理 RCT切割
下载PDF
超深高温高压气井排水采气技术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马群 徐鹏海 +4 位作者 蒋国军 沈聪 张梁 邬东辉 刘汉广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克深气田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主开发层系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气田边底水活跃,开发方式为衰竭开发。随着克深气田的深入开发,产水井逐渐增多,目前KS2区块、KS8区块、KS24区块等陆续见水,且见水形式严峻。为延缓气藏水侵、提高气... 克深气田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主开发层系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气田边底水活跃,开发方式为衰竭开发。随着克深气田的深入开发,产水井逐渐增多,目前KS2区块、KS8区块、KS24区块等陆续见水,且见水形式严峻。为延缓气藏水侵、提高气藏采收率,开展排水采气是气藏治水的主要手段,而针对超深高温高压气井尚未开展排水采气技术研究,鉴于此,克深气田先后开展了泡沫排水、电潜泵排水、气举排水技术先导试验。通过现场试验,论证了气举排水采气技术在超深高温高压气井排水的中适用性,同时,该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等特点,为超深高温高压气井排水提供了技术手段,为同类气井排水采气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排水 电潜泵排水 气举排水 超深高温高压气井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岩芯渗透率及裂缝开度预测
19
作者 陈林 黎棚武 +2 位作者 张绍俊 李志杰 杜小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3,共9页
应力敏感是致密砂岩气藏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预测应力敏感损害下岩芯渗透率和裂缝开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致密砂岩储层保护领域的重点。以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岩样为研究对象,基于应力敏感实验及调研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多元线性回归算法... 应力敏感是致密砂岩气藏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预测应力敏感损害下岩芯渗透率和裂缝开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致密砂岩储层保护领域的重点。以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岩样为研究对象,基于应力敏感实验及调研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多元线性回归算法,耦合了围压渗透率关系模型和K−p函数参数预测模型,建立了岩芯渗透率预测模型和裂缝开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相对误差检验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围压渗透率关系模型在裂缝性岩芯和非裂缝性岩芯中预测结果决定系数平均值均大于0.960;K−p函数参数预测模型在裂缝性岩芯中的均方根误差高于非裂缝性岩芯,但裂缝性岩芯的相对误差要低于非裂缝性岩芯,综合来看岩芯渗透率预测模型更适用于裂缝性岩芯;裂缝开度预测模型与实测值决定系数0.978,预测精度较高。建立的渗透率预测模型和裂缝开度预测模型可为致密砂岩储层的开采与保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渗透率预测 裂缝开度 应力敏感 致密砂岩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基于云平台架构的钻完井远程管控支持中心建设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军 叶明涛 +1 位作者 许彦明 崔开阔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10期24-26,29,共4页
塔里木油田公司地处中国西北新疆塔里木盆地,多数探井、生产井处于沙漠腹地,环境恶劣,给钻井工作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钻完井远程管控支持中心(DROC)以钻井业务为核心,基于云平台架构搭建,以远程风险管控与技术支持为重点,采用集中管理... 塔里木油田公司地处中国西北新疆塔里木盆地,多数探井、生产井处于沙漠腹地,环境恶劣,给钻井工作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钻完井远程管控支持中心(DROC)以钻井业务为核心,基于云平台架构搭建,以远程风险管控与技术支持为重点,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将专家经验与系统功能充分结合,缓解现场技术人员短缺、技术能力不均衡等问题,目的是转变钻完井管理方式,支持现场减员增效,提高技术支持效率,最终实现钻完井工作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完井远程管控支持中心(DROC) 云平台架构 物联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