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地区大龙口组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贺娟 孟祥化 葛铭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如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电子显微镜等,对滇中地区大龙口组中的微亮晶碳酸盐岩进行了宏观、微观、成岩作用和成因分析。研究表明,大龙口组中的微亮晶以3种形式存在于底基质中:呈散乱的微亮晶颗粒分散于底基质中,呈等粒... 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如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电子显微镜等,对滇中地区大龙口组中的微亮晶碳酸盐岩进行了宏观、微观、成岩作用和成因分析。研究表明,大龙口组中的微亮晶以3种形式存在于底基质中:呈散乱的微亮晶颗粒分散于底基质中,呈等粒微亮晶集合体分布于臼齿构造条带内,或呈鲕粒、内碎屑或藻团块的胶结物形式存在。臼齿构造内部的微亮晶并不是完全致密状排列的,晶间有石膏充填,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其含有Ca、Si、Al、Ti,为晚期成岩阶段晶间水中析出的产物。藻叠层石与臼齿构造出现共生的现象表明,臼齿构造可能与藻类存在某种成因联系,微亮晶集合体作为藻屑或鲕粒的胶结物出现,显示高能动荡水体中生物化学作用和水动力化学作用的结果。文中同时解释了中间宽、两端尖细的臼齿构造的成因,分叉的次级臼齿构造是应力降低的结果,受岩石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对臼齿构造的成因分析表明,母岩中的有机质被埋藏后经细菌分解产生生物气造成局部高压环境,当超过临界压力时岩石就破裂产生裂隙,而后裂隙中充填的溶液快速结晶成岩,使压力转移而在另一部位聚集高压,然后重复上一过程,从而使岩石中出现密集的臼齿构造,直到与围岩压力平衡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臼齿构造 微亮晶 大龙口组 生物气
下载PDF
NVF/DMAM的共聚反应和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NVF-体系的共聚反应及其共聚物性能…Ⅳ)
2
作者 袁汉江 沈鼎权 +1 位作者 江绍群 G.Schmidt-Naake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14,共3页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测定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测定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甲酰胺(NV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 共聚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