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与两侧隆起的关系: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约束
被引量:
36
1
作者
许长海
周祖翼
+1 位作者
常远
GUILLOT Francoi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84-1696,共13页
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与区域冷却特性表明,南大巴山弧形带在153~100Ma时期以快速冷却抬升(1.44~1.90℃/Ma)为特征,这一构造期既不同于因秦岭晚造山挤压(J1+2)引发的盆地快速沉降,也不同于100~45Ma时期的缓慢冷却与构造抬升.这种...
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与区域冷却特性表明,南大巴山弧形带在153~100Ma时期以快速冷却抬升(1.44~1.90℃/Ma)为特征,这一构造期既不同于因秦岭晚造山挤压(J1+2)引发的盆地快速沉降,也不同于100~45Ma时期的缓慢冷却与构造抬升.这种快速冷却抬升与弧形带两侧的黄陵隆起(160~126Ma,冷却速率为2.22~3.17℃/Ma)、汉南-米仓山隆起(南部150~125Ma,冷却速率为4.91℃/Ma;北部150~105Ma,冷却速率为2.11℃/Ma)存在很好的区域一致性.综合弧形带与两侧隆起的差异冷却特性以及与北大巴武当地块冷却曲线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南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于153~100Ma,主要与扬子板块总体上主动向北西的推挤作用同时遭受汉南、黄陵两个基底隆起的阻挡促使秦岭造山带被动向南西低角度弧形逆冲推覆过程有关.南大巴山弧形带及其两侧隆起在约45Ma还经历了一次较为快速的抬升作用,这一构造抬升在时间上与青藏碰撞造山事件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和(U-Th)/He热年代
冷却特性
大巴山弧形带
两侧隆起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与两侧隆起的关系: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约束
被引量:
36
1
作者
许长海
周祖翼
常远
GUILLOT Francois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univ. lille nord de france-lille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84-1696,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2138)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批准号:107042)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批准号:08XD14042)资助
文摘
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与区域冷却特性表明,南大巴山弧形带在153~100Ma时期以快速冷却抬升(1.44~1.90℃/Ma)为特征,这一构造期既不同于因秦岭晚造山挤压(J1+2)引发的盆地快速沉降,也不同于100~45Ma时期的缓慢冷却与构造抬升.这种快速冷却抬升与弧形带两侧的黄陵隆起(160~126Ma,冷却速率为2.22~3.17℃/Ma)、汉南-米仓山隆起(南部150~125Ma,冷却速率为4.91℃/Ma;北部150~105Ma,冷却速率为2.11℃/Ma)存在很好的区域一致性.综合弧形带与两侧隆起的差异冷却特性以及与北大巴武当地块冷却曲线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南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于153~100Ma,主要与扬子板块总体上主动向北西的推挤作用同时遭受汉南、黄陵两个基底隆起的阻挡促使秦岭造山带被动向南西低角度弧形逆冲推覆过程有关.南大巴山弧形带及其两侧隆起在约45Ma还经历了一次较为快速的抬升作用,这一构造抬升在时间上与青藏碰撞造山事件是一致的.
关键词
FT和(U-Th)/He热年代
冷却特性
大巴山弧形带
两侧隆起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与两侧隆起的关系: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约束
许长海
周祖翼
常远
GUILLOT Francoi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