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硫化钼基面上调控原子级协同活性中心用于碱氢演化反应
1
作者 罗旭宇 王颖 +4 位作者 杨光 刘璐 郭诗颖 崔义 许小勇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81-290,共10页
电解水技术是一种生产高纯氢燃料的方法,能够增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消纳能力.相较于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碱性(ALK)电解槽可以使用非贵金属基催化电极,拥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然而,由于ALK电解槽处于质子稀缺环境,阴极氢... 电解水技术是一种生产高纯氢燃料的方法,能够增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消纳能力.相较于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碱性(ALK)电解槽可以使用非贵金属基催化电极,拥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然而,由于ALK电解槽处于质子稀缺环境,阴极氢气演化反应(HER)动力学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快速解离水分子提供动态质子微环境.硫化钼(MoS_(2))纳米片边缘具有合适的质子吸附和演化的活性位点,是制备HER催化剂的潜力材料.但其二维基面原子由于配位饱和,显示出较弱的质子吸附能力.如何调控MoS_(2)基面以实现水解动力与质子吸附演化动力的集成,提升MoS_(2)纳米片的碱性HER活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Co/O双原子植入策略,精准调控双活性位点及其电子结构,实现了水解离动力和质子吸附演化动力的高效耦联.首先,利用刻蚀和电沉积的两步实验法,在MoS_(2)基面上成功引入O和Co原子;随后,结合高分辨透射电镜、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等表征分析技术,精准识别了掺杂Co/O原子的位置和配位情况:O原子替换部分S原子,Co原子占据Mo原子的上方,构建出立体凸起的“O-Co-S_(2)”配位构型.催化在线的原位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独特的“O-Co-S_(2)”原子基序发挥着水解离与氢演化反应协同催化效应.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也证实了该协同机制,其中Co位点促进水的解离反应,而S位点则有助于质子的转化生成氢气.因此,Co/O掺杂MoS_(2)催化剂(Co-O@MoS_(2))表现出较好的碱性HER活性:仅需81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0 mA cm^(‒2)的电流密度,Tafel斜率低至42 mV dec^(‒1),在60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测试中运行300 h活性无衰减.上述碱性HER性能不仅远高于原始的MoS_(2)纳米片,而且也领先于部分已报道结果.综上所述,本文在MoS_(2)基面上构筑了原子级协同催化活性中心,显著促进了碱性HER反应性能,为原子活化工程开发先进催化剂提供参考,在原子级基序构造、表征和功能分析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水电解 氢气演化反应 硫化钼 原子尺度活化 协同活性位点
下载PDF
利用多氟丙烯酸酯添加剂提升准二维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性能
2
作者 张涛 龚思敏 +2 位作者 陈平 陈琪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94,共8页
准二维钙钛矿由于具有较大的激子结合能和高效的能量转移等优势,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然而,准二维钙钛矿溶液加工成膜过程中易形成大量的低维相和表界面缺陷,引起严重的非辐射复合,成为限... 准二维钙钛矿由于具有较大的激子结合能和高效的能量转移等优势,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然而,准二维钙钛矿溶液加工成膜过程中易形成大量的低维相和表界面缺陷,引起严重的非辐射复合,成为限制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的瓶颈。在本工作中,通过在PEA2Cs2Pb3Br10钙钛矿前驱体中加入1,6-二(丙烯酰氧基)-2,2,3,3,4,4,5,5-八氟己烷(OFHDODA)小分子添加剂,将钙钛矿薄膜的荧光量子效率(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PLQY)从19.7%提升到了49.0%,发射波长从508 nm红移到511 nm。这主要归因于OFHDODA与钙钛矿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非辐射复合,一方面多氟结构与PEA+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调控了结晶动力学,抑制了低维相的产生;另一方面酯基具有较强的路易斯碱性,钝化了表界面未饱和Pb2+缺陷。相应地,准二维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从8.55%提高到了13.76%。这项工作为设计新型多功能小分子添加剂,抑制准二维钙钛矿中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二维钙钛矿 非辐射复合 低维相抑制 缺陷钝化 多氟丙烯酸酯添加剂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双圆环阵列的表面格点共振效应
3
作者 叶高杰 殷澄 +3 位作者 黎思瑜 俞强 王贤平 吴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3-191,共9页
由金属纳米粒子构成的周期性规则阵列,可以通过粒子间的耦合来激发表面格点共振效应,从而极大压缩单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线宽.本文将该表面格点共振效应从二维周期性结构推广到轴对称的圆环结构中,提出了双圆环金属纳米粒... 由金属纳米粒子构成的周期性规则阵列,可以通过粒子间的耦合来激发表面格点共振效应,从而极大压缩单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线宽.本文将该表面格点共振效应从二维周期性结构推广到轴对称的圆环结构中,提出了双圆环金属纳米粒子阵列结构的电磁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双圆环阵列发生表面格点共振效应的条件,并发现当阵列结构参数满足特定条件时,该阵列的所有偶极子分量会发生集体共振效应,从而获得极高的近场增强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纳米阵列 金属纳米粒子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链段长度依赖的钙钛矿结晶动力学和电致发光研究
4
作者 陈文轩 何敏 +1 位作者 陈平 陈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6-213,共8页
基于低温溶液工艺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由于低成本,高色纯度,宽色域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溶液结晶成膜过程中,钙钛矿晶粒无规形核、快速生长,导致薄膜存在大量的针孔和缺陷,严重影响器件性能。本文通过原位荧光和结构表征技术证实... 基于低温溶液工艺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由于低成本,高色纯度,宽色域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溶液结晶成膜过程中,钙钛矿晶粒无规形核、快速生长,导致薄膜存在大量的针孔和缺陷,严重影响器件性能。本文通过原位荧光和结构表征技术证实,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剂在特定的链段长度下,能优化调控钙钛矿结晶动力学,延缓晶粒生长速度,使得钙钛矿薄膜粗糙度由1.489 nm降低到0.954 nm,缺陷密度从1.55×10^(18)cm^(-3)降低至1.05×10^(18)cm^(-3)。相应地,薄膜荧光量子产率从16.9%提升到58.9%,器件外量子效率从8.55%提高到了18.00%。本文通过原位表征技术,全方位解析了添加剂分子结构对钙钛矿结晶动力学的调控机理,为添加剂分子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直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结晶动力学 聚合物添加剂 链段长度 原位表征
下载PDF
单离子聚合物快离子导体
5
作者 薛国勇 李静 +7 位作者 陈俊超 陈代前 胡晨吉 唐凌飞 陈博文 易若玮 沈炎宾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良好可加工性能的锂快离子导体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锂快离子导体主要限制于硬质陶瓷,目前尚无柔性聚合物类型的锂快离子导体被报道。在这个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种通过三种不同有机单体的自... 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良好可加工性能的锂快离子导体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锂快离子导体主要限制于硬质陶瓷,目前尚无柔性聚合物类型的锂快离子导体被报道。在这个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种通过三种不同有机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的三元无规共聚单离子快离子导体(SISC)。该SISC中包含丰富的锂离子传输位点和具有阴离子锚定功能的阴离子受体。此外,三种不同单体的共聚反应带来低结晶度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有利于链段运动,从而获得小的锂离子传输的活化能(E_(a))。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SISC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分别达到1.29·mS·cm^(-1)和0.94。将SISC与锂金属负极和多种正极(包括LiFePO_(4)、LiCoO_(2)和硫化聚丙烯腈(SPAN))原位聚合,组装得到的全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其中,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表现出高达8C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循环寿命(在0.5C倍率下稳定循环>700圈)。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聚合物基快离子导体设计理念,对于发展高性能全固态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超离子导体 单离子导体 原位聚合 倍率性能
下载PDF
非对称浸润性Janus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6
作者 张兴振 靳健 朱玉长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Janus膜两侧由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材料组成,通过不同材料之间互相组合、互补和合作,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性质,为开发先进膜材料和用途提供更多途径.近年来,Janus膜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 Janus膜两侧由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材料组成,通过不同材料之间互相组合、互补和合作,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性质,为开发先进膜材料和用途提供更多途径.近年来,Janus膜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介绍了Janus膜在理论设计、制备工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膜 定向运输 浸润性 油-水分离
下载PDF
固态锂硫电池综述:从硫正极转化机制到电池的工程化设计
7
作者 贾欢欢 胡晨吉 +1 位作者 张熠霄 陈立桅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0,共13页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67Wh·kg^(-1)),且其实际能量密度最高可达600Wh·kg^(-1)。然而,液态体系的Li-S电池和传统锂电池一样存在着安全隐患。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在近二十年受到了广...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67Wh·kg^(-1)),且其实际能量密度最高可达600Wh·kg^(-1)。然而,液态体系的Li-S电池和传统锂电池一样存在着安全隐患。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在近二十年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固态锂硫电池来说,除了由于正极材料本身的不同带来的转化机制上的差别,固态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会显著影响其电化学行为。这篇综述分类讨论了已报道的不同固态锂硫电池体系在性能上的优缺点及其中主要的失效机制,对其能量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的原因及改善电池综合性能的策略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从固态锂硫电池微观机制到全电池水平的工程化设计提供全面的理解,推动固态锂硫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硫电池 转化动力学 动力学稳定的界面 失效机理 工程化设计
下载PDF
Lithium Ion Batteries Operated at-100℃ 被引量:1
8
作者 盖建丽 杨纪荣 +3 位作者 杨伟 李泉 吴晓东 李泓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32-35,共4页
Enabling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to operate in a wider temperature range,e.g.,as low or high as possible or capable of both,is an urgent need and shared goal.Here we report,for the first time,a low-temperature elec... Enabling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to operate in a wider temperature range,e.g.,as low or high as possible or capable of both,is an urgent need and shared goal.Here we report,for the first time,a low-temperature electrolyte consisting of traditional ethylene carbonate,methyl acetate,butyronitrile solvents,and 1 M LiPF_(6) salt,attributed to its very low freezing point(T_(f)=-126.3℃)and high ion conductivity at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0.21 m S/cm at-100℃),successfully extends the service temperature of a practical 9.6 Ah LIB down to-100℃(49.6%capacity retention compared to that at room temperature),which is the lowest temperature reported for practical cells so far as we know,and is lower than the lowest natural temperature(-89.2℃)recorded on earth.Meanwhile,the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is not affected.The capacity retention is 88.2%and 83.4%after 800 cycles at 25℃and 45℃,respectively.The progress also makes LIB a proper power supplier for space vehicles in astronautic explo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RETENTION FREEZING
下载PDF
Single-frequency linearly polarized Q-switched fiber laser based on Nb_(2)GeTe_(4)saturable absorber
9
作者 陈思雨 邓海芹 +8 位作者 张万儒 戴永平 王涛 俞强 李灿 姜曼 粟荣涛 吴坚 周朴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82-386,共5页
We report a single-frequency linearly polarized Q-switched fiber laser based on an Nb_(2)GeTe_(4)saturable absorber(SA).The Nb_(2)GeTe_(4)SA triggers passive Q-switching of the laser,and an un-pumped Yb-doped fiber to... We report a single-frequency linearly polarized Q-switched fiber laser based on an Nb_(2)GeTe_(4)saturable absorber(SA).The Nb_(2)GeTe_(4)SA triggers passive Q-switching of the laser,and an un-pumped Yb-doped fiber together with a 0.08-nmbandwidth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fiber Bragg grating(FBG)acts as an ultra-narrow bandwidth filter to realize singlelongitudinal-mode(SLM)oscillation.The devices used in the laser are all kept polarized,so as to ensure linearly polarized laser output.Stable SLM linearly polarized Q-switching operation at 1064.6 nm is successfully achieved,producing a laser with a shortest pulse width of 1.36μs,a linewidth of 28.4 MHz,a repetition rate of 28.3 kHz-95.9 kHz,and a polarization extinction ratio of about 30 dB.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ingle-frequency linearly polarized pulsed fiber laser studied in this paper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beam combining,nonlinear frequency conversion,and other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laser saturable absorber SINGLE-LONGITUDINAL-MODE pulsed laser
下载PD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the charge carrier concentration using dielectric force microscopy
10
作者 赖君奇 陈博文 +4 位作者 邢志伟 李雪飞 陆书龙 陈琪 陈立桅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49-455,共7页
The charge carrier concentration profile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determines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device performance.Dielectric force microscopy(DFM)has been previously developed to map charge carri... The charge carrier concentration profile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determines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device performance.Dielectric force microscopy(DFM)has been previously developed to map charge carrier concentrations with nanometer-scale spatial resolution.However,it is challenging to quantitatively obtain the charge carrier concentration,since the dielectric force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mobility.Here,we quantitative measured the charge carrier concentration at the saturation mobility regime via the rectification effect-dependent gating ratio of DFM.By measuring a series of n-type GaAs and GaN thin films with mobility in the saturation regime,we confirmed the decreased DFM-measured gating ratio with increasing electron concentration.Combin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calibrate the tip–sample geometry-induced systematic error,the quantit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FM-measured gating ratio and the electron concentr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where the extracted electron concentration presents high accuracy in the range of 4×10^(16)–1×10^(18)cm^(-3).We expect the quantitative DFM to find broad applications in characterizing the charge carrier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various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and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ectric force microscopy charge carrier concentration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Surface lattice resonance of circular nano-array integrated on optical fiber tips
11
作者 吴坚 叶高杰 +6 位作者 庞修洋 阚雪芬 陆炎 史健 俞强 殷澄 王贤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99-304,共6页
As metallic nanoparticles are arranged to form a 2D periodic nano-array,the coupling of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ic resonance(LSPR)results in the well-known phenomenon of surface lattice resonances(SLRs).We theore... As metallic nanoparticles are arranged to form a 2D periodic nano-array,the coupling of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ic resonance(LSPR)results in the well-known phenomenon of surface lattice resonances(SLRs).W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 the SLR effect of the circular nano-array fabricated on the fiber tip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D periodic and circular periodic arrays results in different resonant characteristics.For both structures,the resonant peaks due to the SLRs shift continuously as the array structures are adjusted.For some specific arrangements,the circular nano-array may generate a single sharp resonant peak with extremely high enhancement,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collective coupling of the whole array.More interestingly,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vector near-field corresponding to the sharp peak is independent of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the incidence,facilitating its excitation and regulation.This finding may be helpful for designing multifunctional all-fiber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tip lattice resonance metallic nanoparticles vector field
下载PDF
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瑜 许晶晶 +1 位作者 胡建臣 张克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8-194,共7页
主要评述了近年来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纤维等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及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一维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能为锂离子提供更短的嵌入脱出路径,还能有效缓解电池工作时产生的体... 主要评述了近年来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纤维等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及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一维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能为锂离子提供更短的嵌入脱出路径,还能有效缓解电池工作时产生的体积效应,从而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介绍了不同方法制备的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对电化学性能的优化及提升,并重点介绍了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静电纺丝法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一维材料近年的发展;展示了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一维纳米材料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 固态电解质 静电纺丝
下载PDF
原位聚合表面修饰的金属锂负极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亚 郑磊 +2 位作者 谷巍 沈炎宾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金属锂负极由于比容量高(3860 mAh·g^(-1))及氧化还原电位极低(-3.04 V vs.标准氢气电极(SHE)),被认为是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理想负极。然而,金属锂电极与电解液反应剧烈,且锂离子在电极表面沉积不均匀容易产生枝晶,导致其循环... 金属锂负极由于比容量高(3860 mAh·g^(-1))及氧化还原电位极低(-3.04 V vs.标准氢气电极(SHE)),被认为是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理想负极。然而,金属锂电极与电解液反应剧烈,且锂离子在电极表面沉积不均匀容易产生枝晶,导致其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推广。我们前期通过构建金属锂-碳纳米管(Li-CNT)复合结构,极大的提高了金属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电极电流密度,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提高了金属锂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本工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简单的液相反应,利用4-氟苯乙烯(FPS)对Li-CNT进行表面修饰并进行原位聚合,得到了表面富含氟化锂(Li F)保护层的Li-CNT(FPS-Li-CNT)。该表面修饰层能够有效抑制电解液和空气对Li-CNT的侵蚀,显著的提高了LiCNT电极的界面稳定性。FPS-Li-CNT与磷酸铁锂正极(LFP)组成的LFP||FPS-Li-CNT全电池,在正负极容量配比为1:6条件下,能够稳定循环280圈,库伦效率达到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碳纳米管复合物 金属锂电池 氟化锂 原位聚合 锂枝晶
下载PDF
MnPS3可饱和吸收体被动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双波长激光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强 郭琨 +6 位作者 陈捷 王涛 汪进 史鑫尧 吴坚 张凯 周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7-104,共8页
过渡金属硫代亚磷酸盐MnPS3是三元含磷二维材料,具有新颖的光电特性.采用化学气相传输方法生长MnPS3单晶,结合机械剥离方法制备可饱和吸收体光纤调制器件.以MnPS3可饱和吸收体构建掺铒光纤环形激光器,实现脉冲间隔为196.1 ns,脉冲宽度为... 过渡金属硫代亚磷酸盐MnPS3是三元含磷二维材料,具有新颖的光电特性.采用化学气相传输方法生长MnPS3单晶,结合机械剥离方法制备可饱和吸收体光纤调制器件.以MnPS3可饱和吸收体构建掺铒光纤环形激光器,实现脉冲间隔为196.1 ns,脉冲宽度为3.8 ns,最高输出功率为27.2 mW,1565.19 nm和1565.63 nm双波长锁模脉冲激光输出,实现280 h以上高稳定自启动双波长锁模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PS3 可饱和吸收 锁模
下载PDF
担载纳米硅的锂-碳复合微球作为锂二次电池负极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峰 陈鹏 +5 位作者 康拓 王亚龙 刘承浩 沈炎宾 卢威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5-1371,共7页
金属锂由于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1,2061 mAh·cm^3)和低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SHE)为3.04 V)等特点,成为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极佳选择之一。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便开始了金属锂负极... 金属锂由于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1,2061 mAh·cm^3)和低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SHE)为3.04 V)等特点,成为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极佳选择之一。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便开始了金属锂负极的研究,然而,由于金属锂与电解液反应严重,镀锂过程体积膨胀大,且在循环中易生成枝晶,以金属锂为负极的电池循环稳定性差,而且容易短路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金属锂做为锂电池负极的商业化推广最终没有成功。在本工作中,我们在前期设计的锂-碳纳米管复合微球(Li-CNT)中引入了纳米硅颗粒制备了硅颗粒担载的锂-碳复合球(Li-CNT-Si)。实验发现,纳米硅颗粒的加入不仅提高了锂-碳复合微球的载锂量(10%(质量百分含量)的硅添加量使得比容量从2000 mAh·g^-1提高到2600 mAh·g^-1),降低了锂的沉积/溶解过电势,有利于引导锂离子回到复合微球内部沉积,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担载了纳米硅颗粒的锂-碳复合球也继承了锂-碳复合微球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小,不长枝晶的优点。而且添加的纳米硅颗粒还填充了Li-CNT微球中的孔隙,减少了电解液渗入复合微球内部腐蚀里面的金属锂,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库仑效率。以添加10%硅的锂碳复合材料作为负极,与商用磷酸铁锂正极组成全电池,在常规酯类电解液中1C(0.7 mA·cm^2)条件下能稳定循环900圈以上,库仑效率为96.7%,大大高于同样条件下测得的Li-CNT复合材料(90.1%)和金属锂片(79.3%)的库仑效率。因此,这种通过简单的熔融浸渍法即可制备的,具有高的比容量和长的循环稳定性的锂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潜能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尤其适用于锂硫、锂氧这种正极不含锂源的电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微球 锂碳复合材料 金属锂 锂电池 负极
下载PDF
无线可穿戴柔性脉搏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代雁冰 曹志广 +2 位作者 李铁 孙富钦 张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3,共4页
针对日常健康监护领域对检测系统高效、轻便应用的需求,设计出一种无线可穿戴柔性脉搏检测系统。系统以可穿戴脉搏传感器和无线蓝牙传输芯片NRF51822为核心,以柔性印刷电子技术为桥梁,实现对人体脉搏波信号的采集、处理,并能通过无线蓝... 针对日常健康监护领域对检测系统高效、轻便应用的需求,设计出一种无线可穿戴柔性脉搏检测系统。系统以可穿戴脉搏传感器和无线蓝牙传输芯片NRF51822为核心,以柔性印刷电子技术为桥梁,实现对人体脉搏波信号的采集、处理,并能通过无线蓝牙传输的方式将所检测到的脉搏信号传输至智能手机终端,在应用程序界面实时显示脉搏波形信息。创新性地将无线蓝牙技术和柔性印刷电子技术相结合,可在智能移动终端显示脉搏波形信息,使脉搏检测系统轻量、便携、可穿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实时、准确、有效地检测人体脉搏波信号,并且满足可穿戴的需求,有望用于日常健康监护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检测 无线传输 可穿戴
下载PDF
基于MXene/多壁碳纳米管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苏 白元元 +2 位作者 王书琪 李铁 张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共4页
采用廉价易得的商用聚氨酯海绵(PU)为基底,通过多次浸渍涂覆的方法将迈科烯/多壁碳纳米管(MXene/MWCNT)复合材料负载在海绵基底上,制备出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经测试,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0~50 kPa)、灵敏度高(0.16 kPa^(-1))等优异特... 采用廉价易得的商用聚氨酯海绵(PU)为基底,通过多次浸渍涂覆的方法将迈科烯/多壁碳纳米管(MXene/MWCNT)复合材料负载在海绵基底上,制备出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经测试,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0~50 kPa)、灵敏度高(0.16 kPa^(-1))等优异特性。该传感器还能实现对于微小压力、吹气以及人体指部弯曲运动信号的检测,为低成本、大规模制备柔性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 迈克烯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柔性压力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一体化正极与电解质膜的高性能固态电池(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金锋 李静 +4 位作者 胡晨吉 董厚才 陈鹏 沈炎宾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固态锂电池(SSL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较大的界面阻抗是阻碍SSLBs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同时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的方法制备了一体化的聚丙烯腈(PAN)电解质和LiFePO4... 固态锂电池(SSL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较大的界面阻抗是阻碍SSLBs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同时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的方法制备了一体化的聚丙烯腈(PAN)电解质和LiFePO4正极膜(PAN-LFP)。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PAN-LFP膜具有很好的柔性,并且正极和电解质之间是紧密接触的。把此一体化的PAN-LFP膜与锂金属负极组装成的固态Li|PAN-LFP电池,具有很小的极化和优异的界面稳定性。在0.1C的电流下固态Li|PAN-LFP电池能够放出160.8 mAh·g^-1的比容量,并且在0.2C的电流下循环500次后仍保持81%的初始容量。此外,所得的固态Li|PAN-LFP电池即使在破坏性实验中也能够正常工作(例如弯曲、剪切),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界面 一体化电解质和正极膜 静电纺丝 静电喷雾
下载PDF
基于斜立生长硒化铅纳米片可饱和吸收体的光纤脉冲激光研究(特邀)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海芹 樊超 +4 位作者 郭琨 汪进 俞强 张清林 吴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8-187,共10页
利用窄禁带半导体硒化铅的可饱和吸收性质,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和光纤探针转移,优化工艺制备硒化铅可饱和吸收体器件,搭建不同波长的脉冲光纤激光器。在基本器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环形腔,在近红外1~2μm范围内实现了稳定的锁模输出... 利用窄禁带半导体硒化铅的可饱和吸收性质,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和光纤探针转移,优化工艺制备硒化铅可饱和吸收体器件,搭建不同波长的脉冲光纤激光器。在基本器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环形腔,在近红外1~2μm范围内实现了稳定的锁模输出,中心波长分别为1060.46 nm、1563.24 nm、1908.34 nm,基频分别为0.593 MHz、13.59 MHz、10.25 MHz,脉宽分别为30.53 ns、4.26 ns、1 ns。该结果扩展了新型纳米晶材料硒化铅化合物的应用,可为脉冲光纤激光的波长调控提供解决方案,并满足多波长可调控激光器在生物医学、监测等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器 可饱和吸收体 物理气相传输 PBSE 近红外 锁模
下载PDF
原位修饰策略实现高倍率室温固态锂电池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江辉 谢茂玲 +8 位作者 张海洋 易若玮 胡晨吉 康拓 郑磊 崔瑞广 陈宏伟 沈炎宾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0-228,共9页
固态锂电池由于其安全特性与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但电极内锂离子传导通道不顺畅及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阻抗大以及界面发生副反应等问题仍然阻碍着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本工作在电极内部及电极与Li_(1.5)Al_(0.5)Ge_(1.5)(PO_(4... 固态锂电池由于其安全特性与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但电极内锂离子传导通道不顺畅及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阻抗大以及界面发生副反应等问题仍然阻碍着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本工作在电极内部及电极与Li_(1.5)Al_(0.5)Ge_(1.5)(PO_(4))_(3)(LAGP)电解质之间原位聚合碳酸亚乙烯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VC-SPE),构建了正极内部的离子传导网络,改善了电解质-电极界面的接触,而且还有效阻止了锂负极与LAGP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Li|LAGP|LiFePO_(4)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充放电性能,0.2C循环200次仍有98%的容量保持率,3C倍率放电容量是0.2C容量的72.4%。这种原位聚合制备高性能固态电池有希望成为解决界面问题与构建电极内离子传导网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网络 界面 原位聚合 固态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