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卒中先师(三)仲景--中风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张机,字仲景(150-219),河南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图1)。身世不详,有多种说法。大概是因为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死于瘟疫者众,因此张仲景在10岁时就发奋学医,从师张伯祖。 张仲景首先使用“中风”来描述症状类似卒中的患者:猝然... 张机,字仲景(150-219),河南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图1)。身世不详,有多种说法。大概是因为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死于瘟疫者众,因此张仲景在10岁时就发奋学医,从师张伯祖。 张仲景首先使用“中风”来描述症状类似卒中的患者:猝然昏厥暴仆,不省人事;或口斜眼歪,半身不遂。这种描写与希波克拉底,尤其是克劳迪亚斯·盖伦(Claudius Galen,129-216)对“全身性(apoplexy)”和“局部性(paraplexy或paraplegia)”卒中的描述几乎是同出一辙。张仲景与Galen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相隔万里却见解一致,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中医卒中先师(一)历史简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2期1042-1044,共3页
中医对卒中认识也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与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同时代的《黄帝内经-素问》(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7)所称的“仆击”、“薄厥”、“大厥”、“煎厥”、“偏枯”,指突发一侧肢体运动障... 中医对卒中认识也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与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同时代的《黄帝内经-素问》(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7)所称的“仆击”、“薄厥”、“大厥”、“煎厥”、“偏枯”,指突发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并正确指出病因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风 中国
下载PDF
微创清除脑血肿的得与失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8期832-841,共10页
脑出血一般指脑小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形成"外军入侵"的占位性效应.严重时脑组织受压,脑室闭塞,中线结构移位.脑出血造成的原发性脑损伤、占位效应加上血液"毒性",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原发和继发性脑损伤造成... 脑出血一般指脑小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形成"外军入侵"的占位性效应.严重时脑组织受压,脑室闭塞,中线结构移位.脑出血造成的原发性脑损伤、占位效应加上血液"毒性",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原发和继发性脑损伤造成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和高颅压,而脑水肿和高颅压是脑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肿 脑出血 微创清除术
下载PDF
Guido Guglielmi发明了可脱性弹簧圈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1049-1055,共7页
Guido Guglielmi(图1)是意大利神经外科医师,罗马大学神经外科教授、神经放射学主任、神经科学主任,同时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放射介入科名誉教授。Gu g l ielmi对卒中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Gu gl ielmi可脱性弹簧圈(Gu ... Guido Guglielmi(图1)是意大利神经外科医师,罗马大学神经外科教授、神经放射学主任、神经科学主任,同时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放射介入科名誉教授。Gu g l ielmi对卒中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Gu gl ielmi可脱性弹簧圈(Gu gl ielmi det achable coi l,GDC)”用来填塞脑动脉瘤。Guglielmi发明可脱性弹簧圈得益于4个因素:第一,他是神经外科医师,希望解决神经外科问题;第二,他是放射介入神经外科医师,对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血管内治疗感兴趣;第三,他有电子学学位,有利于学科交叉;第四,他喜欢机械和应用,具备创新的条件。四因合一,GDC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可脱性弹簧圈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下载PDF
卒中茶后--Ford的“速诊-FAST”改变了卒中世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6期606-611,共6页
1997年在英国北部一个叫纽卡斯尔(Newcastle upon Tyne)(图1)的城市里发生了一件与卒中学术研究"无关"的小事,但这件小事在10年后却改变了整个卒中世界。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 1997年在英国北部一个叫纽卡斯尔(Newcastle upon Tyne)(图1)的城市里发生了一件与卒中学术研究"无关"的小事,但这件小事在10年后却改变了整个卒中世界。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3 h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从此开始了溶栓治疗卒中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速诊-FAST
下载PDF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5期482-491,共10页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周振华教授邀请我参加陈康宁教授(图1)主办的西南神经介入高峰会议并介绍卒中半暗带的研究进展。我检索了从1977年至今2000多篇相关文章,有些看了文摘,有些看了全文。我没有关注NEJM 这些年来发...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周振华教授邀请我参加陈康宁教授(图1)主办的西南神经介入高峰会议并介绍卒中半暗带的研究进展。我检索了从1977年至今2000多篇相关文章,有些看了文摘,有些看了全文。我没有关注NEJM 这些年来发表的大量卒中临床试验,那些多是验证性的文章,不是学术性的原创。我想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半暗带 再灌注
下载PDF
卒中茶后--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卒中的成与败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390-393,共4页
众所周知入颅血管有4条,分别为双侧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而颅外动脉也有分支入颅。在脑缺血时通过颅外动脉引入血流被称为"颅内外动脉搭桥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EC-IC bypass)"(图1)。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卒中
下载PDF
卒中治疗(4)--他汀路上血与泪
8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日本的AKIRA ENDO(图1)发现了第一个他汀类(Statin)药物。ENDO在1933年生于日本的秋田,在农场长大,从小对真菌感兴趣。1957年在仙台的东北大学农学系毕业,1966年获得生化博士学位。ENDO在美国的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 日本的AKIRA ENDO(图1)发现了第一个他汀类(Statin)药物。ENDO在1933年生于日本的秋田,在农场长大,从小对真菌感兴趣。1957年在仙台的东北大学农学系毕业,1966年获得生化博士学位。ENDO在美国的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进修了两年(19 6 6-19 6 8),研究胆固醇(choleste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合成 卒中 胆固醇
下载PDF
卒中茶后——John Hunter开创了动脉瘤结扎手术
9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2期156-163,共8页
John Hunter(1728-1793,图1)是十八世纪著名的苏格兰外科医师和解剖学家。John Hunter对血管外科治疗动脉瘤的研究做出了三大贡献:一是研究了动脉瘤形成的病理,认为是血管壁病变导致动脉瘤;二是用动物实验证明了血管结扎后侧支循环形成... John Hunter(1728-1793,图1)是十八世纪著名的苏格兰外科医师和解剖学家。John Hunter对血管外科治疗动脉瘤的研究做出了三大贡献:一是研究了动脉瘤形成的病理,认为是血管壁病变导致动脉瘤;二是用动物实验证明了血管结扎后侧支循环形成,可能保持组织功能;三是创立了血管结扎手术治疗各种动脉瘤。他的动脉瘤理论为后来结扎颈动脉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打下了基础。从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的英国,医学尚无麻醉和无菌操作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外科 解剖 手术
下载PDF
Richard Traystman——实验卒中宗师
10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59-366,共8页
Richard J.Traystman(1942-2017,图1)是美国心脑血管生理和药理学家,是研究心肺复苏对脑血流和代谢影响的先驱之一。他主要研究卒中、心功能衰竭、高氨血症、脑缺氧和高颅压等病理改变时脑循环调节和脑损伤机制,是早期脑循环基础与临床... Richard J.Traystman(1942-2017,图1)是美国心脑血管生理和药理学家,是研究心肺复苏对脑血流和代谢影响的先驱之一。他主要研究卒中、心功能衰竭、高氨血症、脑缺氧和高颅压等病理改变时脑循环调节和脑损伤机制,是早期脑循环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的成功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循环 心肺循环 转化医学
下载PDF
卒中治疗——支架取栓之前的故事
11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26-627,共2页
在中文里,Stent一词大概翻译为支架。介入放射科(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或血管外科常用的词是Stenting,即放入支架。目前,对卒中患者使用脑血管支架已经越来越多了。
关键词 卒中 支架 取栓 创新
下载PDF
卒中茶后--Drake开创基底动脉瘤手术
12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284-1290,共7页
Charles George Drake(1920-1998)是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以研究脑动脉瘤而留名于世(图1)。Drake对卒中的主要贡献是研究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尤其是他开创了后循环/后颅窝基底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他探讨手术的... Charles George Drake(1920-1998)是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以研究脑动脉瘤而留名于世(图1)。Drake对卒中的主要贡献是研究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尤其是他开创了后循环/后颅窝基底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他探讨手术的成功和失败,热衷于教学和培训,促进了脑血管外科的发展。另外,Drake还发明了以他命名的动脉瘤夹——“Drake-Cl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瘤 手术 介入
下载PDF
卒中茶后——Fred Plum与意识障碍
13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期71-77,共7页
Fred Plum(1924-2010,图1)是美国神经内科医师,以研究意识障碍和昏迷而闻名天下,他的研究使意识障碍成为神经内科的范畴。Plum对意识障碍的研究有三大贡献:一是发现和命名了“闭锁综合征(locked-i nsyndrome)”;二是与苏格兰的神经外科... Fred Plum(1924-2010,图1)是美国神经内科医师,以研究意识障碍和昏迷而闻名天下,他的研究使意识障碍成为神经内科的范畴。Plum对意识障碍的研究有三大贡献:一是发现和命名了“闭锁综合征(locked-i nsyndrome)”;二是与苏格兰的神经外科医生Bryan Jennett(1926-2008)一起发现和命名了“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state)”;三是挑战了医学伦理学,反对维持无自主意识的生命,支持“生前预嘱(living will)”和“死亡权(right to die)”,影响了全世界的行医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闭锁综合征 持续植物状态
下载PDF
卒中茶后--高血压与卒中的渊源
14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9期970-976,共7页
血压是指循环血液对血管尤其是大动脉管壁的压力(图1)。今年美国改变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30/80 mm Hg以上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了,真是:一觉醒来病缠身,无缘求医愁煞人。高血压损伤血管壁,可引起很多血管性疾病,包括卒中。高血压与卒中... 血压是指循环血液对血管尤其是大动脉管壁的压力(图1)。今年美国改变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30/80 mm Hg以上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了,真是:一觉醒来病缠身,无缘求医愁煞人。高血压损伤血管壁,可引起很多血管性疾病,包括卒中。高血压与卒中的渊源是由美国人揭示出来的。第一个把高血压与卒中联系在一起的竟是意想不到的视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压计 脑血管病
下载PDF
卒中茶后--Bonet最先汇集分析卒中病例
15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瑞士人Theophile Bonet(1620-1689,图1)是医生和早期的病理学家,以出版了一本汇总了3000例患者病理的巨著而闻名于医学世界。Bonet对卒中的贡献是打破传统的单一新病例报道模式,首次大规模的汇集和分析已/未发表的卒中病例,总结疾病规... 瑞士人Theophile Bonet(1620-1689,图1)是医生和早期的病理学家,以出版了一本汇总了3000例患者病理的巨著而闻名于医学世界。Bonet对卒中的贡献是打破传统的单一新病例报道模式,首次大规模的汇集和分析已/未发表的卒中病例,总结疾病规律,开启了卒中临床观察结合病理发现的研究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荟萃 研究
下载PDF
卒中茶后--血管内治疗卒中的起与伏
16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731-737,共7页
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stroke therapy)是指直接在动脉里溶栓和取栓,因为效果越来越好,这两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图1)。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支架 取栓
下载PDF
中医卒中先师(六):清任改错
17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王清任(1768-1831)是历史上第一个中医解剖学家(图1),也是对中医卒中理论与治疗贡献最大的人。王清任出生在河北,自幼习武,武科举出身,后学医。王清任在二十岁时已反复阅读古代医籍,尤其对脏腑感兴趣,他认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王清任(1768-1831)是历史上第一个中医解剖学家(图1),也是对中医卒中理论与治疗贡献最大的人。王清任出生在河北,自幼习武,武科举出身,后学医。王清任在二十岁时已反复阅读古代医籍,尤其对脏腑感兴趣,他认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否则,"本源一错,万虑皆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卒中 解剖
下载PDF
Cooke写了第一本神经病学教科书
18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0期1087-1088,共2页
John Cooke(1756-1838,图1)是英国医生,他对卒中的贡献是在1820-1823年发表了《神经病学》(ATreatiseon Nervous Diseases)两卷一书。该书来自他1820-1822年在当时英国医学会著名的Croonian讲座的手稿,书中总结性地分析了截瘫、偏... John Cooke(1756-1838,图1)是英国医生,他对卒中的贡献是在1820-1823年发表了《神经病学》(ATreatiseon Nervous Diseases)两卷一书。该书来自他1820-1822年在当时英国医学会著名的Croonian讲座的手稿,书中总结性地分析了截瘫、偏瘫、单独的神经瘫痪、癫痫、卒中、昏睡和脑积水等疾病的临床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卒中
下载PDF
卒中茶后--谁最先发现基底动脉环(下)
19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基底动脉环(Willis环)连接前后循环和左右半球。英国的Thomas Willis(1621-1675)于1664年在Cerebri Anatome一书中详细做了描述,因此获得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但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人Gabriele Fallopius(1523-1562)就"首次"部... 基底动脉环(Willis环)连接前后循环和左右半球。英国的Thomas Willis(1621-1675)于1664年在Cerebri Anatome一书中详细做了描述,因此获得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但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人Gabriele Fallopius(1523-1562)就"首次"部分性地描述了基底动脉环,但他未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