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间文化论坛》
导出
作品数
3091
被引量
5820
H指数
28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民间文化论坛》,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唯一的国家级民间文化学术研究的综合性期刊。
查看详情>>
曾用名
民间文学论坛;民间文化
主办单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1008-721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11-5913/C
出版周期
双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共找到
3,091
篇文章
<
1
2
…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蒙古恶魔蟒古思形象的演变
1
作者
陈岗龙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3年第6期25-30,共6页
蟒古思是蒙古人最熟悉的恶魔,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多头一体,其形象的演变与蒙古人古老的萨满教信仰和后来的藏传佛教护法神信仰有密切的发生学关系。蒙古英雄史诗集中反映了蟒古思形象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
关键词
蟒古思
萨满教神灵
佛教护法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间文学口述历史活动的言说机制与价值观念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琼洁
《民间文化论坛》
2022年第2期59-69,共11页
一般来说,民间文学口述史可作两种理解:一种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口述亲力亲为的民间文艺学术史;一种是作为实践主体的民众讲述历史言说形态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咏唱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歌谣。对于后者而言,民众讲述历史故事的...
一般来说,民间文学口述史可作两种理解:一种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口述亲力亲为的民间文艺学术史;一种是作为实践主体的民众讲述历史言说形态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咏唱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歌谣。对于后者而言,民众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就是表述历史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善”的追询高于对“真”的探究,存在着民间特有的言说方式与思维逻辑。民众在历史中确证自身,其所述历史同时具有先验理想与经验记忆的内在价值。历史不再是外位性的、与其无关的缄默事实,而是内在性的、与其息息相关的道德标尺与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口述史
民间口述历史活动
言说机制
思维逻辑
价值转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0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
3
作者
祝鹏程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4期79-93,共15页
2020年度的民间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研究上不仅成果较多,且保持了一定的深度。在传统的研究之外,新的学术生长点在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对"实践"的关注成为热点,学者加强了对学科伦理与研究责任的探讨,以期能够...
2020年度的民间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研究上不仅成果较多,且保持了一定的深度。在传统的研究之外,新的学术生长点在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对"实践"的关注成为热点,学者加强了对学科伦理与研究责任的探讨,以期能够通过民间文学实践研究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研究也呈现出"内卷化"的倾向,出现了热点研究尽管较多,但往往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提升等问题。如今讨论"实践"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学者仍需以具体的研究和一系列中层概念丰富之,从而将"实践民俗学"转化为"民俗学的实践",推进学科的转型和理论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民间文学
基础研究
实践
反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反思共识的民族志电影
4
作者
陈学礼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3期23-28,共6页
在民族志电影的实践层面和理论讨论领域,巳经形成了一些为民族志电影制作者所接受的共识。比如人物在摄像机跟前应该表现得像平时一样自然;民族志电影的拍摄一定要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摄影师应该在和摄像机跟前的人建立起熟...
在民族志电影的实践层面和理论讨论领域,巳经形成了一些为民族志电影制作者所接受的共识。比如人物在摄像机跟前应该表现得像平时一样自然;民族志电影的拍摄一定要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摄影师应该在和摄像机跟前的人建立起熟悉的关系之后再开机拍摄;摄影师应该避免进入到影片中从而保证文化的本真样貌等。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实验的角度来审视和反思这些共识。在民族志电影实践中,这种反思和审视不需要借助文字表述来完成,而是直接通过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过程和民族志电影本体来完成。在这个层面上,民族志电影的形式本身就是民族志电影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电影
反思共识
田野调查
文化解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
被引量:
4
5
作者
朱佳艺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5期54-62,共9页
"僧伽降水母"原本是泗州的地方传说,自元代起,该传说被作家纳入戏剧、小说等俗文学创作,情节和角色更加丰富,传播范围亦有所扩展。近现代以来,作为"普遍性知识"的水母传说依托长江下游的忏文、宝卷等形式重新汇入&q...
"僧伽降水母"原本是泗州的地方传说,自元代起,该传说被作家纳入戏剧、小说等俗文学创作,情节和角色更加丰富,传播范围亦有所扩展。近现代以来,作为"普遍性知识"的水母传说依托长江下游的忏文、宝卷等形式重新汇入"地方性知识"。与以往各类文本相比,当前仪式文艺中的水母传说一方面保留了明清俗文学的创作成果,另一方面吸纳了信仰叙事,在仪式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功能。降水母传说在俗文学中的流变以作家的编创和民间的重述为动力,体现出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双向互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性知识
俗文学
仪式文艺
水淹泗州
僧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2020年工作推进会在青海贵德成功举办
6
作者
李航
无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8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办、青海省海南州文联承办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2020年工作推进会”在青海贵德召开。本次会议成果汇报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旨在对《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已提交各卷本文本进行专家审阅及评阅...
8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办、青海省海南州文联承办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2020年工作推进会”在青海贵德召开。本次会议成果汇报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旨在对《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已提交各卷本文本进行专家审阅及评阅,制定各卷本提交时间,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档案
青海贵德
唐卡
中国文联
专家审阅
成果汇报
经验交流
民间文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稳定的身体——一个京郊打工者聚居村的医疗实践
7
作者
刘奕伶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4期26-32,共7页
以“不稳定性”为理论视角,通过在打工者聚居村进行的田野调查,来考察当下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以地下诊所为主要医疗资源,并有着避免就医或追求时效性的特点。这也反映出打工者群体独特的...
以“不稳定性”为理论视角,通过在打工者聚居村进行的田野调查,来考察当下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以地下诊所为主要医疗资源,并有着避免就医或追求时效性的特点。这也反映出打工者群体独特的时间感:只着眼于短期的规划,或者以一种跳跃的、不规律的方式反思过去和想象将来。这种时间感体现出打工者群体难以预期一个生活有保障的未来,是不稳定性的体现,与零散的工作时间、不稳定的收入、更加物化的作为生产资料的身体等不稳定无产者的劳动制度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身体
打工者
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遵宪对日本民俗的研究——以《日本国志·礼俗志》为中心
8
作者
戴东阳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4期77-84,共8页
近代著名维新诗人、外交家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集大成之作,其“礼俗志”可谓是其中最具特色者之一。它广泛涉及朝会、祭祀、婚娶、丧葬、服饰、饮食、居处、岁时、乐舞、游宴、神道、佛教、氏族、社会等。正文之外...
近代著名维新诗人、外交家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集大成之作,其“礼俗志”可谓是其中最具特色者之一。它广泛涉及朝会、祭祀、婚娶、丧葬、服饰、饮食、居处、岁时、乐舞、游宴、神道、佛教、氏族、社会等。正文之外,还穿插多篇“外史氏曰”,从各个角度对日本礼俗进行理论的阐述。黄遵宪强调礼俗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的约束力量,对于日本礼俗中的祭祀、佚荡风俗及其变化、神道、佛教,以及结社,给予特别关注。黄遵宪考证典籍与咨询故老的研究方法与途径,彰显他对日本礼俗的研究来之不易,颇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国志·礼俗志》
日本民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可或缺的“朝向当下”
被引量:
1
9
作者
谭佳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5期17-19,共3页
中国神话学界鲜有"朝向当下"的,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中进行研究的重量级成果。杨利慧的神话主义研究的"当代"视角,以及对"旅游"和"电子媒介"的应景考察,皆成为当下中国神话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神话学界鲜有"朝向当下"的,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中进行研究的重量级成果。杨利慧的神话主义研究的"当代"视角,以及对"旅游"和"电子媒介"的应景考察,皆成为当下中国神话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耕文明社会(比如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与当代社会有根本性差异,恐不存在类似的"神话主义"现象。当下的"神话主义"的分析如何更具现实批判性,"神话传统"是否能推进对"中国神话"(甚至对"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再认识,则是该课题在现有成就之外,令读者仍有期待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向当下
神话主义
中国神话
神话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5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
被引量:
1
10
作者
祝鹏程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1期80-91,共12页
2015年度,民间文学研究在基本理论、神话、传说和故事研究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反映了当今民间文学的发展倾向:问题意识凸显;学术对话和述评增多;研究文类更加多样化,文类间的比例相对平均;传统文史研究方法回归,与新方法并存。但在讨论...
2015年度,民间文学研究在基本理论、神话、传说和故事研究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反映了当今民间文学的发展倾向:问题意识凸显;学术对话和述评增多;研究文类更加多样化,文类间的比例相对平均;传统文史研究方法回归,与新方法并存。但在讨论某些话题、使用某些话语时,学界仍然缺乏共同的知识作为对话的基础,而宏大理论与个案研究之间的对话也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
民间文学
神话
传说
故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研究的时空维度——以云南剑川白族的石宝山歌会为例
被引量:
10
11
作者
朱刚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3期97-107,共1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包括文化表现形式与文化空间两种基本类别,前者指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后者涉及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学理上,文化空间的定义强调文化表现形式与人文地理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包括文化表现形式与文化空间两种基本类别,前者指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后者涉及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学理上,文化空间的定义强调文化表现形式与人文地理空间的二元一体,重视其兼具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分析维度。因此,以云南剑川白族的石宝山歌会为个案,从文化空间构成的时、空二重维度进行分析,应当成为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有益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文化表现形式
石宝山歌会
时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纪念顾颉刚先生妙峰山进香考察90周年专题
12
作者
吴新锋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78-,共1页
主持人语: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学国学门顾颉刚、容庚、容肇祖、孙伏园、庄严五位考察妙峰山庙会,随后,《京报副刊》刊出《妙峰山进香专号》,产生广泛学术影响。顾先生的调查研究可谓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学第一次严谨的、有组织...
主持人语: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学国学门顾颉刚、容庚、容肇祖、孙伏园、庄严五位考察妙峰山庙会,随后,《京报副刊》刊出《妙峰山进香专号》,产生广泛学术影响。顾先生的调查研究可谓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学第一次严谨的、有组织、有目的民俗学调查;由此,"到民间去"脚踏实地地调查研究民风民俗便成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重要传统;而"了解他们""教化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峰山庙会
顾颉刚
容肇祖
容庚
孙伏园
京报副刊
日至
民俗研究
文学专业
陈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昆明召开
13
作者
张礼敏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16-,共1页
2014年10月11日至15日,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余名会员代表出席大会。1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举行,叶涛主持开幕式,陈勤建致开幕词,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致辞。第七届理...
2014年10月11日至15日,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余名会员代表出席大会。1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举行,叶涛主持开幕式,陈勤建致开幕词,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致辞。第七届理事会会长朝戈金因病未能到会,叶涛代为宣读了书面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民俗学会生命树奖"和"中国民俗学奖·青年学术奖(2014年度)"的颁奖仪式。开幕式后,举行了第七届理事会会议,由陈勤建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会
叶涛
陈勤建
学术奖
理事会会长
理事会会议
文勋
刘铁梁
日至
美国民俗学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爽胃与爽心:威廉·豪夫对一位烹饪大师的描绘
14
作者
赫尔曼.鲍辛格
吴秀杰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在19世纪的德国,浪漫派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催生了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实践的浪漫派文学,从文类到叙事结构和手法上都从民间文学(尤以童话最为显著)中获益良多。与此同时,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飞跃和物质繁荣,营养和健康饮食成...
在19世纪的德国,浪漫派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催生了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实践的浪漫派文学,从文类到叙事结构和手法上都从民间文学(尤以童话最为显著)中获益良多。与此同时,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飞跃和物质繁荣,营养和健康饮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话题,美食文化也开始从上层精英社会向下延展;对美食的描写和想象变成了俘获大众读者的有效途径。民俗学家鲍辛格在这篇随笔文章中,解读了作家威廉·豪夫以厨师为主人公的童话《长鼻子矮人》,指出其中蕴含的那些介于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文化史、社会变迁史之间的诸多交叉界面。这些不同因素的交叠不仅丰富了文学上的想象力,也为重构和发明地方风味带来了持久性的推助力。至少,26岁英年早逝的威廉·豪夫给地方文化传统留的丰富遗产至今犹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豪夫
童话
饮食文化
传统重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布衣学者到地方保护神——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演进轨迹探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郭泮溪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6期10-19,共10页
自清代以来流传于胶东半岛南部一带的胡峄阳传说,是寓崇拜于传说之中的神圣叙事。胡峄阳传说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保证,而支撑胡峄阳传说得以流传发展的基础则是社会底层民众对胡峄阳的由衷崇拜。胡峄阳最终能成为一名...
自清代以来流传于胶东半岛南部一带的胡峄阳传说,是寓崇拜于传说之中的神圣叙事。胡峄阳传说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保证,而支撑胡峄阳传说得以流传发展的基础则是社会底层民众对胡峄阳的由衷崇拜。胡峄阳最终能成为一名地方保护神,是由"人"到"神"不断加工丰富演进的结果。对这一个案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民间知识分子在其演进为"神"的过程中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之间的互动,以及历史上社会底层民众的选择在造神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峄阳
传说与信仰
演进
祭祀仪式
地方保护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二人转表演者的艺术语言特征——以本山艺术学院90后民间表演专业为个案
16
作者
李宏岩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1期96-101,共6页
本文在考察本山艺术学院90后学生在高校学习二人转的过程中,在接受学院知识与民间智慧的双重教育下,在网络虚拟环境的浸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语言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民间二人转艺术专用语言。分析了在高校的生产场域中,90后如何调...
本文在考察本山艺术学院90后学生在高校学习二人转的过程中,在接受学院知识与民间智慧的双重教育下,在网络虚拟环境的浸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语言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民间二人转艺术专用语言。分析了在高校的生产场域中,90后如何调整自己的语言策略,及这种艺术语言嬗变背后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
二人转
艺术语言
嬗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蛇故事的文化新解
17
作者
朱恒夫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2期14-18,共5页
白蛇与人相恋的故事从发韧到定型,都是将白蛇当作一个强烈地追求肉体之欢的动物来看待的。为什么会选择蛇为故事的主人公,是因为出于人们蛇性好淫的观念;明末之后,人们将蛇精的狠毒、残忍的习性改为多情、善良、仁慈等高尚的品质,其目...
白蛇与人相恋的故事从发韧到定型,都是将白蛇当作一个强烈地追求肉体之欢的动物来看待的。为什么会选择蛇为故事的主人公,是因为出于人们蛇性好淫的观念;明末之后,人们将蛇精的狠毒、残忍的习性改为多情、善良、仁慈等高尚的品质,其目的在于和彼时的人间夫妻的劣行做一个鲜明的对比,用蛇的忠贞、多情来反衬人间男女的毒辣、薄情、无义;清代之后,故事中佛道人物的形象发生了逆转,变得冷酷、无事生非,这与彼时僧人不守戒律、禅林隳败堕落,人们对他们没有好感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故事
历史
流变
文化
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坛》三秩 言进四题
18
作者
李耀宗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5期21-22,共2页
中国民协机关大刊《民间文化论坛》,已届"而立"之年,其"史"可感,其绩堪嘉。列《论坛》忠实读友,不才心潮难已,借此一吐微衷。一、挺身"扫盲"《文化学》指出,"文化"乃作为"群体的人"...
中国民协机关大刊《民间文化论坛》,已届"而立"之年,其"史"可感,其绩堪嘉。列《论坛》忠实读友,不才心潮难已,借此一吐微衷。一、挺身"扫盲"《文化学》指出,"文化"乃作为"群体的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及由此而创造物态、非物态产品之总和。而"民间",最堪荣称"群体的人",无疑位居"文化主体"。故此,所谓"文化强国",说到底,还应归根到"民间文化强国"。区区"民间"泥腿俗作,有如许能耐么?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文化主体
社会生活方式
广播时代
试举
研究成果
大众传媒
斯烈
林德曼
学术园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天津杨柳青南郊古画乡的拆迁为个案
19
作者
郭平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6期84-87,共4页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当下正在迅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根本性的破坏。乡土文化及创造和使用她的农民一直不是历史叙事的主角,所以当杨柳青南郊最后一个古画乡被夷平的时候,只有先觉的人文学者意识到了他的重...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当下正在迅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根本性的破坏。乡土文化及创造和使用她的农民一直不是历史叙事的主角,所以当杨柳青南郊最后一个古画乡被夷平的时候,只有先觉的人文学者意识到了他的重要意义,为这个临终的村落实施了最后的记录。拆迁的巨浪中,村民们和共同持守的年画记忆及风俗习惯依依惜别。文化的再认同挽留不住变迁的脚步,离土离乡以后的农民,心灵归向何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画乡拆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具民俗艺术魅力的龙舟竞渡
被引量:
2
20
作者
刘介民
《民间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64-67,共4页
珠江三角洲,是水网地带,龙舟竞渡特别盛行。端午节龙舟比赛隆重又热闹。端午节龙舟竞渡从古远流传至今,说明它具有独特的民俗艺术魅力。本文从三个方面:一、番禺龙舟的民俗艺术风采,二、龙舟竞渡活动的真正魅力,三、水乡龙舟丰富的文化...
珠江三角洲,是水网地带,龙舟竞渡特别盛行。端午节龙舟比赛隆重又热闹。端午节龙舟竞渡从古远流传至今,说明它具有独特的民俗艺术魅力。本文从三个方面:一、番禺龙舟的民俗艺术风采,二、龙舟竞渡活动的真正魅力,三、水乡龙舟丰富的文化内涵,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文化
龙舟竞渡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蒙古恶魔蟒古思形象的演变
1
作者
陈岗龙
机构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3年第6期25-30,共6页
基金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东方史诗的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2JJD750001)阶段性成果。
文摘
蟒古思是蒙古人最熟悉的恶魔,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多头一体,其形象的演变与蒙古人古老的萨满教信仰和后来的藏传佛教护法神信仰有密切的发生学关系。蒙古英雄史诗集中反映了蟒古思形象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
关键词
蟒古思
萨满教神灵
佛教护法神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文学口述历史活动的言说机制与价值观念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琼洁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2年第2期59-69,共11页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辽交通沿线杨家将传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HB19ZW019)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一般来说,民间文学口述史可作两种理解:一种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口述亲力亲为的民间文艺学术史;一种是作为实践主体的民众讲述历史言说形态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咏唱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歌谣。对于后者而言,民众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就是表述历史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善”的追询高于对“真”的探究,存在着民间特有的言说方式与思维逻辑。民众在历史中确证自身,其所述历史同时具有先验理想与经验记忆的内在价值。历史不再是外位性的、与其无关的缄默事实,而是内在性的、与其息息相关的道德标尺与精神家园。
关键词
民间文学口述史
民间口述历史活动
言说机制
思维逻辑
价值转换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0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
3
作者
祝鹏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4期79-93,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生产机制研究(1949至今)”(项目编号:19CZW055)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20年度的民间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研究上不仅成果较多,且保持了一定的深度。在传统的研究之外,新的学术生长点在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对"实践"的关注成为热点,学者加强了对学科伦理与研究责任的探讨,以期能够通过民间文学实践研究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研究也呈现出"内卷化"的倾向,出现了热点研究尽管较多,但往往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提升等问题。如今讨论"实践"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学者仍需以具体的研究和一系列中层概念丰富之,从而将"实践民俗学"转化为"民俗学的实践",推进学科的转型和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
2020年
民间文学
基础研究
实践
反思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反思共识的民族志电影
4
作者
陈学礼
机构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3期23-28,共6页
文摘
在民族志电影的实践层面和理论讨论领域,巳经形成了一些为民族志电影制作者所接受的共识。比如人物在摄像机跟前应该表现得像平时一样自然;民族志电影的拍摄一定要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摄影师应该在和摄像机跟前的人建立起熟悉的关系之后再开机拍摄;摄影师应该避免进入到影片中从而保证文化的本真样貌等。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实验的角度来审视和反思这些共识。在民族志电影实践中,这种反思和审视不需要借助文字表述来完成,而是直接通过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过程和民族志电影本体来完成。在这个层面上,民族志电影的形式本身就是民族志电影的内容。
关键词
民族志电影
反思共识
田野调查
文化解释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
被引量:
4
5
作者
朱佳艺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5期54-62,共9页
文摘
"僧伽降水母"原本是泗州的地方传说,自元代起,该传说被作家纳入戏剧、小说等俗文学创作,情节和角色更加丰富,传播范围亦有所扩展。近现代以来,作为"普遍性知识"的水母传说依托长江下游的忏文、宝卷等形式重新汇入"地方性知识"。与以往各类文本相比,当前仪式文艺中的水母传说一方面保留了明清俗文学的创作成果,另一方面吸纳了信仰叙事,在仪式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功能。降水母传说在俗文学中的流变以作家的编创和民间的重述为动力,体现出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双向互动的机制。
关键词
普遍性知识
俗文学
仪式文艺
水淹泗州
僧伽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2020年工作推进会在青海贵德成功举办
6
作者
李航
无
机构
不详
青海省海南州文联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8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办、青海省海南州文联承办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2020年工作推进会”在青海贵德召开。本次会议成果汇报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旨在对《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已提交各卷本文本进行专家审阅及评阅,制定各卷本提交时间,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关键词
文化档案
青海贵德
唐卡
中国文联
专家审阅
成果汇报
经验交流
民间文艺
分类号
J21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稳定的身体——一个京郊打工者聚居村的医疗实践
7
作者
刘奕伶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4期26-32,共7页
文摘
以“不稳定性”为理论视角,通过在打工者聚居村进行的田野调查,来考察当下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以地下诊所为主要医疗资源,并有着避免就医或追求时效性的特点。这也反映出打工者群体独特的时间感:只着眼于短期的规划,或者以一种跳跃的、不规律的方式反思过去和想象将来。这种时间感体现出打工者群体难以预期一个生活有保障的未来,是不稳定性的体现,与零散的工作时间、不稳定的收入、更加物化的作为生产资料的身体等不稳定无产者的劳动制度特征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不稳定性
身体
打工者
医疗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遵宪对日本民俗的研究——以《日本国志·礼俗志》为中心
8
作者
戴东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4期77-84,共8页
文摘
近代著名维新诗人、外交家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集大成之作,其“礼俗志”可谓是其中最具特色者之一。它广泛涉及朝会、祭祀、婚娶、丧葬、服饰、饮食、居处、岁时、乐舞、游宴、神道、佛教、氏族、社会等。正文之外,还穿插多篇“外史氏曰”,从各个角度对日本礼俗进行理论的阐述。黄遵宪强调礼俗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的约束力量,对于日本礼俗中的祭祀、佚荡风俗及其变化、神道、佛教,以及结社,给予特别关注。黄遵宪考证典籍与咨询故老的研究方法与途径,彰显他对日本礼俗的研究来之不易,颇足珍贵。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国志·礼俗志》
日本民俗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可或缺的“朝向当下”
被引量:
1
9
作者
谭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5期17-19,共3页
文摘
中国神话学界鲜有"朝向当下"的,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中进行研究的重量级成果。杨利慧的神话主义研究的"当代"视角,以及对"旅游"和"电子媒介"的应景考察,皆成为当下中国神话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耕文明社会(比如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与当代社会有根本性差异,恐不存在类似的"神话主义"现象。当下的"神话主义"的分析如何更具现实批判性,"神话传统"是否能推进对"中国神话"(甚至对"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再认识,则是该课题在现有成就之外,令读者仍有期待的地方。
关键词
朝向当下
神话主义
中国神话
神话传统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5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
被引量:
1
10
作者
祝鹏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1期80-91,共12页
文摘
2015年度,民间文学研究在基本理论、神话、传说和故事研究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反映了当今民间文学的发展倾向:问题意识凸显;学术对话和述评增多;研究文类更加多样化,文类间的比例相对平均;传统文史研究方法回归,与新方法并存。但在讨论某些话题、使用某些话语时,学界仍然缺乏共同的知识作为对话的基础,而宏大理论与个案研究之间的对话也有待加强。
关键词
2015
民间文学
神话
传说
故事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研究的时空维度——以云南剑川白族的石宝山歌会为例
被引量:
10
11
作者
朱刚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3期97-107,共11页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包括文化表现形式与文化空间两种基本类别,前者指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后者涉及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学理上,文化空间的定义强调文化表现形式与人文地理空间的二元一体,重视其兼具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分析维度。因此,以云南剑川白族的石宝山歌会为个案,从文化空间构成的时、空二重维度进行分析,应当成为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有益角度。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文化表现形式
石宝山歌会
时空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纪念顾颉刚先生妙峰山进香考察90周年专题
12
作者
吴新锋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78-,共1页
文摘
主持人语: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学国学门顾颉刚、容庚、容肇祖、孙伏园、庄严五位考察妙峰山庙会,随后,《京报副刊》刊出《妙峰山进香专号》,产生广泛学术影响。顾先生的调查研究可谓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学第一次严谨的、有组织、有目的民俗学调查;由此,"到民间去"脚踏实地地调查研究民风民俗便成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重要传统;而"了解他们""教化他们"
关键词
妙峰山庙会
顾颉刚
容肇祖
容庚
孙伏园
京报副刊
日至
民俗研究
文学专业
陈泳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昆明召开
13
作者
张礼敏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16-,共1页
文摘
2014年10月11日至15日,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余名会员代表出席大会。1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举行,叶涛主持开幕式,陈勤建致开幕词,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致辞。第七届理事会会长朝戈金因病未能到会,叶涛代为宣读了书面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民俗学会生命树奖"和"中国民俗学奖·青年学术奖(2014年度)"的颁奖仪式。开幕式后,举行了第七届理事会会议,由陈勤建主持。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会
叶涛
陈勤建
学术奖
理事会会长
理事会会议
文勋
刘铁梁
日至
美国民俗学会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爽胃与爽心:威廉·豪夫对一位烹饪大师的描绘
14
作者
赫尔曼.鲍辛格
吴秀杰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文摘
在19世纪的德国,浪漫派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催生了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实践的浪漫派文学,从文类到叙事结构和手法上都从民间文学(尤以童话最为显著)中获益良多。与此同时,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飞跃和物质繁荣,营养和健康饮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话题,美食文化也开始从上层精英社会向下延展;对美食的描写和想象变成了俘获大众读者的有效途径。民俗学家鲍辛格在这篇随笔文章中,解读了作家威廉·豪夫以厨师为主人公的童话《长鼻子矮人》,指出其中蕴含的那些介于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文化史、社会变迁史之间的诸多交叉界面。这些不同因素的交叠不仅丰富了文学上的想象力,也为重构和发明地方风味带来了持久性的推助力。至少,26岁英年早逝的威廉·豪夫给地方文化传统留的丰富遗产至今犹存。
关键词
威廉·豪夫
童话
饮食文化
传统重构
分类号
I516.078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布衣学者到地方保护神——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演进轨迹探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郭泮溪
机构
青岛大学
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6期10-19,共10页
文摘
自清代以来流传于胶东半岛南部一带的胡峄阳传说,是寓崇拜于传说之中的神圣叙事。胡峄阳传说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保证,而支撑胡峄阳传说得以流传发展的基础则是社会底层民众对胡峄阳的由衷崇拜。胡峄阳最终能成为一名地方保护神,是由"人"到"神"不断加工丰富演进的结果。对这一个案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民间知识分子在其演进为"神"的过程中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之间的互动,以及历史上社会底层民众的选择在造神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胡峄阳
传说与信仰
演进
祭祀仪式
地方保护神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二人转表演者的艺术语言特征——以本山艺术学院90后民间表演专业为个案
16
作者
李宏岩
机构
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1期96-101,共6页
基金
辽宁省2011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0后大学生语言嬗变的实证研究"的成果(批准号:L11DYY041)
文摘
本文在考察本山艺术学院90后学生在高校学习二人转的过程中,在接受学院知识与民间智慧的双重教育下,在网络虚拟环境的浸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语言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民间二人转艺术专用语言。分析了在高校的生产场域中,90后如何调整自己的语言策略,及这种艺术语言嬗变背后的深层动因。
关键词
90后
二人转
艺术语言
嬗变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蛇故事的文化新解
17
作者
朱恒夫
机构
上海大学
中国戏曲学会
中国傩戏研究会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2期14-18,共5页
基金
"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白蛇与人相恋的故事从发韧到定型,都是将白蛇当作一个强烈地追求肉体之欢的动物来看待的。为什么会选择蛇为故事的主人公,是因为出于人们蛇性好淫的观念;明末之后,人们将蛇精的狠毒、残忍的习性改为多情、善良、仁慈等高尚的品质,其目的在于和彼时的人间夫妻的劣行做一个鲜明的对比,用蛇的忠贞、多情来反衬人间男女的毒辣、薄情、无义;清代之后,故事中佛道人物的形象发生了逆转,变得冷酷、无事生非,这与彼时僧人不守戒律、禅林隳败堕落,人们对他们没有好感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
白蛇故事
历史
流变
文化
解读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坛》三秩 言进四题
18
作者
李耀宗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5期21-22,共2页
文摘
中国民协机关大刊《民间文化论坛》,已届"而立"之年,其"史"可感,其绩堪嘉。列《论坛》忠实读友,不才心潮难已,借此一吐微衷。一、挺身"扫盲"《文化学》指出,"文化"乃作为"群体的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及由此而创造物态、非物态产品之总和。而"民间",最堪荣称"群体的人",无疑位居"文化主体"。故此,所谓"文化强国",说到底,还应归根到"民间文化强国"。区区"民间"泥腿俗作,有如许能耐么?有!
关键词
民间文化
文化主体
社会生活方式
广播时代
试举
研究成果
大众传媒
斯烈
林德曼
学术园地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天津杨柳青南郊古画乡的拆迁为个案
19
作者
郭平
机构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6期84-87,共4页
文摘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当下正在迅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根本性的破坏。乡土文化及创造和使用她的农民一直不是历史叙事的主角,所以当杨柳青南郊最后一个古画乡被夷平的时候,只有先觉的人文学者意识到了他的重要意义,为这个临终的村落实施了最后的记录。拆迁的巨浪中,村民们和共同持守的年画记忆及风俗习惯依依惜别。文化的再认同挽留不住变迁的脚步,离土离乡以后的农民,心灵归向何方?
关键词
城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画乡拆迁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具民俗艺术魅力的龙舟竞渡
被引量:
2
20
作者
刘介民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64-67,共4页
文摘
珠江三角洲,是水网地带,龙舟竞渡特别盛行。端午节龙舟比赛隆重又热闹。端午节龙舟竞渡从古远流传至今,说明它具有独特的民俗艺术魅力。本文从三个方面:一、番禺龙舟的民俗艺术风采,二、龙舟竞渡活动的真正魅力,三、水乡龙舟丰富的文化内涵,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岭南
文化
龙舟竞渡
艺术
分类号
G852.9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蒙古恶魔蟒古思形象的演变
陈岗龙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间文学口述历史活动的言说机制与价值观念研究
张琼洁
《民间文化论坛》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20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
祝鹏程
《民间文化论坛》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作为反思共识的民族志电影
陈学礼
《民间文化论坛》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
朱佳艺
《民间文化论坛》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2020年工作推进会在青海贵德成功举办
李航
无
《民间文化论坛》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不稳定的身体——一个京郊打工者聚居村的医疗实践
刘奕伶
《民间文化论坛》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黄遵宪对日本民俗的研究——以《日本国志·礼俗志》为中心
戴东阳
《民间文化论坛》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不可或缺的“朝向当下”
谭佳
《民间文化论坛》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2015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
祝鹏程
《民间文化论坛》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研究的时空维度——以云南剑川白族的石宝山歌会为例
朱刚
《民间文化论坛》
201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纪念顾颉刚先生妙峰山进香考察90周年专题
吴新锋
《民间文化论坛》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昆明召开
张礼敏
《民间文化论坛》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爽胃与爽心:威廉·豪夫对一位烹饪大师的描绘
赫尔曼.鲍辛格
吴秀杰
《民间文化论坛》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从布衣学者到地方保护神——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演进轨迹探析
郭泮溪
《民间文化论坛》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当代二人转表演者的艺术语言特征——以本山艺术学院90后民间表演专业为个案
李宏岩
《民间文化论坛》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白蛇故事的文化新解
朱恒夫
《民间文化论坛》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坛》三秩 言进四题
李耀宗
《民间文化论坛》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天津杨柳青南郊古画乡的拆迁为个案
郭平
《民间文化论坛》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独具民俗艺术魅力的龙舟竞渡
刘介民
《民间文化论坛》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5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