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烧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5795被引量19268H指数44
《中华烧伤杂志》是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由《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分刊而来。读者对象为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各级从事烧伤救治的医生,以及与烧伤防治研究相关学科的人员。烧伤和其并发症几乎涉及医学科学所有边缘...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9-258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5,7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1
作者 本刊编辑委员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0-1010,共1页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ATP、CT、DNA、HBsAg、Ig、mRNA,PCK,RNA,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也允许在正文中图表以外处直接使用英文缩写(按首字母排序)。
关键词 PCK 英文缩写 常用词汇 缩略语 首字母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液制品联合生物材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鲁冰 文辉才 +2 位作者 黄进军 徐桂珍 廖怀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创面的有效处理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除了常规的管理和必要的手术,促愈合药物在创面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富血小板血液制品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且安全的促进组织愈合的治疗方式,在再生医学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然... 创面的有效处理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除了常规的管理和必要的手术,促愈合药物在创面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富血小板血液制品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且安全的促进组织愈合的治疗方式,在再生医学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然而,其因缺乏标准的制备和管理,且所含生物分子的活性不稳定,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借助生物材料保护和传递富血小板血液制品中生物活性分子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这也是创面治疗的研究趋势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富血小板血液制品的类型,随后概述其联合生物材料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这种联合方法在创面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生物相容性材料 再生医学
原文传递
电烧伤和热力烧伤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魏伟(编译) 张庆富(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425,共1页
电烧伤与其他烧伤类型相比并不常见,约占烧伤治疗中心住院患者的5%。电烧伤病理生理学表现独特,电场作用会造成与组织温度升高无关的损伤。电烧伤能引起血栓性血管损伤(微观和宏观),且电烧伤患者中90%有单纯神经病变,可能是神经滋养血... 电烧伤与其他烧伤类型相比并不常见,约占烧伤治疗中心住院患者的5%。电烧伤病理生理学表现独特,电场作用会造成与组织温度升高无关的损伤。电烧伤能引起血栓性血管损伤(微观和宏观),且电烧伤患者中90%有单纯神经病变,可能是神经滋养血管阻塞和直接的神经损伤。本研究旨在分析电烧伤与热力烧伤皮肤样本在特定光谱(拉曼光谱)和热(极限氧指数)方面的差异。作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烧伤和热烧伤皮肤的形态,分析损伤和未损伤皮肤表面的形态改变。作者试图在分子水平上检测特定光谱和热变化,即在抗氧化剂和原硅酸溶液的干预下,检测组织变性和再生的特定生物标志物的光谱和热变化。结果表明,用L-抗坏血酸和原硅酸水凝胶修饰导致热力烧伤组织拉曼光谱峰强度增加,导致烧伤组织带蛋白侧链分离。抗氧化剂处理后的电烧伤组织极限氧指数降低,光谱测试也显示电烧伤组织失去再生能力。电烧伤损伤严重,病死率高,需引起社会关注。尽管电烧伤和热力烧伤有区别,但治疗的标准一致。该项研究观察到,抗氧化剂治疗可最大限度减轻热力烧伤,但对电烧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烧伤 电烧伤 组织变性 烧伤治疗 病理生理学 抗氧化剂 血管损伤 拉曼光谱
原文传递
重症烧伤患者入院时循环二肽基肽酶3水平与循环衰竭和急性肾损伤及死亡相关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均辉(编译) 江旭品(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7-717,共1页
二肽基肽酶3(DPP3)是一种金属肽酶,能分解生物活性肽(尤其是血管紧张素Ⅱ).参与炎症调节。DPP3被认为是一种心肌抑制因子,并与急性疾病的循环衰竭有关,这可能是由血管紧张素Ⅱ的裂解导致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严重烧伤患者血浆DPP3水平与预... 二肽基肽酶3(DPP3)是一种金属肽酶,能分解生物活性肽(尤其是血管紧张素Ⅱ).参与炎症调节。DPP3被认为是一种心肌抑制因子,并与急性疾病的循环衰竭有关,这可能是由血管紧张素Ⅱ的裂解导致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严重烧伤患者血浆DPP3水平与预后(病死率和血流动力学衰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衰竭 急性肾损伤 心肌抑制因子 二肽基肽酶 严重烧伤患者 急性疾病 血流动力学 血管紧张素Ⅱ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厉晔 王朋 +4 位作者 李翠洁 张盼 张方 崔庆伟 孙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男...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男4例、女4例)、乌司他丁组(男5例、女3例)、谷氨酰胺组(男5例、女3例)、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男4例、女4例),其年龄依次为(36±8)、(34±8)、(35±9)、(38±13)岁。从伤后2 d开始,给予4组患者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其中蛋白质每日2.0 g/kg,乌司他丁组患者另每隔8小时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次,每次100 kU,连续使用7 d;给予谷氨酰胺组患者的蛋白质中,0.3 g/kg由丙氨酸谷氨酰胺提供,连续使用7 d;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同时接受乌司他丁组和谷氨酰胺组的相应治疗。借助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监测各组患者治疗1、3、7 d的心指数、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数据处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结果4组患者治疗1 d心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SVI均低于正常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均逐渐上升;治疗3、7 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其余3组患者心指数、SVI均升高,其中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心指数、SVI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1 d,常规治疗组、乌司他丁组、谷氨酰胺组、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GEDI均处于正常低值水平,分别为(659±58)、(661±79)、(659±88)、(653±71)mL/m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均逐渐上升;治疗3、7 d,与常规治疗组的(684±82)、(742±46)mL/m2比较,乌司他丁组、谷氨酰胺组、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GEDI均升高,分别为(732±53)、(777±33),(725±58)、(783±49),(813±65)、(849±27)mL/m2,其中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GEDI显著升高(P<0.05)。4组患者治疗1 d SVRI均处于较高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均逐渐下降;治疗3、7 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其余3组患者SVRI均升高,其中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SVRI显著升高(P<0.05)。治疗1 d,常规治疗组、乌司他丁组、谷氨酰胺组、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EVLWI均处于正常范围,分别为(6.6±0.6)、(6.3±0.4)、(6.5±0.4)、(6.6±0.6)mL/kg,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均呈上升趋势;治疗3、7 d,与常规治疗组的(7.1±0.9)、(7.9±0.5)mL/kg比较,乌司他丁组、谷氨酰胺组、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EVLWI均降低,分别为(6.2±0.6)、(7.1±0.4),(6.3±1.0)、(7.2±0.9),(5.8±0.7)、(6.7±0.6)mL/kg,其中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EVLWI显著降低(P<0.05)。治疗1 d,4组患者PVPI均处于正常范围,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均逐渐下降;治疗3、7 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其余3组患者PVPI均降低,其中乌司他丁+谷氨酰胺组患者PVPI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可通过提高心指数、SVI、GEDI、SVRI,降低EVLWI、PVPI,从而增加伤后早期心输出量,促进组织器官灌注,减轻肺水肿,显著改善严重烧伤患者早期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谷氨酰胺 血流动力学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经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处理的大鼠表皮干细胞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施彦 涂龙翔 +3 位作者 邓琴 张亚萍 胡洋红 刘德伍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5-203,共9页
目的探讨经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理的大鼠表皮干细胞(ESC)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1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躯干皮肤分离获得ESC,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1)^(3)。(1)取细胞,采用角质形成细胞专用... 目的探讨经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理的大鼠表皮干细胞(ESC)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1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躯干皮肤分离获得ESC,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1)^(3)。(1)取细胞,采用角质形成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K-SFM)常规培养(常规培养条件下同),于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3、5 d细胞形态。(2)取细胞常规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45、CD11b和CD11c的表达,样本数为3。(3)取4个批次细胞,各批次细胞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VEGF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VEGF组细胞用含终质量浓度为10 ng/mL VEGF的K-SFM培养。1个批次细胞培养10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CK10蛋白表达;1个批次细胞培养0(即刻)、2、4、6、8、10 d,分别取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Nanog mRNA表达;1个批次细胞培养2、4、6、8、10 d,分别取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测定吸光度值;1个批次细胞培养10 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计数>50个细胞的克隆数,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各批次细胞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3。(4)选取36只3个月龄雌雄不限SD大鼠,用100℃铁质圆片在每只大鼠背部两侧压迫10 s制作2个直径为10 mm的深Ⅱ度烫伤(下称烧伤)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致伤大鼠分为VEGF+ESC组、单纯ESC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24个创面。伤后0(即刻)~2 d,3组大鼠每个创面均每天一次性注射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其中VEGF+ESC组PBS中含0.8×10^6个/mL经10 ng/mL VEGF处理10 d的ESC、单纯ESC组PBS中含0.8×10^6个/mL未经任何处理的ESC、空白对照组PBS中不含任何其他物质。于首次注射后(下称注射)0(即刻)、3、7、14 d,先按随机数字表法于每组分别取3只大鼠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计算注射3、7、14 d创面愈合率;随后处死各时间点大鼠切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学观察。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LSD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1)培养3 d细胞呈集群分布,细胞集群生长缓慢;培养5 d集群大而圆,集群内细胞主要为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少的细胞,符合ESC形态特征。(2)细胞表面CD44阳性表达率为(94.3±1.2)%,CD45、CD11b、CD11c呈阴性表达。细胞鉴定为ESC。(3)培养10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组细胞CK1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3.756,P<0.05),CK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3.149,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组细胞培养0、2 d Nanog mRNA表达量和培养2、4 d吸光度值无明显变化(t=0.58、0.77,0.53、3.02,P>0.05),培养4、6、8、10 d Nanog mRNA表达量和培养6、8、10 d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t=6.34、5.00、5.58、4.61,5.65、10.78、15.51,P<0.01)。培养10 d,VEGF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6.4±1.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1.5±1.3)%(t=13.96,P<0.01)。(4)注射0 d,3组大鼠创面均可见深度达真皮浅层的烧伤创面。注射3 d,VEGF+ESC组大鼠创缘正常皮肤组织轻微收缩,早于其余2组;注射7 d,VEGF+ESC组大鼠新生表皮已覆盖大部分创面,单纯ESC组大鼠创周可见部分上皮爬行,空白对照组大鼠创面未见明显上皮化现象;注射14 d,VEGF+ESC组大鼠创面基本愈合,单纯ESC组大鼠尚余少部分创面未愈合,空白对照组大鼠尚余大部分创面未愈合。3组大鼠注射3 d创面愈合率相近(P>0.05);单纯ESC组大鼠注射7、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6.0±2.0)%、(64.4±4.7)%,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2.4±1.1)%、(29.1±3.3)%(P<0.01),2组均明显低于VEGF+ESC组的(41.0±2.4)%、(91.3±3.5)%(P<0.01)。注射3 d,VEGF+ESC组大鼠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早于其余2组;注射7 d,VEGF+ESC组大鼠创面可见大量内皮细胞,单纯ESC组大鼠创面可见部分内皮细胞增殖,空白对照组大鼠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注射14 d,VEGF+ESC组大鼠创面新生表皮细胞基本覆盖创面,单纯ESC组大鼠创面新生表皮细胞覆盖大部分创面,空白对照组大鼠创面基底可见大量内皮细胞且新生表皮细胞覆盖部分创面。结论经外源性VEGF处理的大鼠ESC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这可能与VEGF促进ESC增殖并降低其分化水平从而维持细胞干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伤口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表皮干细胞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游离皮瓣修复兔软组织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洋 郑健生 +1 位作者 王彪 薛文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3-689,共7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游离皮瓣修复兔软组织缺损的影响。方法取30只6个月龄、雌雄不拘新西兰大白兔,心脏采血后Aghaloo法制备PRP,于每只兔耳制作5 cm×3 cm的游离皮瓣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每只兔一侧兔耳作为PRP组...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游离皮瓣修复兔软组织缺损的影响。方法取30只6个月龄、雌雄不拘新西兰大白兔,心脏采血后Aghaloo法制备PRP,于每只兔耳制作5 cm×3 cm的游离皮瓣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每只兔一侧兔耳作为PRP组,另一侧兔耳作为生理盐水组。PRP组兔耳皮瓣基底均匀涂抹1.0 mL自体PRP,生理盐水组涂抹等量生理盐水,皮瓣原位回植。分别于术后2、3、5、7、14 d,每组取6只兔,观察并记录兔耳皮瓣成活情况;取皮瓣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瓣基底组织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瓣基底组织的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另取1只同等实验条件下不制备皮瓣的6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别采集全血和制备PRP,行血小板计数及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术后2 d,PRP组兔创面皮瓣颜色彤红,与基底组织贴合良好;生理盐水组兔创面皮瓣颜色暗红,与基底组织贴合不良。术后3 d,PRP组兔创面皮瓣颜色红润,与基底组织贴合紧密;生理盐水组兔创面皮瓣散在斑状暗红,与基底组织贴合一般。术后5 d,PRP组兔创面皮瓣淡红,与基底组织贴合紧密,皮瓣已成活;生理盐水组兔创面皮瓣与基底组织贴合紧密,皮瓣颜色红润。术后7 d,PRP组兔创面皮瓣表面覆盖中量兔毛,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颜色接近;生理盐水组兔创面皮瓣与基底贴合一般,表面仅有少量绒毛覆盖。术后14 d,PRP组兔创面愈合良好,生理盐水组仍有小创面尚未愈合。(2)术后2 d,2组兔创面皮瓣均有炎性细胞浸润。术后3 d,PRP组兔创面皮瓣可见新生微血管,间质出血少;生理盐水组兔创面皮瓣新生微血管少。术后5 d,生理盐水组兔创面皮瓣中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微血管数量少;PRP组兔创面皮瓣可见大量Fb,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可见周围散布新生微血管。术后7 d,生理盐水组兔创面皮瓣新生微血管数量较PRP组少。术后14 d,PRP组兔创面皮瓣新生微血管分化逐渐成熟,周围大量Fb分布;生理盐水组兔创面皮瓣部分新生微血管分化成熟,愈合过程较PRP组迟缓。(3)术后2、3、5、7、14 d,PRP组兔创面皮瓣基底组织的CD31和α-SMA表达量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t=10.133、5.444、9.450、6.986、8.394,14.896、10.328、9.295、13.902、10.814,P<0.01)。(4)活化后的兔PRP中血小板计数为(2 863±962)×10^9/L,明显高于全血中的(393±49)×10^9/L(t=7.690,P<0.05)。(5)活化后的兔PRP中VEGF、TGF-β含量分别为(564.3±3.2)、(1 143±251)pg/mL,明显高于全血中的(99.7±0.4)、(274±95)pg/mL(t=287.390、9.648,P<0.05或P<0.01)。结论兔PRP中含有大量的VEGF与TGF-β,可以有效促进游离皮瓣组织微血管新生,加快游离皮瓣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颞浅筋膜瓣游离移植联合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踝后区深度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薛康 陈俏华 +4 位作者 张月 李志强 陶克 韩军涛 胡大海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游离移植联合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踝后区深度创面的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7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11例大面积烧伤且伴有踝后区深度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例患者为双侧踝后区组织缺损,创面面积5.8cm×4.6cm^11....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游离移植联合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踝后区深度创面的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7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11例大面积烧伤且伴有踝后区深度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例患者为双侧踝后区组织缺损,创面面积5.8cm×4.6cm^11.7cm×5.2cm。踝后区创面清创后,设计并切取与创面等大的颞浅筋膜瓣修复创面,端端吻合颞浅静脉近端与胫后静脉,端侧吻合颞浅动脉和胫后动脉,按患者供皮条件取皮覆盖筋膜瓣。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本组患者移植筋膜瓣全部成活,2处移植皮片出现部分坏死,经再次皮片移植后愈合,术后随访6~13个月,所有患者术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颞浅筋膜瓣游离移植联合皮片移植可尽快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踝后区深度创面,筋膜瓣抗感染能力强,受区外形好,供区损伤小,患者病程短、预后功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踝损伤 皮片移植 颞浅筋膜瓣
原文传递
传承创新发展:庆祝我国现代烧伤学科60周年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永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4-746,共3页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烧伤伤员大增,以普外、创伤和整形外科医师为核心,多学科合作组成烧伤抢救组,逐步发展完善建成独立学科。广大烧伤学科医护人员怀着大爱与责任,在实践中学习、研讨,不断提升,敢于突破、创新。当年上海广慈医...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烧伤伤员大增,以普外、创伤和整形外科医师为核心,多学科合作组成烧伤抢救组,逐步发展完善建成独立学科。广大烧伤学科医护人员怀着大爱与责任,在实践中学习、研讨,不断提升,敢于突破、创新。当年上海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抢救烧伤总面积89%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23%TBSA炼钢工人邱财康首获成功,改写了世界纪录,紧接着重庆、西安、北京等地医院捷报频传。中国现代烧伤学科从1958年起步至今走过了60年,几代人结合临床开展实验研究,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创办了学术刊物,创建了严重烧伤中国治疗方案,治疗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丰富了世界烧伤医学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历史 成就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外泌体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名倬 甘春霞 +1 位作者 徐斌 郭光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1-485,共5页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治疗方法较多。干细胞在急性肺损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因而备受关注。但干细胞凋亡率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胞外囊泡,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治疗损...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治疗方法较多。干细胞在急性肺损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因而备受关注。但干细胞凋亡率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胞外囊泡,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治疗损伤修复中的优势逐步显现。本文从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外泌体的简介,其对急性肺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可能的信号通路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急性肺损伤 干细胞
原文传递
雾化吸入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兔肺组织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忠华 江政英 +5 位作者 孙威 熊振芳 廖新成 刘名倬 徐斌 郭光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66-475,共10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hKGF-2)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兔肺组织的作用。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24只。单纯损伤组兔吸入空气;损伤+磷酸盐缓冲液(PBS)组... 目的探讨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hKGF-2)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兔肺组织的作用。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24只。单纯损伤组兔吸入空气;损伤+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兔每日雾化吸入PBS 5 mL,每日1次,连续7 d;损伤+1 mg/kg rhKGF-2组、损伤+2 mg/kg rhKGF-2组、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分别每日雾化吸入1、2、5 mg/kg的rhKGF-2(均溶入5 mL PBS中),每日1次,连续7 d。治疗1、3、5、7 d,各组分别取6只兔,取耳中央动脉血,抽血后处死兔,取兔气管隆突处组织和肺。手持式血液分析仪检测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碳酸氢根离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S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苏木素-伊红素染色观察肺组织和气管病理形态。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ukey检验。结果(1)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其余各组兔治疗1~7 d血pH值无明显变化(P〉0.05)。损伤+2 mg/kg rhKGF-2组兔治疗5、7 d PaO2分别为(75.0±2.4)、(71.0±4.5)mmHg(1 mmHg=0.133 kPa),均较单纯损伤组的(62.0±6.8)、(63.0±3.0)mmHg明显升高(q=4.265、8.202, P〈0.05或P〈0.01);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7 d PaO2为(82.0±4.9)mmHg,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升高(q=6.234, P〈0.01)。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损伤+2 mg/kg rhKGF-2组兔治疗3 d PaCO2明显降低(q=4.876, P〈0.01),治疗5 d PaCO2明显升高(q=5.562,P〈0.01);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5、7 d PaCO2明显升高(q=5.013、4.601,P〈0.05或P〈0.01)。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损伤+1 mg/kg rhKGF-2组兔治疗7 d血碳酸氢根离子明显升高(q=5.142, P〈0.01),损伤+2 mg/kg rhKGF-2组兔治疗5、7 d血碳酸氢根离子明显升高(q=4.830、6.934,P〈0.01),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5 d血碳酸氢根离子明显升高(q=3.973,P〈0.05)。(2)损伤+PBS组兔治疗各时间点肺组织中SP-A表达量与单纯损伤组相近(P〉0.05)。损伤+2 mg/kg rhKGF-2组、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3 d肺组织中SP-A表达量分别为0.091±0.007、0.101±0.009,较单纯损伤组的0.069±0.009明显升高(q=10.800、13.580,P〈0.01)。损伤+1 mg/kg rhKGF-2组、损伤+2 mg/kg rhKGF-2组、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5、7 d,肺组织中SP-A表达量分别为0.127±0.008、0.132±0.006、0.194±0.006及0.152±0.017、0.166±0.004、0.240±0.008,较单纯损伤组的0.092±0.003、0.108±0.005明显升高(q=6.789、12.340、17.900、9.875、31.480、40.740,P〈0.01)。(3)治疗1、5 d,各组兔肺组织中VEGF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损伤+2 mg/kg rhKGF-2组兔治疗3、7 d肺组织中VEGF表达量明显升高(q=4.243、8.000,P〈0.05或P〈0.01),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7 d肺组织中VEGF表达量明显升高(q=20.720,P〈0.01)。(4)治疗1 d,各组兔损伤情况相似,肺泡腔内及间质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脓肿形成,肺泡间隔增厚,部分肺泡萎陷、肺不张;气管黏膜大片变性、坏死,腔内大量炎性渗出物阻塞。治疗3 d,各组兔肺组织及气管炎症有所改善,但单纯损伤组与损伤+PBS组仍较为严重。治疗5 d,损伤+2 mg/kg rhKGF-2组及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肺组织及气管炎症改善较其他组更为明显。治疗7 d,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肺组织炎症较其他组明显减轻,大部分肺泡未见明显渗出液,肺泡结构完整,肺泡腔清晰,局部肺泡囊状扩张、肺泡间隔变薄;气管炎症反应较其他组改善也更为明显,气管黏膜更趋于完整,腔内零星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雾化吸入rhKGF-2可以提高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兔PaO2水平,减少气道炎症反应,增加肺组织中SP-A及VEGF表达,从而促进肺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 炎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原文传递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12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202,共1页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CT、DNA、HBsAg、Ig、mRNA、PCR、RNA,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对本刊常用的以下词汇,也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按首字母排序)。
关键词 英文缩写 常用词汇 缩略语 医药名称
原文传递
《优化技术在下肢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共识》简介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选良 韩春茂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9-591,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性创面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的慢性创面发生在下肢,治疗方法各异,对技术的依赖与日俱增。
关键词 慢性创面 创面愈合 优化技术 下肢 应用 人口老龄化 人类健康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三维摄影与数字平面测量相比是更可靠的幼儿烧伤创面面积评估工具
14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03-403,共1页
已在依从性较好的急性烧伤患儿中证实,与数字平面测量(Visitrak TM系统)相比,三维摄影(3DLifeVizTM系统)可靠性和有效性更佳。需要进一步评估这些评估工具在所有烧伤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探讨与Visitrak TM... 已在依从性较好的急性烧伤患儿中证实,与数字平面测量(Visitrak TM系统)相比,三维摄影(3DLifeVizTM系统)可靠性和有效性更佳。需要进一步评估这些评估工具在所有烧伤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探讨与Visitrak TM系统相比,三维摄影是否对烧伤总面积小于或等于10%TBSA的各年龄段急性烧伤患儿都是可靠的创面面积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工具 烧伤创面 三维摄影 面积 测量 烧伤患儿 幼儿
原文传递
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海娜 向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 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abaR基因并探讨该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2014年2—7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收集到159株鲍氏不动杆菌,按收集顺序从1开始进行编号。(1)通过检测鲍... 目的 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abaR基因并探讨该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2014年2—7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收集到159株鲍氏不动杆菌,按收集顺序从1开始进行编号。(1)通过检测鲍氏不动杆菌16S核糖体DNA序列对上述159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菌种鉴定,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挑选出泛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记录其菌株数及其标本来源。(2)取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培养12、24、48、72 h,通过噻唑蓝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以吸光度值表示)。(3)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数据库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中abaR基因序列,并将其与嗜油不动杆菌DR1菌株的LuxR型受体AqsR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为目的基因序列,PCR扩增87和96号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基因序列进行比对。(4)取87号和96号鲍氏不动杆菌菌株,每株细菌均分为0.1%二甲基亚砜(DMSO)组、10 μmol/L N-庚酰-L-高丝氨酸内酯(C7-HSL)组、10 μmol/L N-(3-氢氧化十二酰基)-DL-高丝氨酸内酯(OH-dDHL)组、1%DMSO组、100 μmol/L C7-HSL组、100 μmol/L OH-dDHL组,每组3孔,分别用对应终体积分数的DMSO或对应终物质的量浓度的C7-HSL和OH-dDHL处理。通过噻唑蓝法检测培养12、X4、48 h,87号菌株和96号菌株的生物膜形式情况(以吸光度值表示)。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 (1)共收集18株泛耐药菌株和5株敏感菌株,其中泛耐药菌株主要分布于本院急诊ICU、烧伤整形科,标本以痰液、血液及创面分泌物为主;敏感菌株来源分散,标本以痰液为主。(2)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培养各时相点吸光度值与敏感菌株相近(P值均大于0.05)。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培养24 h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该类菌培养12、48、72 h(P值均小于0.01);鲍氏不动杆菌敏感菌株培养24 h吸光度值显著高于该类菌培养12 h(P〈0.01)。(3)鲍氏不动杆菌中存在LuxR型受体abaR基因序列,与嗜油不动杆菌DR1菌株中的LuxR型受体AqsR相似度为87%。87号菌株及96号菌株中的abaR基因序列与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的相似度分别为98%、99%。(4)87号菌株0.1%DMSO组培养各时相点吸光度值和1%DMSO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96号菌株0.1%DMSO组培养12 h吸光度值显著低于1%DMSO组(P〈0.01),培养24 h吸光度值显著高于1%DMSO组(P〈0.01)。87号菌株及96号菌株10 μmol/L C7-HSL组培养24 h吸光度值均显著低于各自对应的0.1%DMSO组(P值均小于0.01)。87号菌株100 μmol/L C7-HSL组培养各时相点吸光度值与1%DMSO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96号菌株100 μmol/L C7-HSL组培养12 h吸光度值显著低于1%DMSO组(P〈0.01)。87号菌株和96号菌株10 μmol/L OH-dDHL组培养各时相点吸光度值与0.1%DMSO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87号菌株100 μmol/L OH-dDHL组培养各时相点吸光度值与1%DMSO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96号菌株100 μmol/L OH-dDHL组培养12 h吸光度值显著高于1%DMSO组(P〈0.01)。87号菌株及96号菌株0.1%DMSO组和1%DMSO组培养24 h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培养12、48 h(P值均小于0.01)。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普遍存在。鲍氏不动杆菌中存在abaR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生物膜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7年年会第十三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会议通知
16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5-175,共1页
由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共同主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7年年会、第十三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将于2017年7月13-16日在兰州... 由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共同主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7年年会、第十三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将于2017年7月13-16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围绕若干主题,以专家论坛和专题讨论形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专题研讨会 烧伤救治 烧伤科 会议 年会 《中华烧伤杂志》 兰州军区
原文传递
应用异种(猪)皮治疗小儿浅Ⅱ度烧伤
17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1-421,共1页
异种(猪)皮已成为美国儿童烧伤中心创面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异种(猪)皮在成年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已有较多报道,但较少文献描述其在烧伤患儿中的应用。本文介绍异种(猪)皮在小儿烧伤治疗中的3年应用经验。
关键词 浅Ⅱ度烧伤 小儿烧伤 异种 应用 治疗 烧伤患者 烧伤患儿
原文传递
带蒂肌皮瓣早期修复颈部高压电烧伤深度创面八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尊鸿 潘云川 +1 位作者 陈贻梆 毛汉儒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7-759,共3页
高压电烧伤所致的头颈部深度损伤,除了皮肤全层缺损外,还常伴有深层结构如神经、血管、气管等重要组织器官的破坏。如早期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造成间生态组织渐进性坏死、重要组织器官暴露,或形成咽、食管瘘,严重者可引发颈部... 高压电烧伤所致的头颈部深度损伤,除了皮肤全层缺损外,还常伴有深层结构如神经、血管、气管等重要组织器官的破坏。如早期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造成间生态组织渐进性坏死、重要组织器官暴露,或形成咽、食管瘘,严重者可引发颈部血管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2012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8例颈部深度高压电烧伤患者,对创面行早期清创后,应用3种带蒂肌皮瓣修复,取得预期疗效,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深度创面 高压电烧伤 带蒂肌皮瓣 早期修复 头颈部 组织器官 颈部血管 烧伤患者
原文传递
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猪严重烧伤休克期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国良 黄文祥 +2 位作者 陈炯 薛迪建 周建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猪严重烧伤休克期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4只广西巴马小型猪背部造成40% TBSAⅢ度烧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伤后2h,琥珀酰明胶组、羟乙基淀粉组、异体血浆组猪分别以琥珀酰明胶、羟乙基淀粉130/...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猪严重烧伤休克期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4只广西巴马小型猪背部造成40% TBSAⅢ度烧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伤后2h,琥珀酰明胶组、羟乙基淀粉组、异体血浆组猪分别以琥珀酰明胶、羟乙基淀粉130/0.4、异体血浆为胶体,按烧伤休克“国内通用”复苏公式复苏,Parkland组猪用乳酸钠林格液按Parkland公式复苏.记录各组猪伤前及伤后第1、2个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尿量、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计算各组猪伤后第1、2个24 h复苏液体量.伤前及伤后4、8、24、48 h,抽取各组猪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取各组猪尿液,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并计算二者比值.伤后48 h取各组猪肾脏组织,光学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 结果 (1)各组猪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伤前及伤后第1、2个24h相近(P值均大于0.05).与组内伤前比较,除异体血浆组猪伤后第1个24 h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外,各组猪伤后第1、2个24 h心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小于0.01);除Parkland组猪伤后第1、2个24 h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外,各组猪伤后第1、2个24 h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除伤后第1个24 h琥珀酰明胶组及异体血浆组猪尿量显著减少(P <0.05或P<0.01)外,各组猪伤后第1、2个24 h尿量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各组猪伤后第1、2个24 h中心静脉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2)与异体血浆组比较,琥珀酰明胶组、羟乙基淀粉组猪伤后第1、2个24 h复苏液体量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Parkland组猪复苏液体量在伤后第1个24 h显著升高、伤后第2个24 h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3)与异体血浆组比较,除羟乙基淀粉组猪伤后24 h及Parkland组猪伤后4、8、24、48 h血肌酐显著升高,Parkland组猪伤后4、8h尿素氮显著降低而伤后48 h尿素氮显著升高,Parkland组猪伤后8、24、48 h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外,各组猪各时相点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Parkland组猪伤后24 h的血肌酐为(125±16)μmol/L,显著高于伤前的(75±13)μmol/L(P<0.05).琥珀酰明胶组猪伤后48 h尿素氮为(2.90±1.17) μmol/L,显著低于伤前的(4.60±0.47) μmol/L(P<0.05);羟乙基淀粉组猪伤后4h尿素氮为(4.82±0.82) μmol/L,显著高于伤前的(3.80±0.73) μmol/L(P<0.05);异体血浆组猪伤后4、8、48 h尿素氮分别为(4.80±0.33)、(4.92±0.35)、(2.60±0.27) μmol/L,伤后4、8h显著高于伤前的(3.93±0.32) μmol/L,伤后48 h显著低于伤前(P值均小于0.01).Parkland组猪伤后24、48 h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分别为(106.7±16.4)、(171.6±36.9) mg/mmol,显著高于伤前的(59.0±3.0) mg/mmol(P值均小于0.01).各组猪其余各时相点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伤前相近(P值均大于0.05).(4)4组猪肾脏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 猪烧伤休克期采用电解质胶体复苏后其肾功能性实验结果显著优于早期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电解质胶体复苏方案中应用天然胶体与琥珀酰明胶的结果接近,优于羟乙基淀粉13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补液疗法 雏型 肾功能
原文传递
受压深度烧伤创面并发大片乳头状瘤一例
20
作者 金少华 李传吉 +2 位作者 张龙 齐旭辉 张丽香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2-313,共2页
患者男,49岁,2011年2月1日因冶炼硅锰炉起火致全身多处皮肤烧伤1h人当地医院,行静脉补液,创面碘伏清洗后涂抹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患者持续口渴、尿少,治疗4h后,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面容痛苦。体格检查:体温37.... 患者男,49岁,2011年2月1日因冶炼硅锰炉起火致全身多处皮肤烧伤1h人当地医院,行静脉补液,创面碘伏清洗后涂抹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患者持续口渴、尿少,治疗4h后,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面容痛苦。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110次/min,呼吸频率22次/min,血压100/60mmHg(1mmHg=0.133kPa)。面颈部、躯干及双上肢皮肤烧伤,基底红白相间或呈苍白色,Ⅲ度创面主要位于背部、上肢。人院诊断:热力烧伤,总面积41%TBSA,深度为浅Ⅱ~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创面 乳头状瘤 复方磺胺嘧啶锌 并发 受压 皮肤烧伤 Ⅲ度创面 静脉补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