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作品数1994被引量5645H指数22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于2003年创刊,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现由融通医疗健康集团主管、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栏目设定:专家论坛、研究论著、临床经验、基...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2-140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494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1,994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气管外科中的应用——单中心经验
1
作者 王怡凤 孙林 +3 位作者 周小宇 常昕 徐凌峰 郭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25-31,43,共8页
目的 评价体外生命支持(ECLS)技术在危重气管外科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体外膜氧合(ECMO)或体外循环(ECC)支持下接受高危气管外科手术的患者数据。评估基线特征、住院并... 目的 评价体外生命支持(ECLS)技术在危重气管外科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体外膜氧合(ECMO)或体外循环(ECC)支持下接受高危气管外科手术的患者数据。评估基线特征、住院并发症、ECLS管理、手术相关数据和死亡率。结果 数据收集期限内,共107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了ECMO或ECC支持,其中男性67例(62.6%),中位年龄为48.9岁(14~76岁),手术涉及气管肿瘤67例、气管狭窄23例、气管压迫9例和气管瘘8例。ECLS模式包含ECC(n=28,26.2%),改良ECC技术(n=19,17.8%),静脉-静脉ECMO(V-V ECMO,n=44,41.1%)或静脉-动脉ECMO(V-A ECMO,n=16,15.0%)。ECMO和改良ECC组采用无肝素(n=18,16.8%)或低剂量肝素(n=61,57.0%)辅助。ECC、改良ECC、V-V和V-A ECMO的中位辅助时间为49、67、144和118 min。分别有8例患者(7.5%)出现术中并发症(大出血、低氧、循环不稳定),23例患者(21.5%)出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不张、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ECC组输血更多(14/28),但与其他组比较,在输血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全部患者围术期死亡率为6.5%(n=7)。结论 尽管ECLS技术较少用于胸外科手术,但在选择性的危重气道术中,ECC或ECMO提供充分的气体交换或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其中ECMO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手术 体外生命支持 体外膜氧合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与持续性胸腔积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琦 王晗 +1 位作者 钟杏 张崇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4期201-20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患儿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与持续性胸腔积液(PP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在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TCPC手术的儿童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患儿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与持续性胸腔积液(PP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在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TCPC手术的儿童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0例患儿入选本研究,分为ALT正常组和ALT升高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持续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术后血清ALT的预测价值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ALT升高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10 d vs.15 d,P<0.001),PPE发生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术后48 h内ALT水平升高可作为接受TCPC手术患儿预测有无PPE可能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胸腔积液 谷丙转氨酶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下载PDF
两种超滤方法处理体外循环后余血的对照研究
3
作者 赵成秀 稂与恒 +4 位作者 张光信 高爽 王岩英 刘晓宁 王静苗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两种超滤方法处理体外循环后余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回输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0例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滤血袋组和环路组。血袋组(n=25):用冷停搏液灌注袋、超滤器、6 mm连接管路、6×... 目的观察两种超滤方法处理体外循环后余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回输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0例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滤血袋组和环路组。血袋组(n=25):用冷停搏液灌注袋、超滤器、6 mm连接管路、6×6接头、废液袋组成血袋超滤装置,将体外循环后余血经血袋离线超滤后回输;环路组(n=25):用氧合器及储血室旁路之间的超滤装置,将体外循环后余血经超滤后回输。比较两组患者处理机器余血量、超滤处理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FIB)计数、回收血量、术后24 h内悬浮红细胞输入量、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后余血及回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袋组Hb、HCT、PLT、总蛋白、白蛋白、FIB高于环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引流及其他临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顺利,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停机后经血袋离线超滤处理的余血Hb、HCT、PLT、总蛋白、白蛋白、FIB浓度较氧合器侧循环超滤更高,其他临床优势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剩余机血 超滤方法 机血回输 血液保护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介入术行微创体外循环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瑾 周岳廷 +6 位作者 张劲林 张山峰 熊怡鸣 卢娟 陈超 徐月 刘燕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2期75-77,102,共4页
目的 总结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介入治疗时应用微创体外循环技术(MiECC)辅助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22例室速射频消融介入手术患者在本单位定制的闭合式回路MiECC辅助下完成。对22例... 目的 总结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介入治疗时应用微创体外循环技术(MiECC)辅助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22例室速射频消融介入手术患者在本单位定制的闭合式回路MiECC辅助下完成。对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情况、术中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 22例患者均在MiECC辅助下完成射频消融并于术毕立即撤除。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为95%,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均好转出院。结论 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MiECC辅助可以提供安全保障、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体外循环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器质性心脏病:闭合式回路
下载PDF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稿约
5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为新闻出版总局批准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现为双月刊,64页。本刊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临床经验”、“基础研究”、“教学训练”、“技术交流”...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为新闻出版总局批准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现为双月刊,64页。本刊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临床经验”、“基础研究”、“教学训练”、“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综述”及国内外的“学术信息”等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核心期刊 学术信息 病例报告 技术交流 新闻出版 体外循环 教学训练 专家论坛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不良预后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露 王勃 +1 位作者 徐臣年 陈小兰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不良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筛选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手术治疗且术后同时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急性...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不良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筛选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手术治疗且术后同时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急性肾损伤(AKI)的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远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评估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结果12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26例(21.7%)患者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43例(35.8%)患者住院死亡。1年、2年和3年累积死亡率分别是41%、41.9%和44.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长、AKI 2期、AKI 3期、出现胆红素峰值时间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合并AKI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AKI 2期和3期以及晚发胆红素峰值显著增加了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合并AKI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高胆红素血症 急性肾损伤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不同保存液对体外循环剩余机血保护效果研究
7
作者 陈涛 张鼎 +3 位作者 冯建宇 熊红燕 金振晓 梁宏亮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比较血液保存液、红细胞保存液保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剩余机血效果差异,为临床上体外循环后机血保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剩余机血样本60例,每例机血样本抽取3份,随机纳入血液保存液组(n=60)、红... 目的比较血液保存液、红细胞保存液保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剩余机血效果差异,为临床上体外循环后机血保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剩余机血样本60例,每例机血样本抽取3份,随机纳入血液保存液组(n=60)、红细胞保存液组(n=60)、对照组(n=60)。分别于停机即刻、常温放置30 min、1 h、3 h、6 h、24 h时间点,测量钾离子(K+)、葡萄糖(Glu)及乳酸(Lac)数值。结果对照组剩余机血随放置时间延长,K+、Lac含量逐渐升高,Glu含量逐渐降低。血液保存液组或红细胞保存液组30 min后,K+含量比停机时明显下降(P <0.01),而后逐渐上升,但24 h内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 30 min时Glu含量比停机时显著上升(P <0.01),而后逐渐下降,但24 h内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Lac含量均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三组上升速度有显著差异(P <0.05)。血液保存液组24 h La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用血液保存液或红细胞保存液保存剩余机血并不是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液 红细胞保存液 剩余机血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抵抗多柔比星心脏毒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步潆 翟蒙恩 +6 位作者 张彬 刘振华 于立明 王晓武 金振晓 段维勋 俞世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2期109-112,108,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多柔比星(DOX)心脏毒性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C57BL/6小鼠20~25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20):正常对照(Control)组、DOX组和DOX与Mel共处理(DOX+Mel)组。给予小鼠单次腹腔注射DOX,剂量为15...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多柔比星(DOX)心脏毒性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C57BL/6小鼠20~25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20):正常对照(Control)组、DOX组和DOX与Mel共处理(DOX+Mel)组。给予小鼠单次腹腔注射DOX,剂量为15 mg/kg。DOX处理后5天,检测心功能、心率、心脏凋亡比例以及内质网应激水平。结果DOX显著下调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引起心肌损伤,下调心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比例。Mel可显著改善DOX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减轻心肌损伤,上调心率,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比例。此外,Mel治疗可显著抑制DOX诱发的心肌内质网应激,从而缓解心肌损伤(P均<0.05)。结论 Mel共处理可显著抑制DOX诱发的内质网应激过度激活,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抵抗DOX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多柔比星 心脏毒性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合适红细胞比容选择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琴 孙燕华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荟萃分析临床体外循环中可接受的最低安全红细胞比容(Hct)值。方法筛查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egister,万方以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其中所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都根据体外循环中不同的Hct提供了不同... 目的荟萃分析临床体外循环中可接受的最低安全红细胞比容(Hct)值。方法筛查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egister,万方以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其中所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都根据体外循环中不同的Hct提供了不同的临床终点数据。如果各研究间显示为低异质性,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反之,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这些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了评估,最终纳入了四篇文献。结果其中心脏并发症的合并相对危险度(RR)是0.408,95%可信区间(CI)为0.257~0.646,总效应量Z值为3.82(P=0.00)。平均动脉压(MAP)和尿量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分别为-0.288和0.474,95%CI分别为-0.564^-0.012和0.171~0.778,Z值为2.04(P=0.041)和3.06(P=0.002)。此外,在输血、肾脏损害、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胸腔引流量、ICU住院时长等临床指标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体外循环中相对较高的红细胞比容相比,体外循环中采用较低的红细胞比容可以减少术后的心脏并发症,但其是否有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红细胞比容 血液稀释 心脏手术
下载PDF
Fontan术后患儿撤离呼吸机前后全身及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继红 周燕萍 朱德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Fontan手术患儿在撤离呼吸机前后的全身及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6例Fontan病例,术后入ICU后开始常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近红外光谱仪连续测量组织氧合指数,包括脑组织,肠系膜组织氧合指数。撤机前、后... 目的研究Fontan手术患儿在撤离呼吸机前后的全身及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6例Fontan病例,术后入ICU后开始常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近红外光谱仪连续测量组织氧合指数,包括脑组织,肠系膜组织氧合指数。撤机前、后30 min,分别测量超声心排指数、动脉血气、上腔静脉氧饱和度,计算心率血压乘积。结果随着呼吸机的撤离,中心静脉压从(17±3)mm Hg降至(15±3)mm Hg,心排指数,收缩压和脑氧指数分别从(3.58±0.39)L/(min·m^2),(82±9)mm Hg和(64.9±5.7)%升至(4.13±0.45)L/(min·m^2),(101±14)mm Hg和(70.6±8.5)%。心率血压乘积从(10 760±2 740)bpm×mm Hg增加到(12 470±2 950)bpm×mm Hg。心率、动脉氧饱和度、上腔静脉氧饱和度、乳酸、肠系膜氧合指数无显著改变。结论 Fontan患儿撤离呼吸机后,心排量和脑氧改善明显,肠系膜氧合改善不显著。说明胸内压的降低有利于改善心排量和脑血流量。撤离呼吸机后,增加的心排量优先供应至心脏、脑和呼吸系统,而肠系膜组织灌注仍低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仪 FONTAN手术 局部血流动力学 撤离呼吸机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慧 陈伟 +1 位作者 雷翀 陈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ASA IIIII级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拟在全胸腔镜下行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CI组和N-TCI(非TCI)组,每组55例。TCI组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麻...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ASA IIIII级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拟在全胸腔镜下行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CI组和N-TCI(非TCI)组,每组55例。TCI组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N-TCI组使用丙泊酚单次推注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持续输注及大剂量镇静镇痛进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诱导期间低血压发生率,记录患者基础情况、麻醉诱导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麻醉诱导期和维持期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临床参数。结果 TCI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21.8%vs45.5%,P=0.007)、诱导期及维持期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N-TCI组[(62.3±17.7)mgvs(85.9±24.4)mg,P=0.002]及[(640.8±159.7)mgvs(843.5±283.7)mg,P=0.001],清醒时间[(1.9±0.6)hvs(3.3±0.9)h,P=0.011]、机械通气时间[(11.1±6.8)hvs(15.9±8.2)h,P=0.024]、拔管时间[(11.7±6.9)hvs(16.5±8.3)h,P=0.028]明显短于N-TCI组,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0vs7.3%,P=0.049)明显低于N-TCI组。两组患者其他参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能安全应用于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有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极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胸腔镜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氧合器更换的体外循环模拟训练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荣华 熊际月 +3 位作者 秦臻 谭赵霞 罗明 李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4期213-215,2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及氧合器更换进行模拟训练,旨在规范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体外循环团队对于氧合器故障的处理能力。方法 8名具备1年以上体外循环临床经验的体外循环学员参与本模拟训...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及氧合器更换进行模拟训练,旨在规范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体外循环团队对于氧合器故障的处理能力。方法 8名具备1年以上体外循环临床经验的体外循环学员参与本模拟训练,包括首次训练及1月后的重复训练。通过设计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场景,指导老师带领学员共同讨论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并训练学员更换氧合器。记录各学员氧合器更换所需时间,并对学员的临床思维、操作技术及交流互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结果与首次训练相比,1个月后重复训练后,体外循环学员的综合评分显著提高[(4.63±0.52)vs(3.0±0.76),P<0.05],氧合器更换所需时间显著缩短[(152.4±18.8)s vs(381.0±70.1)s,P<0.05]。结论体外循环模拟训练有助于规范体外循环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和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步骤,降低氧合器更换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团队处理氧合器故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不良事件 氧合不良 氧合器更换 模拟训练
下载PDF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迺璞 于新迪 +2 位作者 莫茜 高鸿翔 王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3期178-180,184,共4页
目的探索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脑损伤与细胞外组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在缺血再灌注后1 h、3 h、6 h、12 h、24 h测定循环和大脑局部组蛋白水平。同时培养新生C57-B6小鼠原代皮层神经... 目的探索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脑损伤与细胞外组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在缺血再灌注后1 h、3 h、6 h、12 h、24 h测定循环和大脑局部组蛋白水平。同时培养新生C57-B6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并用组蛋白处理细胞,再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神经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局部的细胞外组蛋白浓度在I/R损伤后3 h出现明显升高(P<0.05),同时循环组蛋白在12 h后出现显著升高(P<0.01),循环组蛋白的升高滞后于局部组蛋白的升高。而细胞外组蛋白可以直接引起原代神经元死亡,在300μg/ml的浓度下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I/R可以引起组蛋白的释放,而细胞外组蛋白可以单独导致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脑损伤 细胞外组蛋白
下载PDF
小儿心脏手术后体外膜肺氧合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章晓华 周成斌 +5 位作者 陈萍 雷迪斯 张力 林中林 彭勤宝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25例心脏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或术后在ICU心脏衰竭或低氧血症的患者使用静脉-动脉ECMO生命支持。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25例心脏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或术后在ICU心脏衰竭或低氧血症的患者使用静脉-动脉ECMO生命支持。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评估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4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57例次;脱离ECMO辅助13例(52%),其中7例(54%)康复出院;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合胆红素及白细胞计数水平与ECMO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ECMO为心脏手术后顽固心衰小儿患者生存提供了机会;心脏不可逆损伤、残存心脏病变、大量输血、肝肾损害及感染是导致小儿心脏手术后ECMO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并发症 预后 心脏手术 小儿
下载PDF
第二届全国冠心病室壁瘤外科治疗学习班第一轮通知
15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和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冠心病室壁瘤外科治疗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定于2011年4月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本届学习班将特邀美...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和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冠心病室壁瘤外科治疗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定于2011年4月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本届学习班将特邀美国、日本以及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和手术演示,全面系统的讲解冠心病室壁瘤外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介绍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学习班 室壁瘤 冠心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胸心血管外科 解放军总医院
下载PDF
上海市2010年体外循环专业质量督查回顾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欣 胡克俭 +6 位作者 朱德明 王连才 王伟 王军 王利民 王维俊 魏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回顾2010年上海市体外循环专业质量督查过程,报告此次督查结果 ,分析上海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体外循环基础安全现状。方法 2010年,根据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要求和委托,上海市体外循环学会组织了对上海开展心脏外... 目的回顾2010年上海市体外循环专业质量督查过程,报告此次督查结果 ,分析上海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体外循环基础安全现状。方法 2010年,根据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要求和委托,上海市体外循环学会组织了对上海开展心脏外科的20家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专业质量督查。制定统一记录单和质量督查标准,组织专家实施督查工作。结果各医院普遍达了到督查标准要求的人员和资质标准,实际操作和现场提问均表现良好,大多建立了不同程度成文的规章制度,但体外循环临床常规成文不足,仪器设备与耗材管理问题表现略多。结论体外循环专业质量督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体体外循环安全性,提高体外循环专业水平,上海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体外循环基础安全状况整体满意,但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质量 督查
下载PDF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2 位作者 李朝先 徐明 石开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连续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n=20),停跳组(n=20)。两组均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 目的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连续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n=20),停跳组(n=20)。两组均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和切取右心房少许心肌组织作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停跳组ET、ANP波动范围大、变化剧烈,而不停跳组ET、ANP变化相对平缓、稳定,与停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开放即刻至开放24 h停跳组ANP值高于不停跳组(P<0.05);在心肌超微结构方面,不停跳组基本无变化,停跳组各时点呈现损伤逐渐加重趋势。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保持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性,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跳动 二尖瓣置换术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改进型二氧化碳充弥法在体外循环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旭 陈龙 涂远荣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2期65-67,7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的二氧化碳术野充弥法应用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以减少术后血循环中微气栓的形成,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气栓检测来证实其有效性。方法30例ECC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二氧化碳组与对照组,前者...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的二氧化碳术野充弥法应用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以减少术后血循环中微气栓的形成,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气栓检测来证实其有效性。方法30例ECC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二氧化碳组与对照组,前者使用改进后的气体弥散器在ECC期间向术野充弥二氧化碳,后者不进行此项干预。所有病例均以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气栓检测系统于两侧头颅体表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微栓子信号,在ECC期间分五个时段分别记录和计算单位时间内血流中微气栓数目,两组之间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气栓进入脑血流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3 min的时段。在二氧化碳组该时段微气栓数目为14.9个/min,较对照组42.6个/min显著减少(P<0.001)。其它时段内微气栓数目稀少,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进型二氧化碳术野充弥法可以显著减少ECC手术中脑血流微气栓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排气 微气栓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深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虹 朱德明 +4 位作者 王伟 张蔚 徐志伟 苏肇伉 丁文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分析深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Switch)术中的运用和技术关键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期间,共对131例婴幼儿Switch术采用的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占同期体外循环手术的3.2%。女16例,男115例... 目的分析深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Switch)术中的运用和技术关键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期间,共对131例婴幼儿Switch术采用的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占同期体外循环手术的3.2%。女16例,男115例。年龄从出生7个小时至12个月(3.6±2.2)个月,体重从1.79~8(4.2±1.4)kg。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14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5例,深低温停循环结合低流量(DH-CA+DHLF)112例。所有病例采用pH稳态结合α稳态的血气管理方法。术毕131例均采用改良超滤法(MUF),其中57例采用传统超滤(CUF)结合改良超滤的方法。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215(126.5±4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4~160(80.9±26.4)min;停循环时间4~53(18.5±12.6)min;低流量时间8~150(65.4±34.3)min。MUF时间10~15min,滤出液体(229.9±121.3)ml;在体外循环期间CUF时间5~30min,滤出液体(237.8±107.5)ml。体外循环中Hb(86±8.7)g/L,MUF后Hb可达到(118±17)g/L。本组死亡率10.7%,自动复跳率100%。结论新生儿和低体重的婴儿选择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Switch术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大动脉转位术 婴幼儿 深低温 超滤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上下半身分别灌注主动脉弓缩窄矫治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建民 高立兵 王委三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6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弓缩窄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