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作品数11562被引量59906H指数58
本刊主要读者为从事骨科专业的医师及有关科研人员。本刊欢迎下列内容的稿件:①骨与关节损伤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进展;②四肢、脊柱损伤(包括骨与关节损伤及其有关的血管、神经、软组织损伤和合并伤)各种诊断治疗方...查看详情>>
  • 曾用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2-993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5265/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1,5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
1
作者 沈锋 刘观燚 +2 位作者 胡利华 周雷杰 马维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 观察改良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1—2020-12行改良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6例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和... 目的 观察改良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1—2020-12行改良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6例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估患者腰痛缓解情况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手术时间45~72 min,平均56 min,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术后2例出现下肢轻度乏力,几天后自行消失。术后3 d、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7,P=0.700)。术后3 d、3个月、12个月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时间点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5,P=0.928)。16例中有12例(75.0%)术后3 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至少2分,且持续12个月以上,其中4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术后疼痛有缓解但12个月后复发,1例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无改善,12个月后予腰椎融合术治疗。结论 改良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短期临床疗效满意,术前不单独行椎间盘造影,可减少术中造影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射频消融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钢丝环扎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杨佐明 孙建林 +3 位作者 王斌 赵小明 赵泉勇 李孟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0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介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钢丝环扎固定损伤的下胫腓联合的操作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8-11—2020-11采用手术治疗的23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中复位固定踝关节骨折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Hook试... 目的介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钢丝环扎固定损伤的下胫腓联合的操作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8-11—2020-11采用手术治疗的23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中复位固定踝关节骨折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Hook试验明确下胫腓联合损伤,维持踝关节于5°~10°背伸位,用大号布巾钳夹持复位并临时固定下胫腓联合,在胫骨远端关节面上方2~5 cm处经外踝前后斜向内上方25°~30°角度用直径2.0 mm克氏针在水平面平行钻2个孔,克氏针穿出胫骨远端内侧皮质,将双股卢氏钢丝从外踝沿一孔道置入胫骨内侧,再从另一孔道穿回外踝,拉直、拧紧,剪除多余部分。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9个月。随访期间钢丝无松动、移位或断裂,未观察到踝关节退行性改变或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时间10~12周,平均10.7周。术后1年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优18例,良5例。术后1年手术侧与健侧下胫腓前间隙、下胫腓后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钢丝环扎固定损伤的下胫腓联合安全可行,在获得有效固定强度的同时还允许微动,患者术后可以早期功能训练,有利于踝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钢丝环扎 内固定 弹性固定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慢性跟腱断裂巨大缺损
3
作者 谢飞彬 杨镔 +1 位作者 吕靖尧 林臻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2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慢性跟腱断裂巨大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7—2022-08采用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的11例Myerson 3型慢性跟腱断裂巨大缺损,术中显露跟腱后可见断端之间充满瘢痕组织,彻底清创纤维瘢痕及退变组织,直...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慢性跟腱断裂巨大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7—2022-08采用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的11例Myerson 3型慢性跟腱断裂巨大缺损,术中显露跟腱后可见断端之间充满瘢痕组织,彻底清创纤维瘢痕及退变组织,直至两边断端为新鲜的跟腱组织,将足踝部置于中立位测量缺损长度,选择合适长度的同种异体半腱肌修补缺损,较大缺损(8~10 cm)选择两根异体半腱肌。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跟腱再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1例出现活动性轻度疼痛。术后3~5个月随访时,10例可单足提踵,1例轻度受限。术后3个月MRI T2相仍可见高信号,考虑剩余腱腔填充为肉芽组织,尚未形成成熟的纤维组织。术后6个月MRI显示高信号明显减少,证实跟腱愈合良好,连续性恢复。术前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45~79分,平均64.3分;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85~100分,平均95.5分。结论 采用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跟腱巨大缺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具有手术切口小、对健康跟腱组织干扰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跟腱断裂 同种异体半腱肌腱 重建
原文传递
国产爱乔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陶启元 何志勇 +1 位作者 蔡春鹏 查卫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8期842-845,共4页
目的评估国产爱乔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3—2021-08分别采用爱乔导航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0例患者,24例在爱乔导航(爱乔公司,中国)辅助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爱乔组),26例在Orth... 目的评估国产爱乔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3—2021-08分别采用爱乔导航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0例患者,24例在爱乔导航(爱乔公司,中国)辅助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爱乔组),26例在OrthoPilot计算机导航系统(贝朗公司,德国)辅助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计算机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机械轴角度、膝关节力线偏离率及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结果两组均获得3个月的随访,爱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量略优于计算机组,计算机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机械轴角度及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略优于爱乔组,但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3个月膝关节机械轴角度及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爱乔组术后出现膝关节力线偏离>3°8例(33.3%),计算机组5例(19.2%),两组力线偏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0,P=0.256)。结论国产爱乔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同计算机导航一样拥有较高的力线恢复精准度,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符合膝关节置换微创、精准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计算机辅助导航 便携式导航 爱乔导航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远端背侧入路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被引量:1
5
作者 任远飞 钟声 +4 位作者 杨文峰 尚耀华 徐连春 孙阳 张铁慧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 评估关节镜辅助远端背侧入路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8—2019-09诊治的12例Bennett骨折,在拇长展肌桡侧和与拇短伸肌尺侧扪及关节间隙后标记,分别为关节镜标准入... 目的 评估关节镜辅助远端背侧入路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8—2019-09诊治的12例Bennett骨折,在拇长展肌桡侧和与拇短伸肌尺侧扪及关节间隙后标记,分别为关节镜标准入路1-R和1-U入路,选用直径1.9 mm关节镜,镜下清创,显露关节面骨折移位情况,轴向牵引第1掌骨,掌侧外展、旋前的同时在第1掌骨基底部位施加一个背向桡侧的外力,进行后前位、侧位、斜位透视,经远端背侧入路用小探钩抵住骨折块辅助复位,镜下确认关节面解剖复位后,用直径1.0 mm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然后辅助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5(22~2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移位、虎口区感觉障碍、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5周。末次随访时第1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为9~10分,平均9.5分;握力为42.4~48.6 kg,平均45.7 kg;捏力为8.1~9.2 kg,平均8.6 kg。结论 采用关节镜辅助远端背侧入路复位Bennett骨折能够获得关节面解剖复位,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NETT骨折 关节镜 解剖复位 经皮克氏针固定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程度对女性低能量肱骨近端骨折形态的影响
6
作者 叶春晓 郭颖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程度对女性低能量肱骨近端骨折形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9-01诊治的102例女性低能量肱骨近端骨折,结合三维CT与骨密度检查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密度正常组,统计3组肱骨头、肱骨外科颈、肱...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程度对女性低能量肱骨近端骨折形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9-01诊治的102例女性低能量肱骨近端骨折,结合三维CT与骨密度检查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密度正常组,统计3组肱骨头、肱骨外科颈、肱骨解剖颈、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骨折发生率以及合并肩关节脱位发生率,分析女性低能量肱骨近端骨折形态与骨质疏松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肱骨头受累6例,为凹陷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即HillSachs损伤),未见肱骨头劈裂骨折。肱骨大结节受累86例,肱骨小结节受累42例,肱骨大结节受累比例高于肱骨小结节。肱骨外科颈受累70例,肱骨解剖颈受累9例,肱骨外科颈受累比例高于肱骨解剖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35例。无论是根据髋部骨密度分组还是根据腰椎骨密度分组,骨质疏松组肱骨小结节骨折发生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和骨密度正常组的肱骨小结节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肱骨大结节、肱骨外科颈、肱骨解剖颈、肱骨头的骨折发生率以及肩关节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低能量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更可能累及肱骨大结节,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累及肱骨头及肱骨解剖颈的概率小,但是骨密度低时更容易发生肱骨小结节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肱骨近端骨折 女性 骨质疏松 骨折形态 三维CT 骨密度
原文传递
后稳定型假体联合髁限制垫片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连水 何明长 +3 位作者 缪建云 汤育森 诸灵祺 翟文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后稳定型假体联合髁限制垫片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9—2021-02完成的32例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所有患者间隙无法平衡或使用普通加厚垫片后膝关节仍不稳定,... 目的观察后稳定型假体联合髁限制垫片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9—2021-02完成的32例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所有患者间隙无法平衡或使用普通加厚垫片后膝关节仍不稳定,应用后稳定型假体与髁限制垫片。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5(6~3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膝关节感染、膝关节不稳、髌骨轨迹不良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2例术后当天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症状,立即屈膝位放置患肢,其中1例当天症状消失,1例术后3周症状消失。4例残留轻度膝外翻(髋膝踝角为3°~6°),患者无膝关节不稳及疼痛症状。末次随访时股胫角较术前明显增大,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KS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联合髁限制垫片能弥补术中韧带难以平衡带来的膝关节不稳,进而更好地矫正膝外翻畸形,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膝外翻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后稳定型假体 髁限制垫片
原文传递
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Ⅲ度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健 申屠刚 +1 位作者 王朋飞 巩海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3期306-307,共2页
目的 观察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Ⅲ度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03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Ⅲ度胸锁关节前脱位。8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其中5例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 目的 观察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Ⅲ度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03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Ⅲ度胸锁关节前脱位。8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其中5例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行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3例单纯行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肋骨骨折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胸锁关节脱位均复位,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位置满意且固定可靠。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胸锁关节再脱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不需要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Rockwoo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 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Ⅲ度胸锁关节脱位可以重建肋锁韧带、修复胸锁韧带,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确切、保留胸锁关节微动、符合胸锁关节生物力学特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胸锁关节脱位 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 弹性固定 肋锁韧带 胸锁韧带
原文传递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治疗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小金 方钧 +1 位作者 赵枫 李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8期835-837,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治疗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1-08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组)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D组)治疗的43例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比较两组手术时...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治疗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1-08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组)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D组)治疗的43例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半年。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严重卧床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内均无死亡。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股骨颈短缩3例;F组术后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股骨颈短缩3例,螺钉松动4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治疗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较动力髋螺旋刀系统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移位股骨颈骨折 动力髋螺旋刀系统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内固定 老年
原文传递
肘关节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髁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欢叶 王梦瑶 +4 位作者 曹进 郑华江 张楠 任荣 仲肇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5期537-538,共2页
目的 探讨肘关节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20-09诊治的11例儿童肱骨内髁骨折,术中采用肘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并以克氏针经皮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个月根据Flynn评分... 目的 探讨肘关节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20-09诊治的11例儿童肱骨内髁骨折,术中采用肘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并以克氏针经皮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个月根据Flynn评分标准及患肘X线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周,平均6.5周。1例出现针道感染,给予换药、口服抗生素处理后治愈。未出现骨不愈合、内固定断裂、肘内翻畸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按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2例。术后6个月患侧提携角3.2°~13.5°,平均8.3°;肘关节最大伸直角度-5.6°~0°,平均-1.9°;最大屈曲角度112.2°~125.6°,平均120.2°。结论 肘关节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髁骨折能够更好显露骨折端,复位效果可靠,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内髁骨折 肘关节内侧入路 儿童 克氏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自体髂骨植骨、带蒂骨膜瓣转位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世均 孙强 +4 位作者 苏云 董新利 王洪勋 匡延顺 宁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0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带蒂骨膜瓣转位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诊治的13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将修剪好的髂骨内板填于骨缺损区,松质骨填充空隙处...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带蒂骨膜瓣转位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诊治的13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将修剪好的髂骨内板填于骨缺损区,松质骨填充空隙处。于骨折近端合适位置切取带蒂骨膜瓣,将骨膜瓣翻转覆盖于骨折端并缝合固定,保证良好的血运及合适的张力。于股骨前侧骨折远近端合适位置依次置入5枚外固定架螺钉,安装外固定连接杆,再次透视确认骨折对位对线好,组装外固定架固定。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8~20)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20个月,平均12.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带蒂骨膜瓣转位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能为骨折端提供良好的血液供应,获得坚强的力学支撑,进一步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与较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折不愈合 带蒂骨膜瓣 髂骨植骨 外固定架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半髌韧带内移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培召 韩旭 +3 位作者 王啸 于进洋 袁彦浩 谭红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半髌韧带内移手术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8-09诊治的20例骨骺未闭合且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20 mm的青少年复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半髌韧带内移手术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8-09诊治的20例骨骺未闭合且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20 mm的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腓骨长肌腱经大收肌肌腱止点悬吊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半髌韧带内移手术治疗。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2(1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均未再发生髌骨脱位或半脱位,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为(-1.79±3.26)°,髌骨倾斜角为(11.11±1.08)°,较术前明显减小;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4.60±2.58)分,髌股关节功能Kujala评分为(91.05±2.3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骺未闭合且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20 mm的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半髌韧带内移手术治疗可获得稳定的髌骨滑动轨迹,髌骨脱位矫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青少年 内侧髌股韧带 半髌韧带移位 双束重建
原文传递
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洋 齐勇 +2 位作者 许长鹏 欧栓机 陈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2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20-02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27例胫骨骨髓炎,一期手术彻底清除病灶,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断端,在骨缺损处填塞万古霉素骨水泥诱导生成生物膜,...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20-02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27例胫骨骨髓炎,一期手术彻底清除病灶,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断端,在骨缺损处填塞万古霉素骨水泥诱导生成生物膜,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在诱导膜内植入自体髂骨或人工骨。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7(6~36)个月。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4周,平均9.7周。所有患者未出现外固定架松动、钉道感染及足下垂等并发症。二期手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下肢X线片检查,其中11例骨连接及塑形良好,12例骨缺损处形成均匀密度的骨质连接且截骨端模糊,4例骨连接形成但截骨端仍可辨别,Samantha X线片评分为4~6(5.3±0.7)分。2例骨缺损延迟愈合,未发生骨不愈合,骨愈合时间6~12(7.8±1.4)个月。二期手术后6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9.0±7.0)分,膝关节AKS评分为(146.8±11.6)分。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可取得良好疗效,感染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植骨愈合良好,并且可以最大限度恢复下肢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髓炎 感染性骨缺损 膜诱导技术 抗生素骨水泥
原文传递
经骨缝合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Peeloff损伤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铭章 陈广辉 +5 位作者 王洪伟 高锋 易小友 殷浩荣 杨海宝 黄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评价经骨缝合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骨折(Peeloff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5—2020-03诊治的15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Peeloff损伤,膝关节镜检查并确诊髌骨软骨缺损,关节腔内找到与缺损区域吻合... 目的评价经骨缝合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骨折(Peeloff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5—2020-03诊治的15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Peeloff损伤,膝关节镜检查并确诊髌骨软骨缺损,关节腔内找到与缺损区域吻合的游离软骨片,关节镜下或内侧小切口取出游离软骨片;再作髌内侧切口,将游离软骨片复位并在其边缘选取4个合适进针点,用带孔克氏针在髌骨主体上从内向外垂直钻孔,每两孔之间导入可吸收缝线,经孔道将克氏针抽出时带出缝线并打结。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3~13)个月。术后3个月MRI显示所有患者髌骨关节面软骨骨折均愈合。2例出现早期髌股关节疼痛(1例VAS评分为4分,1例VAS评分为5分),经康复治疗后好转,其余13例疼痛VAS评分平均1.8(1~3)分。末次随访时Tegner运动评级:3级5例,4级9例,5级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80~96(88.9±4.7)分,其中优6例,良7例。结论关节镜下探查可确诊急性髌骨脱位合并的髌骨软骨Peeloff损伤,采用可吸收缝线经骨缝合固定髌骨关节面软骨片无需特殊内固定器械及二次手术取出,既能实现软骨稳定固定、正常愈合,又能保证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髌骨脱位 髌骨软骨骨折 Peeloff损伤 关节镜 经骨缝合
原文传递
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结合小切口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光宇 杨帆 +3 位作者 冉胜强 汪海波 陈林 贺仕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3期287-288,共2页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结合小切口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2采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结合小切口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结合小切口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2采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结合小切口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未出现相关损伤,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1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95 mL。1例骨折愈合后出现肩关节僵硬,2例主动活动时轻微疼痛,对症处理后改善。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20°~160°,平均145.5°;外展100°~170°,平均140.3°;外旋20°~55°,平均37.4°;内旋20°~45°,平均34.6°。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88~97分,平均92.5分;UCLA评分30~35分,平均32.6分。结论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结合小切口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术中解剖层次简单、牵拉组织较少、骨折复位满意、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经三角肌外侧入路 Philos钢板 小切口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后内侧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鹏飞 王昊 +3 位作者 任戈亮 陈廷 徐高伟 董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切口联合外前外侧切口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7诊治的31例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取患肢腓骨下段外侧切口显露外踝骨折端,复位骨折后固定外...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切口联合外前外侧切口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7诊治的31例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取患肢腓骨下段外侧切口显露外踝骨折端,复位骨折后固定外踝。切口向近端延伸,同时远端向内踝"弧形"延伸,将跟腱向外侧拉开显露后方骨块,将足拇长屈肌腱与血管神经束向内侧牵拉,充分显露后内侧骨块和后外侧骨块,以此同时内踝弧形延伸切口可显露并复位内踝骨块。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10~15)个月。术后1例切口浅表感染,对症治疗后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4.1±0.9)个月。末次随访时踝-足功能AOFAS评分为(91.7±12.1)分。结论改良后内侧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可作为临床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骨折端显露清晰、骨折复位方便、内固定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切口 外侧切口 手术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带线锚钉内固定联合Krackow缝合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向成浩 舒舒 +4 位作者 邓君 杨朝晖 陈文革 夏正东 陈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0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内固定联合Krackow缝合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9-02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联合Krackow缝合治疗的30例髌骨下极骨折,垂直骨折线并向近端平行置入2枚3.5 mm带线锚钉,锚钉缝线尾端连...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内固定联合Krackow缝合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9-02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联合Krackow缝合治疗的30例髌骨下极骨折,垂直骨折线并向近端平行置入2枚3.5 mm带线锚钉,锚钉缝线尾端连接圆针后分别贯穿髌骨下极骨块的内外侧、骨块附着处的髌前腱膜和向下延续的组织。复位髌骨下极骨块后收紧各锚钉缝线并相互加压交叉打结,然后采用Krackow缝合方式分别修复撕裂的髌前腱膜和移行髌韧带部分组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1.6±1.8)min,术中出血量(51.0±1.7)mL。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1(12~18)个月。无内固定物断裂、排异反应、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2.6±0.4)个月。末次随访时B?stman评分为(27.2±3.3)分,其中优22例,良7例,可1例。结论带线锚钉内固定联合Krackow缝合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无需二次取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带线锚钉 Krackow缝合技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继福 崔文波 +1 位作者 万乾 刘宇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9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7诊治的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损伤按Lenke-Silva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只需要进行减压处理;...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7诊治的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损伤按Lenke-Silva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只需要进行减压处理;Ⅱ~Ⅳ型需要行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矫正冠状面侧凸及腰椎后凸畸形;Ⅴ型与Ⅵ型需要行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矫正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失衡,必要时需截骨矫形。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与LL的差值。结果 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PT、PI与LL差值较术前减小,LL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nke-Silva分型指导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此分型可信度高,重复性好,临床实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Lenke-Silva分型 脊柱-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改良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雄伟 陶阳 +3 位作者 陈德旺 郑超 魏星星 胡和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2期1333-133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06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0例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自外踝尖下约1.5 cm处至第4跖骨基底作长6 cm直切口,近端弧形...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06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0例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自外踝尖下约1.5 cm处至第4跖骨基底作长6 cm直切口,近端弧形向外踝作长约5 cm切口。跟骨骨折复位后选用合适跟骨跗骨窦钢板固定,钢板前端接近跟骰关节处,后端接近跟骨结节处。外踝骨折复位后采用解剖钢板固定。结果 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9~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例切口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B?hler角为(29.24±4.60)°,较术前(10.05±4.53)°明显提高;Gissane角为(126.50±10.60)°,较术前(100.58±8.50)°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的疗效满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踝骨折 改良跗骨窦切口 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X线片漏诊原因分析与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刚 白晓冬 +6 位作者 刘振宇 许国强 陈文韬 高化 赵亮 李亚东 王宝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X线片漏诊原因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5手术治疗的2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首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胫骨干骨折,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时骨折可不予...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X线片漏诊原因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5手术治疗的2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首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胫骨干骨折,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时骨折可不予以处理,术后采用短腿石膏托进行固定;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可以在调整髓内钉远端锁钉位置尝试对后踝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无法进行有效复位固定时需要采用1或2枚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结果本组X线片检查确诊21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6例漏诊,漏诊率为22.2%。27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胫骨干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2(3~8)个月,后踝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1(2~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20例,良4例,可3例。结论临床医师在诊治胫骨干骨折患者时要考虑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可能,单纯采用X线片检查此类骨折存在漏诊后踝骨折的风险,建议常规进行三维CT检查,然后根据不同的后踝骨折线位置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肢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后踝骨折 漏诊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