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0942被引量58080H指数86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专业领域的高级核心期刊,本刊编辑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地在神经外科领域有深厚造诣和学术成就的专家组成。办刊宗旨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和出版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234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0,9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许军鹏 余新光 毛之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卒中遗留的运动功能障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基础实验研究表明,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有潜力的理想治疗手段;多项临床研究也发现,患者接受DBS治疗后症状改善.本文针对DBS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运动功能障碍 基础实验研究 卒中后 理想治疗 症状改善 有效治疗方法 DBS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原文传递
规范开展新型微创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
2
作者 张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外科开颅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立体脑电图引导的射频热凝、磁共振引导的激光间质热疗等新型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成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重要治疗选择.本文着重对新型微创技术的优势、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规范... 外科开颅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立体脑电图引导的射频热凝、磁共振引导的激光间质热疗等新型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成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重要治疗选择.本文着重对新型微创技术的优势、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规范化应用和推广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难治性癫痫 射频热凝 手术适应证 微创手术治疗 磁共振引导 微创技术 外科开颅手术 激光间质热疗
原文传递
儿童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的分子分型和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寅寅 王杭州 田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4,共5页
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级为Ⅳ级)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其侵袭性强、预后极差.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基石性手段,放疗和化疗在手术的基础上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 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级为Ⅳ级)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其侵袭性强、预后极差.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基石性手段,放疗和化疗在手术的基础上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该疾病的分子分型被进一步阐明以及相关靶向和免疫药物的应用,其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本文将针对其分子分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生 胚胎性肿瘤 横纹肌样瘤 中枢神经系统 外科手术 非典型性 分子分型 畸胎
原文传递
本刊关于稿件统计学的要求
4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0-360,共1页
(1)统计学符号:统计学符号按GB/T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2)研究设计:应说明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应交代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采... (1)统计学符号:统计学符号按GB/T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2)研究设计:应说明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应交代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采用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M(Q_(1),Q_(3))或M(I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应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应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图 定量资料 数学原则 偏态分布 数轴 抽样方法 正态分布 刻度值
原文传递
本刊关于稿件著作权事项的要求
5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9-1169,共1页
(1)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未修回者,视作自动撤稿。(2)来稿一经接受刊登,全体作者亲笔签署《... (1)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未修回者,视作自动撤稿。(2)来稿一经接受刊登,全体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授权书》后,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属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APP终端、微信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有使用权 中华医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著作权 文字修改 授权书 电子期刊 自动撤稿
原文传递
本刊关于稿件摘要的要求
6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9-1179,共1页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应在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详(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应在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详(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母大写,名字间不加分隔号“-”。如:Wang Minde(王敏德)]、所有作者工作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标注方法同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摘要 标注方法 中文摘要 汉语拼音 英文题名 作者姓名 第三人称 邮政编码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名单(2018~)
7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3,共1页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建立“快速通道”的有关规定
8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6-926,共1页
为了保证优秀的医学科研成果能够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尽快地发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各编辑部建立优秀论文发表的“快速通道”。现将有关事宜规定如下。1.“快速通道”的定义:对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论文采用特定审稿流程,在收稿... 为了保证优秀的医学科研成果能够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尽快地发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各编辑部建立优秀论文发表的“快速通道”。现将有关事宜规定如下。1.“快速通道”的定义:对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论文采用特定审稿流程,在收稿后1个月内就论文能否发表给予答复,对符合要求的论文在收稿后4个月内予以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研成果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快速通道 审稿流程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收稿 优秀论文
原文传递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稿约
9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5-756,共2页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神经外科专业核心学术期刊。以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临床诊疗经验及与神经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神经外科 读者对象 中华医学会 专业研究人员 核心学术期刊 临床诊疗经验 基础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双侧腰4神经根吻合术修复中枢性下肢瘫痪的动物实验研究
10
作者 钱腾达 郑锡凤 +7 位作者 张斌 钱春生 张兴 何云文 陈传新 李益欢 潘佳恒 李立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6-1153,共8页
目的探讨双侧腰4(L_(4))神经根吻合术对大鼠中枢性下肢瘫痪的修复效果及术后大脑皮质重塑的规律.方法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注入法制作中枢性右侧下肢瘫痪大鼠模型.采用肌电图和行为学测试评估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模型大鼠双侧L_(4)显露组、横... 目的探讨双侧腰4(L_(4))神经根吻合术对大鼠中枢性下肢瘫痪的修复效果及术后大脑皮质重塑的规律.方法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注入法制作中枢性右侧下肢瘫痪大鼠模型.采用肌电图和行为学测试评估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模型大鼠双侧L_(4)显露组、横断组、吻合组,健康大鼠双侧L_(4)横断组及健康大鼠组5组,每组12只.分别于术后1、9、13、17周对5组大鼠行神经行为学测试;对模型大鼠双侧L_(4)吻合组与健康大鼠组行神经电生理检测、逆行性示踪检测,并进行静息态和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可视化重建.结果大鼠中枢性右侧下肢瘫痪模型的建模成功率为71.7%(43/60).术后双侧L_(4)吻合组模型大鼠右侧下肢(患侧)无明显伸、屈活动;术后17周,髋、膝、踝关节见伸、屈运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组大鼠间术后患肢Basso-Beattie Bresnahan运动评定量表评分(简称BBB评分)和滑脱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与健康大鼠双侧L_(4)横断组及健康大鼠组比较,模型大鼠双侧L_(4)显露组、横断组及吻合组患肢BBB评分较低、横杆测试滑脱率较高(均P<0.05);随着时间推移,双侧L_(4)吻合组的患肢BBB评分升高、横杆测试滑脱率下降(均P<0.05),且术后17周时患肢BBB评分与健康大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检测中,随着时间推移,模型大鼠双侧L_(4)吻合组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高(均P<0.05);术后17周,模型大鼠双侧L_(4)吻合组与健康大鼠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逆行性示踪实验显示,术后9周,模型大鼠双侧L_(4)吻合组L_(4)-L_(4)再生神经根吻合口远端可见大量、广泛分布的金黄色荧光标记细胞,吻合口近端荧光分布稀疏;L_(4)节段脊髓切片中,左侧脊髓前角内聚集大量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其数量与健康大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695±433)个对比(27745±387)个,t=1.69,P=0.078].fMRI显示,双侧L_(4)吻合术后2个月,健侧运动皮质旁出现小范围的激活区域;术后4个月,健侧运动皮质旁的激活区域增大,患侧大脑皮质的辅助运动区出现激活区;术后8个月,患侧皮质辅助运动区的激活区较前未增大,而健侧皮质的激活区明显缩小.结论双侧L_(4)神经根吻合术可激活大脑皮质重塑产生患肢代表区,修复中枢性下肢瘫痪大鼠患肢的屈、伸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神经移位 大脑皮质 功能恢复 大鼠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刘云阳 王修玉 +2 位作者 张丙杰 冯学泉 常斌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技术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技术治疗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24例采用单靶点穿刺,16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技术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技术治疗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24例采用单靶点穿刺,16例采用双靶点穿刺;采用仰卧位经额入路12例、仰卧位经小脑幕下枕部入路20例、侧卧位经小脑幕下枕部入路8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即刻头颅CT证实血肿大部分清除者7例(17.5%);术后尿激酶注入72 h内大部分清除者12例(30.0%),3~7 d大部分清除者14例(35.0%),1~4周内缓慢吸收者7例(17.5%)。所有患者均在术后7 d内拔除血肿腔引流管。术后4周内发生肺炎22例,低蛋白血症21例,应激性溃疡17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肝、肾及心功能障碍15例。术后6个月,共死亡13例(32.5%)。存活的27例患者中,意识较术前改善者17例,其中完全清醒者5例,微意识状态12例;植物生存状态10例。GOSⅠ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5例。结论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技术治疗脑干出血有助于提高脑干出血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机器人手术 穿刺术 立体定向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振 刘兵辉 +5 位作者 刘朝 孙晓祯 韩凯昊 王禹 徐浩文 管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2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患者共27个动脉瘤,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4个,后循...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2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患者共27个动脉瘤,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4个,后循环动脉瘤13个。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27个动脉瘤共置入28枚FD(包括Pipeline 16枚,Tubridge 9枚,Surpass 3枚),支架的置入成功率为100%。27个动脉瘤的术后即刻OKM分级:A级3个(11.1%),B级15个(55.6%),C级5个(18.5%),D级4个(14.8%)。27例患者中,5例(1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缺血性事件3例(11.1%),出血性事件2例(7.4%),致残2例(7.4%),死亡1例(3.7%)。2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M(Q_(1),Q_(3))]为8(7,19)个月,其中18例患者(18个动脉瘤)行DSA随访,OKM分级:B级1个(5.6%),C级3个(16.7%),D级14个(77.7%),无一例患者的动脉瘤复发;末次随访显示,mRS≤2分者25例,3分者1例。结论应用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成功率高,中期随访动脉瘤的闭塞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血流导向装置
原文传递
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重度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超 王彬彬 +2 位作者 孙圣乔 李德志 刘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重度周围性面瘫的手术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听神经瘤术后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重度周围性面瘫的手术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听神经瘤术后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共24例行面神经电生理检测.所有患者均行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采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Sunnybrook评分)、面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纤颤电位及正锐波、运动单位电位)综合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结果35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29例(82.9%)患者的静态面容和表情较术前明显改善,H-B分级及Sunnybrook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01);术后12个月,H-B分级及Sunnybrook评分较术后6个月均有明显改善(均P<0.001).术后共23例行神经电生理检测随访(1例失访),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均未检测到同侧瞬目反射R1、R2波,术后12个月瞬目反射的引出比例较术前明显增多(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面神经电图波幅均明显升高、纤颤电位及正锐波分级均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12个月,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运动单位电位波幅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可有效促进听神经瘤术后重度周围性面瘫的恢复,其中以口轮匝肌及眼轮匝肌改善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周围性面瘫 舌下神经 面神经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血流调整及血流重建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唐 孙杨 +4 位作者 杨建华 张文超 施铭岗 尚彦国 佟小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调整及血流重建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最大直径≥2.5 cm)患者(共20个... 目的探讨血流调整及血流重建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最大直径≥2.5 cm)患者(共2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球囊闭塞试验、脑灌注成像并综合评估后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20例患者中,接受单纯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单纯颈内动脉缩窄术11例,高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中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1例,低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缩窄术4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头颅CTA或DSA,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动脉瘤消失5例,体积缩小11例,大小无变化4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局灶性脑梗死。18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影像学随访时间为(7.8±3.0)个月(3~12个月),其中动脉瘤消失7例,体积缩小9例,大小无变化2例。临床随访时间为(46.3±16.3)个月(20~85个月),至末次随访,16例患者的术前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症状无改善。末次随访mRS:0分9例,1分8例,3分1例。结论血流调整联合血流重建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治疗结果 血流调整 血流重建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巨大
原文传递
近端血管阻断技术在经静脉入路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善才 孙博文 +4 位作者 吴培 张广 季智勇 王春雷 史怀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近端血管阻断技术在经静脉入路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近端血管阻断技术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4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7d内... 目的初步探讨近端血管阻断技术在经静脉入路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近端血管阻断技术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4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7d内复查头颅CT或MRI,判断出血或缺血性并发症情况。术后1、3、6、12个月行门诊随访,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其中0~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结果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3例完全治愈,另1例AVM的栓塞面积≥90%。术后1例患者因脑室出血发生脑疝死亡,其余3例术后均无并发症。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M(范围)]为13个月(8~16个月)。至末次随访,3例患者均预后良好,其中2例患者mRS为1分,另1例为0分。结论初步发现应用近端血管阻断技术经静脉入路栓塞颅内AVM的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操作 近端血管阻断技术 静脉入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本刊关于稿件摘要的要求
16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12,共1页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应在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详(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应在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详(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母大写,名字间不加分隔号“-”。如:Wang Minde(王敏德)]、所有作者工作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汉语拼音 英文题名 作者姓名 第三人称 邮政编码
原文传递
弓下血管襻及其解剖变异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处理策略
17
作者 徐铭 徐健 +2 位作者 陈明宇 王莹 钟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弓下血管襻及其解剖变异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处理策略。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504例,术中发现并处理弓下血管襻及其解剖变异12例(2.4%),回顾性分析此12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弓下血管襻及其解剖变异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处理策略。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504例,术中发现并处理弓下血管襻及其解剖变异12例(2.4%),回顾性分析此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周评估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以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分级。术后3个月以及之后每年门诊复查头颅增强MRI,并评估面、听神经功能。结果12例患者中,5例正常弓下血管襻黏附在肿瘤后表面,将其向内侧移位后再行肿瘤切除;3例异常弓下血管襻顶端包埋在弓下窝硬膜中,将血管襻连同顶端的硬膜袖套一起游离并向内侧移位后再行肿瘤切除;另4例异常弓下血管襻顶端包埋在弓下窝骨质中,其中1例适度磨除周边骨质将血管襻顶端移出后再行肿瘤切除,3例经血管周围间隙行肿瘤切除。12例肿瘤均完全切除,血管襻主干均保持血流通畅。无一例死亡或合并脑脊液漏。1例术中血管襻分支破裂出血的患者术后出现小脑外侧局灶性梗死,导致共济失调。12例患者术后听力均为D级。12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10~53个月)。术后3个月,头颅增强MRI证实12例肿瘤均完全切除。至末次随访,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5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12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听神经瘤术中遇到弓下血管襻及其解剖变异时,需尝试将其充分游离并向内侧移位后再行肿瘤切除;当血管襻顶端深埋在弓下窝骨质中,且有足够空间显露肿瘤和内听道时,可以经血管周围间隙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神经外科手术 解剖 小脑前下动脉 弓下血管襻
原文传递
以鞍区占位为首发表现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丽娟 向菲 +5 位作者 田嘉嘉 黎莉 王诚 陈君权 肖庆 杜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鞍区的病例较罕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2月收治1例以鞍区占位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入院时诊断为垂体腺瘤,行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及恶心、厌油、乏力...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鞍区的病例较罕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2月收治1例以鞍区占位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入院时诊断为垂体腺瘤,行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及恶心、厌油、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经进一步检查及病理科会诊,诊断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鞍区占位的病因复杂,术前应仔细鉴别,多学科协作诊治可提高该病的诊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功能减退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鞍区占位 神经外科 垂体腺瘤 病理科 首发表现 多学科协作诊治
原文传递
多通道骶反射监测在经通道显微手术切除腰骶段椎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宋启民 王锐 +4 位作者 车峰远 陈春美 谢海树 陈琰 庄源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探讨多通道骶反射监测在经通道显微手术切除腰骶段椎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经通道显微手术切除60例胸12椎体及其以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多通道骶反射监测在经通道显微手术切除腰骶段椎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经通道显微手术切除60例胸12椎体及其以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所有患者均行多通道骶反射监测,将刺激电极固定于阴茎背侧(女性为阴蒂),记录电极分别置于肛门外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括约肌)、球海绵体肌和(或)坐骨海绵体肌记录信号,同时监测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肌电图(EMG)。术前、术后7 d、14 d和6个月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果60例患者共行62例次手术、建立67个通道、切除69个病变。肿瘤全切除55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中33例骶反射、28例MEP、26例SEP和39例EMG的波形变化达到预警标准。术前、术后7 d、14 d和6个月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40,P<0.05);术后7 d、14 d和6个月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评估结果:治愈10例(16.7%),显效48例(80.0%),有效2例(3.3%)。术前、术后7 d、14 d和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10,P<0.05);术后7 d、14 d和6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的VAS评估结果:临床治愈6例(10.0%),显效45例(75.0%),有效9例(15.0%),优良率为85.0%(51/60)。结论多通道骶反射监测可以监测阴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骶髓功能的完整性,有利于保护经通道显微手术切除腰骶段椎管肿瘤患者的大小便和性功能相关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腰骶部 显微外科手术 监测 生理学 骶反射 通道入路
原文传递
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20
作者 顾文韬 李金全 +3 位作者 寿佳俊 刘晓东 顾士欣 车晓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1-985,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30.4%)诊断为V...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30.4%)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病。69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前2例患者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应用改良McCormick分级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2.9%),伤口愈合不良2例(2.9%),硬膜外血肿1例(1.4%),术后感染4例(5.8%)。69例患者中,术后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52例(75.4%),改善12例(17.4%),恶化5例(7.2%)。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仅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为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OR:4.77,95%CI:1.21~18.79,P=0.026)。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20.1)个月(30~95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47例(77.0%),改善9例(14.8%),恶化5例(8.2%)。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低的患者其术后的神经功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