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11399被引量101562H指数126
《中国电化教育》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它以研究学校电化教育为主,兼顾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远距离教育方面的研究,宣传电化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电教研究的新成果、电教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及相关信息。查看详情>>
  • 曾用名 电化教育
  •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6-9860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3792/G4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1,3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机器人教育的新范式--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模型与创新》
1
作者 李克东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3-I0003,共1页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机器人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机器人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机器人教育,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机械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广泛的跨学科知识,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有助于培养他们...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机器人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机器人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机器人教育,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机械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广泛的跨学科知识,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教育 跨学科知识 信息科学 综合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 机械工程学 科学技术
下载PDF
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施困境、归因与突围
2
作者 朱莎 杨洒 +1 位作者 韵俏丽 熊璋 《中国电化教育》 2024年第8期25-32,共8页
信息科技课程对于培育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至关重要,其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对落实信息科技课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大部分研究多进行信息科技课程性质与特征、核心素养、建设路径等方面的理论探讨,缺... 信息科技课程对于培育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至关重要,其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对落实信息科技课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大部分研究多进行信息科技课程性质与特征、核心素养、建设路径等方面的理论探讨,缺乏对其教学实施效果的跟踪调研。为准确把握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现状,该研究构建和应用基于LICC范式的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以12个信息科技课例为研究对象,从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视角对信息科技课堂跟踪观察分析。研究发现,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施成效初显,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学生学习主体性与互动效率待提升,教师教学环节偏离教学目标且缺失连贯性、课程教学目标脱离素养培育、内容未凸显科学原理、评价弱化素养的监测、课堂教学平等民主性较低等。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的场域、惯习与资本三要素,对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施困境进行归因和剖析,可以认识到信息科技新教材与配套资源的短缺、信息科技教师课程能力水平低以及新教学理念与方法重构难度大三方面会促使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实施困难重重。因此,为促进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施有效开展,需要持续开发新教材与配套资源、不断提升信息科技教师课程能力水平、促进信息科技教师创新变革教学理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课程 课堂观察 教学实施困境 原因分析 策略建议
下载PDF
思维与调节的融合共创: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人智交互过程与模式研究
3
作者 汪靖 陈恬妮 杨玉芹 《中国电化教育》 2024年第8期45-55,共11页
人智交互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型的人机关系,其隐含的对话特征、过程及教育属性有待厘清。该研究聚焦于人智协同写作对话的过程与模式,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法,旨在揭示人智交互的对话行为与学习发生机制。通过对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智交互... 人智交互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型的人机关系,其隐含的对话特征、过程及教育属性有待厘清。该研究聚焦于人智协同写作对话的过程与模式,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法,旨在揭示人智交互的对话行为与学习发生机制。通过对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智交互话语文本进行编码,研究分析了不同写作对话阶段、不同写作水平的学习者的特点,识别出了四种人智交互对话模式,即惰性接收被动对话型、搜索依赖主动对话型、共享调节协作对话型和思辨创造共生对话型,这些模式呈现出人智互动的渐深关系和知识转化与创生的递进层次。研究认为,人智交互要追求人智共生的学习型对话,通过人机共享调节的协作学习和高阶思维的参与,促进学习者的能动决策和素养发展。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人智交互的教育场景,实现对话教育和人智交互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互促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交互 对话教育 自我调节和共享调节 议论文写作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教育技术融入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评《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融合研究》
4
作者 杨榕斌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备受关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营造课堂教学新风貌,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高校体育课堂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信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备受关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营造课堂教学新风貌,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高校体育课堂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进一步实现体育课程的育人目的,有利于高等院校“大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 信息技术 高校体育教育 大思政 个性化需求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导向下信息科技学习评价的区域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迎军 熊璋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116,共8页
针对信息科技课程,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数字素养情况、教育教学成效的必然路径,为避免学习评价过程流于形式:测评内容时效性、技术先进性较差,存在单一考查学生技能操作及知识掌握情况;或是采用简便测评手段严重缺乏对学生技能水平和问... 针对信息科技课程,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数字素养情况、教育教学成效的必然路径,为避免学习评价过程流于形式:测评内容时效性、技术先进性较差,存在单一考查学生技能操作及知识掌握情况;或是采用简便测评手段严重缺乏对学生技能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先进的信息科技考试评价结构,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重分数、轻素养”的弊端,有效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水平,成为信息科技考试评价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基于新课标对评价实施提出的新要求:需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定位课程,站在数字素养提升的角度构建课程内容,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视角考虑课程评价。如何通过评价实施强化课程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以淄博市10多年采用机考方式对学生数字素养及数字化能力进行考察的实践为分析蓝本,阐述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应用等方面,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实施基本路径和样式,以促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 课程评价 数字素养 评价改革
下载PDF
文化治理:学业负担治理的理念转换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铭凯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共8页
我国义务教育学业负担问题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严重阻滞。从学业负担治理的历程来看,政策治理的乏力、场域治理的纠葛和技术治理的盲从使得更深层次、更为持久的文化治理成为一种现实呼唤。基于“家庭-学校-... 我国义务教育学业负担问题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严重阻滞。从学业负担治理的历程来看,政策治理的乏力、场域治理的纠葛和技术治理的盲从使得更深层次、更为持久的文化治理成为一种现实呼唤。基于“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衔接的学业负担文化解析框架,进一步阐明家庭文化孕育、学校文化加持和社会文化护佑是学业负担何以需要文化治理的机理。因由此,提出学业负担文化治理的进路在于:建立“休戚与共”的文化治理价值、强化“学以成人”的文化治理共识、推进“三位一体”的文化治理行动。这种着眼文化治理的新主张和新探索,旨在为义务教育学业负担的源头治理探寻文化之根,同时助力“双减”精神深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负担 文化治理 家庭文化 学校文化 社会文化 协同共治
下载PDF
单元视角下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锋 兰希馨 +1 位作者 李正福 李素琛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5,119,共7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落实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新路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还存在着“学科内容拼盘化”“学习过程娱乐化”以及“主题活动专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落实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新路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还存在着“学科内容拼盘化”“学习过程娱乐化”以及“主题活动专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分析了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主题式、大概念、体验性和综合化的特征,以单元方式从主题说明、目标界定、过程设计、作品评价和活动资源等方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方法,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 跨学科主题学习 单元设计 实践案例
下载PDF
基于SEM模型的慕课教学互动层次影响因素研究——来自3门慕课讨论区的数据实证 被引量:1
8
作者 柳中奇 韩双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121,共9页
慕课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提出慕课教学互动层次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利用课题组收集的2017—2020年中国大学慕课平台3门课程讨论区讨论数据对模型和假设... 慕课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提出慕课教学互动层次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利用课题组收集的2017—2020年中国大学慕课平台3门课程讨论区讨论数据对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和讨论。研究发现:师生教学互动层次较低,讨论主题未能有效调整;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部分课程教学互动层次并未因学习者的增多而提升,互动数量和层次较差;师生互动积极性、互动频次、互动内容对互动层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讨论区外其他社交媒体则会对互动层次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此,建议改革课程评价,调动师生互动积极性;完善交流方式,鼓励师生参与讨论;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完善平台功能,提高教学互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教学互动 影响因素 SEM模型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郑智勇 宋乃庆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83,共9页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智能教育的升级,技术赋能下教师教育的形态实现重大变革,新兴技术变革背景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革新问题已成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过程的重难点。当前,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缺乏基...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智能教育的升级,技术赋能下教师教育的形态实现重大变革,新兴技术变革背景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革新问题已成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过程的重难点。当前,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缺乏基于实证的系统的评价体系研究。该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政策演进和实践探索的分析,结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组合赋权法形成了包括智能教育意识、智能教育知识、智能教育技能、智能教育伦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的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级测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测评工具对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进行了实证调查,以检验测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评价指标 权重系数
下载PDF
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之晨 陈昊璇 杨帆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班级执行新教育实验行动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 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班级执行新教育实验行动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更好。在控制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外出打工时间、与父母联系频率等相关变量的情况下,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这一影响关系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同伴支持发挥显著调节作用。综合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其机制,未来可以通过借鉴新教育实验的行动经验、强化乡村中小学校教师流动、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等路径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育实验”行动 农村留守儿童 学业发展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保障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玲 冯永刚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47,共7页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引领课程迭代升级,课程则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目标任务的核心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优化既有课程体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均印证了“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引领课程迭代升级,课程则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目标任务的核心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优化既有课程体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均印证了“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一般而言,“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对课程诸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系统规划的过程,学校要在澄清“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构建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五育并举”课程目标的应然之意、推进“五育并举”课程结构的整合融通、组织“五育并举”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制定“五育并举”课程的运行方略。为保证“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适切性,应组建课程审议小组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组织保障,融通课程资源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保障,建立课程“评价—监控”机制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课程整合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莉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多领域融合为方法的全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巨大改变,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互联网...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多领域融合为方法的全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巨大改变,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好地引导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使之成为“栋梁之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多媒体技术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物联网技术 当代青少年 教育教学工作 新的发展理念
下载PDF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教与学高峰论坛
13
作者 杨秀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I0010-I0010,共1页
为共同探讨以信息技术助力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推动新高考在河南平稳落地,7月30日,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教与学高峰论坛在第四届河南教育装备博览会期间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主办,科大讯飞股份... 为共同探讨以信息技术助力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推动新高考在河南平稳落地,7月30日,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教与学高峰论坛在第四届河南教育装备博览会期间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主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河南省教育厅资源保障中心主任王德如出席并致辞,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副主任孙家栋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教育厅 中国电化教育 新课程 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 孙家栋 新高考背景 教与学
下载PDF
基于3D CAD的中学生空间能力提升:模型构建与课堂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江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121,共8页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间能力的提升在学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是各学段一项重要教育目标。近来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空间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得到提升,而中学阶段是空间能力提...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间能力的提升在学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是各学段一项重要教育目标。近来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空间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得到提升,而中学阶段是空间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该研究以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多模态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基于多种表征模态的学生空间能力提升模型,将3D CAD应用于常规数学教育中,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和学习环境。为了检验该模型在真实课堂情景中的可行性,依托S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的数学课程,进行准实验研究,评估模型对学生的空间能力提升和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显著提高中学生的三维空间能力,特别是三维空间想象力。研究为学科教育中空间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理论途径,相应的案例也为利用新技术有效提升中学生空间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为“十四五”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能力 多模态 3D CAD 学科教育 中学生
下载PDF
数据生命周期视阈下教育数据伦理问题及规约之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誉元 张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8-125,共8页
教育数据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践的重要动力,其伦理问题的规约是确保教育数据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教育数据伦理概念与研究现状的审视,研究发现显著缺乏数据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教育数据伦理问题诠释,并且缺少特定场域的教育数据伦理问题... 教育数据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践的重要动力,其伦理问题的规约是确保教育数据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教育数据伦理概念与研究现状的审视,研究发现显著缺乏数据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教育数据伦理问题诠释,并且缺少特定场域的教育数据伦理问题审思。为此,该文聚焦于课堂教学场域下的教育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典型数据生命周期模型,从教育数据收集、处理、储存、管理、分析与应用六个阶段分别映射隐存的问题及风险,详细剖析各阶段教育数据伦理问题。最后,从技术设计内嵌、伦理观建构、问责机制形成、协同伦理共治方面提出抑制伦理问题的规约之径,为教育数据伦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据 教育数据伦理 课堂教育数据 数据生命周期
下载PDF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价值、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4
16
作者 周福盛 黄一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与之形成互动互联、开放合作的协同育人格局,对于完善美育育人机制、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方法、讲好中华美育故事、缓解美育师资不足、提高美育普及水平、构建终身美育生态带来了积极价值。然而,...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与之形成互动互联、开放合作的协同育人格局,对于完善美育育人机制、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方法、讲好中华美育故事、缓解美育师资不足、提高美育普及水平、构建终身美育生态带来了积极价值。然而,主体间协同育人意识淡薄、合作机制乏力、审美教学联结点难寻、师资队伍管理模糊、社会美育与学校美育间的文化隔膜是参与的困境所在。需要从深化协同育人理念、建立持续深入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美育主题课程、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师资队伍以及树立并落实大美育观方面入手,构建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的路径,促进二者在共同育人道路上的协同与贯通,保证美育育人价值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美育力量 学校美育 协同育人 大美育
下载PDF
“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障碍与路向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鑫 鞠玉翠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2,共8页
“五育融合”课堂实践作为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回应,是现代教育应对时代之变、关照教育主体、反思异化教育生态的新举措。“五育融合”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生命的、整体的、共生的育人... “五育融合”课堂实践作为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回应,是现代教育应对时代之变、关照教育主体、反思异化教育生态的新举措。“五育融合”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生命的、整体的、共生的育人价值的追求。目前,“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在实验区内已经初见成效,并形成了生成性“五育融合”课堂模式、“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基于学科的“五育融合”课堂等可迁移性经验。但“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也遇到一些障碍,表现为“牵强附会”“纸上谈兵”“顾此失彼”等倾向。为不断接近“五育融合”课堂的“自然而然”之境的追求,特提出现阶段的突破路向:第一,破除“五育”的常识性窄化;第二,警惕“五育融合”的平均化用力;第三,创设真实情境带动“五育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 课堂教学
下载PDF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利弊及其调适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欣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5-52,共8页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不仅符合技术跃迁的时代趋势与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也体现了治理创新的理论遵循。然而,考虑到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既无法从根本上排除技术风险,也难以...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不仅符合技术跃迁的时代趋势与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也体现了治理创新的理论遵循。然而,考虑到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既无法从根本上排除技术风险,也难以成为抗解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不意味着一定带来理想的治理结果,要让如此转型落地生根难免需要一个权衡利弊的调适过程。因此,推动数字化转型中的教育治理从技术之治走向人文之治、从问题之治走向智慧之治、从概念之治走向务实之治,不仅有益于调适跃迁与风险、改革与抗解、创新与悬置之间的利弊,还能让教育治理因为数字化而走上更加丰富、稳健且可持续的转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育治理 数字技术 调适
下载PDF
小鱼易连“三个课堂”方案闪耀中国教育装备展
19
作者 杨秀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11-I0012,共2页
近日,小鱼易连作为中国优秀的教育云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倾力打造了涵盖三个课堂、高教职教、教育培训、教育考试等教育全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亮相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小鱼易连的展位,诸多省市教育厅局、中小学校的相关负责... 近日,小鱼易连作为中国优秀的教育云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倾力打造了涵盖三个课堂、高教职教、教育培训、教育考试等教育全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亮相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小鱼易连的展位,诸多省市教育厅局、中小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慕名而来,人头攒动、交流热烈,大家对小鱼易连教育云视频解决方案表现出了强烈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课堂 中小学校 云视频 装备展 提供商 一站式解决 解决方案
下载PDF
互联网技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传播的影响探讨
20
作者 王頔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I0010-I0010,共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传播仍具有现实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下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借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传播仍具有现实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下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有利于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接受并认可其中的先进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播 信息技术 互联网 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新性 不可缺少 先进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