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石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导出
作品数
5524
被引量
72208
H指数
113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石油学报》创刊于1980年,重点报道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反映重大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国内外石油科技学术交流。《石油学报》在内容报道上注重突...
查看详情>>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0253-269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11-2128/TE
出版周期
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共找到
5,524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第九届《石油学报》编辑委员会
1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角度域傅里叶变换的逆时偏移生成角道集方法
2
作者
孙文博
叶云飞
+3 位作者
王建花
李飞鹏
张洪亮
魏衍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71,共13页
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介质横向非均匀强,地震波场存在严重交叠,常规方法难以准确识别不同波场分量的传播方向,影响角道集的提取效果。为了克服该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上、下行波场分离,同时利用角度域窗口傅里叶变换进行交叠波场分离获得每...
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介质横向非均匀强,地震波场存在严重交叠,常规方法难以准确识别不同波场分量的传播方向,影响角道集的提取效果。为了克服该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上、下行波场分离,同时利用角度域窗口傅里叶变换进行交叠波场分离获得每一个角度的切片,再应用Poynting矢量法计算对应波场分量传播方向的角道集生成方法。该方法无需划分空间窗口,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通过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方法提取角道集的有效性,相比常规的Poynting矢量法提取结果,地震波的振幅更加保真,信噪比更高。将该方法应用于海上实际资料,获得了理想的角道集数据,为地震属性分析、储层反演提供了高质量的叠前道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角道集
波场方向分解
角度域窗口傅里叶变换
波传播方向
原文传递
中国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立歆
李弘
+1 位作者
刘小民
胡华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75,共15页
页岩气是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10年来中国海相页岩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成为世界第2大页岩气生产国。与国外相比,中国海相页岩气资源广泛分布于川、渝等山地地区,地震勘探技术在先...
页岩气是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10年来中国海相页岩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成为世界第2大页岩气生产国。与国外相比,中国海相页岩气资源广泛分布于川、渝等山地地区,地震勘探技术在先天条件差与资源需求急迫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聚焦中国复杂山地地表、复杂地下构造条件下的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难题,分析国内外海相页岩气的地震勘探技术现状,明确地震勘探技术在提高水平井钻遇率的宗旨下,应以实现高效经济采集、高精度地震成像及页岩气藏解释为发展目标。系统梳理中国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对行业关注的节点采集、各向异性深度偏移、随钻快速成像及地质力学参数预测等地震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及应用效果分析,提出了中国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并针对中国复杂的地质条件,指出应加快高端自主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研发,筑牢岩石物理基础,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普及应用,推动深部、常压页岩气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震勘探
复杂山地
高精度成像
"甜点"预测
原文传递
第九届《石油学报》编辑委员会
4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页岩油勘探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
9
5
作者
席胜利
魏嘉怡
+6 位作者
张才利
王红伟
井向辉
杨亚娟
刘刚
李涵
张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69,共17页
2022年6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实施的YT3井中获得试油产量为5.3 t/d的工业油流,这意味着在华北地区发现了古生界原生硅质页岩油藏,页岩油新层系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YT3...
2022年6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实施的YT3井中获得试油产量为5.3 t/d的工业油流,这意味着在华北地区发现了古生界原生硅质页岩油藏,页岩油新层系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YT3井的钻探成果,结合乌拉力克组的沉积-构造背景,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预测评价勘探有利区可为下一步扩大页岩油勘探规模和评价资源潜力提供指导。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在乌拉力克组沉积期发育广海陆棚相,沉积了厚层原生硅质页岩,该套硅质页岩具有机质丰度较低、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在0.62%~1.48%、生油潜力较大的特征。油源对比证实,YT3井乌拉力克组的原油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生界油藏、古生界煤层及泥岩在各项地球化学指标上明显不一致,指示其石油为来自本层的油型原油。乌拉力克组硅质页岩储层中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脆性指数较高,与邻近的致密围岩可构成岩性圈闭,有利于形成源内自生自储型油藏。YT3井的勘探突破证实,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发育乌拉力克组较低成熟海相原生硅质页岩,具备形成源内规模富集油藏的地质基础。YT3井的勘探突破坚定了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探的信心,开启了长庆油田古生界找油的新征程,对华北地区古生界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乌拉力克组
海相页岩油
YT3井
重大突破
原文传递
中国致密油藏水平井注水吞吐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
11
6
作者
蒲春生
康少飞
+4 位作者
蒲景阳
谷潇雨
高振东
王永东
王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206,共19页
中国致密油藏多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式开发,水平井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不足10%。因此,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是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稳产的关键。注水吞吐是致密油藏水平井的一种有效注水补充能量方法,近年来针对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
中国致密油藏多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式开发,水平井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不足10%。因此,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是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稳产的关键。注水吞吐是致密油藏水平井的一种有效注水补充能量方法,近年来针对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介绍注水吞吐工艺的基础上,从渗吸采油微观机理以及压力对渗吸排油影响两个方面对注水吞吐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系统总结了储层性质和工艺参数对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为了提高注水吞吐的开发效果,目前主要形成了化学处理剂辅助注水吞吐技术、大排量注水强化注水吞吐技术和水平井同井缝间异步注采技术3种改善注水吞吐开发效果的技术。进一步通过总结注水吞吐油藏数值模拟和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成果,分析矿场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补充能量
注水吞吐
技术进展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纪铜川裂陷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7
作者
魏国齐
朱秋影
+3 位作者
杨威
张春林
莫午零
武雪琼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3-1235,共13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勘探不断深入,新的认识认为盆地南缘寒武系存在构造分异,并发现一个NE向裂陷,即铜川裂陷。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岩心以及露头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铜川裂陷边界断裂、沉积充填和演化特征开展的...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勘探不断深入,新的认识认为盆地南缘寒武系存在构造分异,并发现一个NE向裂陷,即铜川裂陷。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岩心以及露头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铜川裂陷边界断裂、沉积充填和演化特征开展的研究表明:(1)铜川裂陷受寒武纪伸展断裂控制,总体呈NE向;裂陷呈南宽北窄、西陡东缓,裂陷内地层厚度由NE向SW不断增加,具有SW厚、NE薄的特征。(2)裂陷内部与裂陷周缘寒武系的沉积差异明显。裂陷周缘下寒武统发育不全,以高能沉积为主;而裂陷内部下寒武统发育齐全,以低能沉积为主;裂陷内部中—下寒武统厚度显著增加,其中以徐庄组和毛庄组增厚最明显。(3)铜川裂陷的演化分为蓟县纪—震旦纪的裂陷隐伏阶段,辛集组—朱砂洞组沉积期的裂陷雏形形成阶段,馒头组—徐庄组沉积期的裂陷充填阶段以及张夏组—三山子组沉积期的裂陷萎缩消亡4个阶段。铜川裂陷控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系烃源岩、礁滩相带和有利储层的分布。在紧邻裂陷边缘的微古地貌高部位,其成藏条件优越,是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系的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寒武系
铜川裂陷
裂陷充填
裂陷演化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成藏地质特征与重大发现
被引量:
26
8
作者
何文渊
白雪峰
+3 位作者
蒙启安
李军辉
张大智
王有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5-898,共14页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发育陆相湖盆页岩,烃源岩品质好、有机质丰度高、页岩油资源丰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其他层位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侏罗系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储集性能、储集...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发育陆相湖盆页岩,烃源岩品质好、有机质丰度高、页岩油资源丰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其他层位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侏罗系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储集性能、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条件,明确了下侏罗统湖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发育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3套湖相页岩,页岩TOC含量一般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3套页岩均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R值为1.00%~1.82%,热演化程度为中等偏高。页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页岩平均孔隙度为4%~9%,页理缝发育。东岳庙段为平缓的广盆静水沉积环境;大安寨段为侏罗系最大湖泛期沉积,表现为深盆深水环境;凉高山组为广盆浅水环境。页岩发育纯页岩型、页岩-碳酸盐岩互层型、页岩-砂岩互层型3种组合样式。通过对页岩油富集层段进行评价,明确纵向上划分5个甜点段,平面上划分稀油区、轻质油区和凝析油气区3个区带。特别是平安1井等的重大发现,证实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油
地质特征
重大发现
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欢迎订阅《石油学报》
9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石油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在中国石油学术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石油学报》注重报道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具有原...
《石油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在中国石油学术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石油学报》注重报道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成果,反映重大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国内外石油科技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学会
学术刊物
应用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石油学报》
石油和天然气
原创性
权威性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
24
10
作者
杨海军
李勇
+9 位作者
唐雁刚
雷刚林
周鹏
周露
许安明
郇志鹏
朱文慧
陈维力
胡春雷
杨敬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14,共16页
克深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部,是继克拉2气田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气田。自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以来,克深气田相继发现了克深2、克深5和克深8等一批大—中型气藏,这些气藏具有超深、高压—超高压、特低孔和中—低渗等特征,其天然气...
克深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部,是继克拉2气田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气田。自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以来,克深气田相继发现了克深2、克深5和克深8等一批大—中型气藏,这些气藏具有超深、高压—超高压、特低孔和中—低渗等特征,其天然气地质储量达万亿立方米,建成产能近100×108m3,是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主力产区。克深气田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叠瓦逆冲构造中,其结构包括由盐上顶蓬构造、塑形流变的盐岩以及盐下断背斜构造群构成的大型楔形冲断体。克深气田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三角洲砂岩广泛分布,与上覆古近系巨厚膏盐层形成优越的储-盖组合;深层三叠系—侏罗系的油气沿喜马拉雅晚期成排成带的断裂体系垂向运移,沿盐下储集层内的裂缝体系横向输导,从而形成背斜、断背斜型高压油气藏群。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挤压型盐相关构造建模和裂缝型低孔砂岩储层评价等技术为克深气田勘探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高温高压超深层低孔砂岩气藏测井采集与评价、裂缝型低孔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等技术为克深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和快速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深气田
山地三维地震勘探
油气成藏
超深层高温高压气藏
高效勘探开发
原文传递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斜井井壁失稳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
19
11
作者
马天寿
张赟
+2 位作者
邱艺
刘阳
陈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6-1498,共13页
由于地质环境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地质力学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井壁稳定分析中忽略不确定的影响可能导致钻井液密度设计不合理,进而直接影响钻井井壁稳定。国内外学者对确定参数条件下的井壁稳定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对...
由于地质环境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地质力学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井壁稳定分析中忽略不确定的影响可能导致钻井液密度设计不合理,进而直接影响钻井井壁稳定。国内外学者对确定参数条件下的井壁稳定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不确定参数条件下井壁稳定影响的研究并不深入,尤其是对于任意斜井失稳风险的评价。为此,在井壁稳定孔弹性力学模型和崩落宽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井壁失稳风险评估方法,采用Monte-Carlo随机方法模拟了四川盆地CW气田直井、斜井和水平井的井壁失稳风险,并系统分析了参数均值和方差对井壁失稳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井斜角增加,井壁坍塌当量密度显著增加,井壁破裂当量密度显著降低,不同井型失稳风险与常规井壁稳定规律基本一致。(2)考虑参数不确定影响后,坍塌当量密度增加、破裂当量密度降低,安全密度窗口逐渐变窄,说明参数不确定影响不可忽略。(3)崩落宽度对井壁坍塌影响显著,崩落宽度越大则井壁坍塌可靠度越高,在不发生井壁失稳事故的前提下,允许适当的井壁崩落有助于提高成功钻井概率。(4)参数均值和变异系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井壁稳定最为显著的因素为地应力,其次为孔隙压力和岩石强度;随着变异系数的增加,坍塌当量密度逐渐增加、破裂当量密度逐渐降低,安全密度窗口逐渐变窄,井壁失稳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度理论
风险评估
井壁稳定
坍塌压力
破裂压力
MONTE-CARLO方法
原文传递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数值模拟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9
12
作者
卢海龙
尚世龙
+3 位作者
陈雪君
秦绪文
古利娟
邱海峻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16-1530,共15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极具前景的可接替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2017年中国已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第173号矿种,并制定了长远规划研发开发技术。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是一个涉及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及化学场等的多场耦合问题,数值...
天然气水合物是极具前景的可接替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2017年中国已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第173号矿种,并制定了长远规划研发开发技术。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是一个涉及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及化学场等的多场耦合问题,数值模拟是研究该类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简要概述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分类、开发方法及全球已开展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当前使用的主要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拟器及其发展脉络,并对各模拟器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对比;尤其重点介绍了使用最广泛的研究型模拟器TOUGH+HYDRATE系列程序。最后讨论了水合物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认为水合物藏精细描述、基础模型及参数获取、储层应力特征以及模拟结果可视化等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数值模拟
模拟器
多场耦合
TOUGH+HYDRATE
原文传递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火山岩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13
作者
陈亚军
于家义
+4 位作者
宋小勇
张中劲
孟朋飞
解士建
焦巧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3-1071,共19页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发育低孔、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火山岩储层。基于黏土矿物类型、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与转化的系统分析,讨论了黏土矿物对火山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上石...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发育低孔、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火山岩储层。基于黏土矿物类型、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与转化的系统分析,讨论了黏土矿物对火山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上石炭统火山岩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发育气孔、半充填杏仁孔、晶间孔、粒间孔等原生孔隙和微晶溶孔、基质溶蚀孔、沸石溶孔等次生孔隙,原生裂缝以冷凝收缩缝和收缩节理缝为主,次生裂缝以构造缝、层间缝为主。孔喉结构以微细孔喉—小孔喉为主。上石炭统火山岩储层为中—高黏土矿物含量储层,随黏土矿物含量增加,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均降低。黏土矿物主要为长石类矿物、晶屑和岩屑溶蚀成因或黏土矿物成岩转化产物。高岭石普遍遭受溶蚀,发育粒间溶孔等次生微孔,绿泥石晶间孔发育,可有效改善玄武岩和凝灰岩储层的储集物性;伊利石多充填粒间孔隙,降低玄武岩和凝灰岩储层的储集物性;绿/蒙混层和伊/蒙混层对玄武岩和凝灰岩储层储集物性具有改善意义,对火山角砾岩储层储集物性具有破坏性。高岭石、绿泥石和绿/蒙混层相对含量较高的玄武岩与凝灰岩沉积区是优质储层发育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朗凹陷
上石炭统
火山岩
黏土矿物
成因
储层物性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油气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
5
14
作者
杨德相
陈勇
+10 位作者
李小冬
周振柱
田建章
侯凤香
王元杰
冯艳伟
高婷
李玉帮
王淼
张辉
刘听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5-1336,共12页
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凝析油天然气藏是近年来渤海湾盆地的重要勘探发现,但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对潜山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和PVT模拟等分析表明,储层中主要发育5类流体包裹体,即气液两...
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凝析油天然气藏是近年来渤海湾盆地的重要勘探发现,但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对潜山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和PVT模拟等分析表明,储层中主要发育5类流体包裹体,即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富气包裹体和单液相烃类包裹体。杨税务潜山主要发育2期油气成藏过程,以晚期天然气充注为主。第1期烃类包裹体主要发蓝绿色荧光,单相烃类包裹体较多,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较少,共生盐水包裹体较少,未见含甲烷的富气包裹体,以原油充注为主,形成于东营组沉积期成藏阶段。第2期烃类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富气包裹体为主,其气液比相对较大,液相发蓝色荧光,为高成熟度凝析油,富气包裹体中含甲烷等气体,说明成藏的天然气为湿气,成藏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成藏期的古压力计算表明,第1期成藏的压力系数在1.00~1.17,属于正常压力油气藏;第2期成藏的压力系数相对较高,在0.95~1.33,总体属于正常压力范围,个别井区达到异常高压范围(压力系数大于1.20)。杨税务潜山油气藏的古今压力系数变化不大,表明其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成藏期
杨税务潜山
古流体压力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从致密油到页岩油认识的转变及勘探开发意义
被引量:
88
15
作者
付锁堂
金之钧
+2 位作者
付金华
李士祥
杨伟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1-569,共9页
2019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庆城10亿吨级页岩油田,但其石油资源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争议。基于延长组7段(长7段)烃源岩层系非常规油藏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长7段整体为一套细粒沉积,单期砂体厚度小、砂地比低、...
2019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庆城10亿吨级页岩油田,但其石油资源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争议。基于延长组7段(长7段)烃源岩层系非常规油藏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长7段整体为一套细粒沉积,单期砂体厚度小、砂地比低、源-储一体,认为其内部发育典型的页岩油藏。页岩油富集机理与成藏特征的深化认识带动长庆油田转变了勘探开发方式与管理思路,实行一体化运行、平台化管理、工厂化作业、信息化支持、全生命周期考核等多项措施;开展多学科联合技术攻关,形成"甜点"评价关键技术、水平井优快钻完井技术、水平井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等特色技术,助推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并建成百万吨级页岩油示范区。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未来石油上产最主要的地区之一,长7段页岩油是最现实领域,规划2030年长7段页岩油产量将达到500×104t,对支撑中国原油稳产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源-储一体
源内成藏
延长组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北缘沙河街组一段+二段砂砾岩储层差异定量表征
被引量:
11
16
作者
庞小军
牛成民
+2 位作者
杜晓峰
王清斌
代黎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3-1088,共16页
为了探究砂砾岩储层物性差异的成因,以石臼坨凸起东北缘秦皇岛19-A构造和秦皇岛29-B构造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为例,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全岩分析、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定量分析了砂砾岩储层的差异、控制...
为了探究砂砾岩储层物性差异的成因,以石臼坨凸起东北缘秦皇岛19-A构造和秦皇岛29-B构造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为例,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全岩分析、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定量分析了砂砾岩储层的差异、控制因素以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沉积作用控制了不同构造的岩性差异和原始物性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中砂岩、粗砂岩夹薄层砾岩储层,粒度相对较细,砾岩比例小(约为2%),粒间以少量泥质为主,物性好,原生孔隙为主。秦皇岛29-B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含生物碎屑的砾岩与中砂岩、粗砂岩互层的储层,粒度较粗,砾岩比例高(约为57%),粒间以大量方解石、白云石等胶结物为主,物性差,次生孔隙发育。受控于沉积作用的差异,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储层原始孔隙度为32.7%,秦皇岛29-B构造储层原始孔隙度为29.6%。(2)不同沉积作用影响下,砂砾岩储层经历了差异成岩演化。在长期碱性→酸性→短暂碱性的流体演化过程中,秦皇岛29-A构造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6.2%,孔隙度损失率为47.1%)和较弱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5.5%,孔隙度损失率为15.5%);秦皇岛29-B构造经历了较弱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0.1%,孔隙度损失率为35.6%)和较强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4.9%,孔隙度损失率为53.2%)。2个构造均经历了相近的强烈溶解作用(秦皇岛29-A构造增加孔隙度为8.3%,增孔率为24.7%;秦皇岛29-B构造增加孔隙度为7.2%,增孔率为25.8%)。(3)孔隙定量演化揭示,不同构造的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砂砾岩
优质储层
石臼坨凸起东北缘
渤海海域
原文传递
CO2注采井油管柱服役安全状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
9
17
作者
张智
丁剑
+4 位作者
李炎军
罗鸣
吴江
杨昆
刘金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1-1000,共10页
针对CO2注采井油管柱因腐蚀失效而频繁更换的问题,研究了适用于CO2注采井井筒环境的CO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及管柱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CO2注采井工况、产出液含水率等因素随时间的变化对CO2注采井油管柱腐蚀速率及承受载荷的影响,结合...
针对CO2注采井油管柱因腐蚀失效而频繁更换的问题,研究了适用于CO2注采井井筒环境的CO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及管柱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CO2注采井工况、产出液含水率等因素随时间的变化对CO2注采井油管柱腐蚀速率及承受载荷的影响,结合管柱腐蚀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建立了CO2注采井油管柱服役安全状态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针对CO2注采井油管柱腐蚀预测,DW-95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生产阶段为CO2注采井腐蚀发生主要阶段及安全状态评价的主要对象;管柱安全服役时间与其腐蚀速率及承受载荷呈负相关,且管柱抗压安全服役时间为管柱最小安全服役时间,是安全状态评价的主要依据,以此为标准可确定管柱更换周期,优化CO2注采井吞吐周期,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腐蚀
剩余强度
腐蚀预测
油管柱
CO2注采井
安全评价
原文传递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
6
18
作者
陈建平
陈建军
+5 位作者
倪云燕
范铭涛
廖凤蓉
魏军
田多文
韩永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1-1330,共20页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盆地
酒西坳陷
原油类型
原油分布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勘探区域
原文传递
钻杆接头多轴疲劳寿命
被引量:
11
19
作者
张智
祝效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9-845,共7页
在实际钻井过程中,钻杆接头以螺纹连接处的疲劳破坏为主,导致钻井成本显著增加。现有对钻杆接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钻杆接头的静力学特性分析,少有涉及钻杆接头的疲劳破坏的研究。基于虚功原理、Von Mises屈服准则及接触非线性理论,考虑...
在实际钻井过程中,钻杆接头以螺纹连接处的疲劳破坏为主,导致钻井成本显著增加。现有对钻杆接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钻杆接头的静力学特性分析,少有涉及钻杆接头的疲劳破坏的研究。基于虚功原理、Von Mises屈服准则及接触非线性理论,考虑螺纹升角的影响,建立了钻杆接头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钻杆接头的上扣特性及其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基于材料S-N曲线,综合考虑尺寸系数、应力集中系数、表面加工系数及表面强化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钻杆接头的弯曲疲劳S-N曲线理论模型,通过对比验证建立了满足工程要求的钻杆接头疲劳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多轴疲劳算法,计算了钻杆接头在复合交变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分析了残余应力和表面质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扣扭矩或复合载荷作用下,钻杆接头最大Mises应力均出现在公扣第1有效啮合螺纹牙根处;弯曲井段API钻杆接头的疲劳寿命较小,建议开发适合超深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及大斜度井的专用钻杆接头;残余应力与表面质量对钻杆接头的疲劳寿命影响较大,在钻杆接头螺纹根部引入可控的残余压应力和改善表面质量可以大幅提高其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接头
S-N曲线
残余应力
表面质量
疲劳寿命
原文传递
利用定量荧光技术表征厚层源岩层系的油气运聚机制——以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
9
20
作者
李振明
邱楠生
+5 位作者
刘念
蔡川
田建章
王元杰
高婷
古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8-1171,共14页
厚层源岩层系由于存在非均质性及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影响,其油气运聚机制不明确,这直接影响着盆地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定量荧光分析包括颗粒定量荧光(QGF)、萃取液定量荧光(QGF-E)和全息扫描荧光(TSF)等一系列技术,可精...
厚层源岩层系由于存在非均质性及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影响,其油气运聚机制不明确,这直接影响着盆地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定量荧光分析包括颗粒定量荧光(QGF)、萃取液定量荧光(QGF-E)和全息扫描荧光(TSF)等一系列技术,可精确反映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和现今的含油气饱和度、油气成熟度以及运移路径等重要信息,且具有快速简便、经济高效的特点。通过利用定量荧光技术和盆地模拟技术,对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厚层源岩层系内的油气运移特征和充注历史开展了分析,重建了油气从源岩层系到储层的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厚层源岩层系内夹层砂体的QGF指数普遍大于4.0、QGF-E强度部分大于40、QGF与QGF-E的最大荧光强度波长(λmax)具有较大差异,指示砂体中曾存在过古油层并在后期发生贫化、转移,砂体在油气运移中具有"中转站"的作用。定量荧光的差异响应表明,砂体在不同深度段的中转能力具有差异;当砂体的颗粒越粗、砂地比越接近0.25、厚度越大时,砂体的运聚效率越高,中转能力越大。烃源岩的生烃热演化史、砂层的定量荧光光谱特征以及断层的活动历史表明,中转砂体内存在2期幕式油气中转运聚过程。其中,第1期发生在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早期(35~30 Ma),砂体内以中质油气-轻质油气充注为主,油气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早期随着断层开启而向上高效运移,在东营组沉积末期生烃停止后,砂体内的油气饱和度降低;第2期发生在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5~0Ma),砂体内以大量凝析油气充注为主,由于断层趋于封闭,砂体内的油气以稳态渗流方式向上运移,并在保存条件变好的情况下得以在潜山储层中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荧光技术
油气运聚
厚层源岩层系
中转站
廊固凹陷
原文传递
题名
第九届《石油学报》编辑委员会
1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分类号
TE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一种基于角度域傅里叶变换的逆时偏移生成角道集方法
2
作者
孙文博
叶云飞
王建花
李飞鹏
张洪亮
魏衍雯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7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No.U19B2008)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项目(2021-KT-YXKY-04,CNOOC-KJ GJHXJSGG YF 2022-01)资助。
文摘
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介质横向非均匀强,地震波场存在严重交叠,常规方法难以准确识别不同波场分量的传播方向,影响角道集的提取效果。为了克服该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上、下行波场分离,同时利用角度域窗口傅里叶变换进行交叠波场分离获得每一个角度的切片,再应用Poynting矢量法计算对应波场分量传播方向的角道集生成方法。该方法无需划分空间窗口,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通过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方法提取角道集的有效性,相比常规的Poynting矢量法提取结果,地震波的振幅更加保真,信噪比更高。将该方法应用于海上实际资料,获得了理想的角道集数据,为地震属性分析、储层反演提供了高质量的叠前道集。
关键词
逆时偏移
角道集
波场方向分解
角度域窗口傅里叶变换
波传播方向
Keywords
reverse time migration
angle gather
wave field direction decomposi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 angle domain window
wave propagation direction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立歆
李弘
刘小民
胡华锋
机构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7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项目“高精度地震导向钻井关键技术及软件”(No.U23B6010)资助。
文摘
页岩气是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10年来中国海相页岩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成为世界第2大页岩气生产国。与国外相比,中国海相页岩气资源广泛分布于川、渝等山地地区,地震勘探技术在先天条件差与资源需求急迫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聚焦中国复杂山地地表、复杂地下构造条件下的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难题,分析国内外海相页岩气的地震勘探技术现状,明确地震勘探技术在提高水平井钻遇率的宗旨下,应以实现高效经济采集、高精度地震成像及页岩气藏解释为发展目标。系统梳理中国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对行业关注的节点采集、各向异性深度偏移、随钻快速成像及地质力学参数预测等地震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及应用效果分析,提出了中国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并针对中国复杂的地质条件,指出应加快高端自主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研发,筑牢岩石物理基础,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普及应用,推动深部、常压页岩气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页岩气
地震勘探
复杂山地
高精度成像
"甜点"预测
Keywords
shale gas
seismic exploration
complex mountainous area
high-precision imaging
sweet spot prediction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第九届《石油学报》编辑委员会
4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分类号
TE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页岩油勘探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
9
5
作者
席胜利
魏嘉怡
张才利
王红伟
井向辉
杨亚娟
刘刚
李涵
张艳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69,共1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前瞻性基础性科技重大项目“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富集分布规律研究”(2021DJ190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科技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研究”(ZDZX2021-06)资助。
文摘
2022年6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实施的YT3井中获得试油产量为5.3 t/d的工业油流,这意味着在华北地区发现了古生界原生硅质页岩油藏,页岩油新层系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YT3井的钻探成果,结合乌拉力克组的沉积-构造背景,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预测评价勘探有利区可为下一步扩大页岩油勘探规模和评价资源潜力提供指导。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在乌拉力克组沉积期发育广海陆棚相,沉积了厚层原生硅质页岩,该套硅质页岩具有机质丰度较低、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在0.62%~1.48%、生油潜力较大的特征。油源对比证实,YT3井乌拉力克组的原油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生界油藏、古生界煤层及泥岩在各项地球化学指标上明显不一致,指示其石油为来自本层的油型原油。乌拉力克组硅质页岩储层中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脆性指数较高,与邻近的致密围岩可构成岩性圈闭,有利于形成源内自生自储型油藏。YT3井的勘探突破证实,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发育乌拉力克组较低成熟海相原生硅质页岩,具备形成源内规模富集油藏的地质基础。YT3井的勘探突破坚定了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探的信心,开启了长庆油田古生界找油的新征程,对华北地区古生界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乌拉力克组
海相页岩油
YT3井
重大突破
Keywords
Ordos Basin
Wulalike Formation
marine shale oil
Well YT3
major breakthrough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致密油藏水平井注水吞吐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
11
6
作者
蒲春生
康少飞
蒲景阳
谷潇雨
高振东
王永东
王凯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206,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210405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QE106)资助。
文摘
中国致密油藏多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式开发,水平井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不足10%。因此,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是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稳产的关键。注水吞吐是致密油藏水平井的一种有效注水补充能量方法,近年来针对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介绍注水吞吐工艺的基础上,从渗吸采油微观机理以及压力对渗吸排油影响两个方面对注水吞吐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系统总结了储层性质和工艺参数对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为了提高注水吞吐的开发效果,目前主要形成了化学处理剂辅助注水吞吐技术、大排量注水强化注水吞吐技术和水平井同井缝间异步注采技术3种改善注水吞吐开发效果的技术。进一步通过总结注水吞吐油藏数值模拟和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成果,分析矿场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补充能量
注水吞吐
技术进展
发展趋势
Keywords
tight reservoir
supplementation of formation energy
water huff-n-puff
technical progress
development trends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纪铜川裂陷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7
作者
魏国齐
朱秋影
杨威
张春林
莫午零
武雪琼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3-1235,共13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技项目“不同类型大气田(区)成藏主控因素及领域评价”(2021DJ0605)资助。
文摘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勘探不断深入,新的认识认为盆地南缘寒武系存在构造分异,并发现一个NE向裂陷,即铜川裂陷。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岩心以及露头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铜川裂陷边界断裂、沉积充填和演化特征开展的研究表明:(1)铜川裂陷受寒武纪伸展断裂控制,总体呈NE向;裂陷呈南宽北窄、西陡东缓,裂陷内地层厚度由NE向SW不断增加,具有SW厚、NE薄的特征。(2)裂陷内部与裂陷周缘寒武系的沉积差异明显。裂陷周缘下寒武统发育不全,以高能沉积为主;而裂陷内部下寒武统发育齐全,以低能沉积为主;裂陷内部中—下寒武统厚度显著增加,其中以徐庄组和毛庄组增厚最明显。(3)铜川裂陷的演化分为蓟县纪—震旦纪的裂陷隐伏阶段,辛集组—朱砂洞组沉积期的裂陷雏形形成阶段,馒头组—徐庄组沉积期的裂陷充填阶段以及张夏组—三山子组沉积期的裂陷萎缩消亡4个阶段。铜川裂陷控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系烃源岩、礁滩相带和有利储层的分布。在紧邻裂陷边缘的微古地貌高部位,其成藏条件优越,是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系的有利勘探区。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寒武系
铜川裂陷
裂陷充填
裂陷演化
Keywords
south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
Cambrian
Tongchuan rift
rift filling
rift evolution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成藏地质特征与重大发现
被引量:
26
8
作者
何文渊
白雪峰
蒙启安
李军辉
张大智
王有智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省陆相页岩油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5-898,共14页
基金
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成藏条件及甜点分布规律研究”(SC2020ZX05A0023)资助。
文摘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发育陆相湖盆页岩,烃源岩品质好、有机质丰度高、页岩油资源丰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其他层位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侏罗系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储集性能、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条件,明确了下侏罗统湖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发育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3套湖相页岩,页岩TOC含量一般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3套页岩均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R值为1.00%~1.82%,热演化程度为中等偏高。页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页岩平均孔隙度为4%~9%,页理缝发育。东岳庙段为平缓的广盆静水沉积环境;大安寨段为侏罗系最大湖泛期沉积,表现为深盆深水环境;凉高山组为广盆浅水环境。页岩发育纯页岩型、页岩-碳酸盐岩互层型、页岩-砂岩互层型3种组合样式。通过对页岩油富集层段进行评价,明确纵向上划分5个甜点段,平面上划分稀油区、轻质油区和凝析油气区3个区带。特别是平安1井等的重大发现,证实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油
地质特征
重大发现
资源潜力
Keywords
Sichuan Basin
shale oi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jor discovery
resource potential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欢迎订阅《石油学报》
9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文摘
《石油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在中国石油学术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石油学报》注重报道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成果,反映重大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国内外石油科技学术交流。
关键词
中国石油学会
学术刊物
应用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石油学报》
石油和天然气
原创性
权威性
分类号
TE-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G23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
24
10
作者
杨海军
李勇
唐雁刚
雷刚林
周鹏
周露
许安明
郇志鹏
朱文慧
陈维力
胡春雷
杨敬博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资源勘查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14,共1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塔里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关键技术与目标评价”(2016ZX05003-0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前陆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深化与勘探目标评价”(2018E-1801)资助。
文摘
克深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部,是继克拉2气田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气田。自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以来,克深气田相继发现了克深2、克深5和克深8等一批大—中型气藏,这些气藏具有超深、高压—超高压、特低孔和中—低渗等特征,其天然气地质储量达万亿立方米,建成产能近100×108m3,是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主力产区。克深气田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叠瓦逆冲构造中,其结构包括由盐上顶蓬构造、塑形流变的盐岩以及盐下断背斜构造群构成的大型楔形冲断体。克深气田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三角洲砂岩广泛分布,与上覆古近系巨厚膏盐层形成优越的储-盖组合;深层三叠系—侏罗系的油气沿喜马拉雅晚期成排成带的断裂体系垂向运移,沿盐下储集层内的裂缝体系横向输导,从而形成背斜、断背斜型高压油气藏群。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挤压型盐相关构造建模和裂缝型低孔砂岩储层评价等技术为克深气田勘探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高温高压超深层低孔砂岩气藏测井采集与评价、裂缝型低孔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等技术为克深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和快速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深气田
山地三维地震勘探
油气成藏
超深层高温高压气藏
高效勘探开发
Keywords
Tarim Basin
Keshen gas field
three-dimensional mountainous seismic explora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ultra-deep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gas reservoirs
effici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斜井井壁失稳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
19
11
作者
马天寿
张赟
邱艺
刘阳
陈平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6-1498,共13页
基金
四川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20JCQN013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T100592,2016M600626)资助。
文摘
由于地质环境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地质力学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井壁稳定分析中忽略不确定的影响可能导致钻井液密度设计不合理,进而直接影响钻井井壁稳定。国内外学者对确定参数条件下的井壁稳定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不确定参数条件下井壁稳定影响的研究并不深入,尤其是对于任意斜井失稳风险的评价。为此,在井壁稳定孔弹性力学模型和崩落宽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井壁失稳风险评估方法,采用Monte-Carlo随机方法模拟了四川盆地CW气田直井、斜井和水平井的井壁失稳风险,并系统分析了参数均值和方差对井壁失稳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井斜角增加,井壁坍塌当量密度显著增加,井壁破裂当量密度显著降低,不同井型失稳风险与常规井壁稳定规律基本一致。(2)考虑参数不确定影响后,坍塌当量密度增加、破裂当量密度降低,安全密度窗口逐渐变窄,说明参数不确定影响不可忽略。(3)崩落宽度对井壁坍塌影响显著,崩落宽度越大则井壁坍塌可靠度越高,在不发生井壁失稳事故的前提下,允许适当的井壁崩落有助于提高成功钻井概率。(4)参数均值和变异系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井壁稳定最为显著的因素为地应力,其次为孔隙压力和岩石强度;随着变异系数的增加,坍塌当量密度逐渐增加、破裂当量密度逐渐降低,安全密度窗口逐渐变窄,井壁失稳的风险越高。
关键词
可靠度理论
风险评估
井壁稳定
坍塌压力
破裂压力
MONTE-CARLO方法
Keywords
reliability theory
risk assessment
wellbore stability
collapse pressure
fracture pressure
Monte-Carlo method
分类号
TE25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数值模拟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9
12
作者
卢海龙
尚世龙
陈雪君
秦绪文
古利娟
邱海峻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工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16-1530,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307603)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天然气水合物专项基金项目(DD20190234)资助。
文摘
天然气水合物是极具前景的可接替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2017年中国已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第173号矿种,并制定了长远规划研发开发技术。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是一个涉及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及化学场等的多场耦合问题,数值模拟是研究该类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简要概述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分类、开发方法及全球已开展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当前使用的主要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拟器及其发展脉络,并对各模拟器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对比;尤其重点介绍了使用最广泛的研究型模拟器TOUGH+HYDRATE系列程序。最后讨论了水合物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认为水合物藏精细描述、基础模型及参数获取、储层应力特征以及模拟结果可视化等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数值模拟
模拟器
多场耦合
TOUGH+HYDRATE
Keywords
natural gas hydrate
numerical simulation
simulator
multi-field coupling
TOUGH+HYDRATE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火山岩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13
作者
陈亚军
于家义
宋小勇
张中劲
孟朋飞
解士建
焦巧平
机构
北京中科联华石油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3-1071,共1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三塘湖牛东地区石炭系滚动目标优选”项目(YJYHZC2019022)资助。
文摘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发育低孔、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火山岩储层。基于黏土矿物类型、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与转化的系统分析,讨论了黏土矿物对火山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上石炭统火山岩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发育气孔、半充填杏仁孔、晶间孔、粒间孔等原生孔隙和微晶溶孔、基质溶蚀孔、沸石溶孔等次生孔隙,原生裂缝以冷凝收缩缝和收缩节理缝为主,次生裂缝以构造缝、层间缝为主。孔喉结构以微细孔喉—小孔喉为主。上石炭统火山岩储层为中—高黏土矿物含量储层,随黏土矿物含量增加,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均降低。黏土矿物主要为长石类矿物、晶屑和岩屑溶蚀成因或黏土矿物成岩转化产物。高岭石普遍遭受溶蚀,发育粒间溶孔等次生微孔,绿泥石晶间孔发育,可有效改善玄武岩和凝灰岩储层的储集物性;伊利石多充填粒间孔隙,降低玄武岩和凝灰岩储层的储集物性;绿/蒙混层和伊/蒙混层对玄武岩和凝灰岩储层储集物性具有改善意义,对火山角砾岩储层储集物性具有破坏性。高岭石、绿泥石和绿/蒙混层相对含量较高的玄武岩与凝灰岩沉积区是优质储层发育有利区。
关键词
马朗凹陷
上石炭统
火山岩
黏土矿物
成因
储层物性
Keywords
Malang sag
Upper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
clay minerals
genesis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油气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
5
14
作者
杨德相
陈勇
李小冬
周振柱
田建章
侯凤香
王元杰
冯艳伟
高婷
李玉帮
王淼
张辉
刘听雨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5-133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87307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2017E-15)资助。
文摘
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凝析油天然气藏是近年来渤海湾盆地的重要勘探发现,但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对潜山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和PVT模拟等分析表明,储层中主要发育5类流体包裹体,即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富气包裹体和单液相烃类包裹体。杨税务潜山主要发育2期油气成藏过程,以晚期天然气充注为主。第1期烃类包裹体主要发蓝绿色荧光,单相烃类包裹体较多,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较少,共生盐水包裹体较少,未见含甲烷的富气包裹体,以原油充注为主,形成于东营组沉积期成藏阶段。第2期烃类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富气包裹体为主,其气液比相对较大,液相发蓝色荧光,为高成熟度凝析油,富气包裹体中含甲烷等气体,说明成藏的天然气为湿气,成藏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成藏期的古压力计算表明,第1期成藏的压力系数在1.00~1.17,属于正常压力油气藏;第2期成藏的压力系数相对较高,在0.95~1.33,总体属于正常压力范围,个别井区达到异常高压范围(压力系数大于1.20)。杨税务潜山油气藏的古今压力系数变化不大,表明其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保存。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成藏期
杨税务潜山
古流体压力
渤海湾盆地
Keywords
hydrocarbon inclusions
accumulation period
Yangshui buried hill
paleo-fluid pressure
Bohai Bay Basin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从致密油到页岩油认识的转变及勘探开发意义
被引量:
88
15
作者
付锁堂
金之钧
付金华
李士祥
杨伟伟
机构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1-569,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5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239003)资助。
文摘
2019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庆城10亿吨级页岩油田,但其石油资源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争议。基于延长组7段(长7段)烃源岩层系非常规油藏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长7段整体为一套细粒沉积,单期砂体厚度小、砂地比低、源-储一体,认为其内部发育典型的页岩油藏。页岩油富集机理与成藏特征的深化认识带动长庆油田转变了勘探开发方式与管理思路,实行一体化运行、平台化管理、工厂化作业、信息化支持、全生命周期考核等多项措施;开展多学科联合技术攻关,形成"甜点"评价关键技术、水平井优快钻完井技术、水平井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等特色技术,助推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并建成百万吨级页岩油示范区。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未来石油上产最主要的地区之一,长7段页岩油是最现实领域,规划2030年长7段页岩油产量将达到500×104t,对支撑中国原油稳产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源-储一体
源内成藏
延长组7段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tight oil
shale oil
source-reservoir integration
intra-source accumulation
Member 7 of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北缘沙河街组一段+二段砂砾岩储层差异定量表征
被引量:
11
16
作者
庞小军
牛成民
杜晓峰
王清斌
代黎明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3-1088,共1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4-003)资助。
文摘
为了探究砂砾岩储层物性差异的成因,以石臼坨凸起东北缘秦皇岛19-A构造和秦皇岛29-B构造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为例,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全岩分析、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定量分析了砂砾岩储层的差异、控制因素以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沉积作用控制了不同构造的岩性差异和原始物性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中砂岩、粗砂岩夹薄层砾岩储层,粒度相对较细,砾岩比例小(约为2%),粒间以少量泥质为主,物性好,原生孔隙为主。秦皇岛29-B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含生物碎屑的砾岩与中砂岩、粗砂岩互层的储层,粒度较粗,砾岩比例高(约为57%),粒间以大量方解石、白云石等胶结物为主,物性差,次生孔隙发育。受控于沉积作用的差异,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储层原始孔隙度为32.7%,秦皇岛29-B构造储层原始孔隙度为29.6%。(2)不同沉积作用影响下,砂砾岩储层经历了差异成岩演化。在长期碱性→酸性→短暂碱性的流体演化过程中,秦皇岛29-A构造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6.2%,孔隙度损失率为47.1%)和较弱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5.5%,孔隙度损失率为15.5%);秦皇岛29-B构造经历了较弱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0.1%,孔隙度损失率为35.6%)和较强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4.9%,孔隙度损失率为53.2%)。2个构造均经历了相近的强烈溶解作用(秦皇岛29-A构造增加孔隙度为8.3%,增孔率为24.7%;秦皇岛29-B构造增加孔隙度为7.2%,增孔率为25.8%)。(3)孔隙定量演化揭示,不同构造的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砂砾岩
优质储层
石臼坨凸起东北缘
渤海海域
Keywords
pore evolution
diagenesis
sedimentation
glutenite
high-quality reservoir
northeastern margin of Shijiutuo uplift
Bohai Sea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CO2注采井油管柱服役安全状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
9
17
作者
张智
丁剑
李炎军
罗鸣
吴江
杨昆
刘金铭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1-1000,共10页
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D18016)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项目(2020JDTD0016)
+1 种基金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PLN201925)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CNOOC-KJ135ZDXM38ZJ05ZJ)资助。
文摘
针对CO2注采井油管柱因腐蚀失效而频繁更换的问题,研究了适用于CO2注采井井筒环境的CO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及管柱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CO2注采井工况、产出液含水率等因素随时间的变化对CO2注采井油管柱腐蚀速率及承受载荷的影响,结合管柱腐蚀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建立了CO2注采井油管柱服役安全状态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针对CO2注采井油管柱腐蚀预测,DW-95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生产阶段为CO2注采井腐蚀发生主要阶段及安全状态评价的主要对象;管柱安全服役时间与其腐蚀速率及承受载荷呈负相关,且管柱抗压安全服役时间为管柱最小安全服役时间,是安全状态评价的主要依据,以此为标准可确定管柱更换周期,优化CO2注采井吞吐周期,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关键词
CO2腐蚀
剩余强度
腐蚀预测
油管柱
CO2注采井
安全评价
Keywords
CO2 corrosion
residual strength
corrosion prediction
tubing string
CO2 injection-production well
safety evaluation
分类号
TE9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原文传递
题名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
6
18
作者
陈建平
陈建军
倪云燕
范铭涛
廖凤蓉
魏军
田多文
韩永科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1-1330,共2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2013E-3301)资助
文摘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关键词
酒泉盆地
酒西坳陷
原油类型
原油分布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勘探区域
Keywords
Jiuquan Basin
Jiuxi depression
crude oil type
crude oil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factor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钻杆接头多轴疲劳寿命
被引量:
11
19
作者
张智
祝效华
机构
成都中腾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9-84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674214)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7TD0014)
四川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计划项目(2016HH0008)资助
文摘
在实际钻井过程中,钻杆接头以螺纹连接处的疲劳破坏为主,导致钻井成本显著增加。现有对钻杆接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钻杆接头的静力学特性分析,少有涉及钻杆接头的疲劳破坏的研究。基于虚功原理、Von Mises屈服准则及接触非线性理论,考虑螺纹升角的影响,建立了钻杆接头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钻杆接头的上扣特性及其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基于材料S-N曲线,综合考虑尺寸系数、应力集中系数、表面加工系数及表面强化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钻杆接头的弯曲疲劳S-N曲线理论模型,通过对比验证建立了满足工程要求的钻杆接头疲劳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多轴疲劳算法,计算了钻杆接头在复合交变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分析了残余应力和表面质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扣扭矩或复合载荷作用下,钻杆接头最大Mises应力均出现在公扣第1有效啮合螺纹牙根处;弯曲井段API钻杆接头的疲劳寿命较小,建议开发适合超深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及大斜度井的专用钻杆接头;残余应力与表面质量对钻杆接头的疲劳寿命影响较大,在钻杆接头螺纹根部引入可控的残余压应力和改善表面质量可以大幅提高其疲劳寿命。
关键词
钻杆接头
S-N曲线
残余应力
表面质量
疲劳寿命
Keywords
drill pipe joint
S-N curve
residual stress
surface quality
fatigue life
分类号
TE9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原文传递
题名
利用定量荧光技术表征厚层源岩层系的油气运聚机制——以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
9
20
作者
李振明
邱楠生
刘念
蔡川
田建章
王元杰
高婷
古强
机构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8-1171,共1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2017E-0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校企合作项目(HBYT-YJY-2018-JS-177)资助
文摘
厚层源岩层系由于存在非均质性及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影响,其油气运聚机制不明确,这直接影响着盆地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定量荧光分析包括颗粒定量荧光(QGF)、萃取液定量荧光(QGF-E)和全息扫描荧光(TSF)等一系列技术,可精确反映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和现今的含油气饱和度、油气成熟度以及运移路径等重要信息,且具有快速简便、经济高效的特点。通过利用定量荧光技术和盆地模拟技术,对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厚层源岩层系内的油气运移特征和充注历史开展了分析,重建了油气从源岩层系到储层的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厚层源岩层系内夹层砂体的QGF指数普遍大于4.0、QGF-E强度部分大于40、QGF与QGF-E的最大荧光强度波长(λmax)具有较大差异,指示砂体中曾存在过古油层并在后期发生贫化、转移,砂体在油气运移中具有"中转站"的作用。定量荧光的差异响应表明,砂体在不同深度段的中转能力具有差异;当砂体的颗粒越粗、砂地比越接近0.25、厚度越大时,砂体的运聚效率越高,中转能力越大。烃源岩的生烃热演化史、砂层的定量荧光光谱特征以及断层的活动历史表明,中转砂体内存在2期幕式油气中转运聚过程。其中,第1期发生在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早期(35~30 Ma),砂体内以中质油气-轻质油气充注为主,油气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早期随着断层开启而向上高效运移,在东营组沉积末期生烃停止后,砂体内的油气饱和度降低;第2期发生在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5~0Ma),砂体内以大量凝析油气充注为主,由于断层趋于封闭,砂体内的油气以稳态渗流方式向上运移,并在保存条件变好的情况下得以在潜山储层中成藏。
关键词
定量荧光技术
油气运聚
厚层源岩层系
中转站
廊固凹陷
Keywords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techniques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thick source strata
transfer station
Langgu sag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第九届《石油学报》编辑委员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一种基于角度域傅里叶变换的逆时偏移生成角道集方法
孙文博
叶云飞
王建花
李飞鹏
张洪亮
魏衍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中国海相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王立歆
李弘
刘小民
胡华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4
第九届《石油学报》编辑委员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5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页岩油勘探发现及意义
席胜利
魏嘉怡
张才利
王红伟
井向辉
杨亚娟
刘刚
李涵
张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原文传递
6
中国致密油藏水平井注水吞吐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蒲春生
康少飞
蒲景阳
谷潇雨
高振东
王永东
王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1
原文传递
7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纪铜川裂陷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
魏国齐
朱秋影
杨威
张春林
莫午零
武雪琼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8
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成藏地质特征与重大发现
何文渊
白雪峰
蒙启安
李军辉
张大智
王有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6
原文传递
9
欢迎订阅《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10
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杨海军
李勇
唐雁刚
雷刚林
周鹏
周露
许安明
郇志鹏
朱文慧
陈维力
胡春雷
杨敬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4
原文传递
11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斜井井壁失稳风险评价方法
马天寿
张赟
邱艺
刘阳
陈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9
原文传递
12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数值模拟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卢海龙
尚世龙
陈雪君
秦绪文
古利娟
邱海峻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原文传递
13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火山岩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陈亚军
于家义
宋小勇
张中劲
孟朋飞
解士建
焦巧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14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油气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杨德相
陈勇
李小冬
周振柱
田建章
侯凤香
王元杰
冯艳伟
高婷
李玉帮
王淼
张辉
刘听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从致密油到页岩油认识的转变及勘探开发意义
付锁堂
金之钧
付金华
李士祥
杨伟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8
原文传递
16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北缘沙河街组一段+二段砂砾岩储层差异定量表征
庞小军
牛成民
杜晓峰
王清斌
代黎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原文传递
17
CO2注采井油管柱服役安全状态评价方法
张智
丁剑
李炎军
罗鸣
吴江
杨昆
刘金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原文传递
18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陈建平
陈建军
倪云燕
范铭涛
廖凤蓉
魏军
田多文
韩永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原文传递
19
钻杆接头多轴疲劳寿命
张智
祝效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原文传递
20
利用定量荧光技术表征厚层源岩层系的油气运聚机制——以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李振明
邱楠生
刘念
蔡川
田建章
王元杰
高婷
古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