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导出
作品数
5453
被引量
34646
H指数
57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7年创刊,是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创刊较早、发行较广,并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的学术理论与实践刊物之一。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
查看详情>>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1000-36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11-2202/P
出版周期
双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共找到
5,453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断裂构造中电阻率与声波波速特征分析及其在探测过程中的联合运用
1
作者
高健
潘剑伟
+3 位作者
詹林
钱伦
杨晨
张成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查明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对于工程场址的选择和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声波测井是广泛运用于探测断裂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对低阻体敏感且探测范围较大的特点,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分辨率有限,难以准...
查明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对于工程场址的选择和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声波测井是广泛运用于探测断裂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对低阻体敏感且探测范围较大的特点,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分辨率有限,难以准确圈定地质体的边界位置;声波测井具有准确识别地层的特点,但其横向探测范围非常有限。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结合2种方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各自的优势以提高圈定地质体的精度,文章首先通过物性试验证明岩石破裂前后电阻率与声波波速变化的相关性,随后用一实例分析断裂构造的电阻率与声波波速特征以及两者在探测过程中的联合运用,最后借助声波测井数据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结果进行深度校正,得到断裂构造在地下空间的三维分布位置。结果表明:岩石破裂后的电阻率与声波波速较未破裂前均偏低;断裂构造的破碎带在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剖面上以低阻异常区域存在,在声波波速曲线上破碎带区域的波速值会有明显的骤降,2种方法的组合探测模式可为断裂构造具体位置的圈定提供更好的指导。钻探结果验证了借助声波测井数据校正后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结果比未校正之前更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深度校正
物性参数
高密度电阻率法
声波测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优化及时间效应研究
2
作者
范琦
袁林山
+1 位作者
赵存法
田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42,共10页
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的合理设计是开发侵蚀堆积平原地区浅层地热能时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为了获得能供设计参考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确保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依托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102号地源热泵试验工程,通过温度监测和数值模拟...
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的合理设计是开发侵蚀堆积平原地区浅层地热能时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为了获得能供设计参考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确保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依托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102号地源热泵试验工程,通过温度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和地源热泵系统10 a运行的时间效应,获得了南京侵蚀堆积平原地区地埋管换热器孔合理间距和运行方式。结果显示:(1)夏季工况、夏季后恢复工况、冬季工况、冬季后恢复工况的完整运行周期内,地层温度经历升温、降温、缓慢降温、基本恢复的周期性变化;(2)南京侵蚀堆积平原地区经济合理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为4.0 m;(3)采取夏季制冷时间和冬季制热时间相等的运行方式,延长夏季后恢复工况,可确保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结果能为南京地区地埋管的设计和浅层地热能工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效应
侵蚀堆积平原
地源热泵系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埋圆拱形隧洞围岩流场及涌水流速分布的解析研究
3
作者
卫云波
王锦国
+1 位作者
陈舟
郑克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工程、采掘工程、地下空间工程以及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隧洞突涌水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但是目前针对圆拱形隧洞围岩流场的解析研究较少,使用保角变换方法求解圆拱形深埋隧洞涌水量及围岩流场的解析解,...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工程、采掘工程、地下空间工程以及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隧洞突涌水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但是目前针对圆拱形隧洞围岩流场的解析研究较少,使用保角变换方法求解圆拱形深埋隧洞涌水量及围岩流场的解析解,探讨了圆拱隧洞洞壁涌水流速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圆拱形隧洞洞壁附近,地下水流场受隧洞形状影响较为明显,而在远离洞壁处,隧洞形状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可等效为圆形隧洞;圆拱形隧洞洞壁涌水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底板左右两端的转折点(即洞底脚)附近,而流速最小值位于底板中心点;洞底脚流速可达底板中心点流速的3倍以上;隧洞截面形状越接近于圆形,洞壁各点涌水流速的相对差距越小。研究成果可为圆拱形隧洞涌水量预测及围岩地下水流场刻画提供理论依据,为隧洞施工方案设计以及防渗/排水措施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角映射
隧道
地下水
突涌水
渗流
解析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性圈闭型压缩气体地质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4
作者
郭朝斌
王福刚
+1 位作者
李采
朱宇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0,共11页
针对目前岩性圈闭型压缩气体地质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多基于静态因素,缺乏动态多因素的耦合分析,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工程应用存在较大差异这一问题,开展细化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通过考虑储气层储集性、储能安全性、实际操作性...
针对目前岩性圈闭型压缩气体地质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多基于静态因素,缺乏动态多因素的耦合分析,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工程应用存在较大差异这一问题,开展细化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通过考虑储气层储集性、储能安全性、实际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场地静态可行性分析与动态性能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并以胜利油田孤东辖区A2砂体为例开展应用研究。通过场地地质特征静态分析、GPSFLOW数值模拟软件定量评价以及现场先导性注气试验评估,结果显示A2砂体井口压力在注入标况空气9.4×10^(4)m^(3)结束后下降8.16%,显示密封性良好,符合储能空间要求。表明考虑储能系统动态性能的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可为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储能效率的评价及优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撑,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利用与能源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储能
适宜性评价
数值模拟
水文地质
岩性圈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动力条件对东营凹陷气藏的制约及对CO_(2)封存靶区的启示
5
作者
张保建
郭朝斌
+4 位作者
何庆成
杨利超
朱宇通
汪心雯
李宗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东营凹陷及周边大量的天然气藏预示着这些区域具有良好的CO_(2)地质封存条件。为了优选出东营凹陷及周边适宜CO_(2)封存的靶区,通过收集资料与盆地流场综合分析,总结归纳了东营凹陷及周边埋深为500~1 500 m的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赋...
东营凹陷及周边大量的天然气藏预示着这些区域具有良好的CO_(2)地质封存条件。为了优选出东营凹陷及周边适宜CO_(2)封存的靶区,通过收集资料与盆地流场综合分析,总结归纳了东营凹陷及周边埋深为500~1 500 m的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赋存模式,以及东营凹陷地下流体动力场对天然气藏形成的制约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按照地下流体运动特征与方式,天然气藏形成的输导方式可划分为侧向型输导体系与垂向型输导体系,侧向型主要分布在凹陷边缘高凸起带,垂向型主要分布在盆内凹陷区。(2)压实流是凹陷中心的深部气源向上运移的主要驱动力,一部分深源气体自凹陷中心向凹陷边缘产生较长距离的运动,在凹陷边缘的高凸起部位压实流与重力流的接合区形成封闭的水动力圈闭,形成侧向型天然气藏;另一部分深源气体在压实流驱动下,沿高孔渗断裂带垂向运移进入顶部的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断层错断导致的岩性圈闭比较发育,与水动力圈闭一起构成气体的有效圈闭,形成垂向型天然气藏。(3)东营凹陷CO_(2)封存最有利靶区主要位于凹陷西、北方向的青城凸起、林樊家凸起、滨县凸起、陈家庄凸起、广饶凸起等高凸起及其周边;东部的广饶凸起、青坨子凸起等凸起及凹陷区的垂向断裂发育区为CO_(2)封存较有利靶区。研究认识对我国东部沉积盆地高碳排放区CO_(2)地质封存场地优选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天然气藏
水动力圈闭
东营凹陷
咸水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硼同位素分馏及其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雷郴博
郭华明
邢世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231,共13页
硼(B)在自然界水体和岩石中广泛存在,B的2种稳定同位素(10B和11B)相对质量差较大,因此B同位素容易产生明显的分馏。在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下,地下水往往具有不同的B同位素组成(δ^(11)B),研究地下水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对认识水文地球化学...
硼(B)在自然界水体和岩石中广泛存在,B的2种稳定同位素(10B和11B)相对质量差较大,因此B同位素容易产生明显的分馏。在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下,地下水往往具有不同的B同位素组成(δ^(11)B),研究地下水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对认识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在介绍B同位素分馏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吸附/共沉淀作用、解吸附作用、风化作用、蒸发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地下水δ^(11)B值的影响。较为系统地梳理了B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成果:(1)由于污染源和海水的δ^(11)B值往往与地下水背景值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利用B同位素示踪地下水污染与海水入侵;(2)不同矿物δ^(11)B值的差异和风化条件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地下水δ^(11)B值,通过B同位素能反映矿物的风化特征、识别地热水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3)地下水B同位素还能用于示踪与氟、砷富集相关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从而完善高氟、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B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潜力:(1)将B同位素技术与水化学方法及其他同位素技术相结合,量化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目标组分迁移转化的贡献;(2)对富B地热水、天然劣质地下水地区进行B同位素长期监测,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下水B端元,定量评估有害组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不仅能推动B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对地下水有害组分形成机制的整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同位素
地下水污染
风化
地热水
高氟地下水
高砷地下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张康
韩冬梅
+3 位作者
曹天正
宋献方
王威
曹艳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共10页
中国北方基岩海岛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过程,然而对包括海水入侵(SWI)和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水文过程的定量认识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2012—2016年我国北方某基岩群岛降水、...
中国北方基岩海岛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过程,然而对包括海水入侵(SWI)和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水文过程的定量认识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2012—2016年我国北方某基岩群岛降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和水力学方法,分析了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水和开采是影响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水位变化滞后于降水事件约10 d;南岛东北岸、南岸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生海水入侵,地下水向海排泄过程较稳定,2012—2016年SGD速率均值为0.2 m/d,向海NO3-N通量均值为81.8 mmol/(m^(2)·d);北岛东南地区是海水入侵的严重区域,地下水水位长期低于海平面且逐年下降,2012—2016年SWI速率均值为0.3 m/d,向陆NO3-N通量均值为69.6 mmol/(m^(2)·d)。分别计算南、北两岛枯水季(2014年4月)、丰水季(2013年9月)SGD水量,北岛SGD水量为3.5×10^(4)~4.5×10^(4)m^(3)/d,南岛SGD水量为0.4×10^(4)~1.1×10^(4)m^(3)/d。相关结果可为基岩海岛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海岛
海水入侵
地下水向海排泄
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工格栅与碎石土混合料界面作用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8
作者
王家全
祁航翔
+1 位作者
黄世斌
唐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90,共10页
土工合成材料在各类加筋土工程中运用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加筋体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及长期服役性能,而筋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加筋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对黏土和砂土的研究居多,针对现场常见的碎石土混合料与格栅...
土工合成材料在各类加筋土工程中运用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加筋体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及长期服役性能,而筋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加筋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对黏土和砂土的研究居多,针对现场常见的碎石土混合料与格栅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广西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工程项目为背景,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对碎石土混合料与土工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了不同剪切速率、压实度、法向应力对直剪界面相互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应力σ_(v)≤30 kPa时,界面剪切应力峰值随压实度的提高呈现出线性增长趋势,随法向应力进一步增加,增长趋势由线性增长向折线增长转变;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其在剪切速率v=1.5 mm/min下界面剪切应力最大;界面似黏聚力随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而界面似摩擦角正好与之相反;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界面似黏聚力与似摩擦角呈现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变化,波动范围分别为38.725~50.495 kPa和25.873°~29.683°;筋土直剪界面的直剪曲线呈现应变硬化的特征,且不同影响因素下拐点所对应的剪切位移大多集中在剪切面长度的0.83%~1.83%之间。研究结果可为以碎石土混合料作为填料的加筋工程建设提供设计参数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土界面
土工格栅
直剪试验
法向应力
剪切速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过永定河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适宜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曹欣怡
翟远征
+6 位作者
李木子
潘成忠
郑富新
芦红
夏雪莲
滕彦国
王金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9,共10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下水超采和含水层水量亏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了弥补含水层水量亏空和促进地下水资源涵养,已探索出多种人为干预地下水补给的措施,其中通过河道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由于具有明显优...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下水超采和含水层水量亏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了弥补含水层水量亏空和促进地下水资源涵养,已探索出多种人为干预地下水补给的措施,其中通过河道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由于具有明显优势而受到重视。已有实践表明,受渗漏补给潜力和包气带调蓄能力等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河流或河段都适宜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工作。目前缺乏为大家广泛接受的适宜性评估方法。本研究以永定河生态补水为契机,以北京平原段河道和下伏含水层为研究区开展了案例研究,并用实测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应用指标体系法建立的适宜性评估模型(LMBGITSC模型)包括河床土地利用类型、河床介质类型、河床宽度、河床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类型、包气带厚度、包气带给水度、包气带水平渗透性等8个指标。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沿河流流向,通过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适宜性由好变差(防渗河段除外)。该规律主要受渗漏补给潜力和包气带调蓄能力控制,因此适宜性也呈现出“阶梯式”演变规律。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该方法具有可移植性,因此也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补水
地下水补给
适宜性评估
指标体系法
永定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旱区湿地周边盐渍化农田生态水位阈值与“水位-水量”双控技术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鹏飞
张光辉
+2 位作者
崔尚进
刘少玉
聂振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1,共10页
西北旱区湿地周边农田易盐渍化,合理实时控制和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实现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双赢”的有效途径。选取西北石羊河流域邓马营湖湿地与农田之间过渡带为示范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及其与表层土壤盐分...
西北旱区湿地周边农田易盐渍化,合理实时控制和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实现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双赢”的有效途径。选取西北石羊河流域邓马营湖湿地与农田之间过渡带为示范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及其与表层土壤盐分的协同关系,确定生态水位阈值,并基于该阈值研发了由虹吸辐射井群为支撑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智能双控技术,其关键点是:采用一井虹吸联通多个辐射井,用于增大弱透水层区单井涌水量,实现水位面状控制;利用电系统、信号系统和控制器集成智能控制子系统,实现地下水水位和水量的实时控制。该技术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农田盐渍化风险和湿地植被芦苇覆盖率均降低,农田盐渍化防控和湿地保护的地下水埋深阈值为1.9~3.0 m;每年7—8月的潜水蒸发阶段是表层土壤主要积盐时段,期间智能双控系统可将地下水埋深调控在水位阈限范围;该双控作用不仅能够控降灌溉引起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增大幅度,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表层土壤的积盐速率;相对微咸水,淡水灌溉条件下智能双控技术的淋盐和控盐效果更明显。因此,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地下水水位精准调控,对旱区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湿地周边农田
生态水位
水位-水量双控
淋盐效率
积盐速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硬岩水文地质参数井同径止水与分层抽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11
作者
董崇泽
孙智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针对传统施工程序无法解决坚硬岩石止水环隙很小(仅3 mm)钻孔的同径止水及分层抽水试验问题,以山西某水文地质参数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和室内综合试验的方法,对同径止水方案、材料、技术、分层抽水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径...
针对传统施工程序无法解决坚硬岩石止水环隙很小(仅3 mm)钻孔的同径止水及分层抽水试验问题,以山西某水文地质参数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和室内综合试验的方法,对同径止水方案、材料、技术、分层抽水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径止水装置经过特殊的“外掏内缩”设计与制作,使止水外环间隙由3 mm增大到8.5 mm,解决了“极小止水环隙”下的同径止水问题;经抽水检验,止水效果良好。(2)在孔外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定制的止水材料和选择的止水组合与本孔的适应性强,下管风险小,实施过程相当顺利。(3)专门设计的分层导水管路,其上串接的隔离封水胶球与止水套管柱内设置的锥形隔水接头相互契合,封水可靠,形成了两套独立的导水管路,满足了上、下含水层分层抽水试验的工况。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文地质参数井开展同径止水或分层抽水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深孔同径止水
外掏内缩接头
止水材料与组合
隔离封水胶球
锥形隔水接头
分层抽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四参数随机生长法重构土体的格子玻尔兹曼细观渗流研究
被引量:
5
12
作者
蔡沛辰
阙云
+1 位作者
蒋振梁
杨鹏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2,共10页
多孔介质模型的重构问题是土体细观渗流机理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由四参数随机生长法(QSGS)构建土体模型,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通过MATLAB自编程序研究重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观渗流机理。结果表明:随模型尺寸增大,孔隙连通程度显...
多孔介质模型的重构问题是土体细观渗流机理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由四参数随机生长法(QSGS)构建土体模型,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通过MATLAB自编程序研究重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观渗流机理。结果表明:随模型尺寸增大,孔隙连通程度显著提高,300×300格点大小的模型连通孔隙率增长幅度(34.38%)最大,继续扩大模型尺寸发现增加不明显;流体粒子在孔隙连通性好、孔径大的区域,会形成主渗流通道,且存在指进效应,孔道中间流速最大,可达0.0324,越靠近孔壁流速越小;大孔隙率土的流速比小孔隙率土大,而低孔隙率土中的流速相比大孔隙土更稳定;LBM模拟渗透率与经典K-C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孔隙率越高计算渗透率越准确(n=0.78,误差为10.22%);土颗粒越小,渗流孔道越细窄、分布越密集,对应的速度场分布更为均匀,同时流速也更小。该研究成果能较好地揭示重构土的细观渗流机理,也可为现有细观土体孔隙流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
细观渗流
四参数随机生长法
土颗粒大小
渗透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3
作者
吴成城
张小琴
+2 位作者
鲁程鹏
束龙仓
刘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5,共9页
潜流交换研究涉及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交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和生化作用等方面,是近年来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潜流交换过程包含水流运动、溶质运移以及能量传输过程。以稳态流动条件作为控制因素的潜流交换研...
潜流交换研究涉及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交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和生化作用等方面,是近年来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潜流交换过程包含水流运动、溶质运移以及能量传输过程。以稳态流动条件作为控制因素的潜流交换研究成果已经不能满足相关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的研究及其成果渐受关注。当前相关研究多以物理模型试验为主(如室内水槽试验、示踪试验),辅以数值模拟或遥感技术进行验证,进而总结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水动力交换和能量交换过程规律。未来研究应在多时空尺度,集合多种高精度监测手段,研究潜流交换中的影响因素(如河流水位波动),开发更精确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系统认识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有关非稳态潜流交换的研究结论将有效指导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过程
潜流交换
水动力交换
能量交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型滑坡抗滑桩-桩板结构受力变形研究
被引量:
7
14
作者
向俐蓉
陈伟志
+2 位作者
郭在旭
叶丹
姜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在复杂艰险山区修建无砟轨道路基时,现有常规抗滑桩或桩板结构等均难以同时解决大型滑坡区潜在滑移和沉降控制问题。为适应无砟轨道路基通过大型滑坡区的需要,创新设计了抗滑桩-桩板结构,并结合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建设,开展了大型滑坡...
在复杂艰险山区修建无砟轨道路基时,现有常规抗滑桩或桩板结构等均难以同时解决大型滑坡区潜在滑移和沉降控制问题。为适应无砟轨道路基通过大型滑坡区的需要,创新设计了抗滑桩-桩板结构,并结合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建设,开展了大型滑坡抗滑桩-桩板结构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抗滑桩和桩板结构基桩的最大侧向位移均位于桩顶,沿深度方向侧向位移先缓慢衰减再加速衰减;滑面附近侧向约束作用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桩身侧向位移发生突变;抗滑桩和基桩的桩身弯矩均呈先增大至峰值点再减小的趋势,沿桩深方向具有单峰曲线变化特征;雨季降水作用导致桩身弯矩增加,旱季蒸发作用导致桩身弯矩减小;结构系统中抗滑桩充分发挥了承担滑坡推力控制滑体稳定的作用,基桩则主要用于承担竖向荷载控制路基沉降,承担的滑坡推力较小。抗滑桩-桩板结构可作为滑坡区无砟轨道路基通过的加固型式,对今后类似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修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大型滑坡
抗滑桩
桩板结构
受力变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下采动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变形响应特征
被引量:
12
15
作者
钟祖良
高国富
+2 位作者
刘新荣
王南云
李皓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为了研究岩溶山区地下采矿活动对上覆岩层及山体的变形影响,依托贵州纳雍普洒“8.28”特大崩滑案例,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纳雍普洒“8.28”崩塌体特征和山体变形发展过程,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方法研究了地下采动作用诱发强烈岩...
为了研究岩溶山区地下采矿活动对上覆岩层及山体的变形影响,依托贵州纳雍普洒“8.28”特大崩滑案例,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纳雍普洒“8.28”崩塌体特征和山体变形发展过程,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方法研究了地下采动作用诱发强烈岩溶山体崩滑失稳过程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山体上部灰岩溶蚀强烈,形成众多裂隙和岩溶管道,在地下采动作用下经历了较长的变形发展过程;地下采动影响下,山体上覆岩层向采空区方向变形,并随着顶板岩层冒落,岩层变形显著增大;上覆岩层深大裂隙对山体变形有重要影响,上部岩层沿着裂隙向下形成沉降带,同时裂隙也得以扩展;崩塌区前缘岩体由于开挖卸荷,向坡外发生挤出变形,前缘阻滑力降低;随着采空区不断扩大,山体稳定性不断降低,最终山体整体溃屈,发生破坏。普洒崩滑模式为“山体后缘拉裂沉陷—裂隙扩展贯通—整体溃屈”。本研究为开展西南地区地下采动对岩溶坡体稳定性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下采空
数值模拟
岩溶
深大裂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工程——试验介质的选择与试验土柱建造
被引量:
1
16
作者
宋高举
王帅
+4 位作者
李俊亭
黄继超
张公
王继华
王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5,共7页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项目之一。在均衡试验场的改建中试验土柱构建是一个核心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试验介质的选择与试验筒装填。据河南省地质地貌特征,...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项目之一。在均衡试验场的改建中试验土柱构建是一个核心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试验介质的选择与试验筒装填。据河南省地质地貌特征,分为五地貌单元:黄河北冲积平原、黄河南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南阳盆地、豫西黄土丘陵。结合野外调查,概化出了五个地貌单元的岩性与不同岩层的叠置关系,并通过典型地段勘查对岩性及结构的代表性进行论证,以此确定五分区各类岩性的采样地点,为试验土柱构建奠定了地质基础。试验筒的总长达90 m,按设计要求将试验土样装入试验筒。制定小柱体模拟沉降试验,求得按设计要求装填土样之沉降系数,作为试验土样装填试验筒厚度的计算依据。试验土柱装填完成后,对其进行沉降观测,确认沉降趋稳且不影响试验土柱传感器安装时,试验柱才算构建完成。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改建共建造25个试验柱,试验柱的高度分别包含1 m、2 m、3 m、5 m、7 m等五个不同高度,每个高度又包含黄河北冲积平原、黄河南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豫西黄土丘陵、南阳盆地等五个区域包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岩性
试验土柱
模拟沉降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节理分布位置对岩体剪切破裂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
9
17
作者
郭朋瑜
吉锋
+4 位作者
何双
胡如刚
梁德爽
易林立
蒋彦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7,共7页
节理分布位置影响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并控制"锁固段"型岩质边坡启动和破裂演化。通过模型试件剪切试验,分析了节理分布位置对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和破裂特征的影响程度。试件模型以水泥砂浆为材料,在剪切面不同位置预制封闭节理,...
节理分布位置影响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并控制"锁固段"型岩质边坡启动和破裂演化。通过模型试件剪切试验,分析了节理分布位置对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和破裂特征的影响程度。试件模型以水泥砂浆为材料,在剪切面不同位置预制封闭节理,使其成为四周密封、内部节理贯通的模型。在不同法向应力下进行剪切试验,测定综合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和剪切破裂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破裂面可分为翼部拉张区、翼部压剪区、端部拉张区三部分,各区面积所占比例随节理位置变化而波动。剪切强度参数也随节理位置变化而规律性波动,且法向应力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位置
非贯通节理
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破裂形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与成灾特征
被引量:
32
18
作者
高波
张佳佳
+2 位作者
王军朝
陈龙
杨东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道造成极大危害。文章针对以上4次泥石流活动,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泥石流发生前的孕灾背景进行解译,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和地面调查对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天摩沟内冰川发育,年际变化大,目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方式为岩崩和堵溃,其中2018年和2007年为岩崩引发,2010年为堵溃引发,该沟同时具有冰川泥石流和降雨泥石流的特征。(2)经历了2007年和2010年3次大规模泥石流后,天摩沟内斜坡类物源储量增加了19.6%,绝大部分启动的冰碛物和崩滑物源都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堆积物或冲出沟口。(3)天摩沟2018年泥石流容重为2.10g/cm^3,为黏性泥石流,流速快冲击力强,帕隆藏布河道受到挤压多次变道,历史上最大偏移距离为190m。(4)2018年7月11日泥石流成因为降雨条件下加剧冰川消融引发主沟沟源右侧岩崩,形成多阵次泥石流,主泥石流体积18×104m3,淤埋G318近220m。后续依然具有暴发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建议进行防治降低其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天摩沟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堰塞湖
遥感
无人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火烧迹地土壤根系特征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
7
19
作者
胡卸文
侯羿腾
+1 位作者
王严
杨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作为火后泥石流典型起动物源,火烧迹地浅表层滑坡的发生与其所在部位根系特征改变密不可分。为了研究林火过后火烧迹地根系变化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本文以四川省乡城县正斗乡仁额拥沟泥石流火烧区和未火烧区的土壤根系特征和抗剪强度...
作为火后泥石流典型起动物源,火烧迹地浅表层滑坡的发生与其所在部位根系特征改变密不可分。为了研究林火过后火烧迹地根系变化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本文以四川省乡城县正斗乡仁额拥沟泥石流火烧区和未火烧区的土壤根系特征和抗剪强度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室内单根抗拉试验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旨在探究火烧迹地土壤根系特征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区浅表层土壤中根系的数量、根径、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相较于未火烧区都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23.15%,51.35%,62.98%,29.10%;单根抗拉力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增大,抗拉强度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减小,但在根径相同的条件下,火烧区土壤的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有所减小;火烧区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明显小于未火烧区根-土复合体,主要体现在根系抗拉力减小造成土壤黏聚力下降,而内摩擦角则变化不大,所得结果为火烧迹地浅表层滑坡形成机理剖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根系特征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
10
20
作者
马致远
李嘉祺
+2 位作者
翟美静
吴敏
许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8,共10页
地热资源按地质构造及成因的不同可划分为火山型及沉积盆地型两种类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沉积型地热系统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较多,而火山型地热系统研究不足,且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
地热资源按地质构造及成因的不同可划分为火山型及沉积盆地型两种类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沉积型地热系统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较多,而火山型地热系统研究不足,且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文章以关中盆地腹部沉积型地热系统及腾冲火山地热系统为代表,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地热流体的地质构造、地热流体起源及成因、热储开放程度等进行系统对比研究,进而揭示其异同之处,为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关中盆地与腾冲热海地热系统在热储空间、构造条件、热源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热储更为封闭,热储层更厚,后者热储通道更为畅通,热源更为丰富;腾冲热海地热系统热储温度高,埋藏更浅,热水循环更快,更易于开发利用。关中盆地与腾冲热海地热系统均存在比较明显的δ18 O富集现象,关中盆地地热流体滞留时间更长是δ18 O富集的主控因素,腾冲较高的热储温度是δ18 O富集的主控因素;关中盆地腹部为沉积-半封闭型、封闭型,腾冲热海地热系统为火山-半封闭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水岩反应的程度是决定热储流体水化学类型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腾冲热海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
地热流体
成因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断裂构造中电阻率与声波波速特征分析及其在探测过程中的联合运用
1
作者
高健
潘剑伟
詹林
钱伦
杨晨
张成丽
机构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1Y1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004122)。
文摘
查明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对于工程场址的选择和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声波测井是广泛运用于探测断裂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对低阻体敏感且探测范围较大的特点,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分辨率有限,难以准确圈定地质体的边界位置;声波测井具有准确识别地层的特点,但其横向探测范围非常有限。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结合2种方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各自的优势以提高圈定地质体的精度,文章首先通过物性试验证明岩石破裂前后电阻率与声波波速变化的相关性,随后用一实例分析断裂构造的电阻率与声波波速特征以及两者在探测过程中的联合运用,最后借助声波测井数据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结果进行深度校正,得到断裂构造在地下空间的三维分布位置。结果表明:岩石破裂后的电阻率与声波波速较未破裂前均偏低;断裂构造的破碎带在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剖面上以低阻异常区域存在,在声波波速曲线上破碎带区域的波速值会有明显的骤降,2种方法的组合探测模式可为断裂构造具体位置的圈定提供更好的指导。钻探结果验证了借助声波测井数据校正后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结果比未校正之前更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深度校正
物性参数
高密度电阻率法
声波测井
Keywords
fault gouge zone
depth correction
physical parameter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coustic logging
分类号
P642.27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优化及时间效应研究
2
作者
范琦
袁林山
赵存法
田蓉
机构
江苏省地质局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42,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项目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BK20161056)。
文摘
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的合理设计是开发侵蚀堆积平原地区浅层地热能时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为了获得能供设计参考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确保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依托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102号地源热泵试验工程,通过温度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和地源热泵系统10 a运行的时间效应,获得了南京侵蚀堆积平原地区地埋管换热器孔合理间距和运行方式。结果显示:(1)夏季工况、夏季后恢复工况、冬季工况、冬季后恢复工况的完整运行周期内,地层温度经历升温、降温、缓慢降温、基本恢复的周期性变化;(2)南京侵蚀堆积平原地区经济合理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为4.0 m;(3)采取夏季制冷时间和冬季制热时间相等的运行方式,延长夏季后恢复工况,可确保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结果能为南京地区地埋管的设计和浅层地热能工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时间效应
侵蚀堆积平原
地源热泵系统
数值模拟
Keywords
time effect
erosion accumulation plain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TK5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埋圆拱形隧洞围岩流场及涌水流速分布的解析研究
3
作者
卫云波
王锦国
陈舟
郑克勋
机构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102282)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2]一般212)
+1 种基金
贵州省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建设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21]563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21041973)。
文摘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工程、采掘工程、地下空间工程以及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隧洞突涌水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但是目前针对圆拱形隧洞围岩流场的解析研究较少,使用保角变换方法求解圆拱形深埋隧洞涌水量及围岩流场的解析解,探讨了圆拱隧洞洞壁涌水流速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圆拱形隧洞洞壁附近,地下水流场受隧洞形状影响较为明显,而在远离洞壁处,隧洞形状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可等效为圆形隧洞;圆拱形隧洞洞壁涌水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底板左右两端的转折点(即洞底脚)附近,而流速最小值位于底板中心点;洞底脚流速可达底板中心点流速的3倍以上;隧洞截面形状越接近于圆形,洞壁各点涌水流速的相对差距越小。研究成果可为圆拱形隧洞涌水量预测及围岩地下水流场刻画提供理论依据,为隧洞施工方案设计以及防渗/排水措施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保角映射
隧道
地下水
突涌水
渗流
解析法
Keywords
conformal mapping
tunnel
groundwater
groundwater inrush
seepage flow
analytic method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U46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性圈闭型压缩气体地质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4
作者
郭朝斌
王福刚
李采
朱宇通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自然资源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2286,42002255,U2244215,U2344226)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819)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JKYQN202306,JKY202413)。
文摘
针对目前岩性圈闭型压缩气体地质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多基于静态因素,缺乏动态多因素的耦合分析,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工程应用存在较大差异这一问题,开展细化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通过考虑储气层储集性、储能安全性、实际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场地静态可行性分析与动态性能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并以胜利油田孤东辖区A2砂体为例开展应用研究。通过场地地质特征静态分析、GPSFLOW数值模拟软件定量评价以及现场先导性注气试验评估,结果显示A2砂体井口压力在注入标况空气9.4×10^(4)m^(3)结束后下降8.16%,显示密封性良好,符合储能空间要求。表明考虑储能系统动态性能的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可为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储能效率的评价及优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撑,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利用与能源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质储能
适宜性评价
数值模拟
水文地质
岩性圈闭
Keywords
geological storag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hydrological
lithologic trap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542.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动力条件对东营凹陷气藏的制约及对CO_(2)封存靶区的启示
5
作者
张保建
郭朝斌
何庆成
杨利超
朱宇通
汪心雯
李宗祎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自然资源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4215,U2344226,42372286,42002255,42302297)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819)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JKY202413,JKYQN202306)。
文摘
东营凹陷及周边大量的天然气藏预示着这些区域具有良好的CO_(2)地质封存条件。为了优选出东营凹陷及周边适宜CO_(2)封存的靶区,通过收集资料与盆地流场综合分析,总结归纳了东营凹陷及周边埋深为500~1 500 m的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赋存模式,以及东营凹陷地下流体动力场对天然气藏形成的制约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按照地下流体运动特征与方式,天然气藏形成的输导方式可划分为侧向型输导体系与垂向型输导体系,侧向型主要分布在凹陷边缘高凸起带,垂向型主要分布在盆内凹陷区。(2)压实流是凹陷中心的深部气源向上运移的主要驱动力,一部分深源气体自凹陷中心向凹陷边缘产生较长距离的运动,在凹陷边缘的高凸起部位压实流与重力流的接合区形成封闭的水动力圈闭,形成侧向型天然气藏;另一部分深源气体在压实流驱动下,沿高孔渗断裂带垂向运移进入顶部的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断层错断导致的岩性圈闭比较发育,与水动力圈闭一起构成气体的有效圈闭,形成垂向型天然气藏。(3)东营凹陷CO_(2)封存最有利靶区主要位于凹陷西、北方向的青城凸起、林樊家凸起、滨县凸起、陈家庄凸起、广饶凸起等高凸起及其周边;东部的广饶凸起、青坨子凸起等凸起及凹陷区的垂向断裂发育区为CO_(2)封存较有利靶区。研究认识对我国东部沉积盆地高碳排放区CO_(2)地质封存场地优选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天然气藏
水动力圈闭
东营凹陷
咸水层
Keywords
CO_(2)geological storage
natural gas reservoir
hydrodynamic trap
Dongying depression
saline aquifers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硼同位素分馏及其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雷郴博
郭华明
邢世平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231,共13页
文摘
硼(B)在自然界水体和岩石中广泛存在,B的2种稳定同位素(10B和11B)相对质量差较大,因此B同位素容易产生明显的分馏。在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下,地下水往往具有不同的B同位素组成(δ^(11)B),研究地下水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对认识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在介绍B同位素分馏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吸附/共沉淀作用、解吸附作用、风化作用、蒸发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地下水δ^(11)B值的影响。较为系统地梳理了B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成果:(1)由于污染源和海水的δ^(11)B值往往与地下水背景值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利用B同位素示踪地下水污染与海水入侵;(2)不同矿物δ^(11)B值的差异和风化条件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地下水δ^(11)B值,通过B同位素能反映矿物的风化特征、识别地热水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3)地下水B同位素还能用于示踪与氟、砷富集相关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从而完善高氟、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B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潜力:(1)将B同位素技术与水化学方法及其他同位素技术相结合,量化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目标组分迁移转化的贡献;(2)对富B地热水、天然劣质地下水地区进行B同位素长期监测,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下水B端元,定量评估有害组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不仅能推动B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对地下水有害组分形成机制的整体认识。
关键词
硼同位素
地下水污染
风化
地热水
高氟地下水
高砷地下水
Keywords
boron isotopes
groundwater pollution
weathering
geothermal water
high-fluoride groundwater
high-arsenic groundwater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张康
韩冬梅
曹天正
宋献方
王威
曹艳玲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省富铁矿勘查技术开发工程实验室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共10页
基金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开放基金项目(2022DY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502)。
文摘
中国北方基岩海岛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过程,然而对包括海水入侵(SWI)和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水文过程的定量认识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2012—2016年我国北方某基岩群岛降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和水力学方法,分析了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水和开采是影响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水位变化滞后于降水事件约10 d;南岛东北岸、南岸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生海水入侵,地下水向海排泄过程较稳定,2012—2016年SGD速率均值为0.2 m/d,向海NO3-N通量均值为81.8 mmol/(m^(2)·d);北岛东南地区是海水入侵的严重区域,地下水水位长期低于海平面且逐年下降,2012—2016年SWI速率均值为0.3 m/d,向陆NO3-N通量均值为69.6 mmol/(m^(2)·d)。分别计算南、北两岛枯水季(2014年4月)、丰水季(2013年9月)SGD水量,北岛SGD水量为3.5×10^(4)~4.5×10^(4)m^(3)/d,南岛SGD水量为0.4×10^(4)~1.1×10^(4)m^(3)/d。相关结果可为基岩海岛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基岩海岛
海水入侵
地下水向海排泄
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
Keywords
bedrock island
seawater Intrusion(SWI)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seawater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工格栅与碎石土混合料界面作用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8
作者
王家全
祁航翔
黄世斌
唐毅
机构
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灾变与生态治理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9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2017)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2GXNSFDA035081)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项目(桂教人才[2020]6号)。
文摘
土工合成材料在各类加筋土工程中运用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加筋体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及长期服役性能,而筋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加筋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对黏土和砂土的研究居多,针对现场常见的碎石土混合料与格栅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广西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工程项目为背景,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对碎石土混合料与土工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了不同剪切速率、压实度、法向应力对直剪界面相互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应力σ_(v)≤30 kPa时,界面剪切应力峰值随压实度的提高呈现出线性增长趋势,随法向应力进一步增加,增长趋势由线性增长向折线增长转变;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其在剪切速率v=1.5 mm/min下界面剪切应力最大;界面似黏聚力随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而界面似摩擦角正好与之相反;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界面似黏聚力与似摩擦角呈现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变化,波动范围分别为38.725~50.495 kPa和25.873°~29.683°;筋土直剪界面的直剪曲线呈现应变硬化的特征,且不同影响因素下拐点所对应的剪切位移大多集中在剪切面长度的0.83%~1.83%之间。研究结果可为以碎石土混合料作为填料的加筋工程建设提供设计参数及理论参考。
关键词
筋土界面
土工格栅
直剪试验
法向应力
剪切速率
Keywords
reinforcement-soil interface
geogrid
direct shear test
normal stress
shear rate
分类号
TU411.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过永定河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适宜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曹欣怡
翟远征
李木子
潘成忠
郑富新
芦红
夏雪莲
滕彦国
王金生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9,共10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8ZX0710100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1283)。
文摘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下水超采和含水层水量亏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了弥补含水层水量亏空和促进地下水资源涵养,已探索出多种人为干预地下水补给的措施,其中通过河道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由于具有明显优势而受到重视。已有实践表明,受渗漏补给潜力和包气带调蓄能力等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河流或河段都适宜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工作。目前缺乏为大家广泛接受的适宜性评估方法。本研究以永定河生态补水为契机,以北京平原段河道和下伏含水层为研究区开展了案例研究,并用实测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应用指标体系法建立的适宜性评估模型(LMBGITSC模型)包括河床土地利用类型、河床介质类型、河床宽度、河床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类型、包气带厚度、包气带给水度、包气带水平渗透性等8个指标。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沿河流流向,通过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适宜性由好变差(防渗河段除外)。该规律主要受渗漏补给潜力和包气带调蓄能力控制,因此适宜性也呈现出“阶梯式”演变规律。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该方法具有可移植性,因此也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道补水
地下水补给
适宜性评估
指标体系法
永定河
Keywords
river water supply
groundwater recharge
suit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method
Yongding River
分类号
P64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旱区湿地周边盐渍化农田生态水位阈值与“水位-水量”双控技术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鹏飞
张光辉
崔尚进
刘少玉
聂振龙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自然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1,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6100)
河北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D2021504040)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SK202215)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752)。
文摘
西北旱区湿地周边农田易盐渍化,合理实时控制和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实现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双赢”的有效途径。选取西北石羊河流域邓马营湖湿地与农田之间过渡带为示范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及其与表层土壤盐分的协同关系,确定生态水位阈值,并基于该阈值研发了由虹吸辐射井群为支撑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智能双控技术,其关键点是:采用一井虹吸联通多个辐射井,用于增大弱透水层区单井涌水量,实现水位面状控制;利用电系统、信号系统和控制器集成智能控制子系统,实现地下水水位和水量的实时控制。该技术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农田盐渍化风险和湿地植被芦苇覆盖率均降低,农田盐渍化防控和湿地保护的地下水埋深阈值为1.9~3.0 m;每年7—8月的潜水蒸发阶段是表层土壤主要积盐时段,期间智能双控系统可将地下水埋深调控在水位阈限范围;该双控作用不仅能够控降灌溉引起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增大幅度,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表层土壤的积盐速率;相对微咸水,淡水灌溉条件下智能双控技术的淋盐和控盐效果更明显。因此,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地下水水位精准调控,对旱区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旱区
湿地周边农田
生态水位
水位-水量双控
淋盐效率
积盐速率
Keywords
arid area
farmland around wetland
ecological water table
dual control of water table and its quantity
eluting salt efficiency
salification speed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硬岩水文地质参数井同径止水与分层抽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11
作者
董崇泽
孙智杰
机构
山西能源学院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基金
山西省政府购买科技创新项目(晋地水发[2021]10号)。
文摘
针对传统施工程序无法解决坚硬岩石止水环隙很小(仅3 mm)钻孔的同径止水及分层抽水试验问题,以山西某水文地质参数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和室内综合试验的方法,对同径止水方案、材料、技术、分层抽水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径止水装置经过特殊的“外掏内缩”设计与制作,使止水外环间隙由3 mm增大到8.5 mm,解决了“极小止水环隙”下的同径止水问题;经抽水检验,止水效果良好。(2)在孔外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定制的止水材料和选择的止水组合与本孔的适应性强,下管风险小,实施过程相当顺利。(3)专门设计的分层导水管路,其上串接的隔离封水胶球与止水套管柱内设置的锥形隔水接头相互契合,封水可靠,形成了两套独立的导水管路,满足了上、下含水层分层抽水试验的工况。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文地质参数井开展同径止水或分层抽水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硬岩深孔同径止水
外掏内缩接头
止水材料与组合
隔离封水胶球
锥形隔水接头
分层抽水
Keywords
hard rock deep hole same diameter water sealing
cut out and shrink in joints
water sealing materials and combinations
isolation sealing rubber ball
conical water isolating joint
stratified pumping
分类号
P64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四参数随机生长法重构土体的格子玻尔兹曼细观渗流研究
被引量:
5
12
作者
蔡沛辰
阙云
蒋振梁
杨鹏飞
机构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297)。
文摘
多孔介质模型的重构问题是土体细观渗流机理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由四参数随机生长法(QSGS)构建土体模型,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通过MATLAB自编程序研究重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观渗流机理。结果表明:随模型尺寸增大,孔隙连通程度显著提高,300×300格点大小的模型连通孔隙率增长幅度(34.38%)最大,继续扩大模型尺寸发现增加不明显;流体粒子在孔隙连通性好、孔径大的区域,会形成主渗流通道,且存在指进效应,孔道中间流速最大,可达0.0324,越靠近孔壁流速越小;大孔隙率土的流速比小孔隙率土大,而低孔隙率土中的流速相比大孔隙土更稳定;LBM模拟渗透率与经典K-C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孔隙率越高计算渗透率越准确(n=0.78,误差为10.22%);土颗粒越小,渗流孔道越细窄、分布越密集,对应的速度场分布更为均匀,同时流速也更小。该研究成果能较好地揭示重构土的细观渗流机理,也可为现有细观土体孔隙流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
细观渗流
四参数随机生长法
土颗粒大小
渗透率
Keywords
Lattice Boltzmann
meso-seepage
quartet structure generation set
soil particle size
permeability
分类号
P642.11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O357.3 [理学—流体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3
作者
吴成城
张小琴
鲁程鹏
束龙仓
刘波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027)。
文摘
潜流交换研究涉及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交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和生化作用等方面,是近年来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潜流交换过程包含水流运动、溶质运移以及能量传输过程。以稳态流动条件作为控制因素的潜流交换研究成果已经不能满足相关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的研究及其成果渐受关注。当前相关研究多以物理模型试验为主(如室内水槽试验、示踪试验),辅以数值模拟或遥感技术进行验证,进而总结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水动力交换和能量交换过程规律。未来研究应在多时空尺度,集合多种高精度监测手段,研究潜流交换中的影响因素(如河流水位波动),开发更精确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系统认识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有关非稳态潜流交换的研究结论将有效指导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
关键词
非稳态过程
潜流交换
水动力交换
能量交换
数值模拟
Keywords
unsteady process
hyporheic exchange
hydrodynamic exchange
energy exchange
numerical simulations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滑坡抗滑桩-桩板结构受力变形研究
被引量:
7
14
作者
向俐蓉
陈伟志
郭在旭
叶丹
姜雷
机构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9YFG0460)。
文摘
在复杂艰险山区修建无砟轨道路基时,现有常规抗滑桩或桩板结构等均难以同时解决大型滑坡区潜在滑移和沉降控制问题。为适应无砟轨道路基通过大型滑坡区的需要,创新设计了抗滑桩-桩板结构,并结合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建设,开展了大型滑坡抗滑桩-桩板结构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抗滑桩和桩板结构基桩的最大侧向位移均位于桩顶,沿深度方向侧向位移先缓慢衰减再加速衰减;滑面附近侧向约束作用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桩身侧向位移发生突变;抗滑桩和基桩的桩身弯矩均呈先增大至峰值点再减小的趋势,沿桩深方向具有单峰曲线变化特征;雨季降水作用导致桩身弯矩增加,旱季蒸发作用导致桩身弯矩减小;结构系统中抗滑桩充分发挥了承担滑坡推力控制滑体稳定的作用,基桩则主要用于承担竖向荷载控制路基沉降,承担的滑坡推力较小。抗滑桩-桩板结构可作为滑坡区无砟轨道路基通过的加固型式,对今后类似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修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大型滑坡
抗滑桩
桩板结构
受力变形
Keywords
ballastless track
large landslide
anti-slide pile
pile-plate structure
deformation
分类号
U213.1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下采动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变形响应特征
被引量:
12
15
作者
钟祖良
高国富
刘新荣
王南云
李皓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6,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4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266)。
文摘
为了研究岩溶山区地下采矿活动对上覆岩层及山体的变形影响,依托贵州纳雍普洒“8.28”特大崩滑案例,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纳雍普洒“8.28”崩塌体特征和山体变形发展过程,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方法研究了地下采动作用诱发强烈岩溶山体崩滑失稳过程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山体上部灰岩溶蚀强烈,形成众多裂隙和岩溶管道,在地下采动作用下经历了较长的变形发展过程;地下采动影响下,山体上覆岩层向采空区方向变形,并随着顶板岩层冒落,岩层变形显著增大;上覆岩层深大裂隙对山体变形有重要影响,上部岩层沿着裂隙向下形成沉降带,同时裂隙也得以扩展;崩塌区前缘岩体由于开挖卸荷,向坡外发生挤出变形,前缘阻滑力降低;随着采空区不断扩大,山体稳定性不断降低,最终山体整体溃屈,发生破坏。普洒崩滑模式为“山体后缘拉裂沉陷—裂隙扩展贯通—整体溃屈”。本研究为开展西南地区地下采动对岩溶坡体稳定性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下采空
数值模拟
岩溶
深大裂隙
Keywords
slope engineering
underground min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karst
deep and large fissures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工程——试验介质的选择与试验土柱建造
被引量:
1
16
作者
宋高举
王帅
李俊亭
黄继超
张公
王继华
王琳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干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5,共7页
文摘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项目之一。在均衡试验场的改建中试验土柱构建是一个核心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试验介质的选择与试验筒装填。据河南省地质地貌特征,分为五地貌单元:黄河北冲积平原、黄河南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南阳盆地、豫西黄土丘陵。结合野外调查,概化出了五个地貌单元的岩性与不同岩层的叠置关系,并通过典型地段勘查对岩性及结构的代表性进行论证,以此确定五分区各类岩性的采样地点,为试验土柱构建奠定了地质基础。试验筒的总长达90 m,按设计要求将试验土样装入试验筒。制定小柱体模拟沉降试验,求得按设计要求装填土样之沉降系数,作为试验土样装填试验筒厚度的计算依据。试验土柱装填完成后,对其进行沉降观测,确认沉降趋稳且不影响试验土柱传感器安装时,试验柱才算构建完成。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改建共建造25个试验柱,试验柱的高度分别包含1 m、2 m、3 m、5 m、7 m等五个不同高度,每个高度又包含黄河北冲积平原、黄河南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豫西黄土丘陵、南阳盆地等五个区域包气带。
关键词
包气带岩性
试验土柱
模拟沉降试验
Keywords
Vadose zone lithology
test soil column
Simulated Settlement Test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节理分布位置对岩体剪切破裂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
9
17
作者
郭朋瑜
吉锋
何双
胡如刚
梁德爽
易林立
蒋彦如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7,共7页
基金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课题资助(SKLGP2017Z008)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资助(15ZA0075)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18YYJC1764)
文摘
节理分布位置影响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并控制"锁固段"型岩质边坡启动和破裂演化。通过模型试件剪切试验,分析了节理分布位置对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和破裂特征的影响程度。试件模型以水泥砂浆为材料,在剪切面不同位置预制封闭节理,使其成为四周密封、内部节理贯通的模型。在不同法向应力下进行剪切试验,测定综合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和剪切破裂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破裂面可分为翼部拉张区、翼部压剪区、端部拉张区三部分,各区面积所占比例随节理位置变化而波动。剪切强度参数也随节理位置变化而规律性波动,且法向应力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关键词
节理位置
非贯通节理
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破裂形貌
Keywords
joints location
discontinuous structural plane
direct shear test
shear strength
fracture morphology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与成灾特征
被引量:
32
18
作者
高波
张佳佳
王军朝
陈龙
杨东旭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79
DD20190644
+1 种基金
201905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02315)
文摘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道造成极大危害。文章针对以上4次泥石流活动,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泥石流发生前的孕灾背景进行解译,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和地面调查对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天摩沟内冰川发育,年际变化大,目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方式为岩崩和堵溃,其中2018年和2007年为岩崩引发,2010年为堵溃引发,该沟同时具有冰川泥石流和降雨泥石流的特征。(2)经历了2007年和2010年3次大规模泥石流后,天摩沟内斜坡类物源储量增加了19.6%,绝大部分启动的冰碛物和崩滑物源都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堆积物或冲出沟口。(3)天摩沟2018年泥石流容重为2.10g/cm^3,为黏性泥石流,流速快冲击力强,帕隆藏布河道受到挤压多次变道,历史上最大偏移距离为190m。(4)2018年7月11日泥石流成因为降雨条件下加剧冰川消融引发主沟沟源右侧岩崩,形成多阵次泥石流,主泥石流体积18×104m3,淤埋G318近220m。后续依然具有暴发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建议进行防治降低其危害程度。
关键词
西藏
天摩沟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堰塞湖
遥感
无人机
Keywords
Tibet
Tianmo gully
debris flow
geological hazards
dammed lake
remote sensing
UVA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火烧迹地土壤根系特征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
7
19
作者
胡卸文
侯羿腾
王严
杨瀛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731285
41672283)
文摘
作为火后泥石流典型起动物源,火烧迹地浅表层滑坡的发生与其所在部位根系特征改变密不可分。为了研究林火过后火烧迹地根系变化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本文以四川省乡城县正斗乡仁额拥沟泥石流火烧区和未火烧区的土壤根系特征和抗剪强度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室内单根抗拉试验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旨在探究火烧迹地土壤根系特征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区浅表层土壤中根系的数量、根径、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相较于未火烧区都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23.15%,51.35%,62.98%,29.10%;单根抗拉力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增大,抗拉强度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减小,但在根径相同的条件下,火烧区土壤的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有所减小;火烧区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明显小于未火烧区根-土复合体,主要体现在根系抗拉力减小造成土壤黏聚力下降,而内摩擦角则变化不大,所得结果为火烧迹地浅表层滑坡形成机理剖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根系特征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Keywords
burned area
root characteristics
tensile strength
shear strength
分类号
TU411.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
10
20
作者
马致远
李嘉祺
翟美静
吴敏
许勇
机构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2221
41172211)
文摘
地热资源按地质构造及成因的不同可划分为火山型及沉积盆地型两种类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沉积型地热系统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较多,而火山型地热系统研究不足,且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文章以关中盆地腹部沉积型地热系统及腾冲火山地热系统为代表,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地热流体的地质构造、地热流体起源及成因、热储开放程度等进行系统对比研究,进而揭示其异同之处,为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关中盆地与腾冲热海地热系统在热储空间、构造条件、热源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热储更为封闭,热储层更厚,后者热储通道更为畅通,热源更为丰富;腾冲热海地热系统热储温度高,埋藏更浅,热水循环更快,更易于开发利用。关中盆地与腾冲热海地热系统均存在比较明显的δ18 O富集现象,关中盆地地热流体滞留时间更长是δ18 O富集的主控因素,腾冲较高的热储温度是δ18 O富集的主控因素;关中盆地腹部为沉积-半封闭型、封闭型,腾冲热海地热系统为火山-半封闭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水岩反应的程度是决定热储流体水化学类型的主控因素。
关键词
关中盆地
腾冲热海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
地热流体
成因模式
Keywords
Guanzhong Basin
Tengchong Rehai
hydrogeochemical
isotope
geothermal fluid
henetic formation
分类号
P64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断裂构造中电阻率与声波波速特征分析及其在探测过程中的联合运用
高健
潘剑伟
詹林
钱伦
杨晨
张成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优化及时间效应研究
范琦
袁林山
赵存法
田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深埋圆拱形隧洞围岩流场及涌水流速分布的解析研究
卫云波
王锦国
陈舟
郑克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岩性圈闭型压缩气体地质储能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郭朝斌
王福刚
李采
朱宇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动力条件对东营凹陷气藏的制约及对CO_(2)封存靶区的启示
张保建
郭朝斌
何庆成
杨利超
朱宇通
汪心雯
李宗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硼同位素分馏及其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雷郴博
郭华明
邢世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研究
张康
韩冬梅
曹天正
宋献方
王威
曹艳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土工格栅与碎石土混合料界面作用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王家全
祁航翔
黄世斌
唐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通过永定河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适宜性评估研究
曹欣怡
翟远征
李木子
潘成忠
郑富新
芦红
夏雪莲
滕彦国
王金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旱区湿地周边盐渍化农田生态水位阈值与“水位-水量”双控技术
刘鹏飞
张光辉
崔尚进
刘少玉
聂振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硬岩水文地质参数井同径止水与分层抽水试验研究
董崇泽
孙智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基于四参数随机生长法重构土体的格子玻尔兹曼细观渗流研究
蔡沛辰
阙云
蒋振梁
杨鹏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研究进展
吴成城
张小琴
鲁程鹏
束龙仓
刘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大型滑坡抗滑桩-桩板结构受力变形研究
向俐蓉
陈伟志
郭在旭
叶丹
姜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地下采动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变形响应特征
钟祖良
高国富
刘新荣
王南云
李皓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工程——试验介质的选择与试验土柱建造
宋高举
王帅
李俊亭
黄继超
张公
王继华
王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节理分布位置对岩体剪切破裂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郭朋瑜
吉锋
何双
胡如刚
梁德爽
易林立
蒋彦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西藏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与成灾特征
高波
张佳佳
王军朝
陈龙
杨东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火烧迹地土壤根系特征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胡卸文
侯羿腾
王严
杨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马致远
李嘉祺
翟美静
吴敏
许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