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2409被引量11431H指数35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中国科学:E辑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4-725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5844/TH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2,409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征稿简则
1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月刊,每月20日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 工程热物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创新性成果 航空航天 征稿简则
原文传递
征稿简则
2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月刊,每月20日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 工程热物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创新性成果 航空航天 征稿简则
原文传递
基于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的燃煤机组碳排放强度扰动分析
3
作者 冉鹏 王静 +3 位作者 李政 樊钦洋 高大明 李伟起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3-819,共17页
为从运行角度分析及评价燃煤机组碳排放强度,在矩阵分析法基础上,提出了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确定了其矩阵填写规则.采用常规热平衡法和等效焓降法验证了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的准确性;利用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分析了锅炉侧,汽轮机侧... 为从运行角度分析及评价燃煤机组碳排放强度,在矩阵分析法基础上,提出了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确定了其矩阵填写规则.采用常规热平衡法和等效焓降法验证了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的准确性;利用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分析了锅炉侧,汽轮机侧以及发电机侧可控运行参数在不同波动强度下的碳敏感性;定义了碳敏感性变化率,比较了可控运行参数与碳敏感性间的关系;定义了碳敏感性因子,比较了不同量纲可控参数在相同比例波动下的碳敏感性.结果表明:排烟温度、排烟氧量、排渣温度、飞灰含碳量、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压力、再热蒸汽温度、厂用电率等可控运行参数与碳敏感性指标近似呈线性关系,主蒸汽压力、给水温度以及末级高加上端差与碳敏感性指标呈非线性关系;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给水温度、主蒸汽压力、厂用电率、排烟氧量以及排烟温度的碳敏感因子较大,其数值分别为:1.463, 0.5071, 0.3345, 0.2221, 0.08623, 0.08579, 0.07506.机组运行人员可以重点监控和调节碳敏感因子较大的可控运行参数,降低电厂的碳排放量,从而助力实现碳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 碳排放强度 可控运行参数 碳敏感因子 燃煤机组
原文传递
颗粒态新污染物的根际赋存
4
作者 李晓娜 任春廷 +3 位作者 孙家伟 曹锐 曹雪松 王震宇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4-1924,共21页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农田土壤中颗粒态新污染物(particle emerging contaminants,PECs)的数量持续增加.PECs因其粒径和界面效应发生团聚-解团聚、吸附-解吸、溶解-重塑等迁移转化行为,影响其环境归趋与健康风险.PECs的独特粒径效应,...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农田土壤中颗粒态新污染物(particle emerging contaminants,PECs)的数量持续增加.PECs因其粒径和界面效应发生团聚-解团聚、吸附-解吸、溶解-重塑等迁移转化行为,影响其环境归趋与健康风险.PECs的独特粒径效应,使其不仅对生物体造成化学损伤,还会对生物体产生物理损伤,破坏生物体的细胞膜结构,导致氧化胁迫.此外,PECs还具有缓释特性,通过溶解和生物降解等过程缓慢释放出有害物质,产生长期胁迫.根际作为土壤中物质进入植物的重要门户,也是PECs在农田土壤中发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微域.本综述指出,PECs不仅可以直接被根系吸收和吸附,还会刺激低分子量有机酸等根系分泌物的释放,驱动根际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与功能变化,导致根际效应;根际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得PECs的根际环境行为不同于非根际,PECs暴露促进还原态低分子量有机酸类根系分泌物的释放,促进PECs的还原、重塑和颗粒分散;此外,根系分泌物促使根际成为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热区,两者活跃的生理行为进一步增加了PECs的根际迁移与转化,增加了PECs的生物有效性和暴露风险.明晰PECs的根际赋存与转化特征,为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原位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态新污染物 根际 团聚-解团聚 生物有效性 环境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征稿简则
5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2024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月刊,每月20日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 工程热物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创新性成果 航空航天 征稿简则
原文传递
适用于编码超材料的低启动电压高隔离MEMS射频开关
6
作者 林铭团 陈柏池 +5 位作者 龙世新 袁博秋 郭志清 丁浩 查淞 吴学忠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1418,共8页
电磁编码超材料利用可调控器件如二极管、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开关、液晶材料等可实现对空间电磁波的操控,在智能通信、雷达、无线电能传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主流的PIN(positive-intrinsic-n... 电磁编码超材料利用可调控器件如二极管、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开关、液晶材料等可实现对空间电磁波的操控,在智能通信、雷达、无线电能传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主流的PIN(positive-intrinsic-negative)二极管、MEMS开关等调控器件,存在寄生电容大、非线性效应严重、电压控制复杂等缺点,限制了电磁编码超材料的广泛应用.文中首先分析了单悬臂梁MEMS开关启动电压和端口隔离度的矛盾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双悬臂梁MEMS射频开关设计,其由两个悬臂梁串联而成.通过减少悬臂梁与驱动电极的间隙距离,可将启动电压降低至5 V以兼容常用的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输出电平,降低了电压控制电路的复杂度.由于采用双臂串联的方式,隔离度得以保证,在全频段内达到20 dB以上.所提MEMS开关的机电性能经过COMSOL软件仿真,验证了可行性.随后的电磁仿真结果表明,双悬臂梁MEMS结构在电极间隙为1.5μm时的隔离性能优于间隙为2.5μm的单悬梁臂MEMS开关.最后将所设计的MEMS开关应用于典型的能量选择线条型超材料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控制MEMS开关闭合或断开,超材料结构呈现出了典型的透波和屏蔽两种状态,验证了所提MEMS开关应用于超材料结构的可行性.相比PIN二极管,所提的MEMS开关电磁性能更接近于理想开关.本文提出的MEMS设计可推动MEMS编码超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开关 低启动电压 高隔离度 编码超材料
原文传递
面向新一代航运系统的船舶智能航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勇 王雯琦 严新平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5-1806,共12页
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建设将深入推动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其核心载体船舶智能化发展尤为关键.船舶智能航行技术已成为船舶结构化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新一代航运系统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船舶智能航行技术的前沿动态,梳理了... 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建设将深入推动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其核心载体船舶智能化发展尤为关键.船舶智能航行技术已成为船舶结构化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新一代航运系统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船舶智能航行技术的前沿动态,梳理了船舶智能航行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通信与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分析了该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航运系统 智能航行 智能感知 智能决策 智能控制 通信与网络安全
原文传递
全电池电解液中锂离子浓度空间分布的时频分析
8
作者 白玉轩 黄秋安 +5 位作者 王亮 王娟 张方舟 赵玉峰 李喜飞 张久俊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9-1746,共18页
高效电池管理系统可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但此管理系统需要电解液中Li^(+)浓度空间分布的准确信息.一般来讲,Li^(+)浓度空间分布信息的获取要依赖于锂电池物理化学模型及其对应的求解算法.本文将准二维电化... 高效电池管理系统可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但此管理系统需要电解液中Li^(+)浓度空间分布的准确信息.一般来讲,Li^(+)浓度空间分布信息的获取要依赖于锂电池物理化学模型及其对应的求解算法.本文将准二维电化学模型用作锂电池物理化学模型,该模型可以提供全电池电解液中Li^(+)浓度空间分布的完整信息.对于该模型的求解算法,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在空间离散化扩散偏微分方程上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本文提出了有限元法与θ法相结合的新算法,在有限元法中引入简单高效的线性基函数,用于在不同充放电模式下快速计算全电池电解液中Li^(+)浓度的空间分布.本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对于频域,利用有限元法所得数值解与利用参数变换法所得解析解高度一致;(2)对于时域,利用有限元法与θ法相结合的方法所得数值解与利用有限差分法所得的数值解也有很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所提出的算法,为高速准确获取全电池电解液中Li^(+)浓度空间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浓度 电池 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 参数变化 时频分析
原文传递
三维非对称边坡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高玉峰 万愉快 张飞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19-1830,共12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三维非对称边坡滑动方向计算公式.将单轴方法与滑动方向计算公式相结合,建立了基于一个方向力/力矩平衡的三维非对称边坡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应用本文方法迭代计算求得非对称边坡的安全系数和滑动方向,因此消除了假定... 本文提出了一个三维非对称边坡滑动方向计算公式.将单轴方法与滑动方向计算公式相结合,建立了基于一个方向力/力矩平衡的三维非对称边坡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应用本文方法迭代计算求得非对称边坡的安全系数和滑动方向,因此消除了假定滑动方向带来的计算误差.此外,还给出了滑动方向迭代初始值的估算方法.静力和拟静力条件下4个典型算例的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迭代计算的收敛性.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工程适用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原理简单、结果可靠,可在边坡工程设计及滑坡治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边坡 三维分析方法 滑坡 极限平衡 滑动方向
原文传递
(火积)方法在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的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帅 徐震原 +1 位作者 王如竹 杨纯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7-1207,共11页
低品位工业余热的有效利用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CO2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能量系统集成和相应的换热网络优化是余热利用的有效方法.(火积)方法可以量化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性,能够指导和评价换热网络的优化,但是(火积)方法在余热利用的... 低品位工业余热的有效利用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CO2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能量系统集成和相应的换热网络优化是余热利用的有效方法.(火积)方法可以量化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性,能够指导和评价换热网络的优化,但是(火积)方法在余热利用的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较为缺乏.本文基于(火积)方法对某工业园区蒸汽凝水余热利用的既有换热网络进行了分析,通过减小换热过程(火积)耗散的原理进行了换热网络优化,使得高品位余热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满足当地的空调制冷需求,将高品位余热排放转换为低品位余热排放.优化的换热网络指导了实际蒸汽凝水余热利用工程改造.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的海水直接冷却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量达到3430 kW,COP达到0.76.蒸汽凝水换热过程的(火积)耗散降低了57.3%,蒸汽凝水余热利用的热效率和?效率分别提升了55.8%和81.1%,验证了(火积)方法在低品位余热利用换热网络优化中应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余热 换热网络 (火积) 吸收式制冷机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毫米波感知的形变及振动多点同步测量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玉勇 李松旭 +3 位作者 吴高阳 彭志科 马蕾 孟光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8-1010,共13页
虽然加速度计、视觉和激光传感等技术已在形变及振动测量中得到广泛而成熟的应用,但大型工程结构的多点同步高精度形变及振动测量依然是挑战难题.利用毫米波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发展了一种非接触式形变及振动测量新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基... 虽然加速度计、视觉和激光传感等技术已在形变及振动测量中得到广泛而成熟的应用,但大型工程结构的多点同步高精度形变及振动测量依然是挑战难题.利用毫米波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发展了一种非接触式形变及振动测量新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基于毫米波感知的多点同步形变及振动测量理论与方法.从多目标感知的基带信号模型出发,系统阐述了毫米波多点测振原理和振动信息反演提取方法,开发了原型测试系统,搭建了测试实验平台,与激光位移传感器开展了对比测试研究,验证了毫米波多点测振原理与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毫米波测振原型系统,对我国某型航天装备的细长铰接柔性杆结构开展了多点同步振动测量和模态辨识试验,并开展了户外大型桥梁结构的动态响应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毫米波感知的振动测量方法能够便捷而准确地提取多目标的振动位移时域信息,为大型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健康监测等提供一种新的非接触式多点同步形变及振动测量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感知 大型工程结构 形变及振动测量 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 多点同步测量
原文传递
脆性岩石局部细观裂纹成核损伤突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晓照 戚承志 邵珠山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0-492,共13页
脆性岩石内部局部细观裂纹成核导致了岩石局部损伤,弱化了岩石局部强度,进而影响了岩石的应力-变形本构曲线形状.然而,目前关于在脆性岩石局部细观裂纹成核损伤影响下,应力-变形本构曲线的宏细观力学机理研究非常少.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 脆性岩石内部局部细观裂纹成核导致了岩石局部损伤,弱化了岩石局部强度,进而影响了岩石的应力-变形本构曲线形状.然而,目前关于在脆性岩石局部细观裂纹成核损伤影响下,应力-变形本构曲线的宏细观力学机理研究非常少.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解释在脆性岩石局部裂纹成核损伤突变作用下,轴向应力-应变关系、剪切应力-位移关系非光滑曲线的宏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岩石裂纹扩展与应力关系模型、岩石宏细观损伤联系、轴向力学与剪切力学行为之间关系及一种定性描述局部细观裂纹成核损伤突变随变形演化路径函数建立的.局部细观裂纹成核损伤随变形演化路径函数是通过参数ε_(1ini),Δε_(1)及ΔD,或参数D_(spini),ΔD_(sp)及ΔD进行定义.研究了以上参数对岩石轴向应力-应变关系及剪切应力-位移关系的非光滑曲线影响,着重分析了参数D_(spini),ΔD_(sp)及ΔD对岩石剪切应力-位移关系非光滑曲线的上、下剪切应力及剪切应力降的影响.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岩石压缩声发射试验得到的岩石内部裂纹损伤随变形演化路径数据,提出了一种将理论模型应用于真实岩石力学性能分析的方法,为深部地下工程(深地工程)微震及岩爆事件预测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岩石 局部裂纹成核 应力降 微震 岩爆
原文传递
征稿简则
13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月刊,每月20日出版.收录情况:《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与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是两本独立的刊物,前者被E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后者被SCI, EI,Scopus, CSCD, Current Contents, CA, MathSciNet, Aerospace Database等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期刊 学术刊物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学》 工程热物理 SCOPUS 创新性成果 CSCD
原文传递
无人机群协同跟踪地面多目标导引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牛轶峰 刘俊艺 +2 位作者 熊进 李杰 沈林成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3-422,共20页
多机协同目标跟踪是无人机系统的典型任务之一.由于军事任务的集群性,在实际中常需要跟踪多个不同的目标.如何使用尽量少的无人机对多个目标实施有效跟踪,以提高系统鲁棒性和定位精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复杂环境下无人机群... 多机协同目标跟踪是无人机系统的典型任务之一.由于军事任务的集群性,在实际中常需要跟踪多个不同的目标.如何使用尽量少的无人机对多个目标实施有效跟踪,以提高系统鲁棒性和定位精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复杂环境下无人机群协同跟踪地面多目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了复杂环境下无人机群协同跟踪多目标系统架构,提出了考虑遮蔽区域机群跟踪多目标动态分组算法、自适应多模型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融合算法和障碍条件下机群协同目标跟踪运动快速导引方法.通过仿真试验和飞行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该领域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群 协同控制 多目标跟踪 状态融合估计 运动导引
原文传递
征稿简则
15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月刊,每月20日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稿简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 工程热物理 学术刊物 技术科学 材料科学
原文传递
不同电子受体诱导活性污泥生物质内源减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晏鹏 郭劲松 +3 位作者 徐宇峰 陈猷鹏 方芳 杨吉祥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7-960,共14页
活性污泥法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而剩余污泥处理处置已成为该工艺发展的瓶颈.尽管现有污泥减量技术能够降低污泥产量,但是这些技术自身涉及能量和化学品的消耗,有悖于可持续... 活性污泥法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而剩余污泥处理处置已成为该工艺发展的瓶颈.尽管现有污泥减量技术能够降低污泥产量,但是这些技术自身涉及能量和化学品的消耗,有悖于可持续污水处理的理念.在新陈代谢中,细菌合成取决于电子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三磷酸腺苷ATP).不同电子受体因电子传递路径差异导致能量产率不同而影响细菌产率.本研究基于上述分析,以低溶解氧活性污泥工艺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电子受体诱导污泥减量性能与机制研究.在低溶解氧下的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中,29.7%的微生物为缺氧菌,这些缺氧菌能够利用NOx^-为电子受体.基于热力学电子当量模型及电子传递模型推导出:微生物利用NOx^-作为电子受体时的能量(ATP)产量仅为以O2为电子受体时的2/3.胞外蛋白质组学揭示:低溶解氧系统中,微生物胞外蛋白中涉及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的蛋白丰度为8%和4%;而传统活性污泥系统中这个比例仅为2.9%和2%.NOx^-作为电子受体时,更多的蛋白参与了电子传递过程.在低溶解氧系统和常规活性污泥系统中具有氧化还原催化活性的蛋白占23.7%和10.7%.这证实微生物以NOx^-作为电子受体时电子传递活性更加活跃.电子受体的改变诱导了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之间的基质分配发生变化,微生物以NOx^-作为电子受体参与细胞合成的电子供体fs明显小于O2为电子受体的值.微生物以NOx^-作为电子受体时,更少的能量和物质用于细胞合成,更多的能量被耗散掉.在无需额外的能量和资源消耗下,低溶解氧活性污泥系统获得15.4%的污泥减量效率.本研究成功地诱导微生物转换电子受体实现污泥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减量 电子受体 能量产率 细菌能量学 基质分配 可持续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基于证据理论的结构非概率可靠性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苏瑜 唐和生 +1 位作者 薛松涛 苏骏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考虑数据信息较少以及认知水平有限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对于结构拓扑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证据理论处理不精确的数据信息,采用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测度克服精确概率约束模型建立的困难,并结合拓扑优化策略,形成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可靠性拓... 考虑数据信息较少以及认知水平有限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对于结构拓扑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证据理论处理不精确的数据信息,采用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测度克服精确概率约束模型建立的困难,并结合拓扑优化策略,形成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可靠性拓扑优化设计模型.为了提高不确定测度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仿生智能优化算法和不精确极值思想相结合的改进优化算法来降低焦元数目和极限状态函数极值求解所导致的计算量.通过两个桁架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确定性优化结果可能是不确定情况下的失效解,虽然基于证据理论的最优设计在重量和拓扑形式上相对于确定性优化结果偏保守,但具备抵抗不确定波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拓扑优化 微分演化 不确定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以三江源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敏 王光谦 +1 位作者 李永平 周雅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5,共9页
以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为例,构建了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通过综合考虑环境需求、水土流失、治理成本等若干因素,对三江源区4个州的超载畜牧面积、草地修复面积进行优化分析,对超载带来的损失、修复带来生态效益增加及... 以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为例,构建了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通过综合考虑环境需求、水土流失、治理成本等若干因素,对三江源区4个州的超载畜牧面积、草地修复面积进行优化分析,对超载带来的损失、修复带来生态效益增加及成本增加进行了核算,为三江源区的生态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超载畜牧面积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随着随机水平的增加而减少.此外,三江源区的生态经济收益将随着风险因子值增加而减少,决策者所持风险态度对生态恢复方案的制定起着决定性影响.优化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在经济效益与系统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建议将减少牲畜总量作为草地恢复和治理的主要目标,同时发展生态畜牧业以促进草地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同时,建议相关地区进一步完善畜牧业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好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风险价值 两阶段随机规划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 三江源区
原文传递
求解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预处理JFNK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中玉 张明锋 +1 位作者 聂雪媛 杨国伟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为了提高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的求解效率,基于多块对接结构化网格发展了求解RANS方程的Jacobian-Free Newton Krylov(JFNK)方法.JFNK方法将求解非线性方程的非精确Newton法和求解线性方程的Krylov子空间迭代法结合,... 为了提高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的求解效率,基于多块对接结构化网格发展了求解RANS方程的Jacobian-Free Newton Krylov(JFNK)方法.JFNK方法将求解非线性方程的非精确Newton法和求解线性方程的Krylov子空间迭代法结合,通过非精确Newton方法中不精确条件控制不同阶段线性方程的求解精度,并利用无矩阵技术求解矩阵与向量的乘积;针对Krylov内迭代收敛停滞的问题,引入LU-SGS方法作为预处理器,降低线性系统的刚性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内迭代的计算效率.利用JFNK方法模拟NACA 0012翼型、带襟翼的NLR-7301两段翼与带发动机短舱的DLR-F6翼身组合体的绕流问题,研究不同参数对JFNK方法收敛特性的影响,对比LU-SGS研究JFNK方法的收敛速度,并对JFNK方法求解复杂绕流问题的RANS方程进行确认.结果表明,JFNK方法求解RANS方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对于其他时间推进方法,JFNK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FNK方法 KRYLOV子空间 非精确Newton法 预处理 RANS方程
原文传递
材料动态性能对高速切削切屑形成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兵 刘战强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共19页
高速切削作为一门先进制造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高速切削过程切屑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和促进高速加工装备的发展,同时可指导优化切削参数、控制切屑形态以改善加工表面质量.高速切... 高速切削作为一门先进制造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高速切削过程切屑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和促进高速加工装备的发展,同时可指导优化切削参数、控制切屑形态以改善加工表面质量.高速切削切屑形态变化是工件材料在不同切削载荷下表现出的动态力学性能差异所致.弄清楚高应变率下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有利于揭示高速切削切屑变形与失效机理,同时高速切削实验的合理设计与应用可以成为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动态力学性能的新型测试手段.本文以高速切削过程工件材料动态性能变化对切屑形成的影响为主线,结合我们在高速切削切屑形成机理方面多年的研究成果,对高速切削过程中工件材料的强度、塑脆性和微观组织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阐明了高速切削条件下碎断切屑形成的力学条件,指出了传统切削理论在应力状态对切屑变形和失效的影响机理、切屑微观组织演化等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未来的超高速切削切屑形成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力学性能 切屑形态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