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736被引量7689H指数2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海洋、水产及其相关学科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水产科学与渔业工程、食品及生物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水产教育与科技
  • 主办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5-138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1-1575/S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1,736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纹钱蝶鱼溃疡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
作者 阙莉文 杨林狄 +3 位作者 涂祖豪 蔡双虎 黄郁葱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1,共10页
为研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网箱养殖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发生溃疡病的原因,从患病多纹钱蝶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dnaJ基因序列测序分析... 为研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网箱养殖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发生溃疡病的原因,从患病多纹钱蝶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dnaJ基因序列测序分析、毒力基因检测、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优势菌在TCBS平板上形成黄色、圆形的光滑菌落,在TSA平板上形成乳白色微凸圆润菌落;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显示,菌株为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发酵葡萄糖、蔗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V-P试验呈阳性;基于16S rRNA和dnaJ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3株优势菌均与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聚为一支,综合鉴定表明菌株QZ991、QZ992和QZ993均为鳗弧菌;毒力基因检测显示,3株优势菌均携带virA、vah1、virC、empA、angM、flaA和ompU 7种毒力基因;人工感染试验显示,QZ991、QZ992和QZ993对多纹钱蝶鱼的半致死浓度(LD_(50))分别为5.10×10^(5)、4.33×10^(5)、2.45×10^(6)CFU/mL;药敏试验显示,3株优势菌均对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多数头孢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患病多纹钱蝶鱼多脏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研究表明,鳗弧菌为广西钦州湾地区多纹钱蝶鱼溃疡病的病原,对多纹钱蝶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建议交替使用水产用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蝶鱼 鳗弧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4)基因克隆及其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2
作者 江栢坚 张志强 +3 位作者 巫祎琴 于劼豪 黄瑜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了解析与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family member 4,TOX4)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响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和鉴... 为了解析与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family member 4,TOX4)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响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和鉴定尼罗罗非鱼TOX4基因(GenBank登录号:XP003458812)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对推导的TOX4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亚细胞定位特征,以及在尼罗罗非鱼头肾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TOX4基因在健康鱼各组织及响应无乳链球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TOX4基因的ORF全长为2004 bp,编码667个氨基酸,预测TOX4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9060,理论等电点为4.69,无信号肽序列及跨膜结构,具有一个HMG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OX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尼罗罗非鱼与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TOX4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qRT-PCR分析显示,TOX4基因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TOX4基因主要在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nonspecific cytotoxic cell,NCC)和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中表达;经无乳链球菌感染后,尼罗罗非鱼脑、头肾、肠道和脾脏中TOX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并在感染后12 h(脑、头肾、肠道)和48 h(脾脏)达到峰值。研究表明,TOX4可能参与尼罗罗非鱼响应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4) 无乳链球菌 表达模式
下载PDF
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对鱼类行为和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霞 刘鹰 +3 位作者 张旭 王婕 胡雨 马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2,共9页
随着养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鱼类福利关注度的提升,对养殖条件下鱼类生理和行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脑和外周组织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相应受体的介导下,参与调控鱼类的攻击、... 随着养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鱼类福利关注度的提升,对养殖条件下鱼类生理和行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脑和外周组织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相应受体的介导下,参与调控鱼类的攻击、摄食、认知、社会等级及情绪调节等多种行为和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5-HT及其受体对鱼类的生理活动(摄食、免疫、生殖等)、攻击行为、社会等级、情绪调节、学习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5-HT及其受体在基础研究和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应深入开展5-HT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环境下鱼类行为可塑性上的应用,以及5-HT不同受体的基本功能和对鱼类行为与生理响应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建议,以期为提高基于鱼类行为的规模化智能养殖水平和鱼类福利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5-羟色胺受体 行为 生理 硬骨鱼类
下载PDF
水温和光照调节对五条鰤性成熟及脑垂体促性腺激素fshβ和lh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文刚 刘立明 +4 位作者 王九龙 张建柏 于文松 真鍋颯一郎 迟守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了解环境因子对五条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分析综合运用水温和光照调节对其性腺发育成熟度及与繁殖相关的促卵泡激素基因(fshβ)和黄体生成素基因(lhβ)表达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水槽放置20尾鱼),... 为了解环境因子对五条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分析综合运用水温和光照调节对其性腺发育成熟度及与繁殖相关的促卵泡激素基因(fshβ)和黄体生成素基因(lhβ)表达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水槽放置20尾鱼),对照组为自然水温和光照饲养,处理组在水温恒定20℃和光照10L∶14D条件下饲养,试验时间为2018年1月20日—3月20日,每月采样一次,比较各阶段试验鱼的性腺指数(GSI)、性腺发育成熟度、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以及血清中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_(2))和睾酮(T)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照组鱼在各采样阶段其GS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性腺发育为未成熟阶段,处理组鱼在试验进行1个月和2个月后,其GS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性腺发育为成熟阶段;试验进行1个月和2个月后,对照组鱼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处理组鱼脑垂体中fshβ基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进行2个月后,处理组鱼脑垂体中lhβ基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进行1个月和2个月后,对照组鱼血清中E_(2)和T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处理组鱼血清中E_(2)和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综合运用水温和光照调节有利于促进五条鰤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含量的增加,从而促进其血清中E_(2)和T浓度的上升,最终诱导其性腺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条鰤 水温 光照 性成熟 促卵泡激素基因 黄体生成素基因
下载PDF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2019年7月)
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成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5-373,共19页
2003年以来,海参产业发展速度和拓展规模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内形成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养殖之后“第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伴随着养殖规模和密度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对... 2003年以来,海参产业发展速度和拓展规模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内形成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养殖之后“第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伴随着养殖规模和密度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威胁巨大,其中以腐皮综合征最具代表性。本文梳理分析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主要病原,系统阐述了刺参应对病原感染的免疫调节机制和代表性病原致病机制研究进展,总结了刺参病害的生态防治方法,并在实现刺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病原致病机制及环境调控疾病发生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构建绿色健康的刺参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免疫调控 生态防控
下载PDF
海鞘生物黏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程佳威 李世国 +1 位作者 李茜 战爱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海鞘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在幼虫期可以通过头部前端的乳突结构快速并暂时性的附着于水下基质表面,之后相继发育出壶腹、黏附突起、匍匐枝等特异性黏附器官,实现成体的永久性黏附。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些特化的器官及其涉及的复杂... 海鞘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在幼虫期可以通过头部前端的乳突结构快速并暂时性的附着于水下基质表面,之后相继发育出壶腹、黏附突起、匍匐枝等特异性黏附器官,实现成体的永久性黏附。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些特化的器官及其涉及的复杂黏附与调控机制给海洋生物污损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从材料学角度上看,海鞘黏附机制为水凝胶或高效防污表面等新型仿生材料的研发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全面综述了海鞘幼体和成体两个阶段的黏附特征和机制,以及海鞘生物污损防控与仿生材料应用研究进展,并针对海鞘生物黏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从黏附组织器官的研究拓展、黏附蛋白质的鉴定与分析、特异性抗海鞘黏附材料设计、基于分子层面的海鞘黏附仿生研究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抗污损及仿生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生物污损 生物黏附 抗污损 仿生
下载PDF
土池和高位铺膜池养殖杂交鳢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胡世康 武海波 +6 位作者 王博 秦海鹏 廖栩峥 赵吉臣 何子豪 陈燮燕 孙成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309,共7页
为研究土池和高位铺膜池两种养殖模式下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maculata argus♂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土池养殖的健康杂交鳢(体质量为1140.67 g±45.88 g)和高位铺膜池养殖的健康杂交鳢(体质... 为研究土池和高位铺膜池两种养殖模式下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maculata argus♂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土池养殖的健康杂交鳢(体质量为1140.67 g±45.88 g)和高位铺膜池养殖的健康杂交鳢(体质量为1130.00 g±96.27 g)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土池设置3个重复组,分别记为abce123、abce124和abce125,高位铺膜池设置3个重复组,分别记为abce126、abce127和abce128。结果表明:高位铺膜池的水温、pH与土池无显著性差异,但总氨氮、亚硝酸氮和总碱度等明显低于土池;不同养殖模式下杂交鳢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土池养殖杂交鳢肠道中细菌多样性远高于高位铺膜池;在门水平上,土池杂交鳢肠道样品abce123中变形菌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门类,样品abce124、abce125中分别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所占比例最高,而高位铺膜池3个肠道样品中均以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所占比例最高;在属水平上,土池abce123肠道样品中优势细菌属类均为未知细菌属类,abce124肠道样品中优势细菌属类按丰度依次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支原体属Mycoplasma、食酸菌属Acidovorax、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abce125肠道样品中优势细菌属类按丰度依次为金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食酸菌属、支原体属和鲸杆菌属,而高位铺膜池3个样品中均以鲸杆菌属为主,占95%以上。研究表明,土池和高位铺膜池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杂交鳢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差异较大,其结果可为今后杂交鳢的养殖模式选择和微生态学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池 高位铺膜池 杂交鳢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鳢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晟云 陈昆慈 +4 位作者 罗青 刘海洋 欧密 上官清 赵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3-700,共8页
为探究鳢肠道微生物与鳢健康养殖间的关系,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养殖环境中成年健康乌斑杂交鳢Channa argus♀×Channa maculata♂(体质量100~150 g)及野生斑鳢(体质量50~100 g)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及... 为探究鳢肠道微生物与鳢健康养殖间的关系,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养殖环境中成年健康乌斑杂交鳢Channa argus♀×Channa maculata♂(体质量100~150 g)及野生斑鳢(体质量50~100 g)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珠海斗门DM,佛山南海BRCT、BRSNC,佛山顺德杏坛XT,阳江YJ)鳢肠道内容物共31个样品间OTU数具有一定差别,总数达585,表明不同环境下鳢肠道内容物中优势菌群较为丰富;采集的样品中优势菌群主要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梭菌属Clostridium、微杆菌Microbacterium、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等,其中,梭菌属、红球菌属在所有样品中均存在,但不同环境所占的比例不同;热图分析显示,鳢肠道微生物群落中还包含变形杆菌属Prote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等其他菌属,但占比不高,说明菌群数量不多;PCA分析显示,人工养殖杂交鳢(DM、BRCT、BRSIVC、XT)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接近,但与野生鳢(YJ)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相同环境下鳢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群落菌属有所相似,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鳢肠道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优势菌群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肠道微生物 优势菌群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辽宁地区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红丽 孙娜 +4 位作者 陆晓岑 刘建男 郭思聪 赵小然 叶仕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4-718,共5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牛奶病”的病原,从病蟹(体质量25~35 g)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记为2EJM001,该菌可生长在YPD和NA培养基上,形成1~3 mm白色不透明隆起的圆形菌落,并对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1...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牛奶病”的病原,从病蟹(体质量25~35 g)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记为2EJM001,该菌可生长在YPD和NA培养基上,形成1~3 mm白色不透明隆起的圆形菌落,并对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18S r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使明胶液化,可发酵葡萄糖,不可发酵乳糖、棉子糖、密二糖、半乳糖、麦芽糖和水解淀粉,硝酸盐还原为阴性;对酮康唑、氟康唑、益康唑等药物高度敏感;18S rDNA分子序列与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a的一致性为99.53%且二者自然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将其鉴定为二尖梅奇酵母;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病蟹肌纤维结构松散、横纹消失,部分区域溶解液化;人工感染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健康中华绒螯蟹具有致病性,并出现与自然病蟹相同的症状。研究表明,二尖梅奇酵母是辽宁地区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鳌蟹 二尖梅奇酵母 牛奶病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苏友禄 刘婵 +2 位作者 邓益琴 郭志勋 冯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7-766,共10页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Tilapia的主要病原菌,因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罗非鱼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无乳链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罗非鱼,不仅能在宿主血液内增殖,随巨噬细胞在体内游走、侵染其他组织,...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Tilapia的主要病原菌,因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罗非鱼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无乳链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罗非鱼,不仅能在宿主血液内增殖,随巨噬细胞在体内游走、侵染其他组织,还可透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导致罗非鱼呈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无乳链球菌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通过分子分型的方法可获得菌株分子遗传多样性信息,有助于解析菌株的流行和传播规律。目前,抗菌药物仍是防控该病的首选,但长期用药和滥用药会加快菌株产生耐药性,疫苗是防控无乳链球菌病的有效途径,但适合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疫苗较少。本研究中全面归纳了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分子分型、耐药性及疫苗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防控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流行病学 病理学 检测方法 分子分型
下载PDF
金乌贼微卫星标记开发及两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鹤 李战军 +3 位作者 王亮 王增东 贺加贝 刘永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金乌贼Sepia esculenta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磁珠富集法从金乌贼基因组中开发了微卫星标记,并应用青岛(QD)金乌贼野生群体对其多态性进行评价,进而比较了青岛和长江口(CJK)两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开发标... 为进一步了解金乌贼Sepia esculenta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磁珠富集法从金乌贼基因组中开发了微卫星标记,并应用青岛(QD)金乌贼野生群体对其多态性进行评价,进而比较了青岛和长江口(CJK)两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开发标记的种群遗传学评价显示,在269个克隆子中,有192个含有微卫星序列(71.38%),基于该序列设计85对引物,其中20对通过筛选,完美型占60%,非完美型占10%,复合型占30%;经群体验证,表观等位基因数(A)为2~17不等,平均为8.15,观测杂合度(HO)分布范围为0.146~0.936,平均为0.630,期望杂合度(HE)分布范围为0.172~0.930,平均为0.702;其中5个位点不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预期,存在零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偏离平衡的原因;应用本研究开发的引物对2个近源种扩增,开发的20个标记位点中有6个在针乌贼Sepia andreana中表现为多态,4个位点在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中表现为多态;应用开发的11个位点对青岛和长江口两个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显示,所有位点中,青岛群体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基因,长江口群体共检测到15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28和6~26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4.818和13.818;青岛群体独有等位基因19个,观测杂合度分布范围为0.250~0.936,平均为0.731,期望杂合度分布范围为0.265~0.930,平均为0.771,多态信息含量为0.223~0.946,平均为0.746;长江口群体独有等位基因8个,观测杂合度分布范围为0.500~0.896,平均为0.731,期望杂合度分布范围为0.623~0.960,平均为0.857,多态信息含量为0.614~0.948,平均为0.845;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弱(Fst值为0.032 5),群体分配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正确分配到各自种群的概率分别为86.4%和84.0%。研究表明,本试验中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多样性水平略低于前人的研究,但有一定的跨种扩增通用性,长江口群体多样性水平略高于青岛群体,尽管两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不高,但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乌贼 微卫星标记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獐子岛深水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于亚群 田涛 +4 位作者 陈勇 刘永虎 尹增强 陈雷 王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10,共6页
为评估獐子岛深水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生长特性及其资源变动情况,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析了该海域大泷六线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生长方程、各项生长参数和生长特征变化情况,运用FISATⅡ软件评估了鱼... 为评估獐子岛深水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生长特性及其资源变动情况,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析了该海域大泷六线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生长方程、各项生长参数和生长特征变化情况,运用FISATⅡ软件评估了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的可捕资源量,分析了投放人工鱼礁对大泷六线鱼生长特性及资源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大泷六线鱼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及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随年份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优势体长组和优势体质量组随年份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优势体长组为161~200 mm,优势体质量组为81~120 g;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75 a,种群生物量增长的临界年龄为3.73 a,总瞬时死亡率为0.483/a;根据体长股分析法,计算出鱼礁区(800 hm^2)大泷六线鱼可捕资源量为1571.6 t(约196.4 g/m^2)。研究表明,合理的捕捞限制应为3.73 a,最小不低于3 a,对体长小于281.6 mm、体质量小于273.7 g的大泷六线鱼应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大泷六线鱼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拐点年龄 临界年龄 资源量
下载PDF
斑石鲷含肉率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尤宏争 李文雯 +2 位作者 夏苏东 姜巨峰 冯守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营养测试方法对体质量为(272.11±33.89)g的斑石鲷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斑石鲷的含肉率为66.06%±0.93%;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营养测试方法对体质量为(272.11±33.89)g的斑石鲷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斑石鲷的含肉率为66.06%±0.93%;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0.50%、20.20%、7.80%、1.30%;肌肉蛋白质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占干样品总量的65.17%,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总量为27.15%(干样,下同),占氨基酸总量的41.65%,必需氨基酸组成与FAO/WHO要求一致;斑石鲷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2.98,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胱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8.49%;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28.41%,其中EPA、DHA含量分别为5.59%和13.60%,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研究表明,斑石鲷肌肉中含有丰富的EPA、DHA和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石鲷 含肉率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下载PDF
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保肝护肝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庆钧 谷越 +5 位作者 杨颖 汪秋宽 宋悦凡 何云海 任丹丹 丛海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研究萱藻岩藻聚糖硫酸脂的保肝护肝作用,以大连沿海的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法提取萱藻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研究萱藻岩藻聚糖硫酸脂的保肝护肝作用,以大连沿海的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法提取萱藻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加量2.95%、酶解温度50℃、p H值5.5、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4.28%;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试验显示,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AST、ALT、LDH活性和肝脏MDA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肝脏GSH含量和SOD活性。研究表明,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具有显著的保肝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藻 岩藻聚糖硫酸酯 提取工艺 保肝护肝
下载PDF
西北印度洋丝尾红钻鱼耳石生长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东明 许柳雄 +2 位作者 叶旭昌 王学昉 朱国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根据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在印度洋公海撒雅德玛哈浅滩(Saya de Malha Bank)进行底层渔业资源调查期间,随机采集的208尾丝尾红钻鱼Etelis coruscans(叉长383~866 mm)样本,进行了耳石质量(WO)及其耳石长(长轴,OTL)、耳石宽(短... 根据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在印度洋公海撒雅德玛哈浅滩(Saya de Malha Bank)进行底层渔业资源调查期间,随机采集的208尾丝尾红钻鱼Etelis coruscans(叉长383~866 mm)样本,进行了耳石质量(WO)及其耳石长(长轴,OTL)、耳石宽(短轴,OW)、背长(ODL)、背高(DH)、背喙长(DRL)和腹喙长(VRL)等形态指标参数的测定,初步研究了该种群耳石形态指标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丝尾红钻鱼左右矢耳石的长度和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或一致性偏差(P〉0.05),耳石呈缺刻卵圆形,凸面有沟裂,凹面核心区表面平坦;背部和腹部边缘有不规则的齿轮缺刻;腹喙比背喙长且粗壮;耳石长轴(OTL)为9.85~20.76 mm,短轴(OW)为5.03~10.88 mm;叉长〈540 mm时,耳石形态长度指标(OTL、ODL、VRL)相对尺寸变化较大,而宽度指标(OW、DH)相对尺寸变化较小;叉长〉540 mm时,耳石形态长度指标(OTL、ODL)相对尺寸变化趋势不稳定,而宽度指标相对尺寸变化趋势平缓;整个生长过程中,耳石短轴生长比其长轴生长稳定,短轴与耳石质量的回归关系最高,并且与鱼体叉长的关系基本符合正相关关系。因此,丝尾红钻鱼的耳石短轴更适合用于耳石形态生长与耳石质量及鱼体生长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尾红钻鱼 耳石 形态学分析 撒雅德玛哈浅滩 西北印度洋
下载PDF
银鲫与普通鲫早期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海艳 周贺 +4 位作者 高养春 孙效文 鲁翠云 曹顶臣 江振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2-477,共6页
为了解黑龙江水系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普通鲫C. auratus aur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对银鲫(3n♀×3n ♂, SS)和普通鲫(2n♀×2n♂, DD)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SS ( DD)成熟的卵子呈浅黄色,... 为了解黑龙江水系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普通鲫C. auratus aur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对银鲫(3n♀×3n ♂, SS)和普通鲫(2n♀×2n♂, DD)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SS ( DD)成熟的卵子呈浅黄色,卵膜透明,圆形,有黏性,卵径为1.3~1.7 mm (1.2~1.6 mm );水温为(23×1)℃条件下, SS (DD)受精后1 h 08 min (1 h 03 min)进入卵裂期,受精后2 h 54 min (5 h 02 min)进入囊胚期,受精后8 h 06 min (6 h 49 min)进入原肠胚期,受精后10 h 25 min (10 h 51 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4 h 22 min(16 h 20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59 h 31 min(59 h 05 min)后出膜。研究表明, SS和DD均具有正常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这为进一步了解SS和DD的遗传背景和生殖方式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 普通鲫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泥鳅鳍细胞系的构建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辰 王福景 +2 位作者 李霞 秦艳杰 李雅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目前已传63代。原代培养和早期传代培养所用培养基为DMEM/F12,并添加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10 ng/mL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目前已传63代。原代培养和早期传代培养所用培养基为DMEM/F12,并添加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10 ng/mL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 ng/mL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10μg/mL硫酸软骨素。30代以后所用培养基为20%FBS-DMEM/F12,在CO2培养箱(5%,25℃)中培养,培养的鳍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群体倍增时间为56.85 h,特征染色体数目为50条;细胞经液氮冷冻保存30 d,解冻复苏后,存活率为81.31%±1.46%。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泥鳅鳍细胞系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敏感,病毒滴度为105.62TCID50/mL,而对鱼类诺达病毒(YGNNV)不敏感。泥鳅鳍细胞系的建立丰富了鱼类细胞系的种类,并为泥鳅毒理学、病毒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鳍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病毒敏感性
下载PDF
杂交鲟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祥 李华 +1 位作者 叶仕根 李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对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 Georg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患嗜水气单胞菌病的杂交鲟体表黏液稍增多,鳍... 对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 Georg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患嗜水气单胞菌病的杂交鲟体表黏液稍增多,鳍基部和腹部轻微发红,鳃丝腐烂、色浅或呈紫黑色,腹腔壁及内脏器官可见出血斑;肝、肾、脾等内脏器官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循环障碍,微血管扩张,广泛出现充血、出血或溶血;实质细胞经变性发展到坏死,严重时出现弥散性坏死灶。电镜观察显示,病鲟肝、脾、肾组织和细胞内感染大量短杆状细菌,细胞内线粒体普遍发生肿胀、膨大,严重时其嵴状结构消失或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嗜水气单胞菌病 组织病理 超微病理
下载PDF
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高强 栾生 +7 位作者 杨国梁 王军毅 孔杰 胡红浪 张宇飞 陈雪峰 罗坤 叶少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采用不同颜色荧光标记方法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共进行103 d。结果表明:"南太湖2号"两个选育群体间的生长性能及相对成活率差异不... 采用不同颜色荧光标记方法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共进行103 d。结果表明:"南太湖2号"两个选育群体间的生长性能及相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的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肌肉中RNA/DNA值(3.86%/d、3.08、2.98)均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3.55%/d、2.51、1.58)(P<0.05);选育群体的相对增重率比非选育群体快36.87%;选育群体的相对成活率比非选育群提高7.76%。研究表明,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选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的生长性能要明显优于非选育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南太湖2号 生长性能 相对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