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糖尿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4188被引量28793H指数57
2009年由中华医学会创办。依托中华医学会百年的办刊经验,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客观的学术导向,以广大糖尿病相关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及时报道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全面介绍新观点、新进展、...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4-580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5791/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4,188篇文章
< 1 2 2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糖尿病杂志》稿约
1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2-834,共3页
《中华糖尿病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糖尿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糖尿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糖尿病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糖尿病临床的基础研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 《中华糖尿病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糖尿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糖尿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糖尿病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糖尿病临床的基础研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糖尿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糖尿病学科的学术交流。本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12年始为月刊。收稿600~800篇/年,录用率约25%。审稿周期1~3个月,刊出周期4~10个月。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办刊宗旨 审稿周期 录用率 科研成果 卫生工作方针 来源期刊 普及与提高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系统综述》的解读
2
作者 徐俊 许樟荣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系统综述》(以下称系统综述)是形成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发布的2023版《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基础,系统综述将符合入排标准的临床研究纳入,... 《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系统综述》(以下称系统综述)是形成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发布的2023版《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基础,系统综述将符合入排标准的临床研究纳入,从诊断(皮温、影像学改变)、治疗(减压、药物和外科手术)、识别缓解(皮温和影像学)和复发的预防四个角度以临床问题形式提出,使用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回答。该文对其全文进行摘译与解读,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科学研究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 活动期 解读
原文传递
单中心11例青春期及成人早老症临床与基因特征分析
3
作者 陈欣悦 余洁 +6 位作者 崔云英 阳洪波 刘赫 于淼 冯凯 张化冰 李玉秀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早老症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8月至2023年6月住院的11例早老症患者,提取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青春发育情况、糖代谢、脂代谢及既往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和治疗情况。分... 目的探讨早老症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8月至2023年6月住院的11例早老症患者,提取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青春发育情况、糖代谢、脂代谢及既往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和治疗情况。分析早老症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征、实验室检查、青春发育状况,并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及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结果11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4例,起病中位年龄3岁(1例为成人起病,其余为出生时或儿童青少年起病)。11例患者中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青春发育延迟,大部分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以胰岛素抵抗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表现突出。心血管病变多见,3例患者为心肌广泛病变致心力衰竭,3例患者出现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2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5例患者完善基因检测,4例为核纤层蛋白A/C(LMNA)基因突变,均为非典型突变位点,分别为c.139G>T、c.1444C>A、c.398G>T、c.1045C>T,其中c.1444C>A尚未被报道;1例为RecQ3解旋酶(WRN)基因c.3913C>T突变。治疗上主要以针对糖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等对症治疗为主。结论早老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青春期及成人患者需进行青春发育、糖脂代谢及心血管病变评估,早期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衰 青春发育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不同评估方法下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感知受损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陶静 彭婷 +3 位作者 高莲莲 刘清华 边旭娜 杨雁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370-1378,共9页
目的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血糖感知受损(IAH)的现状,并探讨不同评估方法下IAH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23年6至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5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 目的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血糖感知受损(IAH)的现状,并探讨不同评估方法下IAH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23年6至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5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采用Gold评分、Clarke问卷、Pedersen问卷评估IAH。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3个IAH评估量表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AH的影响因素。根据病程、年龄、胰岛素使用情况等基线特征,对患者进行分层,并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不同评估工具的差异。结果采用Gold评分、Clarke问卷、Pedersen问卷3种评估工具评估T2DM患者IAH的发生率分别为33.0%(116/352)、24.1%(85/352)、41.5%(146/352)。Gold评分与Clarke问卷、Pedersen问卷得分有相关性(r=0.485,P<0.001;r=0.571,P<0.001),Clarke问卷与Pedersen问卷得分有相关性(r=0.699,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Gold评分评估时,胰岛素使用时间(OR=1.05,95%CI 1.01~1.10)、低血糖恐惧水平(OR=1.04,95%CI 1.01~1.07)、独居状态(OR=4.04,95%CI 1.27~12.90)和每年低血糖发生次数≥5次(OR=1.39,95%CI 1.17~2.88)是IAH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Clarke问卷评估时,胰岛素使用时间较长和低血糖恐惧程度较高同样与IAH风险增加相关,其OR值(95%CI)分别为1.07(1.02~1.13)和1.06(1.03~1.09)。并且,糖尿病并发症个数为1时,似乎能降低IAH的发生风险(OR=0.32,95%CI 0.11~0.94)。采用Pedersen问卷评估时,胰岛素使用时间(OR=1.07,95%CI 1.02~1.11)和低血糖恐惧(OR=1.07,95%CI 1.04~1.10)的增加与IAH风险的增加有关。特定亚组分析中,仅Gold评分在病程和胰岛素使用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42,P=0.002;Z=-3.64,P<0.001)。结论T2DM患者IAH受多种因素影响,3种评估工具虽有差异但一致性良好,尤其在病程长和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中,Gold评分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低血糖感知受损 评估方法 影响因素 现状分析
原文传递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12型1例
5
作者 黄珂 张红 +2 位作者 华杨 石守森 张艳芳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4-1297,共4页
报道1例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12型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为44岁男性,以"发现血糖升高18年余,四肢麻疼4年"为主诉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空腹及餐后30、60、120、180 min C肽分别为1.45及1.88、2.43、3.72、3.82... 报道1例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12型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为44岁男性,以"发现血糖升高18年余,四肢麻疼4年"为主诉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空腹及餐后30、60、120、180 min C肽分别为1.45及1.88、2.43、3.72、3.82 ng/ml,线粒体基因检测为阴性,基因测序检测结果为ABCC8基因突变所致的MODY12亚型。应用格列美脲(2 mg,2次/d)、达格列净(10 mg,1次/d)联合利拉鲁肽(1.8 mg,1次/d)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该文通过对该患者的报道进行ABCC8基因突变所致的MODY12亚型相关文献复习,同时提醒临床应注意对于难以鉴别的糖尿病类型,合理应用基因检测技术,以提高特殊类型糖尿病诊断率,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个体化诊疗措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患者获得临床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12型 ABCC8基因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的N-糖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启馨 刘学恩 庄辉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N-糖组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内N-聚糖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N-糖组改变与各种疾病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出现多种病理生理学变化及代谢紊乱,以糖代谢紊乱最为突出。目... N-糖组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内N-聚糖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N-糖组改变与各种疾病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出现多种病理生理学变化及代谢紊乱,以糖代谢紊乱最为突出。目前有较多研究报道,糖尿病与N-糖组改变相关,糖尿病患者血清中N-糖蛋白的数量、结构和免疫球蛋白G N-聚糖发生了改变,并表明N-聚糖有可能作为糖尿病生物标志物。该文就目前糖尿病的N-糖组学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组学 N-聚糖 免疫球蛋白G
原文传递
血管新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丁蕊 冯皓月 +1 位作者 颜大为 岳仁宋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7-1171,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微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DPN神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先于神经结构功能的改变。早期的神经微血管改变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这些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微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DPN神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先于神经结构功能的改变。早期的神经微血管改变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这些病变诱发了神经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内缺血缺氧,引起能量代谢障碍、山梨醇累积和氧化应激等效应导致DPN的发生发展。血管新生是组织恢复血液供应的重要方式,DPN的血管新生处于抑制状态,周围神经组织无法通过正常的血管新生过程来恢复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基于以上研究基础,诱导血管新生促进神经血流恢复的方法被提出用于DPN的治疗。该文强调了微血管对周围神经的重要性,论述了DPN的血管新生抑制现象及可能机制,对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在DPN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梳理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微血管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司美格鲁肽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倪微 有君 冯晓云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81-184,共4页
报道1例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诊疗过程。患者为22岁女性,因月经紊乱7年,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就诊。患者身高165 cm,体重87.5 kg,体重指数32.1 kg/... 报道1例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诊疗过程。患者为22岁女性,因月经紊乱7年,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就诊。患者身高165 cm,体重87.5 kg,体重指数32.1 kg/m^(2),腰围92 cm,臀围108 cm。门诊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长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未规范治疗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典型病例,门诊予以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0.25~1.00 mg,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吡格列酮15 mg、1次/d,二甲双胍1.0 g、2次/d口服治疗1年,最终达到糖尿病临床缓解,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体重及各项代谢指标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司美格鲁肽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原文传递
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毛林浩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27,共3页
报道1例在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54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乏力、口干1个月入院,5年前明确诊断为T2DM,... 报道1例在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54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乏力、口干1个月入院,5年前明确诊断为T2DM,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欠佳。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0.5 g(2次/d)口服降糖,逐步简化治疗方案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8剂量单位(1次/d)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满意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有1次低血糖发作。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出院1、3个月复诊,糖化血红蛋白6.5%,体重减轻约2 kg,复查各项代谢指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二甲双胍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
原文传递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1例
10
作者 翟铁 郝凤杰 +2 位作者 王立冬 卢晓静 苏全威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09-212,共4页
报道1例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8岁男性,体型肥胖,主因“多尿、多饮、多食12年,血糖控制差4个月”为主诉收入院,入... 报道1例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8岁男性,体型肥胖,主因“多尿、多饮、多食12年,血糖控制差4个月”为主诉收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T2DM。予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降糖治疗后第6天血糖逐渐平稳,调整为利拉鲁肽(起始0.6 mg,1次/d)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起始18 U,1次/d)睡前皮下注射及口服达格列净(10 mg,1次/d)、吡格列酮二甲双胍(1片,2次/d)治疗,治疗后第9天血糖控制平稳,逐渐停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最终只应用利拉鲁肽(1.8 mg,1次/d)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达格列净(10 mg,1次/d),血糖控制良好。利拉鲁肽是一种较新型的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能够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减轻体重,同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T2DM,可用于强化治疗后的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肥胖 利拉鲁肽 胰岛素强化治疗
原文传递
《中华糖尿病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11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规范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7-447,共1页
为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弘扬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精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应遵守以下规范。一、作者署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 为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弘扬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精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应遵守以下规范。一、作者署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学术诚信 亲笔签名 书面证明 作者署名 论文作者 署名权 署名规范
原文传递
《中华糖尿病杂志》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0-1050,共1页
2018年9月6日,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正式通知:《中华糖尿病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在此特向作者及广大读者报喜!本刊全体同仁对近十年来一路陪伴《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年9月6日,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正式通知:《中华糖尿病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在此特向作者及广大读者报喜!本刊全体同仁对近十年来一路陪伴《中华糖尿病杂志》成长和发展的各位编委、审专家、作者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糖尿病 成长和发展 北大 中华 编委会
原文传递
司美格鲁肽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玲娇 何升林 李小凤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5-57,共3页
回顾性分析1例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的诊疗过程。患者为55岁男性,因“发现血糖高20年,视物模糊、四肢浮肿3年,双足麻木2个月”入院。患者长期一日4次皮下注射... 回顾性分析1例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的诊疗过程。患者为55岁男性,因“发现血糖高20年,视物模糊、四肢浮肿3年,双足麻木2个月”入院。患者长期一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胰岛素用量大,血糖控制差;入院后明确诊断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予以调整治疗方案,加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控制平稳,患者满意。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中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司美格鲁肽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利拉鲁肽联合降糖治疗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阳诚 袁艺 +1 位作者 陈燕 邓武权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59-162,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治疗中血糖控制差、波动大,最终调整为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及口服药降糖,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增加高... 回顾性分析1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治疗中血糖控制差、波动大,最终调整为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及口服药降糖,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增加高血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抑制高血糖或正常血糖时的胰高糖素分泌,减慢胃排空防止餐后血糖大幅增加,以及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减轻体重。可与胰岛素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利拉鲁肽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且可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以及在体重控制方面的优势,在降糖药物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肥胖症 胰岛素抵抗 利拉鲁肽
原文传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高血糖状态致横纹肌溶解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彬彬 母玉洁 +1 位作者 张琨 肖建中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7-979,共3页
该文报道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渗高血糖状态(HHS)导致横纹肌溶解(RM)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对DKA、HHS导致RM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该患者DKA合并高渗状态,病程中肌酸激酶峰值超过正常上限300倍,伴茶色尿,诊断横纹肌溶解,给予大量... 该文报道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渗高血糖状态(HHS)导致横纹肌溶解(RM)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对DKA、HHS导致RM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该患者DKA合并高渗状态,病程中肌酸激酶峰值超过正常上限300倍,伴茶色尿,诊断横纹肌溶解,给予大量补液、胰岛素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碱化尿液等治疗,预后良好。通过整理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导致RM的认识,加强对肌酶谱的常规筛查,避免漏诊误诊,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横纹肌溶解征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原文传递
胰高糖素样肽-1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互补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霞 马建华 孔小岑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1-1326,共6页
肠促胰素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 肠促胰素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但其与GLP-1联合使用时,产生协同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双重作用来增强胰岛素分泌,对大脑两种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产生更强烈的抑制食欲作用,同时GIP增强脂肪组织的脂质缓冲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减重和降脂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该文回顾了GIP和GLP-1在治疗T2DM中的协同作用,尤其是GIP在调控脂质代谢方面复杂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肠促胰素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白色脂肪组织 双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原文传递
髓源性生长因子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凯悦 徐晓丽 +4 位作者 石凌峰 孙迎 徐金玲 童佳悦 向光大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2-359,共8页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MYDGF基因敲除(KO)小鼠12周,根据使用腺相关病毒(AAV)-MYDGF或AAV-绿色荧光蛋白(GFP)干预,将WT和KO小鼠分为WT-GFP组、WT-...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MYDGF基因敲除(KO)小鼠12周,根据使用腺相关病毒(AAV)-MYDGF或AAV-绿色荧光蛋白(GFP)干预,将WT和KO小鼠分为WT-GFP组、WT-MYDGF组、KO-GFP组和KO-MYDGF组,普通饲料喂养的WT小鼠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小鼠的体重、日间和夜间产热量,解剖分离各组小鼠两侧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WAT)、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和肩胛棕色脂肪组织(iBAT)并称重,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下脂肪棕色化相关基因[解偶联蛋白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皮下脂肪血管数量。根据噻唑蓝(MTT)实验结果,选择使用100 ng/ml重组MYDGF(rMYDGF)干预24 h的3T3-L1细胞作为实验(rMYDGF)组,未进行rMYDGF干预的细胞培养24 h作为对照(Vehicle)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30只小鼠,对照组、WT-GFP组、WT-MYDGF组、KO-GFP组和KO-MYDGF组各6只。干预12周后,与WT-GFP组和KO-GFP组相比,WT-MYDGF组与KO-MYDGF组小鼠体重均降低,日间和夜间产热能力均提高,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管数量均增高(P<0.05),小鼠eWAT和iWAT的体积和细胞均减小;与WT-GFP组相比,WT-MYDGF组的eWAT和iWAT重量均减小(P<0.05);与KO-GFP组相比,KO-MYDGF组的eWAT重量减小(P<0.05)。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并使用重组MYDGF干预的结果显示,与Vehicle组相比,rMYDGF干预组的棕色化相关基因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MYDGF可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肥胖 髓源性生长因子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脂肪组织: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 被引量:11
19
作者 龚凤英 胡雯婧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9-1474,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脂肪组织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能量存储仓库,而是能主动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复杂内分泌和免疫器官。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了经典的白色脂肪(WAT)和棕色脂肪(BAT)外,还有散在分布于WAT中的可诱导的米色脂...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脂肪组织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能量存储仓库,而是能主动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复杂内分泌和免疫器官。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了经典的白色脂肪(WAT)和棕色脂肪(BAT)外,还有散在分布于WAT中的可诱导的米色脂肪和存在于妊娠和哺乳期乳腺中的粉色脂肪。脂肪组织中除了成熟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和干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天然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以及脂肪组织相关淋巴细胞集簇(FALC)和淋巴结。脂肪组织不仅能分泌600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还能分泌包括脂质、代谢产物、非编码RNA和细胞外小泡(EV)在内的多种物质,在脂肪组织局部或者远距离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另外,脂肪组织还具有部位特异性、高度可塑性和异质性。脂肪组织依赖自身的表型重塑、结构重塑和代谢重塑,在维持机体能量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在认为脂肪组织是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塑性、能动态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脂肪组织的这些新认识,为未来减肥和改善糖脂代谢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可塑性 异质性 白色脂肪棕色化 免疫细胞 脂肪细胞因子 部位特异性
原文传递
2020年对本刊有突出贡献的审稿专家名单
2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0-840,共1页
审稿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2020年,本刊编委、通讯编委和审稿专家对于审稿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对辛勤付出的所有审稿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其中,审稿超过数量超过10篇的专家包括(按照审稿数M由高至低排序):... 审稿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2020年,本刊编委、通讯编委和审稿专家对于审稿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对辛勤付出的所有审稿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其中,审稿超过数量超过10篇的专家包括(按照审稿数M由高至低排序):冯波、窦京涛、肖建中、赵一鸣、肖新华、邢小燕、吴红花、周健、陆菊明、许樟荣、薛耀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专家 期刊质量 审稿工作 通讯编委 肖新华 突出贡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