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4144被引量12430H指数3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教育部主管的中文双月刊。1958年创刊。主要刊载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及生物学相关论文。查看详情>>
  • 曾用名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8-929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3-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144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7—9月为本刊审稿的专家名单
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靶向肿瘤驱动基因的胃癌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世英 徐平龙 张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随着胃癌致病机制深入解析及胃癌驱动基因的鉴定,靶向胃癌驱动基因的药物逐渐应用临床。其中,曲妥珠单抗作为首个胃癌靶向药物,通过靶向过表达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和转移等过程,已成为HER2阳性胃癌患... 随着胃癌致病机制深入解析及胃癌驱动基因的鉴定,靶向胃癌驱动基因的药物逐渐应用临床。其中,曲妥珠单抗作为首个胃癌靶向药物,通过靶向过表达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和转移等过程,已成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雷莫芦单抗则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此外,贝马利珠单抗和佐妥昔单抗分别靶向过度表达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和紧密连接蛋白18.2(CLDN18.2),在临床试验中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本文回顾了靶向HER2、VEGF、FGFR2、CLDN18.2和MET等肿瘤驱动基因的胃癌治疗策略,介绍了肿瘤驱动基因在胃癌进程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药物的应用,以期为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驱动基因 靶向治疗 临床试验 综述
下载PDF
黄荷凤教授荣获国际生殖研究协会国际科学家奖
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8-498,共1页
加拿大渥太华当地时间7月11日,第56届国际生殖研究协会(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Reproduction)年会上宣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黄荷凤教授荣获2023年Fuller W.Bazer国际生殖研究协会国际科学家奖。Fuller W.Bazer国... 加拿大渥太华当地时间7月11日,第56届国际生殖研究协会(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Reproduction)年会上宣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黄荷凤教授荣获2023年Fuller W.Bazer国际生殖研究协会国际科学家奖。Fuller W.Bazer国际生殖研究协会国际科学家奖基金成立于2017年,由美国Fuller W.Bazer教授支持。该奖项旨在表彰北美以外地区工作的生殖科学家在学术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杰出成就。目前黄荷凤教授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渥太华 名誉院长 研究生培养 黄荷 学术研究
下载PDF
结核潜伏感染诊治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应池清 何畅 +3 位作者 徐凯进 李永涛 张颖 吴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1-696,共6页
全球约有四分之一人口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5%~10%结核潜伏感染者会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转化,正确诊治结核潜伏感染是终止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存在无法区分结... 全球约有四分之一人口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5%~10%结核潜伏感染者会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转化,正确诊治结核潜伏感染是终止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存在无法区分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的局限性,通过检测一些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如外周血转录组基因)将有助于区分两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使用免疫制剂者、器官移植者以及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有必要进行结核潜伏感染监测。对于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应根据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大小及获益程度来决定是否治疗。预防性结核潜伏感染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异烟肼单药治疗6或9个月、利福平单药治疗4个月、每周一次服用异烟肼+利福喷丁3个月(3HP方案)、每日一次服用异烟肼+利福平3个月(3HR方案)。每日一次异烟肼+利福喷丁1个月方案(1HP方案)的成功提示超短疗程具有可行性,但其疗效仍需进一步评估。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如何进行预防性治疗仍在探索中,包括使用抗结核新药,如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及氟喹诺酮等药物及组合方案。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防治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潜伏感染 诊断 治疗 风险监测 综述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倪雅琼 王涛 +3 位作者 王兴越 田尤新 魏温涛 刘勤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5-232,共8页
目的: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TC患者1524例,其中多灶性PTC 492例,单灶性PTC 1032例。通过比较多灶... 目的: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TC患者1524例,其中多灶性PTC 492例,单灶性PTC 1032例。通过比较多灶性与单灶性PTC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病灶范围、病灶最大径、病灶直径总和、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癌侵犯被膜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多灶性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根据是否出现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患者上述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灶性PTC患者比较,多灶性PTC患者中55岁以上、合并高血压、出现中央区或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患者的比例更高(均P<0.05);55.1%多灶性PTC患者的病灶分布在双侧腺体,且病灶最大径和病灶直径总和均大于单灶性PTC患者(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 mm、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是多灶性PTC患者发生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 mm、术前TG超过55 ng/mL、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是多灶性PTC患者发生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多灶性PTC患者出现中央区及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比例均高于单灶性PTC,且当患者为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 mm、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术前TG超过55 ng/mL时发生转移性淋巴结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多灶性 临床特征 转移性淋巴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纪俊峰教授团队揭示多梳家族蛋白PHC1在多能性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2,共1页
021年5月14日,浙江大学纪俊峰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PHC1 maintains pluripotency by organizing genome-wide chromatin interactions of the Nanog locus"的研究论文(https://www... 021年5月14日,浙江大学纪俊峰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PHC1 maintains pluripotency by organizing genome-wide chromatin interactions of the Nanog locus"的研究论文(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21881),发现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蛋白PHC1一方面通过多梳抑制复合物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依赖的功能沉默发育分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性 多梳家族蛋白 PHC NANOG
下载PDF
母婴分离诱导子代抑郁大鼠肠道氨基酸代谢失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荣 王瑞忠 +1 位作者 王莉 陈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索母婴分离诱导产后子鼠的抑郁样行为及对小肠氨基酸和氨基酸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建立子鼠抑郁模型,将SD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母婴分离组(n=8)。对照组母鼠在产后不进行任何干预。母婴分离组的母鼠在正常分娩... 目的:探索母婴分离诱导产后子鼠的抑郁样行为及对小肠氨基酸和氨基酸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建立子鼠抑郁模型,将SD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母婴分离组(n=8)。对照组母鼠在产后不进行任何干预。母婴分离组的母鼠在正常分娩后与子鼠连续分离14 d,每天分离3 h。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子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子鼠小肠中氨基酸的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鼠肠道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ASCT2、B0AT1和LAT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母婴分离组子鼠的体重在出生后第21天和28天减轻(t=4.925和5.766,均P<0.01),糖水偏好百分比减小(t=2.709,P<0.05),摄食潜伏期延长(t=-13.431,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延长(t=-3.616,P<0.01)。与对照组比较,母婴分离组子鼠小肠中的天冬氨酸浓度增加(t=-6.672,P<0.01),谷氨酰胺和甘氨酸浓度减小(t=3.107和9.781,均P<0.01),同时ASCT2和B0AT1蛋白表达减少(t=6.734和9.015,均P<0.01),而LAT1蛋白表达增加(t=-8.942,P<0.01)。结论:母婴分离诱导子鼠产生抑郁样行为,同时其小肠氨基酸浓度发生变化,肠道氨基酸转运体表达改变,提示肠道氨基酸功能失调与母婴分离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抑郁 小肠 氨基酸 转运蛋白 SD大鼠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在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曲文政 庄英粮 李学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2-650,共9页
表观遗传修饰对神经发育、神经干细胞命运决定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异常升高的DNA甲基化修饰抑制了一些修... 表观遗传修饰对神经发育、神经干细胞命运决定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异常升高的DNA甲基化修饰抑制了一些修复基因的表达,影响亨廷顿病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H3K27ac和H3K9ac组蛋白修饰增加,影响神经变性;RNA甲基化修饰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两种疾病动物模型中呈现差异化的改变。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可能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及其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DNA修饰 组蛋白修饰 RNA修饰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2019冠状病毒病早期防控机制研究
9
作者 董是 崔秩玮 +2 位作者 潘潇雄 王建伟 高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其参数进行最优化求解。然后,根据基本传染数表达式中的参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敏感性分析,定量分析各国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对疫情暴发早期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COVID-19暴发早期的防控对策。结果:广义SEIR模型对六国COVID-19暴发早期的预测和评估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实际数据与拟合数据高度重合。COVID-19扩散主要受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影响:从保护率来看,前10 d的保护率提高最为重要,保护率越大,确诊人数越少;从感染率来看,前5 d的感染率最为关键,感染率越小,确诊人数越少;从平均检疫时间来看,前5 d的平均检疫时间至关重要,平均检疫时间越短,确诊人数越少。通过对六国关键参数对比发现,澳大利亚和中国由于实行严格的防疫政策,保护率较高,平均检疫时间较短,因而防疫效果较好。结论:在COVID-19暴发早期,需要实行提高保护率、缩短平均检疫时间的措施,以及严格的隔离政策,抑制COVID-19传播及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 敏感性分析 疫情防控
下载PDF
基于脂质组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翠翠 陈正云 +1 位作者 王春艳 席咏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9-784,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疾病的延误诊断非常突出。脂质组学技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外周血、子宫内膜液、腹腔液和卵泡液的鞘磷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丝氨酸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疾病的延误诊断非常突出。脂质组学技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外周血、子宫内膜液、腹腔液和卵泡液的鞘磷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丝氨酸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疾病分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位子宫内膜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联合磷脂酸有望成为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外周血的脂代谢数据对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也有重要价值。脂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发病机制、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脂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综述
下载PDF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一家系临床表型及GFM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亚平 严恺 +2 位作者 董旻岳 杨茹莱 黄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4-580,共7页
目的:分析一个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父母外周血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先证者(已故)干血斑标本、胎儿(先证者弟弟)羊水和先证者父母亲外周血行Sanger验证。结果:全外显... 目的:分析一个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父母外周血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先证者(已故)干血斑标本、胎儿(先证者弟弟)羊水和先证者父母亲外周血行Sanger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其弟弟均为GFM1基因c.688G>A(p.G230S)与c.1576C>T(p.R526X)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1576C>T系首次报道。先证者及其弟弟出生后均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肝功能异常、喂养困难、小头畸形、生长发育落后、癫痫等临床表现,均在婴儿早期死亡。结论:GFM1基因c.688G>A与c.1576C>T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家系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的遗传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遗传性新生儿疾病和畸形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 GFM1基因 代谢性酸中毒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下载PDF
应颂敏、沈华浩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揭示肿瘤基因组普通脆性位点序列图谱
1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01,共1页
人类细胞的每一次增殖和分裂都伴随着全基因组DNA的精确复制。然而,在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中,DNA复制常常会发生问题,导致染色体产生缺口或断裂。半个世纪前,人们就观察到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容易断裂,且常常发生在一些固定的保守区域,被称... 人类细胞的每一次增殖和分裂都伴随着全基因组DNA的精确复制。然而,在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中,DNA复制常常会发生问题,导致染色体产生缺口或断裂。半个世纪前,人们就观察到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容易断裂,且常常发生在一些固定的保守区域,被称为普通脆性位点(common fragile sites)。在复制压力存在情况下,普通脆性位点处易发生染色体重排和基因拷贝数变异,造成基因组不稳定。脆性位点的“脆性”导致其关联基因易发生突变,因此一直是肿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细胞 脆性位点 基因组不稳定 肿瘤生物学 染色体重排 DNA复制 肿瘤细胞 团队研究
下载PDF
智能三合一预检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儿童医院门诊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美萍 童琳 +4 位作者 傅藏藏 董帅 汪天林 祝国红 徐红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6-661,共6页
目的:评估智能三合一预检的应用对提高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门诊预检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2月6日至16日以传统方法预检的患儿和2020年2月17日至27日以智能三合一方法预检的... 目的:评估智能三合一预检的应用对提高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门诊预检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2月6日至16日以传统方法预检的患儿和2020年2月17日至27日以智能三合一方法预检的患儿各100例。传统预检分诊方法由护士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询问流行病学史和就诊科室,并在测量体温后进行人工分诊。智能三合一预检包括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现场人工核查确认、同步在线健康宣教三部分。预约挂号的患儿就诊前1 h系统自动推送《COVID-19流行病学预检分诊调查表》,要求家长在到达医院前完成填写并网上提交;在距医院入口处100 m以外进行通道管制,现场挂号者由护士引导家长扫描二维码填写《COVID-19流行病学预检分诊调查表》。医院入口处由护士核查导诊单并再次测量体温,导诊单为红色的患儿,预检护士再次进行排查,确认无误后由专人经专用通道陪同至隔离门诊就诊;导诊单为黄色的患儿被引导至发热门诊;导诊单为绿色的患儿由家长带领前往指定区域,进行现场人工预检挂号后再到专科门诊就诊。健康宣教全程与门诊就诊节点关联,系统自动推送相应门诊就诊须知与宣教课程,家长可在手机上阅读并在线咨询。比较两组患儿的预检耗时和分诊符合率。结果:智能三合一预检分诊每例患儿平均耗时(25.6±8.0)s,较传统方法耗时(74.8±36.4)s缩短(t=13.182,P<0.01);分诊符合率为98%,与传统方法(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P>0.05)。结论:智能三合一方法可快速分流患儿及家属,有效缩短患儿预检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儿童 分诊 预检 管理 智能医疗
下载PDF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毅 卢韵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手段有限。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PARylation)是由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催化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ARylation通过影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移位、聚集、蛋白质活性和细胞死亡,参与脑卒...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手段有限。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PARylation)是由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催化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ARylation通过影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移位、聚集、蛋白质活性和细胞死亡,参与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PARylation,在药物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Ⅰ期都展现了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寻找作用更特异的、符合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治疗药动学特点的新型PARP抑制剂,将是抗神经退行性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本文就PARylation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化作用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神经退行性疾病 酶抑制剂/治疗 综述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亦鸣 吕丹丹 应可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46,共7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除常见临床特征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合并血栓和/或出血的风险。COVID-19相关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多为动态过程,可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形成,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除常见临床特征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合并血栓和/或出血的风险。COVID-19相关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多为动态过程,可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形成,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所导致的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失衡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动态监测、早期防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本文就COVID-19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出凝血功能障碍 炎症 免疫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对智力障碍和发育迟缓的遗传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珺洁 钱叶青 +3 位作者 孙义锡 俞佳玲 罗玉琴 董旻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0-428,共9页
目的: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分析在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D/DD)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ID/DD行SNP array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HAS软件与多种数据库... 目的: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分析在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D/DD)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ID/DD行SNP array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HAS软件与多种数据库对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进行分析。结果:145例ID/DD患者通过SNP array技术发现致病性CNV26例,可能致病CNV6例,意义不明18例,可能良性14例,未见明显异常(包含良性)81例。结论:SNP array技术是一种高效和特异的遗传学分析技术,适用于ID/DD的遗传学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遗传学 发育障碍/遗传学 染色体 芯片分析技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第48卷题录索引
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6-704,共9页
关键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缺血性脑卒中 子宫腺肌病 题录索引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家系遗传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下载PDF
谁是作者?
1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6-456,共1页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16年修订的《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布的推荐规范》(http://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提出根据以下四条标准确定作者身份:①对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者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为研究获取、分...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16年修订的《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布的推荐规范》(http://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提出根据以下四条标准确定作者身份:①对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者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为研究获取、分析或解释数据;②起草研究论文或者在重要智力性内容上对论文进行修改;③对将要发表的版本作最终定稿;④同意对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确保与论文任何部分的精确性或诚信有关的问题得到恰当的调查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 作者 研究论文 学术研究 精确性
下载PDF
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的制备及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馨刚 吴敏 +4 位作者 李素莹 李忠宝 胡青莲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设计合成两种不同极性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观察其理化特性和在不同极性条件下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通过苯甲醛与吡咯活泼氢的缩合反应以及亲电取代反应制备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碘代羟基氟硼二吡咯(BPOI)和碘代甲酸甲酯氟... 目的:设计合成两种不同极性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观察其理化特性和在不同极性条件下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通过苯甲醛与吡咯活泼氢的缩合反应以及亲电取代反应制备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碘代羟基氟硼二吡咯(BPOI)和碘代甲酸甲酯氟硼二吡咯(BPCI)。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对该光敏剂进行理化性质表征。通过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与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检测该光敏剂活性氧产生能力,并采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学效应。结果: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成功合成了两种不同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和BPCI。两种材料具有低毒性,且易被细胞摄取。meso位为给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受溶剂极性影响大,而weso位为吸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CI则不受溶剂极性影响。结论:给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在高极性环境中产生活性氧速率慢,而在低极性环境中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大大增强,有望用于肿瘤细胞内的环境选择性光动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光敏感药/药代动力学 光敏感药/治疗应用 肿瘤/治疗 肿瘤细胞 培养的/药物作用 光谱法 荧光 光谱分析 吡咯类/药理学
下载PDF
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促进肌腱样胞外基质形成的作用
20
作者 郑泽峰 沈炜亮 +3 位作者 乐辉辉 戴雪松 欧阳宏伟 陈维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对肌腱来源干细胞形态、排列及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向冰冻技术制备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应用传统冻干技术制备三维紊乱胶原支架。通过体外种植肌腱来源干细胞及皮下支架种植,观察不同三维结构... 目的:探讨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对肌腱来源干细胞形态、排列及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向冰冻技术制备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应用传统冻干技术制备三维紊乱胶原支架。通过体外种植肌腱来源干细胞及皮下支架种植,观察不同三维结构对细胞形态、排列及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结果: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呈现出三维平行的结构。种植在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上的细胞显示出纺锤样的肌腱细胞形态,同时细胞沿着胶原支架纤维方向排列,在第七天时形成了致密的细胞层;三维紊乱胶原支架上的细胞显示出多形性,随意分布在各个胶原支架片上。皮下种植实验中,2周后均有来自宿主的成纤维样细胞迁移进入支架,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中主要为细长的成纤维样细胞,细胞沿着支架方向排列;而在三维紊乱支架的细胞大多为椭圆形的,且分布没有一定的方向性。结论:平行的三维结构诱导细胞变得细长,促进细胞平行排列,同时促使形成的细胞外基质沿平行方向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理想的肌腱组织修复的支架构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细胞学 干细胞 支架 胶原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