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76-2016年41 a 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和中国2426站20~20时日降水量资料,使用带通滤波以及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分析了10~20 d低频波波包分布和传播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梅雨异常年(1998年和2002年)梅雨季低频扰动能量的...利用1976-2016年41 a 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和中国2426站20~20时日降水量资料,使用带通滤波以及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分析了10~20 d低频波波包分布和传播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梅雨异常年(1998年和2002年)梅雨季低频扰动能量的传播特征,提高对10~20 d低频扰动能量的认识,进而提高中期延伸期的天气预报水平。研究表明,南半球低频波波包值高于北半球;低频波波包呈经向传播,冬季低频波波包高值中心基本位于高纬度地区,到了夏季,高纬度地区低频波波包向低纬度赤道方向移动。梅雨典型异常年波包的纬向和经向传播表明,丰梅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扰动能量纬向上主要受来自太平洋中部西传累积的影响,经向上受来自蒙古高原向南传播累积的影响。枯梅年则正好相反。展开更多
为研究四川持续性强降水期间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和中尺度系统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利用四川气象站点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对四川省2016年7月18-23日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并运用Barnes带通滤波方法...为研究四川持续性强降水期间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和中尺度系统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利用四川气象站点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对四川省2016年7月18-23日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并运用Barnes带通滤波方法进行中尺度滤波,实现了中小尺度与大尺度的隔离。结果表明:500 h Pa副高两次西伸和东退,高原东传浅槽两次在盆地加深加强,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水提供大尺度环流背景。两次东移的西南涡是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流场上表现为低层中尺度气旋和高层中尺度反气旋,而降水间歇期则为中尺度高压控制。对降水场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可知,强降水期间层结处于高能不稳定状态,且水汽充沛,涡度和散度表现为低层气旋式辐合高层反气旋式辐散,配合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展开更多
为探讨龙门山脉的持续性暴雨过程成因及非地转湿Q矢量的应用,利用2014年7月18~21日大气环流背景及天气影响系统和NCEP 1°×1°每6 h一次的再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500 hP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环流稳定,阻挡西风槽东...为探讨龙门山脉的持续性暴雨过程成因及非地转湿Q矢量的应用,利用2014年7月18~21日大气环流背景及天气影响系统和NCEP 1°×1°每6 h一次的再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500 hP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环流稳定,阻挡西风槽东移使得其持续维持在川西高原,是这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影响天气系统。中低层强盛的水汽输送与超级台风"威马逊"外围水汽的汇聚作用为这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低层非地转湿Q矢量是一个快速增加的过程。暴雨发生时700 hP a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与强降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降雨中心位于辐合中心东侧到零线梯度的较大处,越接近强降水时间,诊断效果越好;辐合中心与其东侧或南侧的辐散中心构成次级环流圈。同时东北—西南向的龙门山带的陡峭地形引起盆地东南气流的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对暴雨的增幅有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1976-2016年41 a 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和中国2426站20~20时日降水量资料,使用带通滤波以及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分析了10~20 d低频波波包分布和传播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梅雨异常年(1998年和2002年)梅雨季低频扰动能量的传播特征,提高对10~20 d低频扰动能量的认识,进而提高中期延伸期的天气预报水平。研究表明,南半球低频波波包值高于北半球;低频波波包呈经向传播,冬季低频波波包高值中心基本位于高纬度地区,到了夏季,高纬度地区低频波波包向低纬度赤道方向移动。梅雨典型异常年波包的纬向和经向传播表明,丰梅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扰动能量纬向上主要受来自太平洋中部西传累积的影响,经向上受来自蒙古高原向南传播累积的影响。枯梅年则正好相反。
文摘为研究四川持续性强降水期间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和中尺度系统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利用四川气象站点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对四川省2016年7月18-23日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并运用Barnes带通滤波方法进行中尺度滤波,实现了中小尺度与大尺度的隔离。结果表明:500 h Pa副高两次西伸和东退,高原东传浅槽两次在盆地加深加强,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水提供大尺度环流背景。两次东移的西南涡是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流场上表现为低层中尺度气旋和高层中尺度反气旋,而降水间歇期则为中尺度高压控制。对降水场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可知,强降水期间层结处于高能不稳定状态,且水汽充沛,涡度和散度表现为低层气旋式辐合高层反气旋式辐散,配合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
文摘为探讨龙门山脉的持续性暴雨过程成因及非地转湿Q矢量的应用,利用2014年7月18~21日大气环流背景及天气影响系统和NCEP 1°×1°每6 h一次的再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500 hP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环流稳定,阻挡西风槽东移使得其持续维持在川西高原,是这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影响天气系统。中低层强盛的水汽输送与超级台风"威马逊"外围水汽的汇聚作用为这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低层非地转湿Q矢量是一个快速增加的过程。暴雨发生时700 hP a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与强降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降雨中心位于辐合中心东侧到零线梯度的较大处,越接近强降水时间,诊断效果越好;辐合中心与其东侧或南侧的辐散中心构成次级环流圈。同时东北—西南向的龙门山带的陡峭地形引起盆地东南气流的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对暴雨的增幅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