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作品数6854被引量21676H指数24
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和认定可以刊发中文或英文二种语言论文的护理专业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员期刊,中国护理科技期刊联盟成员。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6-086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1-2114/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6,8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病耻感及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喜华 林芯羽 吴思思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以下简称“肾衰”)住院患者病耻感及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74例慢性肾衰住院患者,使用社会影响量表(SIS)评估其病耻感,并使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其...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以下简称“肾衰”)住院患者病耻感及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74例慢性肾衰住院患者,使用社会影响量表(SIS)评估其病耻感,并使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其遵医情况。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归纳影响病耻感及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74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存在病耻感,81例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农村居住和个人月收入<3 000元均是影响慢性肾衰住院患者病耻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45岁、农村居住、无工作、个人月收入<3 000元、无医保、透析龄≥3个月和严重不良反应均是影响慢性肾衰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已婚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慢性肾衰住院患者病耻感的发生率较高且依从性普遍较差,而影响患者病耻感及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众多,应针对可干预因素积极开展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病耻感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术前预适应训练联合术前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OVCF患者PKP手术的效果
2
作者 沈珊艺 陈建霞 +1 位作者 骆静瑶 康晓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预适应训练联合术前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接受PKP手术的186例老年OVCF患者作... 目的 探讨术前预适应训练联合术前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接受PKP手术的186例老年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每组93例。传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组给予术前预适应训练联合术前心理护理,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及知觉压力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48 h, 2组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数据均大于组内干预前(P均<0.05),且联合组均大于传统组(P均<0.05);2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联合组均低于传统组(P均<0.05);术后48 h, 2组的Herth希望量表(HHI)和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联合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通过对老年OVCF患者行PKP手术前行预适应训练联合心理护理,能够促进其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轻自我压力,提高希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前预适应训练 术前心理护理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早期抚触支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张峰 唐静 +1 位作者 周茹 林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8期79-81,共3页
目的 分析对新生儿黄疸施以早期抚触支持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60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和对照组(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对照组130例... 目的 分析对新生儿黄疸施以早期抚触支持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60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和对照组(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对照组130例患儿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130例患儿接受早期抚触支持护理。比较2组的胆红素水平等指标。结果 出生4 d及7 d后,观察组的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经皮黄疸指数)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以及胎便排空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黄疸患儿施以早期抚触支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延长纯母乳喂养时间,降低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症状恢复,而且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早期抚触支持护理 血清总胆红素 母乳喂养率
下载PDF
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应用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的效果
4
作者 钱晓薇 缪雯娜 夏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在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在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患者均处于呼吸机撤机期间,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舒适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干预。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2 h和24 h后,2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干预前相比均更低,呼吸频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更慢(P均<0.05),且观察组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相比均更优(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呼吸机依赖发生率更低,撤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更高,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均<0.05)。结论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可改善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的血气分析指标和舒适度,降低呼吸机依赖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提升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撤机 舒适护理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 舒适度
下载PDF
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的护理方案在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凤 杨红生 倪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析造口患者应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理论的护理方案对于造口愈合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 目的探析造口患者应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理论的护理方案对于造口愈合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方案。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造口周围皮肤(DE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周、2周和4周后,2组的DET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周、2周和4周后,对照组、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然更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造口患者应用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方案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改善造口周围皮肤状态,有利于促进造口愈合,减轻疼痛,并可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 造口周围皮肤状态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思维导图引导下的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6
作者 焦迎 孙世娜 +1 位作者 季小灿 陈布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9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于手术治疗期间在思维导图引导下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采取手术治疗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于手术治疗期间在思维导图引导下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采取手术治疗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思维导图引导下的无缝隙护理,评估2组的护理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首次排气、下床活动和自主排尿时间均更早,住院治疗时间更短(P均<0.05)。出院时,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2组均高于术前,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具有理想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思维导图 无缝隙护理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肺功能锻炼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华艺 毕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炼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炼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行肺功能锻炼+中医情志护理。对比2组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率。结果出院时,2组的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一秒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较护理前均有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出院时,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实施肺功能锻炼及中医情志护理,可改善其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肺功能锻炼 中医情志护理 肺功能 血气分析指标
下载PDF
中医康复护理结合改良催吐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中毒急诊救治的效果
8
作者 孙景沛 郭丽 +2 位作者 王新婷 宋玲玲 魏洪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改良催吐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中毒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药物中毒患者的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及观察组(...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改良催吐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中毒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药物中毒患者的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及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改良催吐法,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心理状态、精神状况、行为障碍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7 d和14 d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健康调查问卷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结合改良催吐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中毒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精神状况以及行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药物中毒 中医康复护理 改良催吐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与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9
作者 曾红 章小霞 饶海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80-182,共3页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收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开展回顾分析,均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医院门诊于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收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开展回顾分析,均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医院门诊于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实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比较2组间遵医行为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出院时及出院2个月后,2组的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效能感问卷评分和Barthel指数相较于入院时均上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4项评分相较于同一时期对照组均更优(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2个月后,2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的改善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 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救绿色通道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沙玲 马济芬 +1 位作者 李红芳 王海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急救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急诊救治的105例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不同的干预措施划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急诊救治流程)和... 目的探究急救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急诊救治的105例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不同的干预措施划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急诊救治流程)和观察组(52例,急救绿色通道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0.38%)相较于对照组(75.47%)更高(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5.77%)相较于对照组(18.87%)更低(P<0.05)。急诊救治后24 h、48 h及出院时,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同一时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评估、常规检查、病情确诊、入院至溶栓和急诊停留的时间均更短(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于急诊救治期间应用急救绿色通道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缩短救治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诊救治 急救绿色通道 临床护理路径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综合护理模式结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行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陈辛文 过云琳 尹庆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对神经外科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结合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4例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对神经外科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结合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4例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治疗,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42例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和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观察组的临床各指标(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等)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镇静后12 h、24 h和48 h,2组的SpO_(2)均高于同组镇静后1 h(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1周和2周后,2组的心率和MAP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结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行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临床指标、SpO_(2)水平、心率和MAP,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模式 盐酸右美托咪定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鲶鱼效应”联合思维导图模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晓艳 张美娟 殷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54-156,共3页
目的评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运用“鲶鱼效应”联合思维导图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RA患者展开分析研究,采用随机单双号分组策略,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鲶鱼效... 目的评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运用“鲶鱼效应”联合思维导图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RA患者展开分析研究,采用随机单双号分组策略,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鲶鱼效应”联合思维导图模式。比较2组的关节功能、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2组的关节功能相关指标和炎症指标水平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出院3个月后,2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提升(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提升更显著(P均<0.05)。结论“鲶鱼效应”联合思维导图模式对RA患者关节功能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还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炎症指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鲶鱼效应 思维导图模式 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小儿导尿管行开塞露保留灌肠结合腹部抚触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钟晓红 苏伟平 +2 位作者 陈彩凤 陈展文 汤玲俐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小儿导尿管行开塞露保留灌肠结合腹部抚触技术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就诊的9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全部患... 目的分析经小儿导尿管行开塞露保留灌肠结合腹部抚触技术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就诊的9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全部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出现便秘时给予开塞露塞肛,观察组患者出现便秘时经小儿导尿管行开塞露保留灌肠结合腹部抚触技术进行干预。对比2组的疗效、生活质量与胃肠道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腹胀、排便时间、排便费力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小儿导尿管行开塞露保留灌肠联合腹部抚触技术干预老年性便秘,疗效显著,可提升患者的排便效果,且对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便秘 保留灌肠 腹部抚触 排便效果
下载PDF
优质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鲁莉 白佳瑶 +2 位作者 张柯柯 李晨露 王平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探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优质护理和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99... 目的探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优质护理和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营养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分布。结果观察组感染、腹泻、压力性损伤以及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和2周后,2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高;2组的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含量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2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2组的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控制,血清营养指标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以及肠道菌群分布逆转,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优质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营养指标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口腔健康管理对固定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采晓燕 尹小青 管兆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口腔健康管理模式对改善固定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12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诊的84例固定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口腔健康管理模式对改善固定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12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诊的84例固定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应用脱矿风险评估系统,对患者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口腔健康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软垢指数、脱矿指数、脱矿发生率及牙齿脱矿率。结果佩戴固定为矫治器12个月(T2)后,2组的脱矿指数均高于同组初次佩戴固定矫治器前(T0),但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T2时刻的牙龈指数和软垢指数均低于T0时刻以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的牙龈指数和软垢指数均高于T0时刻(P均<0.05)。佩戴固定矫治器6个月(T1)和T2时刻,观察组的脱矿发生率和牙齿脱矿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脱矿风险评估系统和以护士为主导的口腔健康管理能有效改善固定正畸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正畸 以护士主导的口腔健康管理 牙釉质脱矿
下载PDF
循证干预联合共情共赢模式用于急诊科中毒洗胃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春红 黄健辉 李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9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干预联合共情共赢模式在急诊科中毒洗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中毒洗胃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9例... 目的探讨循证干预联合共情共赢模式在急诊科中毒洗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中毒洗胃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循证干预联合共情共赢模式。比较2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洗胃配合率、洗胃相关操作用时、生理舒适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洗胃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置管耗时和洗胃耗时均少于对照组,首次吸出液体时间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生理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循证干预联合共情共赢模式可提高中毒洗胃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洗胃配合率和生理舒适度,缩短洗胃相关操作用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洗胃 循证干预 共情共赢模式 生理舒适度
下载PDF
血浆指标监测结合预警护理策略在乳腺癌输液港化疗后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瑾 李冉 +2 位作者 王娅 樊娅 马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监测结合预警护理策略对乳腺癌患者行静脉输液港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使用简单随机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静脉输液港化疗的12...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监测结合预警护理策略对乳腺癌患者行静脉输液港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使用简单随机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静脉输液港化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并进行前瞻性研究。2组均行D-D、CRP监测和常规综合护理,观察组加用预警护理策略,对比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干预后的血浆D-D和CRP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P均<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均较低(P均<0.05)。2组在干预后的自护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均较优(P均<0.05)。结论 在监测血浆D-D和CRP的基础上,将预警护理策略应用于乳腺癌患者行输液港化疗的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预警护理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医联体模式下的院外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燕 赵焕利 龚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8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的院外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南通瑞慈医院诊治的96例DR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 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的院外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南通瑞慈医院诊治的96例DR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外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医联体模式下的院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视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2组在出院3个月和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护理前,最佳矫正视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和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医联体模式下的院外健康教育可改善DR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视力,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医联体模式 健康教育 血糖水平 视力
下载PDF
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琳 孙会 张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 分析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1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 分析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1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给予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心理状态、用药依从率、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ALT、TBiL和AST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用药总依从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ESCA和SF-36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可提高乙肝患者的肝功能、用药依从率、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其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 心理疏导 肝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双下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立兰 王玉萍 +2 位作者 田雪 秦书彦 韩一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9期53-56,共4页
目的考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双下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盐城市中医院接受诊治的120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考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双下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盐城市中医院接受诊治的120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双下肢。比较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病情严重程度、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在干预2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腓总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胫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均快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且干预1个月后均优于干预前;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和2个月后的各项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双下肢可降低DPN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效减轻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熏洗 穴位按摩 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血糖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