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4136被引量8165H指数29
国内少数专门介绍和研究当代外国文学的学术期刊之一。创办于1980年,第一任主编为我国著名外国文学专家、外国语文教育家陈嘉现先生。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发展...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175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087/I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4,136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美国儿童文学成长主题研究
1
作者 刘江 张生珍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在传统欧洲儿童文学中,“成长”呈现了儿童从天真到经验的动态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需要平衡的是个体内在独特价值和社会规约间的矛盾。然而,努力摆脱欧洲文化钳制、构建民族特色文化的美国,将反叛与沉思同样根植于儿童文学之中,... 在传统欧洲儿童文学中,“成长”呈现了儿童从天真到经验的动态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需要平衡的是个体内在独特价值和社会规约间的矛盾。然而,努力摆脱欧洲文化钳制、构建民族特色文化的美国,将反叛与沉思同样根植于儿童文学之中,儿童通常质疑成人世界的价值规范。21世纪的美国儿童文学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反叛精神,凸显儿童能动性与身份认同这两个重要成长主题。反乌托邦儿童文学构建起一个不受世俗标准制约的想象空间,儿童在这一空间中成为构建新世界的希望与力量。在一系列的变化中,儿童也开始重新认识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自我身份的主体性,在接受自身独特属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民族身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成长 能动性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耶利内克小说中自然之思与女性之哀的奏鸣——以《啊,荒野》与《贪婪》为例
2
作者 马艺璇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奥地利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将坐落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施蒂利亚州视作重要的文学之地。阿尔卑斯山作为奥地利代表性自然地理景观,频繁见于其文学作品之中。本文以小说《啊,荒野》与《贪婪》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作... 奥地利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将坐落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施蒂利亚州视作重要的文学之地。阿尔卑斯山作为奥地利代表性自然地理景观,频繁见于其文学作品之中。本文以小说《啊,荒野》与《贪婪》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作家情感与现实背景入手,解读其丰富的文本意涵,围绕现代文明冲击并重构人与自然关系展开论述,深入剖析包蕴于自然反思中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本文或对研究耶利内克的批判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自然 女性 批判性书写
原文传递
自然万物的叙事力——论瑞克·巴斯的复魅叙事
3
作者 邱小轻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4,共8页
瑞克·巴斯频繁讲述人在荒野体验到的神奇。其实巴斯并非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神奇也不仅指向自然的野性,它直指自然万物的强大叙事力。本文首先理清物质生态批评核心概念“物质叙事力”的内涵,继而指出巴斯对自然万物的叙事力的阐发,... 瑞克·巴斯频繁讲述人在荒野体验到的神奇。其实巴斯并非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神奇也不仅指向自然的野性,它直指自然万物的强大叙事力。本文首先理清物质生态批评核心概念“物质叙事力”的内涵,继而指出巴斯对自然万物的叙事力的阐发,并认为他在荒野亲历的神奇事件以及小说人物迷魅于自然万物的语言、惊叹于动物的理解力与跨越广阔空间的感知力等,均展示了自然的表述行为和重新使人魅惑的主体性。这些复魅叙事凸显人对物之生命力的重新感知和物质与话语的密不可分,表明叙事是人与物共同创建,呼应了物质生态批评赋予叙事的本体论意义,激发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伦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克·巴斯 自然万物 神奇 物质叙事力 复魅
原文传递
“占有、从属、重复”——《星期六》中的霸权性男性气质
4
作者 李昆鹏 杜维平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4,共9页
麦克尤恩的小说《星期六》常被置于“后9·11”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评析,然而以性别分析的视角切入会发现,小说主人公亨利·贝罗安对性别议题的相关思考同样发人深省。实际上,麦克尤恩在书中刻画了一位集各种社会资源和家庭优势于... 麦克尤恩的小说《星期六》常被置于“后9·11”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评析,然而以性别分析的视角切入会发现,小说主人公亨利·贝罗安对性别议题的相关思考同样发人深省。实际上,麦克尤恩在书中刻画了一位集各种社会资源和家庭优势于一身的男性人物,并着力凸显了这位精英男性对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认知。本文指出,霸权性男性气质时刻支配着贝罗安的思想和行为,这使他既无法真正理解女性的问题与困境,也难以摆脱阶级与种族偏见,进而平等对待他者。贝罗安看似理性和真诚的反思实则仍是对性别霸权主义的继承。借助对这一人物的反讽书写,麦克尤恩表达了对霸权性男性气质的否定态度和批判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星期六》 性别 霸权性男性气质 反讽
原文传递
苏联和俄罗斯对赛珍珠作品的翻译与接受
5
作者 赵丹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系列小说不仅在她的祖国美国和她长期生活的中国闻名遐迩,还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自从1934年长篇小说《大地》被译成俄语在苏联出版后,赛珍珠开始受到苏联文学批评界和普通读者的关注,但苏联对其作品的接...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系列小说不仅在她的祖国美国和她长期生活的中国闻名遐迩,还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自从1934年长篇小说《大地》被译成俄语在苏联出版后,赛珍珠开始受到苏联文学批评界和普通读者的关注,但苏联对其作品的接受带有典型的意识形态特征,致使女作家遭到不公正的评价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期的遗忘。直到苏联解体后,赛珍珠作品译介和研究才得以恢复,至今方兴未艾。本文尝试梳理赛珍珠作品在苏联和俄罗斯翻译和接受的过程,为我国的赛珍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苏联 俄罗斯 翻译 接受
原文传递
《布娃娃瘟疫》中的疫病书写与生命伦理
6
作者 徐倩倩 李保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2,共8页
美国墨西哥裔作家阿里汉德罗·莫拉利斯的小说《布娃娃瘟疫》围绕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在美洲大陆的瘟疫,展现了几个世纪里瘟疫与人类共生的图景。瘟疫具有恒常性,尽管它会得到暂时的抑制,但总是在休眠后卷土重来。小说中,瘟疫的生... 美国墨西哥裔作家阿里汉德罗·莫拉利斯的小说《布娃娃瘟疫》围绕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在美洲大陆的瘟疫,展现了几个世纪里瘟疫与人类共生的图景。瘟疫具有恒常性,尽管它会得到暂时的抑制,但总是在休眠后卷土重来。小说中,瘟疫的生物医学特征消解了种族、阶级等差异,人类被灾难卷入共同命运之中。在抗击瘟疫的过程中,医学知识权力与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勾连在一起,参与到针对被殖民者、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的生命政治运作中;相比之下墨西哥传统民间医术却体现了跨越种族与阶级的整体观思想,基于其生态理念的生命伦理书写为人类对抗灾难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汉德罗·莫拉利斯 《布娃娃瘟疫》 疫病书写 生命伦理
原文传递
《西北》中第二代移民自我奋斗的迷思
7
作者 聂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0,共7页
扎迪·史密斯始终关注移民的生存境遇,特别是当代移民社会生存境遇的变迁,而第二代移民的命运更是史密斯关注的中心。《西北》是史密斯的第三部小说,发表于2012年,延续了作者成名作《白牙》的背景和主题。书中多处出现"唯一的... 扎迪·史密斯始终关注移民的生存境遇,特别是当代移民社会生存境遇的变迁,而第二代移民的命运更是史密斯关注的中心。《西北》是史密斯的第三部小说,发表于2012年,延续了作者成名作《白牙》的背景和主题。书中多处出现"唯一的作者"的说法,影射第二代移民的自我塑造是核心主题。小说的主要和次要人物都是三十出头的第二代移民,他们将自我奋斗的主流话语奉为圭臬,为了离开自己成长的贫民区,不断地挣扎和奋进。但是大多数第二代移民见证的是自我奋斗"神话"的幻灭,而所谓自我奋斗的"典范"也因为和原生家庭的撕裂或奋斗中的失德而迷失自我。通过对当代英国第二代移民自我奋斗的命运的探讨,史密斯在《西北》中揭露了英国社会关于自我奋斗的"迷思",表达了对相关政策的不满,也暗示了作者对新千年社会环境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迪·史密斯 《西北》 自我奋斗 第二代移民
原文传递
引导、评论、深化文本主题——《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类文本及其叙事功能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建飞 许德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以爱丽丝·沃克的《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类文本及其叙事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作为类文本的献词、题记、致读者、致谢等要素,通过具体的例证分析,指出它们在文本叙事中主要存在三种功能:引导、评论及加强深化文本叙事的主题... 本文以爱丽丝·沃克的《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类文本及其叙事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作为类文本的献词、题记、致读者、致谢等要素,通过具体的例证分析,指出它们在文本叙事中主要存在三种功能:引导、评论及加强深化文本叙事的主题。首先,在时空位置上先行出现的献词引导着文本叙事的方向,为揭示文本主题做铺垫;其次,作者借小说的题记,或补充文本叙事,或讽喻文本主题的形式对文本叙事进行评论;最后,作者通过致读者和致谢将虚构文本中的叙事导引和延伸到现实世界,通过对比真实事例深化和加强文本叙事对于非洲女性“割礼”的强烈控诉这一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丽丝·沃克 《拥有快乐的秘密》 类文本 叙事功能
原文传递
索尔仁尼琴学研究新进展—“品读索尔仁尼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王加兴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2,共4页
为纪念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 —2008 )百年诞辰,美国北佛蒙特大学于2018年9月7—8日举办了“品读索尔仁尼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50位与会代表做了专题... 为纪念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 —2008 )百年诞辰,美国北佛蒙特大学于2018年9月7—8日举办了“品读索尔仁尼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50位与会代表做了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索尔仁尼琴 研讨会综述 品读 俄罗斯作家 琴学 诺贝尔文学奖 亚历山大
原文传递
续写证言:论J.D.塞林格后期创作对小说《香蕉鱼》的互文改写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一欣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149,共8页
塞林格的后期作品如《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通过以隐蔽的方式对其1948年的小说《抓香蕉鱼的绝佳日子》中西摩·格拉斯的形象进行互文改写,深入见证战争中的暴行及其造成的精神创伤。这些作品通过增加叙事者,... 塞林格的后期作品如《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通过以隐蔽的方式对其1948年的小说《抓香蕉鱼的绝佳日子》中西摩·格拉斯的形象进行互文改写,深入见证战争中的暴行及其造成的精神创伤。这些作品通过增加叙事者,创造显在的证言,深化《抓香蕉鱼的绝佳日子》中对战争的见证;通过遮蔽战争元素,创造隐匿的证言,深入创伤内核进行见证;通过重谈诗歌语言,喻示沉默的证言,对战争作出更深刻的批判与见证。塞林格后期作品中对《香蕉鱼》的互文改写策略反映出其对于二战的深切反思以及对西方文明固有缺陷的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抓香蕉鱼的绝佳日子》 见证 创伤 互文改写
原文传递
所谓的“怪诞”——伊丽莎白·乔利文风的多元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中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6,共7页
澳大利亚努力建立一种蓬勃向上的民族文学,以摆脱作为英国附庸身份的尴尬。澳大利亚文学的精神追求表现在塑造与恶劣自然环境做斗争的典型丛林英雄,以及在艰苦丛林生活中不离不弃的伙伴情谊。但伊丽莎白·乔利的作品却偏离了塑造民... 澳大利亚努力建立一种蓬勃向上的民族文学,以摆脱作为英国附庸身份的尴尬。澳大利亚文学的精神追求表现在塑造与恶劣自然环境做斗争的典型丛林英雄,以及在艰苦丛林生活中不离不弃的伙伴情谊。但伊丽莎白·乔利的作品却偏离了塑造民族英雄的轨道,因此被批评为"怪诞"。这种批评反映了民族主义思潮背景下一些人对后现代思潮的误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后现代时期国际化与民族化、差异化与同一性、平等性与权威性之间的文化博弈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怪诞 多元文化主义 澳大利亚民族文学
原文传递
马拉多纳自传:我的世界杯 被引量:1
12
作者 迭戈·马拉多纳 吴寒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0,共1页
2000年,在国际足联评选"世纪球员"的过程中,贝利获得足协官员、记者和教练的投票。而在足联举办的球迷网络投票中,马拉多纳获得了53.6%的压倒性选票,贝利获得18.5%。最终,马拉多纳和贝利共同当选。1986年,作为国家队队长的马拉多纳带... 2000年,在国际足联评选"世纪球员"的过程中,贝利获得足协官员、记者和教练的投票。而在足联举办的球迷网络投票中,马拉多纳获得了53.6%的压倒性选票,贝利获得18.5%。最终,马拉多纳和贝利共同当选。1986年,作为国家队队长的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夺取大力神杯。此届世界杯的夺冠之旅,也是马拉多纳的自我证明之路,他向全世界球迷证明了他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球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多纳 世界杯 自传 网络投票 国际足联 贝利 阿根廷 国家队
原文传递
认知文学科学:认知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评《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 被引量:4
13
作者 骆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4,共6页
进入21世纪,文学与认知的交叉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认知文学研究不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已经形成了学科间的深度交融。在这一研究背景下,2017年牛津大学出版的《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突出"认知文学科学"的... 进入21世纪,文学与认知的交叉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认知文学研究不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已经形成了学科间的深度交融。在这一研究背景下,2017年牛津大学出版的《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突出"认知文学科学"的研究主旨,关注认知文学研究对认知科学的反馈作用,提倡认知科学与文学的"双向给予",而非传统认知科学向文学的"单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学科学 文学 认知
原文传递
卡尔·马克思
14
作者 以赛亚·伯林 李寅(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4,共1页
本书以卡尔·马克思的生平经历与思想发展为主线,从他在德国的成长与求学,在巴黎的工作与斗争,一直写到流放伦敦的最后岁月,涉及青年黑格尔派运动、1 848年欧洲革命浪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资本论》出版等众多历史事件,完整勾勒... 本书以卡尔·马克思的生平经历与思想发展为主线,从他在德国的成长与求学,在巴黎的工作与斗争,一直写到流放伦敦的最后岁月,涉及青年黑格尔派运动、1 848年欧洲革命浪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资本论》出版等众多历史事件,完整勾勒出了马克思传奇而动荡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卡尔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青年黑格尔派 《资本论》 思想发展 生平经历 欧洲革命
原文传递
社会问题小说抑或侦探小说——P.D.詹姆斯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15
作者 袁洪庚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1,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P.D.詹姆斯侦探小说的特色与创新。她的创新以继承传统为基础,师法维多利亚时代以降某些英国小说家在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中植入神秘的犯罪案件以吸引读者的技巧。她的侦探小说实为社会问题小说,犯罪—探...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P.D.詹姆斯侦探小说的特色与创新。她的创新以继承传统为基础,师法维多利亚时代以降某些英国小说家在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中植入神秘的犯罪案件以吸引读者的技巧。她的侦探小说实为社会问题小说,犯罪—探罪只是名义上的主题。在视侦探小说写作与阅读为游戏的英国经典派炙手可热之际,她创造性地引领社会派侦探小说的复苏,厥功甚伟。无论以"主流文学"还是侦探小说的标准审视,她在主题嵌入、环境烘托、情节铺陈、以心理现实主义为依据的人物塑造方面均有不俗的独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詹姆斯 侦探小说 社会问题小说
原文传递
论《迷失城中》的时空叙事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白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9,共7页
当代美国非裔作家爱德华·P·琼斯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迷失城中》里按"童年、青少年、成年和老年"的人生阶段进行叙事,运用时间与空间之魔力探寻人类生存的境遇。琼斯充分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倒叙、循环时间叙... 当代美国非裔作家爱德华·P·琼斯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迷失城中》里按"童年、青少年、成年和老年"的人生阶段进行叙事,运用时间与空间之魔力探寻人类生存的境遇。琼斯充分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倒叙、循环时间叙事等多种时间叙事艺术再现人生所处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当代非裔美国人虽然生活在都市,却又游离于都市。而作为他们最亲近的"家"—却因为关系的紧张或破裂无法提供精神的补给,以至于他们迷失于都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P·琼斯 《迷失城中》 时空叙事
原文传递
伦敦传 被引量:1
17
作者 彼得.阿克罗伊德 翁海贞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29,共1页
这是一部呈现伦敦上下两千年的史书。从正史和民间传说到饮食和消遣娱乐,从黑衣修士会和查令十字街到帕丁顿和疯人院,从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到伦敦佬和流浪者,从移民、农民和妓女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战空袭。阿克罗伊德用恢宏... 这是一部呈现伦敦上下两千年的史书。从正史和民间传说到饮食和消遣娱乐,从黑衣修士会和查令十字街到帕丁顿和疯人院,从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到伦敦佬和流浪者,从移民、农民和妓女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战空袭。阿克罗伊德用恢宏的城市历史、敏锐的观察及市民和访客的话语揭示了伦敦如何在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洪流中淬炼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保罗大教堂 消遣娱乐 威斯敏斯特 罗伊德 阿克 十字街 访客
原文传递
从《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看北美印第安人的游牧精神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克东 琚慧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60,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游牧民族文化与传统,分析美国印第安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长篇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体现出的游牧精神。在多数保留地族人低迷消沉的情况下,主人公朱尼尔毅然离开限制个人及民族文化发展的保留地,... 本文通过分析游牧民族文化与传统,分析美国印第安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长篇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体现出的游牧精神。在多数保留地族人低迷消沉的情况下,主人公朱尼尔毅然离开限制个人及民族文化发展的保留地,进入白人学校学习,在与主流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成功得到了社会各方与本族文化的尊重与认同。他保持了游牧民族的传统精神,跨越了地域上与心理上的界限,寻找希望中的生活。这种游牧精神的体现不同于多数印第安文学主题,对当代印第安人有鼓舞作用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尔曼·阿莱克西 《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 印第安人 游牧精神 迁徙 传统
原文传递
脉搏
19
作者 朱利安.巴恩斯 郭国良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59,共1页
《脉搏》是巴恩斯继《柠檬桌子》后最新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很多小故事组成。两位相交甚笃的女作家重提昔日的床笫之争;一对孩子气的夫妇在园艺之事上争论不休;徒步旅行爱好者在与新女友的旅行中谨慎规划着恋情;失去嗅觉的丈夫求助于中... 《脉搏》是巴恩斯继《柠檬桌子》后最新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很多小故事组成。两位相交甚笃的女作家重提昔日的床笫之争;一对孩子气的夫妇在园艺之事上争论不休;徒步旅行爱好者在与新女友的旅行中谨慎规划着恋情;失去嗅觉的丈夫求助于中医,希望能帮他重新找回妻子身上的美好气息……语言精致、辛辣、温情而又彷徨的人生故事,折射出巴恩斯步入晚年后对爱、衰老和死亡更为通达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巴恩斯 徒步旅行
原文传递
舌尖上的身份:《茫茫藻海》中的食物政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明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8,共9页
《茫茫藻海》中的主要人物克里斯托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在不同程度上都处于"错置"或边缘的生存状态,他们孜孜以求的身份认同外显于他们的饮食偏好和食物选择。从克里斯托芬褒扬本土食物、贬损英国食物,到安托瓦内特徘徊... 《茫茫藻海》中的主要人物克里斯托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在不同程度上都处于"错置"或边缘的生存状态,他们孜孜以求的身份认同外显于他们的饮食偏好和食物选择。从克里斯托芬褒扬本土食物、贬损英国食物,到安托瓦内特徘徊于殖民地食物与宗主国食物之间,再到罗切斯特起初尝试接受殖民地食物,而后通过食与色的污秽之举来征服附属地的他者,所有这些人物的身份求索和恩怨情仇都与作为身体本能和文化载体的吃喝行为紧密交织在一起。琼·里斯借助食物书写揭示了餐桌及厨房中蕴藏的政治符码和人类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里斯 《茫茫藻海》 身份 帝国主义 食物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